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相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合物,声速,流化床,气体,晶格,临界,工质。
混合相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梅,俞宇颖,谭叶,胡昌明,张祖根[1](2018)在《Bi在固液混合相区的冲击参数测量及声速软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相变与熔化作为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多相物态方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追赶稀疏原理和阻滞法,基于火炮加载技术获得了17.3—28.3 GPa范围内纯铋(Bi)的高精度声速数据和Hugoniot参数,分析了声速软化规律,得到固-液混合相区Bi材料声速随压力的近似线性递减关系C=3.682-0.015p,并进一步确定Bi的冲击熔化压力区间为18—27.4 GPa.同时,Bi/Li F界面速度剖面的预期平台段在固液混合相区表现出渐进爬升的异常特征,分析认为,该现象与Bi材料的非均匀熔化动力学行为及冲击熔化完成时间尺度较长有关.(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程晓蒙,李宇,陈总,李宏平,郑晓芳[2](2016)在《亚临界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气相及液相区中甲醇核磁弛豫速率比较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核磁共振氢谱测量了不同温度(293.15和308.15 K)及压力高达25 MPa下二氧化碳-甲醇混合气相(超临界)及液相区(亚临界)中甲醇(羟基及甲基)的纵向弛豫时间T1,exp。本工作的目的是考察近临界区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压力、温度及组成对甲醇弛豫速率的影响,揭示混合物不同相区(气相及液相区)中自旋-晶格弛豫(SLR)过程的机理。此外,还对比研究了等温条件下超临界和亚临界混合气相及液相区中甲醇的SLR速率1/T1,exp随混合物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本工作所涉及的温度及压力区间,对于纯甲醇或液相区其SLR过程是以偶极-偶极(DD)作用机理为主导,而在气相区SLR过程则是以自旋-转动(SR)作用机理占优势,也即,超临界和亚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SLR过程在不同相区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控制。由于甲醇的SLR弛豫速率1/T1,exp是由甲醇分子间及分子内的DD作用和SR作用叁部分共同决定的,所以研究超临界和亚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SLR弛豫速率随压力、浓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供更多该混合物不同相态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学信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彭小娟,刘福生[3](2012)在《液相及固/液混合相区金属物态方程Grover模型存在的问题及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无序熵的概念,直接推导出了液相金属的物态方程.再利用固/液混合相区的熔化分数与其中固相、液相比体积之间的一般性关系,替代了传统Grover模型中采用的熔化分数与温度成正比的近似条件,得出更准确的固/液混合相区状态方程的表述形式.修正后的物态方程解决了传统Grover模型中的固线、液线以及熔化线在P-T图上不一致的问题,得到了更为符合物理事实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18期)
毕崟,阳涛,郭开华[4](2012)在《二氧化碳-甲烷混合气体水合物四相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合物的形式封存CO_2和置换海底的天然气(CH_4)水合物需要对CO_2-CH_4混合水合物的四相平衡状态及数据有清楚的了解。本文通过实验和模型计算对不同组分的CO_2-CH_4混合水合物的较高四相区(Q2)相平衡进行了测定和表述。实验温度范围为273.16~297 15 K,压力范围分为0~10 MPa。四相区的温度压力范围分别是283.51到287.04 K和4.74到8.37 MPa,甲烷的摩尔组份为0~0.225。结果揭示了相平衡温度和压力随着甲烷组分而变化情况以及四相区的范围和临界点,同时还给出了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在四相状态下的融化开始和融化结束点。实验结果与热力学模型计算得出的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很好吻合,四相平衡区域的存在范围得以明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刘道银,陈晓平,唐智,赵长遂[5](2009)在《侧面进料在循环流化床密相区混合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叁维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研究装置,采用热颗粒示踪技术,在不同风速和静止床高下,考察了两种粒径的示踪颗粒注入密相区后沿水平进料方向、横向和垂直方向的混合特性。结果显示,在不同工况下,注入口下方的温升始终最明显,表明边壁处的乳化相有明显的向下运动。垂直方向测点的温升大于水平方向,但水平进料方向和水平横向的温升没有明显差别。提高风速有利于侧面进料与床料的混合。与注入口完全淹没在密相区相比,注入口位于飞溅区有助于侧面进料在密相区横截面的混合。(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杨建华,岳光溪[6](2008)在《循环流化床稀相区气体径向混合扩散规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截面尺寸为500 mm×250 mm、H=3000 mm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平均粒径100μm的石英砂作为循环物料,连续注入CO2作为示踪气体,在塞状流模型的假设下,对气固两相流稀相区中气体的混合规律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颗粒的存在对气体径向混合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向影响;循环流化床中径向混合系数很小;流化风速对混合系数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颗粒浓度对混合系数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冉宪文,汤文辉,谭华,戴诚达[7](2007)在《物质剪切模量在固液混合相区内的临界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分析了物质剪切模量在固液混合相区的表现,结果认为物质的剪切模量在熔化质量分数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开始变为零,所提出的逾渗模型给出该临界值约为0.68742;所提出的熔化失稳因子能够唯象地描述物质熔化时相关物理参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7年05期)
