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细菌论文_林才云,姚琳,李风铃,曲梦,许加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病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致病性,蛋白,水稻,疏水,西伯利亚,贝尔。

致病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林才云,姚琳,李风铃,曲梦,许加超[1](2019)在《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对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感应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些低分子量的信号分子,通过信号分子来感知种群密度变化,从而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和群体行为的过程。不同细菌利用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交流,其中自诱导分子2(Autoinducer-2,AI-2)信号分子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是一种种间交流的信号分子。AI-2是一类呋喃酰硼酸二酯,其合成依赖于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S-ribosylhomocysteinase,LuxS),能调控细菌的多种重要生理过程,包括毒素的分泌、生物膜的形成和耐药性等。本文综述了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对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影响及调控作用,以期为解析食源性致病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作用机制、研制新型抗菌药物、控制食源性致病菌的感染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刘昶荣[2](2019)在《你和传染性病原体也许只有一架国际航班的距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你和任何一种传染性病原体,也许只有一架国际航班的距离。2019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于7月25日结束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Chin Kei LEE在点评中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病原体的传播也变得更加难以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8-23)

徐嘉擎,王善之,李帅,孙文献[3](2019)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叁型效应蛋白AvrBs2致病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引起的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简称细条病菌。然而,对于该病菌如何克服水稻免疫系统成功侵染水稻的致病机制知之甚少。解析细条病菌关键致病效应蛋白的毒性机理将有助于揭示该病菌的致病机制。前期研究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oc菌株RS105的23个non-TAL效应蛋白基因单敲除体接菌水稻后,仅有avrBs2突变体的致病能力显着降低,其余单敲除体致病力均未减弱,表明AvrBs2是Xoc侵染水稻过程中的重要毒力因子。在异源表达avrBs2的转基因水稻中研究发现,AvrBs2抑制由flg22和几丁质等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诱导的活性氧暴发和PR基因上调表达,并且促进Xoc对水稻的致病能力,表明AvrBs2进入植物细胞后抑制了植物的免疫反应,在致病性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对avrBs2截断体、酶活点突变回补菌株致病力分析发现,截断体回补菌株发病病斑长度较野生型菌株(RS105)显着降低,在8个点突变回补菌株中,仅有△avrBs2 (avrBs2-E304A,D306A、avrBs2-H319A)的病斑长度较野生型菌株(RS105)相比显着降低,其余点突变回补菌株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RS105)相似。实验结果表明,N端、C端和GDE上的两个酶活位点对AvrBs2发挥毒性均有重要作用。此外,体外分泌实验发现,AavrBs2(avrBs2-E304A,D306A、avrBs2-H319A)菌株均可分泌相应AvrBs2突变体蛋白。在此研究基础上,将进一步探寻AvrBs2在植物细胞中的毒力机制,研究结果将加深对细条病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于紫月[4](2019)在《细菌感染会致病,是蛋白转运在“捣乱”》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和动物为何会在感染细菌后生病?细菌通常是单细胞微生物,一个细胞即一枚细菌。一些致病菌为了在宿主体内生存、繁殖和扩散,会在细胞内核糖体中制造一些蛋白类的毒力因子,并将这种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即便是非致病菌,也会为了适应其生活环境,向外分泌一些蛋白质。(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7-09)

王碧盈[5](2019)在《H型硫氧还蛋白在杀鱼爱德华氏菌细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氧还蛋白(Trx)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在生物抗氧化应激和维持二硫键以保持蛋白正确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杀鱼爱德华氏菌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鱼类致病菌,但其致病机制还很不清晰。基因组分析表明杀鱼爱德华氏菌编码了叁种硫氧还蛋白,分别是A型硫氧还蛋白(TrxA)、C型硫氧还蛋白(TrxC)和H型硫氧还蛋白(TrxH),但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尤其是TrxH,目前还没有关于病原菌TrxH作用机制研究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阐述杀鱼爱德华氏菌TrxH在细菌抗逆性和致病性中的作用。通过对杀鱼爱德华氏菌TrxH蛋白序列和结构分析,本研究发现H型硫氧还蛋白具有保守基序WCXXC和QSTL,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存在5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借助于荧光定量PCR对trxH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应激、缺铁、低pH等逆境条件下以及感染宿主细胞时trxH的表达显着上调,这些结果表明TrxH很有可能在细菌适应逆境环境和宿主胞内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发现trxH的表达受到杀鱼爱德华氏菌全局性调控因子----铁调节因子Fur的负调控,这是首次发现TrxH受Fur调控。为研究trxH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trxH进行了缺失突变,获得了trxH缺失突变株TX01(35)trxH,比较分析了野生株TX01和缺失突变株TX01(35)trxH在生长状况、生物膜形成、抗逆性和抗血清杀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trxH的缺失对细菌的生长状况没有影响,但显着减弱了细菌抵御缺铁、酸性环境、氧化环境等抗逆性能力,显着降低了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抗血清杀菌能力;体外实验表明,trxH的缺失显着降低了细菌对宿主细胞的侵染能力和在巨噬细胞中的存活能力;体内实验表明,与野生株TX01相比,trxH突变株TX01(35)trxH侵染宿主组织的能力大幅下降,引发宿主的死亡率也显着降低。本研究构建了突变株TX01(35)trxH的互补株TX01(35)trxHC,发现互补株在上述抗逆性能力和致病性能力与野生株相当。本研究在鱼类致病菌中研究H型硫氧还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杀鱼爱德华氏菌TrxH在细菌抗逆境环境和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该菌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鱼类致病菌杀鱼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可为其他水产致病菌硫氧还蛋白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包括杀鱼爱德华氏菌在内的水产病原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5-01)

