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封堵器论文和设计-王海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输送杆、套管、插塞、横移块和触动机构;所述封堵器本体内设有相连通的安装腔和连接腔,连接腔贯穿封堵器本体的前端与安装腔的内壁形成的厚壁;连接腔的靠安装腔处设有挡板,挡板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槽;所述触动机构安装在封堵器本体上,用于使横移块在安装腔内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杆使插塞穿刺口进行血管外封堵,有效地避免了穿刺口处出现血肿或者动脉受损导致出血的并发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本体(1)、输送杆(2)、套管(3)、横移块(4)和触动机构(5);所述封堵器本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安装腔(11)和连接腔(12),连接腔(12)贯穿封堵器本体(1)的前端与安装腔(11)的内壁形成的厚壁;连接腔(12)的靠安装腔处设有挡板(13),挡板(13)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槽(14);所述输送杆(2)一端穿入连接腔(12)与挡板(13)的中部连接,输送杆(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可自然降解的插塞(21);所述横移块(4)安装在封堵器本体(1)的安装腔(11)内,所述套管(3)套设在输送杆(2)和插塞(21)上,套管(3)的靠横移块端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连接板(31),弧形连接板(31)与弧形槽(14)适配,两个弧形连接板(31)对应地穿过两个弧形槽(14)与横移块(4)连接;所述触动机构(5)安装在封堵器本体(1)上,用于使横移块(4)在安装腔内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本体(1)、输送杆(2)、套管(3)、横移块(4)和触动机构(5);

所述封堵器本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安装腔(11)和连接腔(12),连接腔(12)贯穿封堵器本体(1)的前端与安装腔(11)的内壁形成的厚壁;连接腔(12)的靠安装腔处设有挡板(13),挡板(13)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槽(14);所述输送杆(2)一端穿入连接腔(12)与挡板(13)的中部连接,输送杆(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可自然降解的插塞(21);

所述横移块(4)安装在封堵器本体(1)的安装腔(11)内,所述套管(3)套设在输送杆(2)和插塞(21)上,套管(3)的靠横移块端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连接板(31),弧形连接板(31)与弧形槽(14)适配,两个弧形连接板(31)对应地穿过两个弧形槽(14)与横移块(4)连接;

所述触动机构(5)安装在封堵器本体(1)上,用于使横移块(4)在安装腔内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机构(5)包括楔形块(51)、压杆(52)和横向压缩弹簧(53),横移块(4)的远套管端设有限位杆(41),安装腔(11)的内壁对应限位杆处设有与限位杆(41)同中心轴的限位孔(15),限位杆(41)的远横移块端适配地嵌设在限位孔(15)中,且限位杆(41)上套设有横向压缩弹簧(53),横向压缩弹簧(53)的一端与安装腔(11)的内壁接触,横向压缩弹簧(53)的另一端与横移块(4)接触;横移块(4)设有上端面敞口且朝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下倾斜的楔形槽(42),楔形块(51)与楔形槽(42)适配,且楔形块(51)的倾斜面与楔形槽(42)的倾斜面接触滑动配合;安装腔(11)的内壁对应楔形槽处设有贯穿的过孔(16),压杆(52)的一端穿过过孔(16)与楔形块(51)的连接,压杆(52)的另一端凸出在封堵器本体(1)外,且压杆(52)与过孔(16)周向滑动配合连接,压杆上(52)设有限位板(54),限位板(54)位于楔形块(51)与安装腔(11)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52)的远楔形块端设有按钮块(55),封堵器本体(1)对应过孔处设有与过孔(16)同中心轴的环形阶梯槽(56),压杆(52)上套设有纵向压缩弹簧(57),纵向压缩弹簧(57)的一端与环形阶梯槽(56)的底面接触,纵向压缩弹簧(57)的另一端与按钮块(55)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1)与横移块(4)的接触面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设有两条T形滑槽(17),横移块(4)对应T形滑槽处设有T形滑块(43),横移块(4)的T形滑块(43)滑动配设在对应的T形滑槽(17)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前端面与插塞(21)的前端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塞(21)采用PGA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杆(2)的前端设有凹槽(22),插塞(21)的后端设有与凹槽适配的凸块(23),插塞(21)的凸块(23)嵌设在输送杆(2)的凹槽(22)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封堵器。

