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心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学,文化,黑格尔,儒家,西洋,梁漱溟,中西文化。
新心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畅[1](2019)在《梁漱溟的新心学——心学形上学视野中的“伦理社会”学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学形上学探讨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内在关联,作为感应之几的良知是激发事物间真实、高效联系及活力的根源。从心学形上学视野考察梁漱溟的伦理社会学说,能够呈现梁氏学说中独特的心学思想方法与哲学内涵。针对晚清民国时期传统社会结构的崩溃以及儒学游魂化的问题,梁漱溟侧重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联来诠释儒家的良知观念、理性观念,并强调理性制度化(组织化)之必要性,由此重塑新的礼乐秩序。其实质是以心学的致思进路回到伦常生活的大本大源,重建儒家伦理的公共性和凝聚力。梁氏的新心学思想为思考中国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读视角。(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陈鹏,黄义华[2](2019)在《现代新心学的开端——以梁漱溟、熊十力、贺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新心学的开端主要是以哲学的范式,以分析论证、思议言说的学术形态,吸收东西方哲学资源,致力于儒家心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以回应西方式理智化、物化的文化生命。梁漱溟、熊十力和贺麟均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来完成这一使命。最具代表性和完整性的贡献当数熊十力哲学,它完成了心本体哲学的现代重建,同时蕴涵着对西方哲学文化进行根源性回应的思想意图,即通过重建一个圆满的本体论来论证中国文化生命在本原上是自足的,从而为现代新心学下一阶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3期)
彭华[3](2019)在《贺麟“新心学”认识论述略——以“自然的知行合一观”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贺麟"新心学"认识论的"自然的知行合一观",是从知行的概念、"合一"的意义、知行的关系、知行的难易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展开的,包括四个基本命题(或结论)——"知行同是活动"、"知行永远合一"、"知主行从"、"知难行易"。"自然的知行合一观"与任何一种价值合一观都不冲突、不矛盾,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理论奠定了认识论的学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高尚[4](2018)在《贺麟“新心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努力寻求民族复兴之路同时,还积极创建其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心学”思想。贺麟自评其哲学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他的“新心学”不仅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批判与继承、吸收与发展;也是在斯宾诺莎、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以及新黑格尔主义学派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同时,贺麟对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人的思想进行点评,并从中得其思想精奥,绘入“新心学”之中,使它成为现代新儒学家学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麟用“心即理”、心物关系、心性关系以及理想唯心论四个方面构成其心本体论思想;从直觉与理智关系入手,为“新心学”作方法论的支撑;从唯心论角度出发,重新诠释了“知行合一”的要义;他承袭并延伸了宋明理学思想来阐述其文化观;就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教育的问题,来探讨其人生哲学。在积极构建“新心学”体系的同时,贺麟还对“新心学”内在进行逻辑性的开展。他倡导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提出“学术救国”思想以及发展新道德观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大量的努力。“新心学”的理论特色在于它是以一种诚恳的态度来平正中西方哲学,以“心学”为主根干,扩充了“心”的内容及意义,极力圆融“心学”与“理学”之间的内在冲突,鼓励非儒家学派的发展,用其积极的意义去润色儒家思想,表现出冷静、理性、公正的文化心态。“新心学”思想是贺麟对当时时代的认识、提炼、总结与概括。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认识、去思考中国哲学现代化和世界化之走势与趋向。纵观“新心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它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增光[5](2018)在《心统德智、心物并重:试论张君劢的新心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君劢所主张的新义理学可以称作"新心学"。此新心学上接王阳明而回到孟子,一方面打破了宋儒排他性的道统论,调和理学与心学两派;另一方面通过援西释孟,将孟子重新定位为中国观念论的创始者,由此以契接西方重视知识论的观念论哲学传统。而理智自主、精神自由也就成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儒家的方法",这成为他调和朱陆、融通中西的窗口。虽然张君劢主张德智并重、心物并重,但是他又主张德行优先,其哲学可称为"德性的理智主义"。张君劢对德智关系、心物关系的新看法,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心理建设",统合"可爱"与"可信"、传统与现代的努力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程龙[6](2015)在《贺麟新心学哲学视域下的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新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贺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内在特质的诠释与探索,建立起了其独特的哲学体系——"新心学"。而在其新心学哲学视域与理念下,通过对文化体用观念的分析、中西文化体系的阐释以及"取精用宏、含英咀华"的文化主张,贺麟建立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观,为儒学的新开展提供了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与创造性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5年10期)