何夙旭,马国庆,牛文静,李由申,周志刚[6](2019)在《一株北方地区鲟鱼源病原细菌金黄杆菌B8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病灶处筛选病原菌,结合药敏性试验、侵染路径及宿主相关指标分析,以期了解该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从病鱼肾脏部位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B8,对鲟鱼、罗非鱼和斑马鱼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金黄杆菌,B8菌对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10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对新霉素和红霉素敏感。侵染路径结果显示B8菌首先定殖在粘膜组织(鳃和肠),然后是淋巴组织(肝、脾和肾),各组织定殖菌量在48 hpi达到峰值,然后呈缓慢下降。肠道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呈先上升(24 hpi为峰值)后下降趋势,在12~48 hpi间较未感染组差异显着(P<0.05),头肾溶菌酶和ROS活性表现出类似趋势(48 hpi为峰值),在感染的24~48 hpi间较未感染组差异显着(P<0.05)。首次报道了鲟鱼源致病株金黄杆菌,通过其致病性研究为西伯利亚鲟金黄杆菌引发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葛佳琦[7](2019)在《菱和龙葵提取物对致病性细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是人类健康的卫士,但其使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用量、频次、忽略停药期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寻求天然的药物控制高发传染性疾病成为当务之急。菱(Trapa bispinosa)和龙葵(Solanum nigrum)是典型的湿地植物,它们具有独特的抑菌特性。采用乙醇对菱和龙葵进行活性成分提取,发现菱和龙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有较强抑菌作用,可辅助代替抗生素控制传染性疾病,进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畅,李婷,刘士尧,牛晓磊,李春霞[8](2019)在《蛋白乙酰化酶GNAT调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赖氨酸乙酰化是生物体内最广泛的翻译后修饰之一,负责乙酰化的乙酰转移酶在真核生物中有5类,但在原核生物中只发现了GNAT(Gcn5-related N-acetyltransferases)一类,其具体作用机制未明.本研究对细菌,特别是病原细菌的GNAT蛋白进行了系统的进化分析及结构预测,并就GNAT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GNAT蛋白在进化上相对保守,可分为3个亚类(Ⅰ,Ⅱ,Ⅲ),一个细菌可能编码1~3个GNAT蛋白,但多数只有1个,不同亚类的GNAT蛋白可能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突变的GNAT可导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致病力降低,说明蛋白乙酰化影响了此病原菌的致病过程,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细菌中GNAT蛋白及乙酰化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何蓓,李忠玉[9](2019)在《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条高度保守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具有介导细胞黏附、调控增殖、凋亡、参与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多种细菌的感染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但可以了解细菌的致病机制,还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现将该信号通路在衣原体、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尹梦雅,陈静涛,黄松钱,耿瑞静,宋晓然[10](2019)在《中华鳖3种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例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爆发性死亡疾病,本研究旨在寻找其致病因子,明确分离菌的生物学地位、致病性和耐药特征。从患病中华鳖体内获得菌株C1、C2和C3,经人工回归感染健康鳖,测定分离菌的致病作用;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测序,结合系统发育学分析,做菌种的归类判定;用琼脂扩散(K-B)法测定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分离纯培养的3株菌分别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能引起中华鳖急性感染性疾病,3种菌共同致病死亡率最高,可达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17种药物耐药;摩氏摩根氏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等17种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恩诺沙星等13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本研究所检出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摩氏摩根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该例中华鳖爆发性死亡疾病的病原菌,3菌混合致病力强于单一菌液。弗氏柠檬酸杆菌和摩氏摩根氏菌呈现高度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趋势异于前两者,表现为弱耐药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致病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你和任何一种传染性病原体,也许只有一架国际航班的距离。2019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于7月25日结束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Chin Kei LEE在点评中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病原体的传播也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病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林才云,姚琳,李风铃,曲梦,许加超.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对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调控[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刘昶荣.你和传染性病原体也许只有一架国际航班的距离[N].中国青年报.2019

[3].徐嘉擎,王善之,李帅,孙文献.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叁型效应蛋白AvrBs2致病机理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于紫月.细菌感染会致病,是蛋白转运在“捣乱”[N].科技日报.2019

[5].王碧盈.H型硫氧还蛋白在杀鱼爱德华氏菌细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6].何夙旭,马国庆,牛文静,李由申,周志刚.一株北方地区鲟鱼源病原细菌金黄杆菌B8致病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7].葛佳琦.菱和龙葵提取物对致病性细菌的抑制作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9

[8].马畅,李婷,刘士尧,牛晓磊,李春霞.蛋白乙酰化酶GNAT调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力[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何蓓,李忠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

[10].尹梦雅,陈静涛,黄松钱,耿瑞静,宋晓然.中华鳖3种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本章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纤维素酶有差异的突变体菌B.对应图...食物生产过程中的耐药基因传播Figure...透射入叶片内部光强确定实验横坐标为...病原细菌和植物共进化模型(Joneseta...基于DNA带型的致病细菌检测流程...

标签:;  ;  ;  ;  ;  ;  ;  

致病细菌论文_林才云,姚琳,李风铃,曲梦,许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