冉宪文,汤文辉,谭华,戴诚达[8](2007)在《在固液混合相区物质剪切模量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处于固液相变平衡条件下物质在固液混合相区的剪切模量进行了讨论,认为物质的剪切模量在开始熔化时并不等于零。采用逾渗理论对物质在固液混合相区的固相连通性进行了计算,得到物质整体剪切模量消失的临界熔化质量分数为0.687左右。所给出的物质的熔化失稳因子F(p)能够定性的描述处于固液相变平衡条件下物质固液混合相区内相关物理参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吴志刚,丁国良,刘建[9](2005)在《混合工质两相区热力性质隐式拟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混合工质制冷剂两相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模型,给出了混合工质制冷剂两相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显式计算的方法,保证了物性计算的快速和稳定性。本文以美国国家标准局开发的程序REFPROP6.01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对R410A和R407C的两相区物性分别在工况范围64.77-3825.32kPa和43.62-3972.58kPa内进行了拟合。与数据源相比,得到的快速计算公式的最大相对计算误差在0.56%之内,平均误差在0.025%之内,计算速度较REFPROP6.01提高叁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张绍志,王剑峰,陈光明[10](2000)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两相区热力学性质的拟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压力和比焓为已知参数 ,采用二次多项式与分段低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 ,对多种混合制冷剂在两相区内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拟合 ,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00年10期)
混合相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核磁共振氢谱测量了不同温度(293.15和308.15 K)及压力高达25 MPa下二氧化碳-甲醇混合气相(超临界)及液相区(亚临界)中甲醇(羟基及甲基)的纵向弛豫时间T1,exp。本工作的目的是考察近临界区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压力、温度及组成对甲醇弛豫速率的影响,揭示混合物不同相区(气相及液相区)中自旋-晶格弛豫(SLR)过程的机理。此外,还对比研究了等温条件下超临界和亚临界混合气相及液相区中甲醇的SLR速率1/T1,exp随混合物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本工作所涉及的温度及压力区间,对于纯甲醇或液相区其SLR过程是以偶极-偶极(DD)作用机理为主导,而在气相区SLR过程则是以自旋-转动(SR)作用机理占优势,也即,超临界和亚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SLR过程在不同相区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控制。由于甲醇的SLR弛豫速率1/T1,exp是由甲醇分子间及分子内的DD作用和SR作用叁部分共同决定的,所以研究超临界和亚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SLR弛豫速率随压力、浓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供更多该混合物不同相态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学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相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梅,俞宇颖,谭叶,胡昌明,张祖根.Bi在固液混合相区的冲击参数测量及声速软化特性[J].物理学报.2018
[2].程晓蒙,李宇,陈总,李宏平,郑晓芳.亚临界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气相及液相区中甲醇核磁弛豫速率比较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6
[3].彭小娟,刘福生.液相及固/液混合相区金属物态方程Grover模型存在的问题及修正[J].物理学报.2012
[4].毕崟,阳涛,郭开华.二氧化碳-甲烷混合气体水合物四相区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
[5].刘道银,陈晓平,唐智,赵长遂.侧面进料在循环流化床密相区混合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
[6].杨建华,岳光溪.循环流化床稀相区气体径向混合扩散规律的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08
[7].冉宪文,汤文辉,谭华,戴诚达.物质剪切模量在固液混合相区内的临界行为[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7
[8].冉宪文,汤文辉,谭华,戴诚达.在固液混合相区物质剪切模量的讨论[J].高压物理学报.2007
[9].吴志刚,丁国良,刘建.混合工质两相区热力性质隐式拟合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10].张绍志,王剑峰,陈光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两相区热力学性质的拟合[J].流体机械.2000
论文知识图
![混合相区放大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SYGY2008010200003&suffix=.jpg)
![钢腐蚀层中破碎的优+功混合相区](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7123856.nh0010&suffix=.jpg)
![陶瓷混合相区角相晶格畸变...](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5037886.nh0008&suffix=.jpg)
![固液混合相区内液相部分对卸载...](/uploads/article/2020/01/07/533005347a1506d6ce464a50.jpg)
![混合相区放大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7123684.nh0008&suffix=.jpg)
![排气流场相体积分数、无量纲压力、无...](/uploads/article/2020/01/07/39d2f05212198396ad8a89e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