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繁殖论文-郑亚琼,翟军团,陈家力,韩占江,焦培培

克隆繁殖论文-郑亚琼,翟军团,陈家力,韩占江,焦培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隆繁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杨,横走侧根,不定芽,克隆分株

克隆繁殖论文文献综述

郑亚琼,翟军团,陈家力,韩占江,焦培培[1](2019)在《灰杨克隆繁殖、自身养分与土壤养分季节变化及其耦合关系的林缘——林内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阐明灰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克隆特征变化及受外界环境影响,是增强灰杨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本研究在中国新疆塔里木河上游灰杨河岸林,沿垂直河道方向在林缘(距河道200 m)、林内(距河道400 m)生境设置样方,于2014年4~10月,每隔20天调查两生境不定芽、未出土和出土克隆分株数量,测定横走侧根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横走侧根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不定芽和未出土分株数在4~6月逐渐增加、7~10月逐渐减少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在4~6月逐渐升高或保持最高水平,在7~10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同步;横走侧根碳氮比在4~6月初逐渐降低,随后呈现增大又减小的趋势;氮磷比在4~6月逐渐减小,7月显着减小后逐渐增大(林缘)或基本保持不变(林内)。(2)不论是林缘还是林内,不定芽数量受到横走侧根全氮和氮磷比的影响,未出土分株数受到横走侧根全氮、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的影响;林缘不定芽数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相关紧密,未出土分株数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显着相关,土壤养分也与横走侧根全氮、碳氮比、氮磷比紧密相关,而在林内受到土壤养分影响的主要是横走侧根全氮和氮磷比。(3)林内的不定芽、未出土及出土克隆分株数量显着低于林缘,土壤养分含量通过影响横走侧根养分含量而影响不定芽、未出土分株、出土分株数量。灰杨是杨属为数不多的国家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我们的结果对基于克隆繁殖的灰杨林保护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薛治慧,种康[2](2019)在《中国科学家在杂种F_1克隆繁殖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在提高作物产量和适应性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杂交种后代不能稳定遗传,每年均需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配置杂交种子,不仅制种成本高,而且存在制种纯度问题,限制了杂种优势利用的推广范围。近期,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关键基因进行编辑,获得了杂种F_1的克隆种子,为进一步固定杂种优势、实现"一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带来了曙光。(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瑞[3](2017)在《盐碱胁迫对芦苇生长、叶性状和克隆繁殖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加剧及生态气候的变化,草地这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在不断地被干扰以及破坏。当前,草地盐碱化、沙化、退化问题十分的严重,其中盐碱化已成为限制我国松嫩草地生长的重要因素。芦苇是松嫩草地的常见物种,其适应性广、生物量高、抗逆性强,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芦苇的个体生长及叶与无性繁殖性状对不同程度盐碱化的响应机制,对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模拟盐碱胁迫的环境,设置不同梯度的盐碱胁迫浓度,盐胁迫处理采用中性盐Na Cl,分别配制成0、200、400mmol L-1浓度,碱胁迫处理采用碱性盐Na2CO3,分别配制成0、25、50mmol L-1浓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进行了盐碱胁迫对芦苇的生长状况、叶性状以及克隆构件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芦苇的总生物量、株高、茎长、根系长度均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显着下降(p<0.05),茎和叶生物量在盐胁迫下呈下降趋势,在碱胁迫下显着下降(p<0.05)。碱胁迫影响显着大于盐胁迫影响(p<0.05)。(2)随着盐碱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芦苇的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N含量和N/P比显着增加(p<0.05),C/N显着下降(p<0.05),C含量、P含量和C/P比无显着变化。(3)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芦苇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显着下降(p<0.05),蒸腾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在盐胁迫下显着增加(p<0.05),在碱胁迫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芦苇的净光合速率在盐胁迫下无显着差异,在碱胁迫下显着下降(p<0.05)。(4)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芦苇的分蘖子株、根茎子株和总子株数在碱胁迫下显着下降(p<0.05),盐胁迫下呈下降的趋势;总芽数在盐碱胁迫下均呈下降趋势。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芦苇芽内Na+含量显着增加(p<0.05),K+和NO3-含量显着下降(p<0.05),Na+/K+比显着增加(p<0.05),Cl-在盐胁迫下显着增加(p<0.05),在碱胁迫下无显着变化。H2PO4-含量在碱胁迫下显着下降(p<0.05),在盐胁迫下无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12-01)

