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

一、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维维,刘帆,谢曦,陈玮,陈方琪,朱淑娴,刘东杰,王琴[1](2021)在《超微粉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粉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粉体在食品中被频繁的使用,为了满足人们使用食品粉体时的各种要求,需要了解粉体的加工方法及加工性质的各种变化,粉体加工技术被相关研究者不断研究开发。在众多的各类食品加工粉末及原料加工工艺技术中,超微粉碎技术是目前新兴的、有效的制备超微粉的一类农产品加工技术,该技术能提高加工物料的利用率、改善加工的特性、提高产品品质,使其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行业。通过概括超微粉碎设备技术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重点阐述了超微粉碎设备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使用状况,并对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前景研究做出重要展望,总结该技术目前应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薛峰,黄剑宇,吴浩,李俊松,狄留庆,乔宏志[2](2020)在《现代中药加工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中药加工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中药制造和现代制药装备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政策的发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为现代中药加工技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高要求。围绕中药粉碎、提取、灭菌、保鲜等关键加工技术,综述了其原理、特点以及近年来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以期为中药加工关键技术的集成化、现代化研发提供参考。

杨艳君,邹俊波,张小飞,史亚军,周晓,刘琳,贾晓斌,石心红[3](2019)在《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医药现代化不断地发展,超微粉碎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原料和制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为改善和提升传统中药饮片与传统制剂品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超微粉碎的概念及超微粉碎设备、工作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概况,并对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在开展中药超微粉碎相关研究和应用时应关注的问题。

钱珊珊,桂双英,杨满琴,谢若男,鲍学梅[4](2019)在《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可将药材粉碎到0.1~75μm,完全打破药材细胞壁,使微粉后的中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吸附性和流动性,有效提高生物度,增强疗效。主要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发展、应用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研究,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唐明明[5](2019)在《水芹的漂烫、超微粉碎及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水芹为原料,主要研究了热水和微波漂烫对水芹质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超微粉碎对水芹理化性质的影响;水芹水提物的降血糖活性以及水芹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比较分析热水和微波漂烫对水芹质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热水和微波漂烫对水芹的多酚氧化酶酶活、质量损失、植物化学成分、颜色、硬度、风味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其感官偏好性,进而优化最佳漂烫条件。结果表明,在热水和微波漂烫中,高加热强度有利于灭活多酚氧化酶,增加水芹的亮度和绿值,但会破坏水芹的硬度。同时,微波漂烫有利于降低水芹的质量损失,且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热水漂烫有利于降低水芹的不愉悦的气味和滋味。通过人工神经模型预测,水芹在微波600 W漂烫1 min后获得感官接受性最高。客观颜色和滋味指标是影响感官偏好性最显着的因素,且水芹微波600W漂烫1 min得到的客观颜色和滋味参数可以作为水芹质量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微波漂烫是替代热水漂烫的一种新的加工方式。2、研究了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通过粗粉碎和超微粉碎获得四种粒径的粉末,分析超微粉碎对水芹的粒度分布、主要化学成分、颜色、功能特性、热稳定性、溶出性以及分散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处理可以增加水芹粉的亮度和绿值。同时,超微粉碎处理赋予水芹粉较高的溶解性、持水力、膨胀力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超微粉碎极大地提高了水芹中黄酮、总酚、可溶性蛋白及多糖的溶出度,从而提高该粉末的生物有效性。与粗粉相比,水芹超微粉(<38μm)在胶体溶液中,尤其是在黄原胶溶液中,表现出具有较好的分散性。3、研究了水芹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活性。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昆明小鼠高血糖模型,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水芹水提物喂养4周。通过分析小鼠的体重、摄食量、血糖值、器官指数、口服糖耐受量和胰岛素耐受量、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其降血糖活性,并通过Western-blot分析其降血糖作用通路。研究表明,高剂量水芹水提物(400 mg/kg/d)可以显着降低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葡萄糖和胰岛素不耐受量。同时,该提取物可以改善高血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此外,还有利于提高小鼠的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Western-blot分析证明水芹水提物可以通过IRS-2/PI3K-Akt和GLUT-4信号通路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4、研究了水芹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芹水提物中富含多糖、黄酮及总酚等降血糖成分。且LC-MS/MS分析鉴定出咖啡酸、绿原酸、对香豆酸、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B五种酚酸类物质;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水仙苷、木犀草苷及芹菜素10种黄酮及黄酮衍生物。5、研究了水芹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魔芋粉,研究其对水芹固体饮料的流变特性、稳定性的影响。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不同原辅料的配比。结果表明添加魔芋粉可以增加水芹固体饮料的粘度、持水力、膨胀力和稳定性,且最佳水芹魔芋配比为4:1。经优化可得,水芹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水芹粉42.0%、魔芋粉10.5%、低聚果糖21.0%、麦芽糊精26.2%及黄原胶0.3%。该水芹固体饮料营养丰富,清香怡人,色泽鲜艳,口感极佳。

