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装置及监控系统论文和设计-高奕龙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装置及监控系统,轨道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及平台,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用于配合夹持杆件,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可拆卸连接,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轨道,平台与轨道滑动配合,平台用于安装监控器。上述轨道装置,可利用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夹持杆件,使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固定于杆件上,同时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配合形成轨道,使平台可在滑轨件上围绕杆件运动,平台的移动灵活,移动区域大,此时若在平台上安装监控器,可提高监控器的监控范围,且由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拆卸,可根据实际环境选择上述轨道装置的安装位置,方便了安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及平台,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用于配合夹持杆件,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轨道件,所述平台与所述轨道件滑动配合,所述平台用于安装监控器。

设计方案

1.一种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及平台,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用于配合夹持杆件,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轨道件,所述平台与所述轨道件滑动配合,所述平台用于安装监控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结构件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导槽对应设置,用于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环形导槽,所述平台与所述环形导槽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导轨部、连接部及工作部,所述导轨部与所述环形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环形导槽的开口设于所述轨道件远离所述工作部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包括第一工作台面及第二工作台面,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用于沿靠近杆件的方向依次设置,在由所述工作部至所述导轨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工作台面高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为两个,两个所述平台分别为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及所述第二平台的导轨部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的工作部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部、第一中间部及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导向部、第二中间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配合夹持杆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配合形成所述轨道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安装座,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导轨部沿所述环形导槽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远离所述轨道件的一侧设有拨杆,所述拨杆为多个,所述拨杆沿所述导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件为舵机,所述驱动件用于拨动所述拨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装配板,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装配板,所述第一装配板与所述第二装配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装配板、所述第二装配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固定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10.一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器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装置,所述监控器设于所述平台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装置及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放置监控器的装置固定于直杆上。但传统的监控器中并没有一种专门适用于配电网的监控终端的装置,难以为配网环境实现实时监控提供硬件基础,且配电网的安装环境复杂,不利于监控器的固定及安装,无法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轨道装置及监控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及平台,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用于配合夹持杆件,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轨道,所述平台与所述轨道滑动配合,所述平台用于安装监控器。

上述轨道装置,可利用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夹持杆件,使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固定于杆件上,同时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配合形成轨道,使平台可在滑轨件上围绕杆件运动,平台的移动灵活,移动区域大,此时若在平台上安装监控器,可提高监控器的监控范围,且由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拆卸,可根据实际环境选择上述轨道装置的安装位置,方便了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结构件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导槽对应设置,用于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环形导槽,所述平台与所述环形导槽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导轨部、连接部及工作部,所述导轨部与所述环形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环形导槽的开口设于所述轨道远离所述工作部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包括第一工作台面及第二工作台面,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用于沿靠近杆件的方向依次设置,在由所述工作部至所述导轨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工作台面高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为两个,两个所述平台分别为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及所述第二平台的导轨部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的工作部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部、第一中间部及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导向部、第二中间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配合夹持杆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配合形成所述轨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轨道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安装座,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导轨部沿所述环形导槽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部远离所述轨道的一侧设有拨杆,所述拨杆为多个,所述拨杆沿所述导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件为舵机,所述驱动件用于拨动所述拨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轨道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装配板,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装配板,所述第一装配板与所述第二装配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装配板、所述第二装配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固定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一种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器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装置,所述监控器设于所述平台上。

上述监控系统,可利用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夹持杆件,使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固定于杆件上,同时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配合形成轨道,使平台可在滑轨件上围绕杆件运动,平台的移动灵活,移动区域大,则此时设于平台上的监视器的监控范围广,且由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拆卸,可根据实际环境选择上述轨道装置的安装位置并进行调试,安装方便且能够进一步增强监视器的监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轨道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结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结构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结构件,101、第一导槽,110、第一导向部,120、第一中间部,130、第一夹持部,121、第一装配板,122、螺纹孔,200、第二结构件,210、第二导向部,220、第二中间部,230、第二夹持部,300、平台,301、第一平台,302、第二平台,310、导轨部,311、拨杆,320、连接部,330、工作部,331、第一工作台面,332、第二工作台面,400、轨道,50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杆件为配电网系统中的电线杆,实现对配网设备的监控,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杆件也可为工厂中的支撑杆\/柱,用于工厂内的设备进行监控;或道路系统中的警示杆等,用于对路况、行人或车辆等情况进行监控。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及平台300,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用于配合夹持杆件,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可拆卸连接,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轨道400件,平台300与轨道400件滑动配合,平台300用于安装监控器。

