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大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发展中大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展中大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国,农业,工匠,技术进步,人口,规模,理论。

发展中大国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俞燕芳[1](2019)在《国内关于发展中大国研究的历程、评估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是百年大变局的重要特征,当前主要的国际机制都有发展中大国的身影,全球治理也离不开发展中大国的积极参与。因此,探讨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及其在世界秩序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关于发展中大国研究的分析,试图总结其既有的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旨在倡议加强发展中大国研究。发展中大国同时具备了发展中国家和大国的部分特征。国内外学术界对发展中大国的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①发展中大国既是"发展中国家",(本文来源于《国际研究参考》期刊2019年07期)

李卫华[2](2019)在《发展中大国金融创新及其制度安排——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异性和多元性的典型特征,使中国的金融创新在理论认识和制度安排上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从内容上而言,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从事金融创新的劳动和用于金融创新的资本具有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作用。坚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原则,有利于调动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新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有的制度保障。深化金融教育制度和金融市场制度的变革,能够推动中国金融创新有序、规范运行。(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罗富政[3](2019)在《发展中大国的空间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动因机制——基于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和印度为典型代表,对发展中大国的空间经济格局演变进行趋同度评价,并从要素配置、制度变迁、关系变迁叁方面,分析发展中大国空间经济格局演变的动因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在不断优化,其中要素配置机制和关系变迁机制的作用显着,且随着优化程度的提升关系变迁机制的作用效应越来越强;印度区际经济发展的趋同性并不显着甚至出现区际分异,其中关系变迁机制是制约其空间经济格局优化的重要因素;中央和地方政府区域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形成中印空间经济格局演变动因机制作用差异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付元海[4](2018)在《发展中大国形成内生发展动力的优势——评《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国是世界经济舞台的主角,如英国凭借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法国和德国相继成为经济强国,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金砖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2017年"金砖国家"GDP占世界GDP比例约24%,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对于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在统一国内市场和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前提下,亚当·斯密及其后来学者强调国家规模及其衍生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促进分工深化和专业(本文来源于《消费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罗富政[5](2018)在《发展中大国的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在国别特征的约束下分析农业规模经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中国农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适度的规模经营,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业现代高效率生产模式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替代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扩张和要素积累效应,提升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农业生产效率越高,农业规模经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越强,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曹磊[6](2018)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大国工匠育人模式和路径的探索——以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这个词语开始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尤其在教育界,业内人士纷纷呼唤,"中国制造"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来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必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本文来源于《记者观察》期刊2018年23期)

袁礼,欧阳峣[7](2018)在《发展中大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制度比较优势引入适宜性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在CES生产函数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适宜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测度技术进步偏向,从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演变的双重视角,检验发展中大国新型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偏向的适宜性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但制度比较优势将使其偏离适宜选择,因而发展中大国能否有效甄别要素禀赋和制度比较优势的变化,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和印度能够合理研判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变迁,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向影响;但是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墨西哥未能预见要素市场有效供给的变化,没有适时调整技术进步偏向和强度,非适宜性技术进步引致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强度超过资源配置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王海英[8](2018)在《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6年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的社会经济数据,对各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度和协同度缓慢上升,生态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经济之间具有耦合互动效应,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表明其耦合度虽然较高,但协调度较低。今后应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8年06期)

于维浩[9](2018)在《发展中大国的社会嵌入性与环境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各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以俄罗斯、印度、中国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逐渐加入世界经济这个大舞台,并且也创造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伴随着资源的过度使用,资源过度使用导致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依托重工业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式经济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活以及经济增长,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迫不及待需要治理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环境效率理论、嵌入性理论和多层统计模型叁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嵌入性视角下的发展中大国环境效率的理论模型,解决了发展中大国的嵌入性变量如何影响其环境效率以及影响力的精确性问题,为发展中大国提高其环境效率提供相关的政策与建议。首先基于社会嵌入性理论,将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划分为资源环境经济因素与社会场景因素,并提出了影响环境效率的认知嵌入、文化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政治嵌入的概念,其次本文运用超效DEA方法测算出10个发展中大国1996年-2014年的环境效率值,并依据测算结果分析10个发展中大国的环境问题概况。运用多层统计模型,实证分析发展中大国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发展中大国之间的环境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而89.47%的差异由社会嵌入性因素造成。其中服务业占比、能源价格、人均GDP、燃料进口与对外贸易关系嵌入、环境认知嵌入、政府效能嵌入、文化嵌入和结构嵌入对环境效率有直接影响;燃料进口与对外贸易关系嵌入、环境认知嵌入对环境效率还具有间接影响。其中认知嵌入和燃料进口关系嵌入分别能增强和削弱工业比重对环境效率的正向影响;认知嵌入能增强工业比重对环境效率的正向影响,削弱人均GDP对环境效率的负向影响;对外贸易关系嵌入可以增强能源价格对环境效率的正向影响。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知为实现发展中大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全面考虑经济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也需要考虑社会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同时考虑环境效率受社会场景相关因素的促进或限制,处理好资源环境经济因素与社会场景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朱文杰[10](2017)在《城镇化水平测度——以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亚、墨西哥、巴西)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并反映其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算各国家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结合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测算各类型城镇化间绝对与相对差异。研究表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经济城镇化居于主导地位,生态城镇化次之,社会与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并不显着;印度尼西亚、巴西、中国的城镇化综合水平较高,属于第一等级,其经济城镇化优势远超于其他类型城镇化,墨西哥与印度属于第二等级,各类型城镇化不相伯仲,埃及、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属于第叁等级,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与社会城镇化优势潜力较弱,其中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经济城镇化、巴西生态城镇化发展最为突出;城镇化等级越高的国家,其城镇化的综合平均水平越大,但与绝对、相对差异无显着关联性,表现为相对差异整体高于绝对差异,第二等级国家的各城镇化间均衡化显着,第一与第叁等级国家不均衡程度较大,其中印度尼西亚不均衡化程度最高,墨西哥与印度呈现和谐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7年02期)

发展中大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差异性和多元性的典型特征,使中国的金融创新在理论认识和制度安排上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从内容上而言,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从事金融创新的劳动和用于金融创新的资本具有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作用。坚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原则,有利于调动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新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有的制度保障。深化金融教育制度和金融市场制度的变革,能够推动中国金融创新有序、规范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展中大国论文参考文献

[1].俞燕芳.国内关于发展中大国研究的历程、评估与展望[J].国际研究参考.2019

[2].李卫华.发展中大国金融创新及其制度安排——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罗富政.发展中大国的空间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动因机制——基于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19

[4].付元海.发展中大国形成内生发展动力的优势——评《大国发展道路:经验和理论》[J].消费经济.2018

[5].罗富政.发展中大国的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6].曹磊.职业教育发展中大国工匠育人模式和路径的探索——以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J].记者观察.2018

[7].袁礼,欧阳峣.发展中大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J].中国工业经济.2018

[8].王海英.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为例[J].世界农业.2018

[9].于维浩.发展中大国的社会嵌入性与环境效率[D].海南大学.2018

[10].朱文杰.城镇化水平测度——以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为例[J].世界农业.2017

标签:;  ;  ;  ;  ;  ;  ;  

发展中大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