邢晓玲[6](2019)在《浅析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优势》文中指出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粉碎技术,其应用的时间比较短,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此种技术巨大的潜力。超微粉技术既涵盖了现代物理技术,同时也包括了化学技术,现如今,该技术已经在医学、生物、涂料等领域广泛地应用。在中药生产中应用超微粉技术,不仅能够保持中药的药效,同时也能够加快中药生产效率。本文首先对超微粉碎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对该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阐释,最后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仅供交流使用。

郭妍婷,黄雪,陈曼,冯光炷[7](2017)在《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超微粉碎技术是当今国内外食品加工的关键技术,粉碎速度快、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小、粉体粒径小且均匀.文章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超微粉碎技术及近年来该技术在提高多酚、黄酮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等生物活性物质溶出率,开发新型功能食品和风味食品,提高废弃生物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蔡浩锋[8](2017)在《绿茶微粉及有效成分环糊精超分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千年历史,发展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六大类茶。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茶色素、茶氨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等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有健身、治疾之医学疗效,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高。其中绿茶使用最早,也是用量最大的茶类,目前绿茶大致有三种用法:“开水冲泡”为主的传统饮茶方式;溶剂浸提、纯化等制得有效成分,加工成速溶茶或保健茶;超微粉碎制成抹茶粉,应用于糕点、糖果等食品中。传统的“开水冲泡”饮茶方式营养成分溶出慢,利用率低,易造成茶叶资源的浪费,此外,冲泡时间延长,温度下降可导致有效成分氧化,茶汤滋味变淡等,需趁热饮用,竟而对口腔食道造成一定的损伤;通过溶剂浸提、纯化等手段得到的单一有效成分虽提高了产品效率,但绿茶中的茶多酚、叶绿素等有效成分在光照和空气下易发生氧化、降解、聚合、差向异构化等,稳定性较差,且制备过程繁琐,成本较高,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制成的抹茶粉虽提高了绿茶的利用效率,但在制备、储存、运输过程中易造成儿茶素类等物质的损失。本课题目的是研制出有别于传统、服用方便、性能优良的绿茶制剂产品。运用超微粉碎技术结合环糊精包合技术,促使绿茶中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同时提高其溶出效率、溶解度、增强稳定性;促进绿茶的多种成分协同作用,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以此开发出茶叶新制品,为茶叶的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水溶性茶多酚,并进行了方法学的验证,另根据GB/T8313-2008方法测定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紫外光谱法研究绿茶有效成分与环糊精形成超分子的可能性,测定包合常数;干/湿法对比制备绿茶/环糊精超微粉(简称超微粉)探索有效成分与环糊精干法形成超分子的可行性;以茶多酚溶出和性价比为指标确定绿茶微粉-环糊精最佳比;正交试验筛选研磨最佳的时间、转速和球料比组合;采用DTA、UV-vis DRS、DR-FTIR和TEM等技术表征超微粉;测定超微粉对有效成分的增溶情况及其稳定性,优选超微粉的制备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绿茶微粉片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测定其稳定性;UV-vis和HPLC 比较绿茶茶叶与微粉片的区别。紫外光谱实验表明绿茶微粉有效成分与环糊精易形成超分子体,其中β-CD优于α-CD;干/湿法研磨的超微粉均能够提高茶多酚的溶出,但干法明显优于湿法;选取β-CD时,绿茶与β-CD质量比1:1为最佳;干法研磨条件:研磨珠与物料的质量比为10:1,转速600 r/min,时间 15min;DTA、UV-vis DRS、DR-FTIR、TEM表明绿茶有效成分与β-CD形成了新的结构体系;超微粉使得茶多酚增溶2倍左右,且提高了稳定性,茶多糖增溶3~4倍,确定干法制备超微粉;单因素筛选绿茶片的最终处方为69%的绿茶/β-CD超微粉,20%的MCC,10%的立崩,75%的乙醇水溶液适量,1%的硬脂酸镁,制片压力4~6Kg,总片重0.65g;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自制绿茶微粉片在高温下稳定性良好,对光照和湿度较敏感;UV-vis和HPLC均表明绿茶微粉片有效成分的溶出明显高于传统茶叶饮用方法,且溶出更快、食用方便兼具吞服和冲泡功能。综上,超微粉碎技术结合包合技术研制的绿茶微粉片,为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娜[9](2015)在《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单味药和复方制剂生产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综述,强调了该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优势,并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应解决的问题。

