合成地震记录论文_张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成地震记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子波,深度,密度,地震波,模型,极性,声波。

合成地震记录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华[1](2019)在《VSP测井资料在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分为计算波阻抗曲线、对波阻抗曲线进行时深转换、计算反射系数曲线、将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进行褶积4个步骤。对波阻抗曲线进行时深转换一般采用方法是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简单的积分,但存在两个问题:①在井的最浅部很难进行声波测井,因为缺少浅部的声波测井数据,导致求得的时深关系存在绝对误差;②声波测井数据存在误差,当对测井数据沿着几千米的深度积分时,误差也在累积。通常情况下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井旁地震道进行对比时需要进行整体漂移及局部拉伸压缩。而VSP测井资料可以提供精确的时深关系,利用VSP测井资料对波阻抗曲线进行时深转换,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不需要整体漂移,也不需要进行局部拉伸压缩就可以与井旁地震道很好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金陵,徐美茹,叶月明,王兆旗,王宗仁[2](2019)在《利用点扩散函数的深度域地震记录合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迭前深度偏移已是现今主流成像技术,然而在深度域难以合成地震记录,造成层位标定和确定性地震储层反演无法在该域完成。深度域成像结果通过深时转换到时间域完成解释,导致解释流程复杂,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点扩散函数非稳态褶积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方法。文中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从时间域子波引出空间域点扩散函数,并详述了点扩散函数的非稳态褶积模型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方法。理论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深度域合成记录的制作,且具有较高精度。(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李海明,刘颖华[3](2018)在《密度测井曲线对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密度曲线对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影响很少被单独关注,依据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对反射系数公式简化处理,使声波曲线与密度曲线对反射系数的贡献由隐性化变得显性化,对密度测井曲线在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认识。通过使用一口井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密度测井曲线对合成记录质量的影响,使用实测密度曲线合成的地震记录质量优于用转换密度且显着高于用常数密度得到的合成记录。(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魏脯力,孙建国,孙章庆,孟祥羽,李懿龙[4](2018)在《波前构建法合成反射地震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反演问题中,一个快速准确的正演算法至关重要。相对于有限差分正演来说,射线类的正演恰好具有这样的优势。常规的波前构建法基于运动学射线追踪与动力学射线追踪的方法框架,通过网格定位与转换得到了任意点上的走时与振幅信息。为了计算反射波场,一种实现策略是分阶次(Rawlinson et al, 2004)射线追踪,即首先由源点追踪到界面,考虑经界面反射后的射线追踪参数变化,然后再(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1: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2: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期刊2018-10-21)

杜萌,卢磊勋,陈彦梅,杜常桥[5](2016)在《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地震记录是将测井、地质、地震相结合的桥梁,是一种在井眼位置,由测井曲线数据与地震子波褶积生成的地震道模型。目的在于与井附近的地面实际地震数据对比进行层位标定,为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奠定基础。合成地震记录是架在深度域的垂直方向的测井数据与时间域的水平分辨率较高的地震剖面的桥梁。并且经过校正的声波测井可以提供一个更精确的时间深度关系用于稍后的时间域向深度域转换。本文简述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及过程。(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17期)

陈可洋,赵宝山,李永臣[6](2016)在《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地震资料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工作主要是在时间域进行,而随着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标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即基于线性时不变假设,先将深度域数据转换到伪深度域,与伪深度域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然后再转换到深度域,解决深度域非线性时变褶积问题。采用层状介质模型和逆时偏移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有效性,并成功应用于标定实际深度域地震成像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实现,制作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准确可靠,可以为深度域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6年04期)

王一鸣[7](2016)在《运用landmark合成地震记录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Landmark作为油田地震勘探开发的主要应用软件,通过运用Landmark中的Syn Tool模块可以精确的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为精确层位标定工作奠定基础,允许用户将地质分层、井间对比、储层岩性与地震数据精确地关联起来。Landmark中的Syn Tool模块提供了合成地震记录所需的一些特征参数,使地质研究者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能够精确地合成地震记录。而其中通过使用Syn Tool中的Seis Well模块,可以计算出地震数据体中的地震子波,使能够准确的合成地震记录,并进行储层层位的标定。(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08期)

刘祎楠[8](2015)在《鄂西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层位标定的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地震记录是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的基础工作。通过制作合成记录,明确标志层及储层的反射特征以及在地震剖面上的时间位置,给地震剖面上的时间轴赋予正确的地质解释。从子波、相位、频率、极性、反射标志层等几个合成记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认为鄂西南含气砂岩不在一个同相轴上,可能存在砂体尖灭或砂岩透境体。(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5年06期)

邹艳艳,姜弢,徐学纯[9](2015)在《基于离散微粒群算法的定向地震记录合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本文涉及一种基于离散微粒群算法1的定向地震记录合成方法,是根据勘探测线上已有炮点的地震记录,确定需要定向的目标炮点位置,在其临近位置选取奇数炮地震记录,根据炮点到目标炮点的距离,目标层位速度以及地震主波束方向范围确定延时参数取值范围,再利用离散微粒群算法从中查(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49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专题50地壳应力与地震》期刊2015-10-10)

周建科,印兴耀,曹丹平[10](2014)在《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技术基于一维褶积模型,既没有考虑地震反射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也没有考虑多次波以及地震资料处理对地震反射的影响。而实际地震资料经历了从野外采集到室内处理,从迭前数据到偏移成像的完整过程,各类波场相互干涉,产生地震记录上的波组关系和波场特征[1]。可见,褶积模型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不仅在机理上存在差异,而且二者还经历了不同的处理过程,降低了二者的一致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中已经是捉襟见肘。本文通过波动方程理论模拟共中心点道(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合成地震记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迭前深度偏移已是现今主流成像技术,然而在深度域难以合成地震记录,造成层位标定和确定性地震储层反演无法在该域完成。深度域成像结果通过深时转换到时间域完成解释,导致解释流程复杂,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点扩散函数非稳态褶积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方法。文中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从时间域子波引出空间域点扩散函数,并详述了点扩散函数的非稳态褶积模型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方法。理论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深度域合成记录的制作,且具有较高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成地震记录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华.VSP测井资料在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2].张金陵,徐美茹,叶月明,王兆旗,王宗仁.利用点扩散函数的深度域地震记录合成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3].李海明,刘颖华.密度测井曲线对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影响[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4].魏脯力,孙建国,孙章庆,孟祥羽,李懿龙.波前构建法合成反射地震记录[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1: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2:地震波传播与成像.2018

[5].杜萌,卢磊勋,陈彦梅,杜常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与方法[J].山东化工.2016

[6].陈可洋,赵宝山,李永臣.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6

[7].王一鸣.运用landmark合成地震记录简析[J].化工管理.2016

[8].刘祎楠.鄂西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层位标定的响应分析[J].地下水.2015

[9].邹艳艳,姜弢,徐学纯.基于离散微粒群算法的定向地震记录合成方法[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49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专题50地壳应力与地震.2015

[10].周建科,印兴耀,曹丹平.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2014

论文知识图

标定后的水团模型56道记录(水团F)水团模型反射系数曲线(水团F)层状海水模型反射系数曲线王46-莱深1反演剖面_J1711井不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合成...原始地震数据层位解释及井位信息根据...

标签:;  ;  ;  ;  ;  ;  ;  

合成地震记录论文_张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