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观测的武汉上空对流边界层高度与夹卷层厚度

激光雷达观测的武汉上空对流边界层高度与夹卷层厚度

论文摘要

基于地基偏振激光雷达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武汉中心城区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超大城市对流边界层高度与夹卷层厚度的变化特征.采用Fernald方法进行数据反演获得了1 min时间分辨率、30 m空间分辨率的后散比剖面,通过方差法确定了对流边界层高度和夹卷层厚度.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对流边界层高度和夹卷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对流边界层顶的均值最大处在春季为1.14 km,夏季为1.25 km,秋季为1.06 km,冬季为0.74km;夹卷层厚度均值最大处在春季为0.40 km,夏季为0.51km,秋季为0.34 km,冬季为0.26 km.这些特征与武汉地区地表温度的周年变化特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鹏辉,易帆

关键词: 偏振激光雷达,对流边界层,夹卷层厚度,方差法

来源: 空间科学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分类号: P407

页码: 191-199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330K

下载量: 88

相关论文文献

  • [1].干旱区夏季晴空期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J]. 科学通报 2019(15)
  • [2].西北干旱区对流边界层发展的热力机制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2011(06)
  • [3].竖直恒温面自然对流边界层不稳定性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20(04)
  • [4].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晴空对流边界层大涡模拟[J]. 中国沙漠 2018(06)
  • [5].城市建筑动力学效应对对流边界层影响的敏感性试验[J]. 气象科学 2008(06)
  • [6].滑移垂直壁面驻点附近的混合对流边界层流动[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1(12)
  • [7].模拟的对流边界层大气闪烁频谱特性研究[J]. 光学学报 2009(08)
  • [8].模拟的对流边界层光学湍流的特征尺度分析[J]. 光学学报 2012(02)
  • [9].对流边界层发展受覆盖逆温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J]. 气象科学 2010(05)
  • [10].对流边界层理论中不稳定非自治系统的数值解(英文)[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06)
  • [11].青藏高原西部及东南周边地区季风前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J]. 冰川冻土 2011(02)
  • [12].恒热流斜板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稳定性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09(11)
  • [13].竖直加热平板对流边界层的数值模拟[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6)
  • [14].夏季巴丹吉林沙漠残余层与深厚对流边界层的关系研究[J]. 高原气象 2016(04)
  • [15].对流边界层水平温度场特征的水槽模拟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0(01)
  • [16].基于风廓线雷达的对流边界层高度的确定[J]. 气象科学 2019(03)
  • [17].宜昌冬季两次降水过程大气边界层的观测分析[J]. 暴雨灾害 2008(04)
  • [18].与重力及外部压力耦合的热毛细对流边界层流动的相似解(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04)
  • [19].利用探空资料估算青藏高原及下游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J]. 暴雨灾害 2014(03)
  • [20].对流边界层湍流通量及逆梯度输送参数化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6(03)
  • [21].地表非均匀加热影响对流边界层湍流特征的大涡模拟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22].边界耦合的Marangoni对流边界层问题的近似解析解[J]. 物理学报 2009(08)
  • [23].地表非均匀加热条件下边界层湍流特征的实验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4].日光温室夜间空气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确定及量化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5)
  • [25].偏离度法确定济南夏季对流边界层高度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3)
  • [26].有切变对流边界层夹卷厚度参数化的大涡模拟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7].基于L波段雷达探空数据的青岛与台州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13(03)

标签:;  ;  ;  ;  

激光雷达观测的武汉上空对流边界层高度与夹卷层厚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