叶志斌[10](2015)在《纳米铁观音茶粉制备技术、理化性质及其应用》文中指出目前,茶粉在各个食品行业中已大规模应用,如茶蛋糕、茶面条等。这类茶食品在增加风味的同时,还提高了茶叶的保健功效,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本试验利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机对铁观音进行粉碎,探讨工艺中的粉碎时间、粉碎球料比以及粉碎转速对纳米铁观音茶粉的影响,进而摸索出纳米铁观音茶粉生产的最佳加工流程,并探索纳米铁观音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1 粉碎时间对纳米铁观音茶粉的影响在转速为300r/min、球料比为1:1条件下,以粉碎时间6h、粉碎时间8h和粉碎时间10h的效果较佳。在粉碎6h得到的茶粉粒径D80等于2.1μm,而在粉碎时间到达7h后,粒径D80突破到纳米范围,达到了为460nm,在粉碎时间达到8h时,铁观音茶粉粒径D80达到380nm。纳米铁观音茶粉主要生化成分(茶红素含量、茶黄素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和茶褐素含量)总体都比对照组大;在粉碎时间在1~7h之前,铁观音茶粉的这些生化成分是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粉碎8h~12h时后差别不大,总体还是比对照组小,部分与对照组持平。2 粉碎球料比对纳米铁观音茶粉的影响在转速为300r/min、粉碎时间为7h条件下,以球料比1:1、球料比2:1和球料比4:1的效果较好。不同球料比粉碎的铁观音茶粉粒径D80均突破到纳米范围,其中,球料比1:1~4:1时,由556nm减小到380nm;但当球料比达到5:1~10:1后,其粉碎粒度D 80也基本与球料比10:1的粒径D80相持平。而当球料比达到并超过8:1后,铁观音茶粉累计值增加幅度为0.01%,几乎可以忽略。与对照组相比,经不同球料比研磨的铁观音茶粉除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外,其他物质含量都比对照组高。3 粉碎转速对纳米铁观音茶粉的影响在粉碎时间为7h、球料比为1:1条件下,以转速为250r/min、转速为350r/min和转速为450r/min的效果较好。转速在150r/min~450r/min时,转速的提升能够让磨球对铁观音的冲击和研磨作用增加,具体表现为纳米铁观音茶粉粒径D80减小;但是当转速超过450r/min后,可能会使部分磨球于罐底部做高速空运转运动,进而使磨球对于铁观音茶粉的研磨作用减少,最终导致研磨效率下降。4 纳米铁观音茶粉制备技术及理化性质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表明:加工工艺为粉碎转速350r/min、粉碎时间8h、粉碎球料比1:1的粉碎效果最佳,粒径达到374nm。纳米铁观音茶粉主要生化成分(茶红素含量、茶黄素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和茶褐素含量)总体都比对照组高。茶多酚含量呈略微下降的趋势,平均减少1.33%,纳米铁观音茶粉感官品质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各个样品中,以加工工艺为粉碎转速350r/min、粉碎时间8h、粉碎球料比1:1的的汤色和滋味审评得分最高,总分亦最高,加工工艺为粉碎转速350r/min、粉碎时间6h、粉碎球料比2:1的审评得分次之。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铁观音茶粉的亮度和绿色度均比原料铁观音好。而正交试验中,色差值L最大的加工工艺为粉碎转速450r/min、粉碎时间10h、粉碎球料比2:1,其L值达到70.354;色差值a值的绝对值最大的加工工艺为粉碎转速350r/min、粉碎时间8h、粉碎球料比1:1,表明该加工工艺具有最好的样品色泽,亮度最好的加工工艺为粉碎转速450r/min、粉碎时间10h、粉碎球料比1:1。与对照相比,纳米铁观音茶粉的持水能力最少增加3.13g/g;纳米铁观音茶粉的吸附胆酸钠能力最多增加1.3moL/L;纳米铁观音茶粉持油能力最少的增加0.19 g/g。5 纳米铁观音茶粉在摇摇乐布丁生产中的应用以纳米铁观音茶粉为原材料,将其添加到传统的摇摇乐布丁生产过程中,通过研究得出摇摇乐布丁最佳生产工艺为:纳米铁观音茶粉添加量0.9%、冷冻时间20min、特制摇摇乐粉与果胶比例1:1。6 纳米铁观音茶粉在豆干生产中的应用以纳米铁观音茶粉为主要原料,将其添加到传统的豆干生产过程中通过,试验优化与筛选得到的豆干的最佳工艺为八角添加量50g、卤盐添加量250g、纳米铁观音茶粉添加量为2%。