曹明[4](2017)在《盐碱胁迫对羊草个体生长及克隆繁殖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不适当经济活动的加剧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草地这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不断地被干扰破坏。当前,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问题十分严重,其中盐碱化已成为我国松嫩草地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羊草作为松嫩草地的优势种,耐盐碱、耐干旱,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等优良特性。因此,研究羊草的个体生长与无性繁殖性状对不同程度盐碱化的响应机制,对揭示其生产力形成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模拟盐碱胁迫环境(盐胁迫浓度:0、100、200mmol·L-1;碱胁迫浓度:0、25、50mmol·L-1)下羊草个体生长特性、叶性状、地下部分(根茎与根系)构型和克隆构件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羊草个体对不同胁迫处理、相同处理不同浓度具有不同的响应。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大,羊草单株生物量、叶和地下部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但茎生物量与株高却有增大趋势。碱胁迫处理下,羊草个体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盐胁迫处理下,羊草叶片干物质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减少;含水量、C、N含量以及C/P、N/P增加,生长季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面对持续的盐处理,羊草叶片前期可调整适应,但后期渗透调节、光合与物质积累等能力受到明显干扰。随着碱胁迫浓度的增大,叶面积、净光合速率与叶干物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50mmol·L-1碱处理时,光合能力最低,含水量最高,且滞留大量C、N、P元素,说明碱胁迫扰乱了叶片的水分调控,抑制了光合作用,严重降低了葡萄糖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合成,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3.羊草通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调节,以实现地下和地上协同发育。100mmol·L-1盐处理时,羊草根茎与根系中C、N元素含量增加,地下部各项构型指标比较小。200mmol·L-1盐处理时,根系直径与体积减小程度不大,根系长度与面积明显增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羊草地下曾试图通过横向扩展空间来寻求有利资源,以逃离现在所处的胁迫环境。不同地,随着碱胁迫程度的增大,羊草地下部直径不断减少,长度、面积与体积显着减少;根茎中C/N、C/P比值增大,根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50mmol·L-1碱处理时,地下部分遭受着碱环境带来的高pH与Na~+、CO32-等阴阳离子渗透置换的双重压力。4.克隆构件是羊草重要的生长、繁殖调节部分。低浓度盐处理时羊草采取优先输出分蘖子株、分蘖芽与根茎节间芽的无性繁殖策略。高浓度盐处理时,地下芽库不断扩大,但向上的输出却有所降低。说明此时羊草扩充芽库以备繁殖所需,但持续的盐胁迫处理,严重的干扰了羊草地下无性系构件,在此环境下细胞合成的养分与能量不足以支持根茎继续伸展与子株发育。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大,羊草克隆构件受到的抑制程度不断增大。分蘖子株与分蘖芽、根茎节间芽与根茎节间芽等均明显减少。低浓度碱处理时,羊草尽量维持原位生长;高浓度碱处理时,羊草个体濒临死亡。综上所述,盐碱胁迫显着影响羊草个体的生长发育及克隆繁殖。其中,低浓度盐胁迫下,羊草个体可形成耐盐适应机制:调节各部分化学计量,减小地下根系扩展,增大茎、叶输出。高浓度盐胁迫下,羊草减少叶和各类子株的投入,将更多的能量分配给地下根系,采取细根伸展,增大根系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根构型策略。不同地,碱胁迫对羊草的影响更多呈线性关系:随着碱浓度的增大,羊草生物量、各项叶性状、根构型和克隆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高浓度碱胁迫时造成的影响显着差异于对照组与低浓度时。因此,羊草个体在各器官间及各器官内部进行权衡以应对胁迫环境。(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陶青[5](2017)在《东北地区两种黑叁棱的谱系地理与克隆繁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和山脉常被认为是影响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东北地区山脉河流众多,影响着该地区水生植物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本文以东北地区分布的两种黑叁棱—线叶黑叁棱和短序黑叁棱为研究对象,利用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2个核基因片段和5个微卫星位点,研究其谱系地理和克隆繁殖,主要结果如下:短序黑叁棱和线叶黑叁棱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两种黑叁棱之间,短序黑叁棱在叶绿体基因片段上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线叶黑叁棱,而线叶黑叁棱在核基因片段和微卫星位点上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短序黑叁棱。这可能是叶绿体DNA是母系遗传,核DNA是双亲遗传,而短序黑叁棱和线叶黑叁棱具有不同的进化历史和有性繁殖方式导致的。分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线叶黑叁棱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而短序黑叁棱叶绿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短序黑叁棱种群之间遗传分化水平要高于线叶黑叁棱。这可能与两种黑叁棱不同的有性繁殖方式和生活型有关。分子方差分析、遗传分化系数比较和STRUCTURE分析都表明两种黑叁棱在东北地区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其基因谱系的地理分布与水系不一致,表明水系之间的山脉不是其基因交流的屏障,不同水系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线叶黑叁棱和短序黑叁棱的克隆多样性较低,表明种群的克隆繁殖比例较高,有性繁殖的比例较低;线叶黑叁棱的近交系数小于0,表明其有性繁殖以远交为主,而短序黑叁棱的近交系数大于0,表明其有性繁殖以自交和近交为主,这也与其花序特征一致。综上所述,短序黑叁棱和线叶黑叁棱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短序黑叁棱种群之间遗传分化水平要高于线叶黑叁棱;两种黑叁棱的克隆繁殖比例较高,线叶黑叁棱的有性繁殖以远交为主,而短序黑叁棱则以自交和近交为主;两种黑叁棱在东北地区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本文为东北地区水生植物谱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案例,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地区水生植物的进化历史。(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悠悠[6](2015)在《克隆繁殖海星能够“返老还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十分普通的海星隐藏着“长生不老”的秘密。瑞典科学家指出,他们发现通过自然克隆繁殖(特指不经过人工控制的生命复制行为。一般是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的海星能够制造一种特殊DNA,不会出现类似人类的衰(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报》期刊2015-07-13)

