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吸附模型论文_唐建信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温吸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页岩,甲烷,超临界,方程,水地,分散剂。

等温吸附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唐建信[1](2019)在《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等温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实验的模拟效果,更好地描述页岩甲烷吸附规律,对川东南PY1井的7块岩心样品开展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过剩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859 4,而与黏土矿物呈现负相关。分别采用不同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模型所得到的模拟结果差异较大,其中以Langmuir模型拟合相关系数表现最好,而SDR模型所得到的最大过剩吸附量最大,其次为定密度修正的Langmuir模型。SDR模型和修正的Langmuir模型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过剩吸附量的修正,但修正结果表明,SDR模型所得到的吸附相密度最为合理。最后综合考虑认为定密度修正的Langmuir模型和SDR模型对页岩中甲烷的吸附规律描述更为精确,能够更好地指导页岩吸附气含量的计算。(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王洪麒,李建华,刘佳,祁庆花,吴量[2](2019)在《捕收剂K64与辉钼矿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辉钼矿与捕收剂K64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以Mo S2含量为96%的纯矿物作为捕收剂K64的作用对象。使用紫外光谱仪进行测试研究,得到不同浓度捕收K64的吸光度,从而获得其标准曲线y=0.654x+0.0226其中R2=0.99694。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捕收剂K64与辉钼矿表面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研究,分别研究了Langmuir、Freundlich、Temkin叁种吸附等温线模型,获得捕收剂K64与辉钼矿矿物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可以按照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来进行解释的结论。并对叁种不同浓度的捕收剂K64与辉钼矿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一级吸附动力学、二级吸附动力学、颗粒内扩散动力学,获得二级动力学模型比一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更加能准确说明K64与辉钼矿矿物颗粒之间的吸附行为。(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2期)

白鹏飞,史广山,张玉贵,雷东记[3](2018)在《超临界状态下构造煤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表征构造煤超临界吸附特征,准确预测深部煤层瓦斯含气量,进行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依据Langmuir、BET、D-A、D-R模型对绝对吸附量进行非线性拟合。比较各模型对整体吸附过程和甲烷临界压力之后吸附数据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D-R模型可近似拟合吸附量数据,但精度不高,BET模型不适合用于描述构造煤超临界吸附特征,D-A超临界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且能够合理地解释构造煤超临界吸附特征。(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李英杰,左建平,姚茂宏,刘德军,陈刚[4](2019)在《页岩气超临界等温吸附模型及储量计算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吸附能力研究对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势理论,建立了考虑页岩微孔、中(大)孔在高压条件下的吸附机理差异的超临界等温吸附模型,构建了微孔滞留率对地质储量影响的gas-in-place(GIP)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ubibin-Astakhov(DA)方程应用于研究页岩微孔吸附机理需要结合吸附势特征曲线进行修正,模型中的虚拟饱和蒸汽压采用改进的Dubinin公式,并采用逐渐增大k值的方法求取最优k值,使得吸附特征能不随温度变化;将微孔吸附气含量部分地计入地质储量,对地质储量GIP公式进行修正,微孔吸附量通过建立的DA-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直接获得.该方法考虑了页岩吸附机理,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改进的储量计算模型表明,微孔吸附气滞留率对浅层页岩气地质储量影响较大,随埋深增加,微孔吸附气滞留率对地质储量影响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红缨,王鑫玉,陶娇丽,李鑫海,马中正[5](2018)在《水煤浆分散剂作用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Arcy-Watt等温吸附模型对煤样的吸附水行为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通过模型的计算,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水煤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华亭煤样吸附分散剂前和吸附分散剂后煤样的第一层吸附量、第二层吸附量以及总吸附量都明显大于张家峁煤样的吸附量,从而减少了自由水含量,使华亭煤样成浆性变差;张家峁煤样的第一层吸附水密度增加的较多,所以张家峁煤样形成了更加致密的水化膜,成浆性更好,吸附分散剂后煤样的第二层吸附与原煤大体相同或略小于原煤的吸附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8年07期)

