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导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导,陶瓷,超导体,氧化物,材料,氧原子,摩擦系数。
超导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董丽荣,李长生,唐华,于万秋,华中[1](2012)在《Ag/DyBa_2Cu_3O_(7-δ)超导陶瓷的摩擦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摩擦实验机从液氮温度至室温对超导陶瓷Ag/DyBa2Cu3O7-δ(Ag/Dy123)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降到液氮温度后,10%(质量分数)Ag/Dy123超导陶瓷与不锈钢盘对摩,摩擦因数明显下降,最后稳定在0.20以下。对制备的Ag/Dy123超导陶瓷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Ag没有影响Dy123的超导电性,明显改善了常温下Dy123的摩擦学性能,在正常载荷和滑行速率下,(5%~10%)Ag/Dy123超导陶瓷的摩擦因数为0.25,5%Ag/Dy123超导陶瓷磨损率最低,为4.02×10-5mm3/(N.m)。分布在基体中的Ag微粒能有效抑制裂纹萌生和扩展,并在摩擦作用下形成Ag转移膜,陶瓷硬基底承载和软金属转移膜润滑的协同作用,使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董丽荣,李长生,唐华,王旻璐,彭义[2](2009)在《铋锶钙铜氧超导陶瓷的低温摩擦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摩擦实验机,研究了Bi2Sr2Ca2Cu3Oy(Bi2223)超导陶瓷从液氮温度至室温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室温下Bi2223超导陶瓷与不锈钢盘对摩时摩擦系数约为0.40,温度降到液氮温度后Bi2223超导陶瓷处于超导态,摩擦系数突然降到0.17,且非常稳定。为改善Bi2223常温摩擦性能,添加Ag制备了Ag/Bi2223超导陶瓷,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Ag未进入Bi2223晶格,没有影响Bi2223的超导性,Ag的添加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在正常载荷和滑行速度下Ag的质量分数(下同)为20%时,Ag/Bi2223超导陶瓷的摩擦系数为0.27,5%Ag/Bi2223超导陶瓷的磨损率最低,为1.78×10–5mm3/(N·m),Ag/Bi2223超导陶瓷在摩擦的过程中,Ag转移到摩擦表面,其低的剪切强度起到润滑作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张武森,王育顺,田昌会,王永文[3](2002)在《高温超导陶瓷材料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高温超导陶瓷YBa2 Cu3 O9-x体系的研制方法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YBa2 Cu3 O9-x体系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镜观测 ,确定了该样品为钙钛矿结构 ,并获得了零电阻为 98K的高温超导陶瓷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抗磁性 .同时 ,还探讨了烧制TlBaCaCu2 Oy新体系的工艺条件 ,获得了零电阻为116 .5K的Tl系超导陶瓷材料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磁性 .(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杨遇春[4](2001)在《高温超导陶瓷市场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1 应用概况1986年镧钡铜氧及其随后的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材料的相继问世,将高温超导技术应用推上 了世界舞台。和常规超导体一样,这类新材料传输电流时没有电阻,但两者的区别在于低温 超导合金必须冷却到低于-250°C,而高温超导陶瓷仅需冷却到-140°C。因(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01年08期)
陈镇平,张金仓,程国生,李喜贵,章讯生[5](2001)在《金属氧化物超导陶瓷Y-123体系烧结过程与结构缺陷的正电子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 ,结合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分析 ,对Y 12 3超导体烧结过程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该体系结晶度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特征 ,发现在 95 0℃温度烧结下 ,随烧结时间的增加 ,Y 12 3体系的正交畸变度增加 ;而就整体而言 ,正电子平均寿命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增加而增加 ,并趋于饱和 .证明在烧结温度为 92 0— 95 0℃、烧结时间为 12— 72h的实验条件下 ,Y 12 3超导材料中的缺陷分布趋于稳定 .讨论了烧结过程中材料内部的缺陷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6](1999)在《稀土超导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麦琳·翁奈斯(Kamerlingh·Onnes)研究水银在低温下的电阻时,发现当温度降低至4.2K以下,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呈现超导状态。后来又陆续发现十多种金属(如Nb、Tc、Pb、La、V、Ta等)都有这种现象。这种在超低...(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1999年02期)
