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习困难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困难,儿童,效应,数学,策略,记忆,能力。
学习困难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葛泉溪[1](2019)在《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解决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问题涉及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问题,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成长,重视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9年10期)
汪萌,何灿[2](2019)在《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已有研究出发,分析学习困难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影响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的相关因素。最后,就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叶晓林,宋健泳,陈机敏,朱婷婷[3](2019)在《算术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字加工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算术能力的获得不仅关乎个体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的发展,而且涉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账单支付、开支预算等。然而,世界范围内约有3-7%的学龄儿童表现出算术学习困难。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的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和青少年遭受着算术学习(本文来源于《大众心理学》期刊2019年09期)
谈志渊[4](2019)在《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数学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目光投向学习困难儿童。所谓的记忆广度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工作记忆广度以及短时记忆广度。以工作记忆广度为研究切入点,对200名小学叁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以及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比较学习困难儿童与非学习困难儿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工作记忆广度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学习困难儿童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以及堵点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08期)
连裕兴[5](2019)在《校园学习风格普查应用心得——学习障碍和社交困难儿童成因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校园学习风格普查专案应用与心得通过大脑生理学、医用遗传皮纹学、认知神经科学为基础进行的校园学习风格普查专案项目,以科学手段为学校师生的心智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以此深入探讨个性化教育的本源与精髓,研习因材施教的理念。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时代到来,使得现今青少年的"青春期"大幅提前,本专案主要负责将现代青少年的诸多困惑、交往障碍、适应与压力、亲子沟通等各种身心问题进行疏通。本专案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9年14期)
陈晓乐,陈晓娜[6](2019)在《5例学习困难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测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困难在中小学生中较为常见,本研究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5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测评,全面了解他们整体的认知能力及强项和弱项,结果发现:总智商在临界水平个体有个别题目无法按要求作答现象;认知能力发展不均衡;工作记忆是出现较多的弱项。因此,在施测中应确保指导语准确传达到被试;帮助教师和家长建立关于学习困难儿童群体的正确的认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加工训练;学习困难的干预是个持久战,学生自身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4期)
胡庆云[7](2019)在《浅谈儿童学习困难的成因和教育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学习困难亦称为学习障碍,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这是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中都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关于学习困难尚无确切的定义,但对这种情况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却是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刘媛[8](2019)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时间—数字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学习困难是指个体无感官神经损伤、智力正常,虽然接受合适的教育,但是其数学成绩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且个体在数学计算、数量加工和推理能力中存在普遍性的缺陷,而且已经影响了个体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间-数字效应(Time-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TiNARC effect)是指人们对数字刺激呈现时的时间估计会受到数字的数值大小的影响,会低估小数字的呈现时间,高估大数字的呈现时间。时间-数字效应的理论基础是数量理论,说明数字会对时间估计产生影响。本研究以70名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和70名一般儿童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设计,采用时间复制任务考察符号数量信息和非符号数量信息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时间估计的影响,探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时间-数字效应的表现形式。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设计:实验一采用2(一般儿童组和数学学习困难组)×2(小数字和大数字)×2(短时矩和长时矩)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符号数量信息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时间估计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一般儿童组和数学学习困难组)×2(小数量和大数量)×2(短时矩和长时矩)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非符号数量信息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时间估计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符号数量信息对时间估计影响方面,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存在时间-数字效应,即小数字低估时矩,大数字高估时矩。(2)在非符号数量信息对时间估计影响方面,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不存在时间-数字效应。(3)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在符号数量信息与非符号数量信息任务中表现出不同的时间估计特点,说明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在数量加工中存在数字模块缺陷。(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周敏[9](2019)在《学习困难儿童不同工作记忆负荷的选择性注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SA)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LD)儿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学业失败”、“持续缺席”等问题可能与其选择性注意能力有关。因此,本文将探讨LD儿童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的选择性注意特征,目的在于为制定LD儿童的干预措施提供实证参考。本研究考察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LD儿童对继时性刺激和同时性刺激的选择性注意特征,共包括叁个实验。实验一采用经典的N-back任务和RSVP任务,考察LD儿童在继时性刺激下的选择性注意,以及工作记忆负荷是否影响注意瞬脱;实验二采用N-back任务和Flanker任务,考察LD儿童在同时性刺激下是否产生侧抑制,工作记忆负荷因素是否影响Flanker任务表现;实验叁采用嵌套法实验设计,分两个实验阶段(目标检测阶段和再认评价阶段)分别考察LD儿童是否存在注意增强现象,以及客体工作记忆负荷因素是否影响这一现象。研究结果显示:(1)LD儿童在继时性刺激中,短时期的选择性注意力存在缺陷,即注意瞬脱效应显着,且LD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显着差异。(2)工作记忆负荷与注意瞬脱效应存在交互作用,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LD儿童对短期内目标的觉察力下降。(3)Flanker任务主效应显着,LD儿童在同时性刺激基于两侧干扰下的选择性注意力不足,产生Flanker效应,且LD儿童对两侧干扰的抑制能力差于普通儿童。(4)工作记忆负荷与Flanker效应交互作用显着,在高工作记忆负荷下LD儿童的选择性注意力下降。(5)在同时性刺激基于中央干扰的条件下,LD儿童的选择性注意力增强,即具有注意促进效应,并且普通儿童的选择性注意力显着大于LD儿童的选择性注意力。结论:在继时性刺激和同时性刺激基于两侧干扰时,LD儿童存在选择性注意缺陷;而在同时性刺激基于中央干扰时表现出选择性注意增强,即刺激呈现的时间和距离是影响LD儿童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欢欢,黄瑾,郭力平[10](2019)在《我国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数学学习困难干预的效果,笔者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我国31项数困儿童干预研究进行解析。研究表明,使用标准化测查工具、幼儿园阶段、运用中介/辅助的方法、针对单一被试、实施高总量和低频次(小于3次/周)的干预效果更好。进一步分析得到数困干预效果的四个影响因素(测查工具信效度、学段、个性化、干预强度)的结论。最后,基于四个因素维度审视了当前我国数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全球教育展望》期刊2019年05期)
学习困难儿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已有研究出发,分析学习困难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影响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的相关因素。最后,就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习困难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葛泉溪.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9
[2].汪萌,何灿.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3].叶晓林,宋健泳,陈机敏,朱婷婷.算术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字加工缺陷[J].大众心理学.2019
[4].谈志渊.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广度研究[J].新课程(上).2019
[5].连裕兴.校园学习风格普查应用心得——学习障碍和社交困难儿童成因之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
[6].陈晓乐,陈晓娜.5例学习困难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测评分析[J].农家参谋.2019
[7].胡庆云.浅谈儿童学习困难的成因和教育策略[J].学苑教育.2019
[8].刘媛.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时间—数字效应研究[D].济南大学.2019
[9].周敏.学习困难儿童不同工作记忆负荷的选择性注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10].李欢欢,黄瑾,郭力平.我国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