上述轨道装置,可利用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夹持杆件,使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固定于杆件上,同时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可配合形成轨道400件,使平台300可在滑轨件上围绕杆件运动,平台300的移动灵活,移动区域大,此时若在平台300上安装监控器,可提高监控器的监控范围,且由于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可拆卸,可根据实际环境选择上述轨道装置的安装位置,方便了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结构件100上设有第一导槽101,第二结构件200上设有第二导槽,第一导槽101与第二导槽对应设置,用于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环形导槽,平台300与环形导槽滑动配合。此时通过平台300与环形导槽的滑动配合,使平台300可绕杆件转动,此时若在平台300上设置监控器,平台300可实现监控器的多角度、大面积反复拍摄。同时平台300与环形导槽的配合较为稳定,有利于提高监控器的监控效果。

可选地,环形导槽的横截面为T形槽。可对平台300进行限位,防止平台300从轨道400件上脱落。

可选地,环形导槽为圆环形导槽。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导槽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圆角矩形导槽、椭圆形导槽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100上也可设置第一滑轨,第二结构件200上也可设置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配合形成围绕杆件设置的环形滑轨,平台300与环形滑轨滑动配合。也可实现平台300绕杆件的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平台300包括依次连接的导轨部310、连接部320及工作部330,导轨部310与环形导槽滑动配合,环形导槽的开口设于轨道400件远离工作部330的侧面上。此时在安装时,可将工作部330设置于轨道400件的上方,则环形导槽的开口位于轨道400件朝向下方的侧面上,则灰尘、雨水等杂物不易进入环形导槽内,不会影响导轨部310与环形导槽之间的滑动配合,确保上述轨道装置的正常运行,可减少对上述轨道装置的检修次数及日常维护,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具体地,连接部320位于轨道400件远离杆件的一侧,且连接部320与轨道400件间隔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导槽的开口也可设于轨道400件的同一侧。例如当工作部330需要设置于轨道400件的下方时,也可将环形导槽的开口设置于轨道400件朝向下方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工作部330包括第一工作台面331及第二工作台面332,第一工作台面331与第二工作台面332用于沿靠近杆件的方向依次设置,在由工作部330至导轨部310的方向上,第一工作台面331高于第二工作台面332。此时第一工作台面331上可安装监控器,第二工作台面332上可设置其他电子元器件,由于第一工作台面331高于第二工作台面332,监控器在运行时不会被其他电子元器件遮挡,可提高监控器的监控范围及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工作台面331及第二工作台面332均为扇形。此时面积较大,方便布置相应的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平台300为两个,两个平台300分别为第一平台301及第二平台302,第一平台301及第二平台302的导轨部310均为半圆形结构,第一平台301与第二平台302的工作部330可拆卸连接。此时在安装上述轨道装置时,可先将第一平台301的导轨部310装入第一导槽101,将第二平台302的导轨部310转入第二导槽,再将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夹持杆件并连接,随后将第一平台301的工作部330与第二平台302的工作部330连接,实现了上述轨道装置的可拆卸,操作简单。且此时第一平台301与第二平台302的导轨部310形成了与与环形导槽匹配的环形件,导轨部310与环形导槽的配合更稳固,有利于提高安装于工作部330上的监控器的监控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一个平台300,同时平台300的导轨部310为弧形。也可实现平台300沿轨道400件滑动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结构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部110、第一中间部120及第一夹持部130,第二结构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导向部210、第二中间部220及第二夹持部230,第一夹持部130与第二夹持部230用于配合夹持杆件,第一夹持部130与第二夹持部230可拆卸连接,第一导向部110与第二导向部210用于配合形成轨道400件。此时轨道400件与第一夹持部130、第二夹持部230间隔设置,方便方便,平台300与轨道400件的滑动配合不会受到干扰。