轩溯悦[7](2015)在《贺麟“新心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贺麟有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面临的危机,从而创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学早期的倡导者之一。贺麟的“新心学”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儒学和西方哲学思想,是中国的陆王心学与西方的新黑格尔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新心学”思想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调合中西文化的对立面,使之融会合一。贺麟“新心学”思想的理论构成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了儒家思想新开展的叁条途径;其次,贺麟通过两方面的内容解释了“心即理”的唯心论,贺麟始终强调“心”是宇宙的出发点,把“心”视为绝对本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不可离心而言物”;再次,具体阐述了知行合一新论的叁方面内容;最后,从方法论层面对直觉论进行了探讨。“新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在于它形成的原因之新,基本概念的含义之新,以及它是东西文化调和的产物。贺麟的“新心学”思想,对于了解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和走向,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哲学的重建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5-05-01)
谭继和[8](2014)在《《十叁经恒解》——清代儒学转型时期新心学的标志性文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沅(1768~1855),字业唐,一字讷如,号清阳居士,四川双流县人,后居成都纯化街传学授道,因居处有叁槐树,故号曰“槐轩”,其着作结集则称为《槐轩全书》。他是清代四川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从其曾祖刘嘉珍起,即世研易理之学,是四川着名的学术家族,至今代有传人。《十叁经恒解》是《槐轩全书》中的核心着作,是刘沅学术思想与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该书是乾、嘉、(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4年00期)
蔡后奇,洪晓楠[9](2013)在《论贺麟“新心学”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是"新心学"的本体论范畴,通过"症候阅读"和"抬头而读"的阅读方式,重新解读贺麟的"新心学"体系。在对"心即理"的论述中,贺麟用康德的理性概念重新阐释中国心学,把黑格尔的外向性辩证法改造成内向性辩证法。"心即物"是当内向辩证法触及心底的"绝对精神"——"心"的时候,又开始了外向性辩证法的扩张。"心即性"则是对"心即理"的内向辩证法和"心即物"的外向辩证法的统一。最后指出,贺麟"新心学"中的隐藏性话语是对唯心主义格局的新开场。(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李翔海[10](2013)在《新心学的理论特色与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中,贺麟第一次对这个学派的历史作了回顾与总结,对前期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体系之得失优缺作了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心学"或曰"理想唯心论"的理论学说。这一学说的基本理论特色在于:既坚持中国哲学现代重建的"民族本位",又能够站在人类一般的高度来平章中西哲学;既以心学为宗,同时又力图整合心学与理学并注重掘发儒家之外其他诸子的积极意义,在现代新儒家中表现出了较为理性、平正与通达的文化心态。它力图通过扩大"心"的内涵以在儒学中为认知理性确立根本地位,构成了现代心学的一种特殊形态,代表了儒学现代新开展的两条基本理路之一。在儒学走向21世纪的今天,这一理路在一定意义上依然有其时代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新心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新心学的开端主要是以哲学的范式,以分析论证、思议言说的学术形态,吸收东西方哲学资源,致力于儒家心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以回应西方式理智化、物化的文化生命。梁漱溟、熊十力和贺麟均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来完成这一使命。最具代表性和完整性的贡献当数熊十力哲学,它完成了心本体哲学的现代重建,同时蕴涵着对西方哲学文化进行根源性回应的思想意图,即通过重建一个圆满的本体论来论证中国文化生命在本原上是自足的,从而为现代新心学下一阶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心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畅.梁漱溟的新心学——心学形上学视野中的“伦理社会”学说研究[J].社会科学.2019
[2].陈鹏,黄义华.现代新心学的开端——以梁漱溟、熊十力、贺麟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19
[3].彭华.贺麟“新心学”认识论述略——以“自然的知行合一观”为中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高尚.贺麟“新心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8
[5].刘增光.心统德智、心物并重:试论张君劢的新心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程龙.贺麟新心学哲学视域下的文化观[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7].轩溯悦.贺麟“新心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5
[8].谭继和.《十叁经恒解》——清代儒学转型时期新心学的标志性文献[J].国学.2014
[9].蔡后奇,洪晓楠.论贺麟“新心学”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李翔海.新心学的理论特色与儒学的现代走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