郑亚琼,周正立,李志军[7](2013)在《灰叶胡杨横走侧根空间分布与克隆繁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灰叶胡杨成株、幼株和1年生实生苗开展多点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灰叶胡杨克隆繁殖器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克隆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灰叶胡杨克隆繁殖器官均为主根上的一级横走侧根,其空间分布特征为:1)与主根排列成近90°角,在土壤中进行水平方向营养生长和扩展,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特定的空间位点垂直下扎;2)同一主根上不同的一级横走侧根,其水平扩展部分在距地表10~100 cm的土层中分布,且集中在20~40 cm;不同的横走侧根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扩展方向和扩展距离都有所不同,同一条横走侧根的不同区段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扩展方向和扩展距离也不相同;3)不同生境条件下,灰叶胡杨能够产生克隆分株的横走侧根垂直空间分布几近一致,主要分布在距地面5~30 cm土层内,地下水位影响横走侧根上克隆繁殖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黄晶晶,井家林,曹德昌,张楠,李景文[8](2013)在《不同林龄胡杨克隆繁殖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构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龄林和成熟林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剖面和根窗的方法,研究胡杨繁殖根系分布、根系构型,以及胡杨根蘖与繁殖根系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细根(d<2 mm)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现指数函数分布;(2)中龄林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在0—90 cm各层都是显着大于成熟林的对应指标(P<0.05),成熟林的中等粗根(5 mm<d<20mm)、粗根(20 mm<d)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在深层(70—90 cm)和中浅层(40—50 cm)都显着大于中龄林的对应指标(P<0.05);(3)在中龄林中,根表面积、根分枝数、根分形维数及平均分枝角度是分析根系构型的主成分因子,而在成熟林中,根体积、根分枝数及平均分枝角度是分析根系构型的主成分因子;根系各径级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2 mm各个径级对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影响显着;(4)两种林龄繁殖根系上的不定芽及分蘖株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且两种林龄的一级侧根数、分枝角度亦无显着差异(P>0.05);(5)对比两种林龄不同根序上的根蘖芽发现,二级根上不定芽个数均是同组一级根上不定芽个数的3—4倍;基于以上对胡杨根系的功能权衡的分析,得出:细根对胡杨根系构型有重要的影响,在胡杨根系功能权衡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4期)