[7](1997)在《利用普通微波炉日生产出超导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在日本静冈县滨松市召开的超导体研讨会上,日本东北大学工科教授小池洋工的科研小组发表了他们利用一般家用微波炉制造超导体的实验结果。以往生产高温超导陶瓷,都是将组成超导的陶瓷材料在近]000C高温的电炉中加热合成,这种合成法很难生产电线、线圈一类的线形超(本文来源于《河北陶瓷》期刊1997年04期)
靳建华,白炳贤,王喜中,邢怀民,张金仓[8](1997)在《sol-gel法合成Bi系及Pb掺杂的高Tc超导陶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sol-gel法合成了Bi2Sr2Ca2Cu3Ox和Bi1.7Pb0.3Sr2Ca2Cu3Ox体系的高Tc超导材料。利用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特征,X-ray分析了作品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用sol-gel法制备的Bi系2223组分中掺杂Pb同样会缩短烧结时间(缩短60h),显着促进高Tc相的形成。零电阻转变温度104.5K~106.7K。sol-gel法具有工艺简单、烧结时间短、样品颗粒均匀、粒度小、组分易控等优点,在高Tc超导材料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制备工艺。(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1997年02期)
李欣山,刘红,李标荣,孟中岩[9](1996)在《铂掺杂铋系超导陶瓷材料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氯铂酸铵对铋系超导陶瓷进行铂掺杂,既能改善Bi(Pb)SrCaCuO陶瓷的烧结性能,又可以提高其超导特性.通过XRD和SEM分析,发现一定含量的铂掺杂能促进铋系超导陶瓷晶粒定向排列.文中亦讨论了铂掺杂对铋系超导陶瓷材料磁化率和磁滞回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5期)
李欣山,李标荣,孟中岩[10](1996)在《熔融淬火粉体轧膜法制备致密铋系超导陶瓷线(带)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熔融淬火技术制备出颗粒体密度大、反应活性高的粉体,从根本上改善了铋系起导陶瓷的烧结性能,并利用轧膜成材技术制备出超导性能良好的致密Bi(Pb)SrCaCuO陶瓷线(带)材。(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1996年03期)
超导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低温摩擦实验机,研究了Bi2Sr2Ca2Cu3Oy(Bi2223)超导陶瓷从液氮温度至室温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室温下Bi2223超导陶瓷与不锈钢盘对摩时摩擦系数约为0.40,温度降到液氮温度后Bi2223超导陶瓷处于超导态,摩擦系数突然降到0.17,且非常稳定。为改善Bi2223常温摩擦性能,添加Ag制备了Ag/Bi2223超导陶瓷,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Ag未进入Bi2223晶格,没有影响Bi2223的超导性,Ag的添加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在正常载荷和滑行速度下Ag的质量分数(下同)为20%时,Ag/Bi2223超导陶瓷的摩擦系数为0.27,5%Ag/Bi2223超导陶瓷的磨损率最低,为1.78×10–5mm3/(N·m),Ag/Bi2223超导陶瓷在摩擦的过程中,Ag转移到摩擦表面,其低的剪切强度起到润滑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导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董丽荣,李长生,唐华,于万秋,华中.Ag/DyBa_2Cu_3O_(7-δ)超导陶瓷的摩擦学特性[J].硅酸盐学报.2012
[2].董丽荣,李长生,唐华,王旻璐,彭义.铋锶钙铜氧超导陶瓷的低温摩擦学特性[J].硅酸盐学报.2009
[3].张武森,王育顺,田昌会,王永文.高温超导陶瓷材料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4].杨遇春.高温超导陶瓷市场展望[J].世界有色金属.2001
[5].陈镇平,张金仓,程国生,李喜贵,章讯生.金属氧化物超导陶瓷Y-123体系烧结过程与结构缺陷的正电子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1
[6]..稀土超导陶瓷[J].稀土.1999
[7]..利用普通微波炉日生产出超导陶瓷[J].河北陶瓷.1997
[8].靳建华,白炳贤,王喜中,邢怀民,张金仓.sol-gel法合成Bi系及Pb掺杂的高Tc超导陶瓷的研究[J].低温与超导.1997
[9].李欣山,刘红,李标荣,孟中岩.铂掺杂铋系超导陶瓷材料性能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10].李欣山,李标荣,孟中岩.熔融淬火粉体轧膜法制备致密铋系超导陶瓷线(带)材的研究[J].低温与超导.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