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30与第二夹持部230均为弧形板。此时可更好的与杆件的外表面匹配,夹持更紧。

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20上与第二夹持部220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缓冲件,第二夹持部220上与第一夹持部120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二缓冲件。此时可利用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填充第一夹持部120、第二夹持部220与杆件之间的空隙,使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对杆件的夹持效果更好,保证上述轨道装置的稳定。

具体地,第一中间部120及第二中间部220均为加强杆,第一中间部120及第二中间部220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相邻的两个第一中间部120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中间部220间隔设置。此时可起到连接导向部与夹持部的作用,同时可减轻重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0与第一夹持部130也可为一体结构,第二导向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30也可为一体结构。此时也可实现对杆件的夹持及与平台滑动配合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轨道装置还包括驱动件,第一夹持部130和\/或第二夹持部230上设有安装座500,驱动件设于安装座500上,驱动件用于带动导轨部310沿环形导槽滑动。此时可通过驱动件实现对平台300在轨道400件上位置的自动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轨部310远离轨道400件的一侧设有拨杆311,拨杆311为多个,拨杆311沿导轨部310的周向间隔设置,驱动件为舵机,驱动件用于拨动拨杆311。舵机可依次拨动拨杆311,使平台300间歇性的移动,实现了平台300绕杆件转动,且舵机正转或反转可相应的带动平台300正转或反转,使平台300的移动更灵活。

具体地,拨杆311为八个,且相邻的两个拨杆311之间转过的角度为45°。此时驱动件一次可拨动拨杆311转动的角度为45°,反复八次之后平台300循环一周。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也可为电机,导轨部310远离轨道400件的一侧设有沿导轨部310的周向设置的齿条,电机与齿条啮合。此时也可实现对导轨部310的驱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轨道装置还包括固定件,第一夹持部130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装配板121,第二夹持部23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装配板,第一装配板121与第二装配板对应设置,第一装配板121、第二装配板上均设有与固定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122。此时通过固定件与第一装配板121、第二装配板的螺纹配合,使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连接,连接稳固。

可选地,固定件可螺栓或螺钉。

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30与第二夹持部230通过固定件与第一装配板121、第二装配板的螺纹配合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30与第二夹持部230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也可实现第一夹持部130与第二夹持部230对杆件的夹持,及第一夹持部130与第二夹持部230的可拆卸连接。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器及如上述的轨道装置,监控器设于平台300上。

上述监控系统,可利用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夹持杆件,使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固定于杆件上,同时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可配合形成轨道400件,使平台300可在滑轨件上围绕杆件运动,平台300的移动灵活,移动区域大,则此时设于平台300上的监视器的监控范围广,且由于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可拆卸,可根据实际环境选择上述轨道装置的安装位置并进行调试,安装方便且能够进一步增强监视器的监控效果。

可选地,监控器可为摄像头。

可选地,监控器可转动设于平台300上。此时监控器更灵活,监控角度更大。具体地,监控器的转动角度为180°。

可选地,平台300上设有透明保护罩,监视器设于透明保护罩内。此时可防止雨雪灰尘等杂质对监视器的工作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轨道装置及监控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7689.9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11460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F16M 11/04

专利分类号:F16M11/04;F16M11/18;H04N7/18

范畴分类:27H;

申请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二路2号

发明人:高奕龙;江博彦;李崇基;陈创升;杨炎龙;蔡红旗;何丽芳;许博炼;欧伟谋;冯文靖;李岸立;钟宝华;朱嘉怡

第一发明人:高奕龙

当前权利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丹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轨道装置及监控系统论文和设计-高奕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