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400
【摘要】目的:对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价。方法:将患有酒精性脂肪肝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本次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用药上考虑使用。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
【中图分类号】R32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00-01
酒精性肝病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酒精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率的3.8%,在发达国家十分常见,在我国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日常饮食和生活更是逐渐离不开酒类。由于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目前人们对于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上升,故建议人们要合理、少量饮酒。脂肪肝的病因很多,包括营养失调、中毒、大量饮酒和感染等。目前临床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文主要研究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治疗,对比采用维生素C和甘草酸二铵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患有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100例,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58岁之间,平均年龄(40.2±1.2)岁;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0~58岁之间,平均年龄(38.8±2.1)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来治疗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均需要戒酒。我们对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方法是维生素C3.0g,甘草酸二铵150mg,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3~4周。对于治疗组患者,我们的用药方法是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之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1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3~4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类别。其中,显效的临床表现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有效的临床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相比较入院时初试结果下降50%;治疗无效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们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得到的结果如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8.0%,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这些患者中,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是在用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为10例,治疗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仅为1例。
3.讨论
3.1肝脏损伤的病因
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包括肝脂肪变、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统称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对于患者的损伤程度与患者的饮酒数量、时间和饮酒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曾有研究表明,每日连续饮酒比间断性饮酒对身体的损伤大。据研究数据显示,每日摄入乙醇150~200g,10~12d后即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每日饮酒160g以上的人,在饮酒10年以上患得酒精性脂肪肝的可占到31%以上,但其中的10%左右的患者始终无肝脏的病变。虽然饮酒是酒精性脂肪肝的根本病因,90%~95%饮酒者可以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但是只有30%~35%饮酒者发展为比较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说明除了酒精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ALD的发病机制.
3.2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发病机制为乙醇代谢使中间毒性物质增加,而脂质的过氧化会导致细胞膜完整性的改变,并促进自由基形成,同时抑制谷胱甘肽形成。酒精性脂肪肝共同病理变化为肝细胞膜受损,以及膜磷脂丧失。肝细胞生物膜受损可能导致肝细胞的坏死或者是功能性损伤,而如果要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恢复肝脏功能就需要磷脂,即本次研究选择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此种药物对各种类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多烯磷脂酰胆碱可通过抑制胶原生成,降低结缔组织形成,激活胶原酶活性,阻止和延缓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因此被认为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
3.3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治疗机制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由在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精制而成,主要活性物质为1,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人体不合成),约占52%,1,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可以将人体内源性磷脂进行替换,结合并进入到膜成分中。对于这种替换最为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能够增加膜的流动性,同时还能够维持和促进不同器官及组织功能,其中包括可调节膜结合酶系统的活性。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趋势的作用,对患者肝细胞的保护机制主要为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减轻脂肪的变性和坏死;能够减少过氧化氢的生成量,恢复线粒体谷胱甘肽的水平,减少肝脏脂质的过氧化,减轻干细胞的损伤;能够抑制胶原的生成,降低结缔组织的生成,激活胶原酶的活性,组织肝脏的纤维化和肝硬化;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达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捷平.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年12月第14卷第12期.
[2].杜京均.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治疗效果评价[J].北方药学2015年第12卷第7期.
[3].王洪岩,李鑫,徐有青.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1月第17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