背景技术

血管封堵器的种类较多,根据止血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缝线缝合、胶原海绵辅助血管封堵器以及通过血管平滑肌自然弹性回缩用止血伞封堵。目前,通常采用止血伞对股动脉穿刺口进行封堵,然后通过血管平滑肌的自然弹性回缩,使股动脉穿刺口回缩到穿刺针口大小。然而,实践操作表明,止血伞封堵器使用后,动脉穿刺口较大,而且会造成血肿或者动脉受损导致出血的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本体、输送杆、套管、插塞、横移块和触动机构;所述封堵器本体内设有相连通的安装腔和连接腔,连接腔贯穿封堵器本体的前端与安装腔的内壁形成的厚壁;连接腔的靠安装腔处设有挡板,挡板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槽;所述输送杆一端穿入连接腔与挡板的中部连接,输送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可自然降解的插塞;所述横移块安装在封堵器本体的安装腔内,所述套管套设在输送杆和插塞上,套管的靠横移块端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与弧形槽适配,两个弧形连接板对应地穿过两个弧形槽与横移块连接;所述触动机构安装在封堵器本体上,用于使横移块在安装腔内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触动机构包括楔形块、压杆和横向压缩弹簧,横移块的远套管端设有限位杆,安装腔的内壁对应限位杆处设有与限位杆同中心轴的限位孔,限位杆的远横移块端适配地嵌设在限位孔中,且限位杆上套设有横向压缩弹簧,横向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内壁接触,横向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横移块接触;横移块设有上端面敞口且朝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下倾斜的楔形槽,楔形块与楔形槽适配,且楔形块的倾斜面与楔形槽的倾斜面接触滑动配合;安装腔的内壁对应楔形槽处设有贯穿的过孔,压杆的一端穿过过孔与楔形块的连接,压杆的另一端凸出在封堵器本体外,且压杆与过孔周向滑动配合连接,压杆上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楔形块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压杆的远楔形块端设有按钮块,封堵器本体对应过孔处设有与过孔同中心轴的环形阶梯槽,压杆上套设有纵向压缩弹簧,纵向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环形阶梯槽的底面接触,纵向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按钮块接触。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与横移块的接触面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设有两条T形滑槽,横移块对应T形滑槽处设有T形滑块,横移块的T形滑块滑动配设在对应的T形滑槽中。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前端面与插塞的前端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插塞采用PGA材质。

优选地,所述输送杆的前端设有凹槽,插塞的后端设有与凹槽适配的凸块,插塞的凸块嵌设在输送杆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将套管和输送杆从人体的穿刺口置于人体血管中,然后回拉套管和输送杆,使套管中的插塞的前端位于人体穿刺口与血管的连接处,再通过触动机构促使横移块背离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即套管相对输送杆向后滑移,使插塞嵌设在靠血管的穿刺口处,用手按压穿刺口中的插塞,使插塞与输送杆脱离,再将套管和输送杆从穿刺口取出,即可实现对穿刺口于血管连接处的封堵,有效地避免了穿刺口处出现血肿或者动脉受损导致出血的并发症;

2、按动压杆,压杆带动楔形块向下运动,由于楔形块与横移块的楔形槽的相互作用,使得横移块背离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

3、插塞采用PGA材质,PGA为可信赖的生物可降解吸收性材料,插塞可以在人体内自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三十天左右插塞被大部分吸收,六十到九十天内被完全吸收,因此通过PGA材质制成的插塞对穿刺口进行封堵止血,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且减小感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降解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中:1封堵器本体、11安装腔、12连接腔、13挡板、14弧形槽、15限位孔、16过孔、17T形滑槽、2输送杆、21插塞、22凹槽、23凸块、3套管、31弧形连接板、4横移块、41限位杆、42楔形槽、43T形滑块、5触动机构、51楔形块、52压杆、53横向压缩弹簧、54限位板、55按钮块、56环形阶梯槽、57纵向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本体1、输送杆2、套管3、横移块4和触动机构5;封堵器本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安装腔11和连接腔12,连接腔12贯穿封堵器本体1的前端与安装腔11的内壁形成的厚壁;横移块4安装在封堵器本体1的安装腔11内。

连接腔12的靠安装腔处设有挡板13,挡板13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槽14;输送杆2一端穿入连接腔12与挡板13的中部连接,输送杆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可自然降解的插塞21;套管3套设在输送杆2和插塞上21,套管3的靠横移块端沿周向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弧形连接板31,弧形连接板31与弧形槽14适配,两个弧形连接板31对应地穿过两个弧形槽14与横移块4连接。具体地,套管3的前端面与插塞21的前端面平齐。触动机构5安装在封堵器本体1上,用于使横移块4在安装腔内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