二、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微粉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超微粉碎技术意义及原理
2 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
    2.1 粉碎速度快,温度可控性好
    2.2 粉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改良物料理化性质、提高反应速度
    2.3 节省加工原料,提高原料利用率
    2.4 减少周围环境污染,提高加工物料质量
    2.5 提高机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
3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现状
    3.1 超微粉碎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3.1.1 在食品中的应用
        3.1.2 在中草药中的应用
        3.1.3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3.2 超微粉碎技术存在的不足
4 结语

(2)现代中药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微粉碎技术
2 超声波技术
    2.1 活性成分的提取
    2.2 中药材清洗
    2.3 中药材防霉防蛀
    2.4 中药材及浸膏的干燥
    2.5 中药无损检测
3 微波技术
    3.1 有效成分的提取
    3.2 中药材及其制剂的干燥
    3.3 中药炮制
    3.4 中药灭菌
4 超高压技术
    4.1 有效成分的提取
    4.2 中药灭菌
    4.3 中药保鲜
5 脉冲电场技术
    5.1 有效成分的提取
    5.2 中药灭菌
6 膜分离技术
    6.1 澄清中药口服液
    6.2 中药精制
    6.3 中药浓缩
    6.4 中药制剂除菌
    6.5 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7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8 纳米载体技术
9 活性包装技术
10 展望

(3)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超微粉碎研究概况
2 中药超微粉碎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2.1 机械粉碎机
    2.2 气流式粉碎机
    2.3 振动磨
3 中药超微粉碎的特点
    3.1 有利于提高成分的溶出
    3.2 粉末均匀,成型性好,改善了顺应性
    3.3 可控性强,适用范围广
    3.4 节约物料,可持续化利用药材
    3.5 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均一性
    3.6 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
4 中药超微粉碎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4.1 优化中药固体制剂的工艺,提高制剂的质量
    4.2 丰富和完善中药炮制技术
    4.3 开发中药新剂型
    4.4 提升中药类大健康产品的品质
5 中药超微粉碎存在的问题
    5.1 应根据药材性质选择适宜的粉碎方法
    5.2 应加强超微粉碎对粉体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确定最适宜的粉碎规格
    5.3 应加强中药复方的研究
    5.4 应加强中药超微粉体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6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展望