刘尚平,李希建,尹鑫,张培,李维维[6](2018)在《高温高压下页岩气等温吸附线拟合模型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贵州牛蹄塘组页岩气在高温高压下的吸附规律,利用高压气体等温吸附仪测定了50℃、60℃、80℃下CH_4、CO_2在页岩中的等温吸附线,采用符合吸附规律的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拟合,并用平均相对误差评价拟合效果。研究表明:低压阶段,CH_4、CO_2等温吸附线呈阶段性递增,具有I型吸附曲线特征;通过分析具有物理意义模型拟合参数,揭示了页岩的吸附规律,饱和吸附量VL和微孔吸附量V0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TO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吸附强度b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他拟合参数所反映的吸附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比评价了各模型的拟合效果,叁参数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二参数模型,对CH_4拟合效果最优的是L-F模型,对CO_2拟合效果最优的是E-L模型。高压阶段,一元线性方程对CH_4、CO_2的拟合效果较好,CH_4、CO_2在页岩表面的吸附量与压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探讨了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开采及储量评估的重要影响,为页岩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06期)

张华,段瑞谦,赵学伟,冯志强[7](2018)在《根据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水分状态分析的可行性——以糯米粉的水分解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分配及每个状态的性质对食品物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分的等温吸附过程是水分与固体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体现被吸附水分的能量状态。本研究采用食品研究中常用的Caurie模型和Henderson模型以及4种组合等温吸附模型,对糯米粉的水分等温解吸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其结果为例,阐述利用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水分状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组合模型为根据食品的等温吸附数据解析出水分在不同状态间的分布及其随水分活度的变化提供了一种可能,但要先确定最适模型。在确定最适模型时,往往不能只根据模型的拟合性能,有时还需要其他技术测定结果的佐证。对食品物料来说,判断模型自身独特的假设前提是否被满足是确定最适模型的较为可行的策略。(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毋亚文,潘结南[8](2017)在《煤层甲烷等温吸附拟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煤层气储量较为丰富,只有更好的了解等温吸附曲线,才能更好估计最大吸附量及采收率等。为了找到更为合适的拟合方程,对单层吸附理论的代表模型Langmuir方程和以微孔填充理论为基础的DR方程进行对比研究,并针对4种不同煤阶(Ro,max介于0.60%~3.18%)煤样吸附甲烷的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对Langmuir方程中的VL,pL先计算后拟合,可以使两参数的物理意义更加准确,方程拟合更有意义;对DR方程中的V0进行计算,能够提高其他参数拟合的准确性;对DR方程中的p0,引用虚拟饱和蒸气压的概念,并对比5种计算方法,得出Amankwah法最为合适。通过对比Langmuir和DR方程发现,D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与实际数据更接近。(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7年S2期)

钟亚娟[9](2017)在《高温高压页岩吸附甲烷等温吸附模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烷在地层条件下,超过了其本身的临界温度及压力,属于超临界流体,将不再存在饱和蒸汽压,不会被液化,吸附也不会出现毛细凝聚现象。针对页岩吸附甲烷的行为研究,主要基于吸附机理,通过对经典吸附模型的拓展进行。吸附模型一共四大类,根据超临界流体现有的研究表明,超临界流体在吸附剂表面不会形成多层吸附,也不会产生毛细凝聚现象,仅为单层吸附或微孔填充,其等温吸附曲线为Ⅰ型等温吸附曲线。因此仅分子动力学类和吸附势能类的吸附模型能够运用于超临界流体的吸附。在运用模型对页岩吸附甲烷的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时,发现其曲线不符合Ⅰ型等温吸附曲线的形态,呈倒吸附现象。根据理论推导和实验数据处理研究发现,根据Gibbs的定义,吸附分为绝对吸附量和过剩吸附量,而实验仅能测得过剩吸附量。但是绝对吸附量才是吸附的真实吸附量,对于生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现有的对于过剩吸附量修正为绝对吸附量的修正方法主要叁种:曲线作图法、赋值法、待定参数拟合法。针对叁种修正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都无法准确研究吸附行为,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立了新的一种修正方法,结合作图法和待定参数法,使修正结果更加符合真实的吸附行为。针对不同的经典吸附模型修正后应用于描述过剩吸附量的研究发现,各模型从机理上都无法准确的描述页岩的吸附行为。结合页岩吸附剂的特征,重新对半孔宽模型进行了推导。改变了其假设条件,加上了被忽略的临界半孔径以上孔的吸附量,使之更加符合页岩吸附的实际条件。利用新的模型对不同区块的实验样品吸附结果进行研究,新模型都能很好的拟合各个工区页岩的吸附行为,其对应的求出的吸附相密度也符合吸附的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11-01)