将套管3和输送杆2从人体的穿刺口置于人体血管中,然后回拉套管3和输送杆2,使套管3中的插塞21的前端位于人体穿刺口与血管的连接处,再通过触动机构5促使横移块4背离封堵器本体1的输送方向移动,即套管3相对输送杆2向后滑移,使插塞21嵌设在靠血管的穿刺口处,用手按压穿刺口中的插塞,使插塞21与输送杆2脱离,再将套管3和输送杆2从穿刺口取出,即可实现对穿刺口于血管连接处的封堵,有效地避免了穿刺口处出现血肿或者动脉受损导致出血的并发症。

具体地,触动机构5包括楔形块51、压杆52和横向压缩弹簧53,横移块4的远套管端设有限位杆41,安装腔11的内壁对应限位杆处设有与限位杆41同中心轴的限位孔15,限位杆41的远横移块端适配地嵌设在限位孔15中,且限位杆41上套设有横向压缩弹簧53,横向压缩弹簧53的一端与安装腔11的内壁接触,横向压缩弹簧53的另一端与横移块4接触。横移块4设有上端面敞口且朝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下倾斜的楔形槽42,楔形块51与楔形槽42适配,且楔形块51的倾斜面与楔形槽42的倾斜面接触滑动配合。安装腔11的内壁对应楔形槽处设有贯穿的过孔16,压杆52的一端穿过过孔16与楔形块51的连接,压杆52的另一端凸出在封堵器本体1外,且压杆52与过孔16周向滑动配合连接,压杆上52设有限位板54,限位板54位于楔形块51与安装腔11的内壁之间。当按动压杆52时,压杆52带动楔形块51向下运动,由于楔形块51与横移块4的楔形槽42的相互作用,使得横移块4背离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套管3相对输送杆2后移;同时,压杆52的限位板54限制了压杆52向封堵器本体1外移动的距离,由于楔形块51与楔形槽42的配合,进而限制了横移块4和套管3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的移动距离,因此避免了因横移块4滑过导致楔形块51与楔形槽42脱离配合的现象。此外,限位杆41和限位孔15的配合作用,可使横移块4带动限位杆41沿限位孔15的轴向移动,避免了横移块4移动时出现偏离的现象。

为了便于压杆52和横移块4的复位,在压杆52的远楔形块端设有按钮块55,封堵器本体1对应过孔处设有与过孔16同中心轴的环形阶梯槽56,压杆52上套设有纵向压缩弹簧57,纵向压缩弹簧57的一端与环形阶梯槽56的底面接触,纵向压缩弹簧57的另一端与按钮块55接触。按钮块55的设计,便于人体拇指对压杆52的按压;当输送杆2和套管3从人体的穿刺口取出后,松开对压杆52的按压,横移块4在横向压缩弹簧53的作用下向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移动,压杆52在纵向压缩弹簧57向封堵器本体外移动,在横向压缩弹簧53和纵向压缩弹簧57的双重作用下,可保证横移块4实现快速复位。

为了提高横移块4沿安装腔11滑动时的稳定性,在安装腔11与横移块4的接触面沿封堵器本体的输送方向设有两条T形滑槽17,横移块4对应T形滑槽处设有T形滑块43,横移块4的T形滑块43滑动配设在对应的T形滑槽17中。

为了避免插塞21对人体的损伤和感染,插塞21采用PGA材质,PGA(PolyglycolicAcid)为聚乙醇酸,聚乙醇酸可信赖的生物可降解吸收性材料,插塞21可以在人体内自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三十天左右插塞被大部分吸收,六十到九十天内被完全吸收,因此通过PGA材质制成的插塞21对穿刺口进行封堵止血,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且减小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输送杆2的前端设有凹槽22,插塞21的后端设有与凹槽适配的凸块23,插塞21的凸块23嵌设在输送杆2的凹槽22中。插塞21的凸块2与输送杆2的凹槽22的配合设计,便于插塞21的安装和脱离输送杆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可降解封堵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9445.9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3(哈尔滨)

授权编号:CN209734068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A61B17/12

专利分类号:A61B17/12

范畴分类:申请人:王海洋

第一申请人:王海洋

申请人地址: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医大一院住院处二楼血管介入外科

发明人:王海洋

第一发明人:王海洋

当前权利人:王海洋

代理人:孙章虎

代理机构:50218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可降解封堵器论文和设计-王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