(4)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2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优点
    2.1 提高有效成分溶出率, 增强疗效
    2.2 增加体内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度
    2.3 提高药材利用率, 节省资源
    2.4 适用范围广
    2.5 其他方面
3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
    3.1 常用中药材研究
    3.2 珍贵中药材研究
    3.3 中药复方制剂研究
    3.4 开发新型中药饮片
4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思考

(5)水芹的漂烫、超微粉碎及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芹
        1.1.1 水芹简介
        1.1.2 水芹的生物活性
        1.1.3 水芹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 果蔬制品的漂烫护色研究现状
        1.2.1 果蔬漂烫的方法
        1.2.2 果蔬漂烫护色的研究进展
    1.3 超微粉碎的研究现状
        1.3.1 超微粉碎的定义和分类
        1.3.2 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
        1.3.3 超微粉碎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1.4 果蔬固体饮料的研究现状
        1.4.1 果蔬固体饮料的定义和分类
        1.4.2 果蔬固体饮料的性质研究
        1.4.3 果蔬固体饮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水漂烫和微波漂烫对水芹质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漂烫对水芹内部中心温度的影响
        2.2.2 漂烫对水芹多酚氧化酶的残余酶活的影响
        2.2.3 漂烫对水芹质量损失的影响
        2.2.4 漂烫对水芹植物化学成分保留的影响
        2.2.5 漂烫对水芹颜色变化的影响
        2.2.6 漂烫对水芹的硬度和软化率的影响
        2.2.7 漂烫对水芹的气味的影响
        2.2.8 漂烫对水芹的滋味的影响
        2.2.9 感官评价
        2.2.10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粒径分布的影响
        3.2.2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3.2.3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颜色的影响
        3.2.4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颗粒表观形貌的影响
        3.2.5 红外光谱分析
        3.2.6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加工特性的影响
        3.2.7 热稳定性分析
        3.2.8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溶出特性的影响
        3.2.9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分散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芹水提物的降血糖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体重、摄食量以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4.2.2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
        4.2.3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口服葡萄糖耐受量和胰岛素耐受量的影响
        4.2.4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影响
        4.2.5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的影响
        4.2.6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4.2.7 组织病理学观察
        4.2.8 Western blot分析
        4.2.9 水芹水提物的活性成分分析
        4.2.10 水芹水提物中酚类的LC-MS/MS分析
        4.2.11 水芹水提物中活性成分对其降血糖活性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芹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魔芋粉添加量对水芹固体饮料流变特性的影响
        5.2.2 魔芋粉添加量对水芹固体饮料膨胀力和持水力的影响
        5.2.3 魔芋粉添加量对水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2.4 原辅料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
        5.2.5 饮料配方正交试验
        5.2.6 验证试验
        5.2.7 水芹固体饮料的理化及微生物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浅析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2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优势
    2.1 有助于药物吸收
    2.2 有助于药物药效的提高
    2.3 有助于减少成本
3 中药超微粉碎设备应用
    3.1 机械冲击式粉碎机
    3.2 搅拌磨
    3.3 低温粉碎机
4 对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业的思考
    4.1 中医药的特色得到更大的发挥
    4.2 增加中药的科技含量, 赋予中药以时代特征
    4.3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4 要提供客观指标
5 结论

(7)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超微粉碎技术
    1.1 干法粉碎
    1.2 湿法粉碎
    1.3 其他
2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1 提高功能成分溶出率
        2.1.1 提高低分子量活性物质溶出率
        2.1.2 提高中、高相对分子质量活性物质溶出率
    2.2 开发新型营养食品
        2.2.1 功能食品
        2.2.2 风味食品
    2.3 资源最大化利用
        2.3.1 果蔬资源
        2.3.2 水产品资源
3 小结与展望