唐润池,汪吉林,常溪溪,王林杰,亓宁[10](2017)在《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超临界条件下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以许疃矿为研究区采集样品,对相同煤级的5个煤样分别进行了空气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甲烷等温吸附实验,以标准偏差为准分析了各模型的拟合效果。研究表明:模型对碎裂煤、片状煤甲烷超临界吸附拟合效果均较好,对揉皱煤、糜棱煤的拟合效果较差;D-R-3、D-A-1、D-A-2和D-A-3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而BBET-1、D-R-1、D-R-2和F模型拟合效果较差。模型适用的压力范围及对p~0的处理、计算方法是影响超临界条件下模型适用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7年06期)

等温吸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辉钼矿与捕收剂K64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以Mo S2含量为96%的纯矿物作为捕收剂K64的作用对象。使用紫外光谱仪进行测试研究,得到不同浓度捕收K64的吸光度,从而获得其标准曲线y=0.654x+0.0226其中R2=0.99694。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捕收剂K64与辉钼矿表面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研究,分别研究了Langmuir、Freundlich、Temkin叁种吸附等温线模型,获得捕收剂K64与辉钼矿矿物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可以按照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来进行解释的结论。并对叁种不同浓度的捕收剂K64与辉钼矿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一级吸附动力学、二级吸附动力学、颗粒内扩散动力学,获得二级动力学模型比一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更加能准确说明K64与辉钼矿矿物颗粒之间的吸附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温吸附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唐建信.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比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2].王洪麒,李建华,刘佳,祁庆花,吴量.捕收剂K64与辉钼矿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9

[3].白鹏飞,史广山,张玉贵,雷东记.超临界状态下构造煤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研究[J].煤炭技术.2018

[4].李英杰,左建平,姚茂宏,刘德军,陈刚.页岩气超临界等温吸附模型及储量计算优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

[5].刘红缨,王鑫玉,陶娇丽,李鑫海,马中正.水煤浆分散剂作用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J].中国煤炭.2018

[6].刘尚平,李希建,尹鑫,张培,李维维.高温高压下页岩气等温吸附线拟合模型优选[J].中国矿业.2018

[7].张华,段瑞谦,赵学伟,冯志强.根据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水分状态分析的可行性——以糯米粉的水分解吸为例[J].食品科学.2018

[8].毋亚文,潘结南.煤层甲烷等温吸附拟合模型[J].煤炭学报.2017

[9].钟亚娟.高温高压页岩吸附甲烷等温吸附模型探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10].唐润池,汪吉林,常溪溪,王林杰,亓宁.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研究[J].煤矿安全.2017

论文知识图

铜离子配合量对酶固定量(■)及相对活...(A)在不同时刻并LDH/Alfoam存在下,...活性炭的等温吸附曲线(VI)吸附等温线:(a)LDH/Alfoam;...初始浓度对改性沸石去除TCS效率的...粉质粘土对原油的吸附等温线

标签:;  ;  ;  ;  ;  ;  ;  

等温吸附模型论文_唐建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