陈娇,王伟,叶珍林,陈晓慧,蒋清玲[9](2012)在《百山祖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克隆繁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动态样地内所有乔木和胸径≥1 cm或高度≥2 m灌木的母株产生根蘖的情况,分析不同生活型层次和不同物种的根蘖能力差异、根蘖率与母株胸径的关系以及根蘖率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地母株总数36769株,根蘖总数34786株,整个样地的根蘖率为0.94;该样地5种生活型物种的根蘖率存在差异,呈现冠层乔木>亚层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全部物种整体根蘖率和6个主要物种的根蘖率都随母株胸径增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峰值均出现在略大于母株胸径区间的中间值处;样地沟谷、陡坡、缓坡、山脊4种生境的根蘖数、母株数、母株密度、根蘖密度、根蘖率存在差异,其中母株密度和根蘖率均呈现山脊>缓坡>陡坡>沟谷.此结果反映出样地总体根蘖率较高,克隆繁殖是该群落木本植物的重要繁殖方式;冠层乔木、亚层乔木和小乔木的优势种、亚优势种的根蘖率普遍较高,表明克隆繁殖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种在母株胸径与根蘖率方面呈现的一致性反映出根蘖的生长和定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母株的资源供给;根蘖率与生境的关系符合克隆植物基株的风险分摊原理.(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曾建军,肖宜安,周小军[10](2012)在《入侵植物剑叶金鸡菊克隆繁殖特性及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庐山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生境剑叶金鸡菊的克隆繁殖特性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生境资源水平高低对剑叶金鸡菊的克隆构型影响不显着,无论是资源贫乏的岩石还是资源丰富的弃耕地生境,剑叶金鸡菊依靠植株基部节处萌生的小芽体生长成密集丛生状,其游击型克隆构型变化与环境资源可利用水平高低无关。剑叶金鸡菊种群的伴生植物多为一些适应范围广的杂草,由于剑叶金鸡菊的密集型克隆生长的集团化生长策略,使其种群耐贫瘠和干旱能力非常强,因而适应不同生境的能力也非常强,这种生长策略使剑叶金鸡菊个体能快速扩增并排挤本土植物,形成大面积的单一优势种群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克隆繁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杂种优势在提高作物产量和适应性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杂交种后代不能稳定遗传,每年均需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配置杂交种子,不仅制种成本高,而且存在制种纯度问题,限制了杂种优势利用的推广范围。近期,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关键基因进行编辑,获得了杂种F_1的克隆种子,为进一步固定杂种优势、实现"一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带来了曙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隆繁殖论文参考文献

[1].郑亚琼,翟军团,陈家力,韩占江,焦培培.灰杨克隆繁殖、自身养分与土壤养分季节变化及其耦合关系的林缘——林内差异[J].植物研究.2019

[2].薛治慧,种康.中国科学家在杂种F_1克隆繁殖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J].植物学报.2019

[3].王瑞.盐碱胁迫对芦苇生长、叶性状和克隆繁殖性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曹明.盐碱胁迫对羊草个体生长及克隆繁殖性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陶青.东北地区两种黑叁棱的谱系地理与克隆繁殖研究[D].武汉大学.2017

[6].悠悠.克隆繁殖海星能够“返老还童”[N].北京科技报.2015

[7].郑亚琼,周正立,李志军.灰叶胡杨横走侧根空间分布与克隆繁殖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3

[8].黄晶晶,井家林,曹德昌,张楠,李景文.不同林龄胡杨克隆繁殖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构型[J].生态学报.2013

[9].陈娇,王伟,叶珍林,陈晓慧,蒋清玲.百山祖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克隆繁殖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

[10].曾建军,肖宜安,周小军.入侵植物剑叶金鸡菊克隆繁殖特性及群落特征[J].植物研究.2012

标签:;  ;  ;  ;  

克隆繁殖论文-郑亚琼,翟军团,陈家力,韩占江,焦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