(8)绿茶微粉及有效成分环糊精超分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绿茶概况
        1.1 化学成分
        1.1.1 茶多酚
        1.1.2 茶多糖
        1.1.3 咖啡碱
        1.1.4 茶氨酸
        1.1.5 维生素
        1.1.6 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1.2 药理作用
        1.2.1 抗氧化与抗衰老
        1.2.2 防癌抗癌
        1.2.3 降压、降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1.2.4 降血糖和防治糖尿病
        1.2.5 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1.2.6 预防胆囊结石的形成
        1.2.7 其他的保健作用
        1.3 绿茶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传统绿茶茶叶
        1.3.2 速溶茶
        1.3.3 保健茶
        1.3.4 抹茶
        1.3.5 相关制剂产品
    2. 药物/环糊精超分子包合技术研究进展
        2.1 环糊精概述
        2.2 包合常数(Ka)的测定
        2.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2.2 相溶解度法
        2.3 包合比的确定
        2.4 包合物的制备
        2.5 包合物的鉴定
    3.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概述
        3.1 食品中的应用
        3.2 中草药中的应用
        3.3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应用中的优势
        3.4 超微粉碎技术存在的缺陷
    4. 结语
第二章 绿茶水溶性茶多酚分析方法的确立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测试液的制备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最低检测限测定
        2.5 溶液稳定性实验
        2.6 重复性实验
        2.7 加标回收率实验
        2.8 绿茶茶多酚含量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3.2 标准曲线绘制
        3.3 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3.4 溶液稳定性实验
        3.5 重复性实验
        3.6 加标回收率实验
        3.7 绿茶茶多酚含量测定
    4. 小结
第三章 绿茶/环糊精超微粉的制备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包合常数的测定
        2.2 绿茶/环糊精超微粉的制备及方法选择
        2.2.1 干法研磨
        2.2.2 湿法研磨
        2.2.3 水溶性茶多酚的测定
        2.3 包合材料及比例的确定
        2.3.1 不同包合材料及比例的绿茶/环糊精超微粉制备
        2.3.2 茶多酚溶出量及性价比的考察
        2.4 正交试验优化干法研磨工艺
        2.5 粒径检测--扫描电镜(SEM)
        2.6 包合作用的鉴定
        2.6.1 差示热分析(DTA)
        2.6.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2.6.3 红外漫反射光谱(DR-FTIR)
        2.6.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7 增溶作用的考察
        2.7.1 茶多酚增溶作用研究
        2.7.1.1 常温水中茶多酚的增溶作用
        2.7.1.2 热水中茶多酚的增溶作用
        2.7.2 茶多糖增溶作用研究
        2.7.2.1 葡萄糖(Glc)标准曲线绘制
        2.7.2.2 常温水中茶多糖的增溶作用
        2.7.2.3 热水中茶多糖的增溶作用
        2.8 稳定性实验
        2.8.1 高温实验
        2.8.2 光照实验
        2.8.3 高湿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包合常数的测定
        3.2 绿茶/环糊精超微粉的制备及方法选择
        3.3 包合材料及比例的确定
        3.3.1 不同比例的超微粉茶多酚溶出量测定
        3.3.2 性价比考察
        3.4 正交试验优化干法研磨工艺
        3.5 粒径检测--扫描电镜(SEM)
        3.6 包合作用的鉴定
        3.6.1 差示热分析(DTA)
        3.6.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3.6.3 红外漫反射光谱(DR-FTIR)
        3.6.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7 增溶作用的考察
        3.7.1 茶多酚增溶作用研究
        3.7.1.1 常温水中茶多酚的增溶作用
        3.7.1.2 热水中茶多酚的增溶作用
        3.7.2 茶多糖增溶作用研究
        3.7.2.1 葡萄糖(Glc)标曲绘制
        3.7.2.2 常温水中茶多糖的增溶作用
        3.7.2.3 热水中茶多糖的增溶作用
        3.8 稳定性实验
        3.8.1 高温实验
        3.8.2 光照实验
        3.8.3 高湿实验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绿茶片剂处方工艺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体外溶出方法的选择
        2.1.1 溶出介质的选择
        2.1.2 实验装置的选择
        2.1.3 转速的确定
        2.1.4 温度的确定
        2.1.5 取样时间点的确定
        2.1.6 溶出介质体积的确定
        2.2 片剂制备流程
        2.3 处方工艺关键参数的单因素筛选
        2.3.1 填充剂的筛选
        2.3.2 崩解剂的筛选
        2.3.3 制片压力的筛选
        2.4 绿茶微粉片的制备
        2.5 片剂的质量检查
        2.5.1 片剂外观的观察
        2.5.2 片重差异检查
        2.5.3 片剂硬度测定
        2.5.4 脆碎度测定
        2.5.5 崩解时限的测定
        2.5.6 溶出度测定
        2.6 绿茶微粉片稳定性试验
        2.6.1 高温试验
        2.6.2 高湿试验
        2.6.3 光照试验
        2.7 绿茶茶叶与绿茶微粉片的比较
        2.7.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2.7.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7.2.1 茶氨酸测定
        2.7.2.2 儿茶素类物质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填充剂的筛选
        3.2 崩解剂筛选
        3.3 制片压力的筛选
        3.4 片剂的质量检查
        3.4.1 片剂外观观察
        3.4.2 片重差异检查
        3.4.3 片剂硬度测定
        3.4.4 脆碎度测定
        3.4.5 崩解时限测定
        3.4.6 溶出度测定
        3.5 稳定性实验
        3.5.1 高温试验
        3.5.2 高湿试验
        3.5.3 光照试验
        3.6 绿茶茶叶与绿茶微粉片的比较
        3.6.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3.6.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6.2.1 茶氨酸测定
        3.6.2.2 儿茶素类物质测定
    4. 讨论与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1.1 超微粉碎技术
    1.2 中药超微粉碎
2 超微粉碎在单味中药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2.1 植物药的超微粉碎
    2.2 动物药的超微粉碎
3 超微粉碎在中药复方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4 应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0)纳米铁观音茶粉制备技术、理化性质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粉碎技术研究进展
        1.1 扁平式气流粉碎
        1.2 振动磨粉碎
        1.3 球磨粉碎
        1.4 高速旋转撞击式粉碎
        1.5 粉碎技术在食品中的运用
    2 纳米技术在食品中运用
        2.1 口服药物载体
        2.2 纳米保健食品
        2.3 纳米食品添加剂
        2.4 纳米淀粉
    3 超微茶粉研究进展
        3.1 茶叶粉碎技术和粉碎粒度研究进展
        3.2 超微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4 本研究意义、研究内容
        4.1 本研究意义
        4.2 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纳米铁观音茶粉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研磨时间对铁观音茶粉的影响
        2.2 研磨球料比对铁观音茶粉的影响
        2.3 研磨转速对铁观音茶粉的影响
        2.4 不同加工条件对铁观音茶粉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纳米铁观音茶粉在摇摇乐布丁生产工艺上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摇摇乐粉与果胶比例对摇摇乐布丁感官审评的影响
        2.2 冷冻时间对摇摇乐布丁感官审评的影响
        2.3 纳米铁观音茶粉添加量对摇摇乐布丁感官审评的影响
        2.4 纳米铁观音茶粉在摇摇乐布丁生产工艺上应用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纳米铁观音茶粉在豆干生产工艺上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八角添加量对豆干感官品质的影响
        2.2 卤盐添加量对豆干感官品质的影响
        2.3 纳米铁观音茶粉加量对豆干感官品质的影响
        2.4 纳米铁观音茶粉在豆干生产工艺上应用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创新点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微粉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 周维维,刘帆,谢曦,陈玮,陈方琪,朱淑娴,刘东杰,王琴. 农产品加工, 2021(23)
  • [2]现代中药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薛峰,黄剑宇,吴浩,李俊松,狄留庆,乔宏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3]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 杨艳君,邹俊波,张小飞,史亚军,周晓,刘琳,贾晓斌,石心红. 中草药, 2019(23)
  • [4]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J]. 钱珊珊,桂双英,杨满琴,谢若男,鲍学梅.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 [5]水芹的漂烫、超微粉碎及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D]. 唐明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6]浅析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优势[J]. 邢晓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1)
  • [7]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 郭妍婷,黄雪,陈曼,冯光炷.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03)
  • [8]绿茶微粉及有效成分环糊精超分子研究[D]. 蔡浩锋.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9]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 高娜. 甘肃科技, 2015(22)
  • [10]纳米铁观音茶粉制备技术、理化性质及其应用[D]. 叶志斌.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