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系统论文和设计-海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属于垃圾处理设备,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置有焚烧仓及除尘仓,焚烧仓内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到除尘仓内,在除尘仓内通入水雾,水雾与灰尘接触,灰尘体积增大开始下落,累极在除尘仓内,从出尘管处收集,所述焚烧仓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所述焚烧仓门的门框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三个点火口,三个点火口呈三角形分布,方便从三个点火口处点火,保证垃圾焚烧彻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主要包括焚烧仓、除尘仓、进气管,所述焚烧仓通过进气管与除尘仓连通,所述焚烧仓由进料管、下料道、集气罩、滤网、下灰管组成,所述进料管设置在焚烧仓左侧,下料道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进料管连通,集气罩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进气管连接,所述滤网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焚烧仓底面连接,下灰管设置在焚烧仓底部,所述焚烧仓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所述焚烧仓门由门框、内隔板、外门体、点火口组成,所述内隔板设置在门框内部,外门体设置在门框正面,所述内隔板表面设置有点火口,所述除尘仓侧面设置有出尘管、进雾管、除尘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设计方案

1.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主要包括焚烧仓、除尘仓、进气管,所述焚烧仓通过进气管与除尘仓连通,所述焚烧仓由进料管、下料道、集气罩、滤网、下灰管组成,所述进料管设置在焚烧仓左侧,下料道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进料管连通,集气罩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进气管连接,所述滤网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焚烧仓底面连接,下灰管设置在焚烧仓底部,所述焚烧仓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所述焚烧仓门由门框、内隔板、外门体、点火口组成,所述内隔板设置在门框内部,外门体设置在门框正面,所述内隔板表面设置有点火口,所述除尘仓侧面设置有出尘管、进雾管、除尘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分焚烧仓及除尘仓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的底面面积是为焚烧仓底面面积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道与进料管向下斜45°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为方型网槽,槽口朝下与焚烧仓底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口设置有三个,呈三角形状分布在内隔板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故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现有的垃圾焚烧系统结构简单,垃圾焚烧气体通过焚烧炉顶部的烟囱引入气体处理系统,引入气体处理系统内的气体一般携带灰尘量较大,处理难度高,同时焚烧炉点火操作一般只依靠一个点火口进行,若垃圾投入量较大,则可能存在点火困难,垃圾燃烧不完全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置有焚烧仓及除尘仓,焚烧仓内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到除尘仓内,在除尘仓内通入水雾,水雾与灰尘接触,灰尘体积增大开始下落,累极在除尘仓内,从出尘管处收集,所述焚烧仓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所述焚烧仓门的门框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三个点火口,三个点火口呈三角形分布,方便从三个点火口处点火,保证垃圾焚烧彻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垃圾焚烧系统主要包括焚烧仓、除尘仓、进气管,所述焚烧仓通过进气管与除尘仓连通,所述焚烧仓由进料管、下料道、集气罩、滤网、下灰管组成,所述进料管设置在焚烧仓左侧,下料道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进料管连通,集气罩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进气管连接,所述滤网设置在焚烧仓内部,与焚烧仓底面连接,下灰管设置在焚烧仓底部,所述焚烧仓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所述焚烧仓门由门框、内隔板、外门体、点火口组成,所述内隔板设置在门框内部,外门体设置在门框正面,所述内隔板表面设置有点火口,所述除尘仓侧面设置有出尘管、进雾管、除尘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分焚烧仓及除尘仓顶部。

所述集气罩的底面面积是为焚烧仓底面面积的2\/3。。

所述下料道与进料管向下斜45°设置。

所述滤网为方型网槽,槽口朝下与焚烧仓底面接触。

所述点火口设置有三个,呈三角形状分布在内隔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置有焚烧仓及除尘仓,焚烧仓内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到除尘仓内,在除尘仓内通入水雾,水雾与灰尘接触,灰尘体积增大开始下落,累极在除尘仓内,从出尘管处收集,所述焚烧仓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所述焚烧仓门的门框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三个点火口,三个点火口呈三角形分布,方便从三个点火口处点火,保证垃圾焚烧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焚烧仓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焚烧仓、2-除尘仓、3-进气管、4-进料管、5-下料道、6-集气罩、7-滤网、8-下灰管、9-出气管、10-进雾管、11-出尘管、12-焚烧仓门、13-门框、14-内隔板、15-外门体、16-点火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信息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所述垃圾焚烧系统主要包括焚烧仓1、除尘仓2、进气管3,所述焚烧仓1通过进气管3与除尘仓2连通,所述进气管3设置在焚烧仓1及除尘仓2顶部,所述焚烧仓1由进料管4、下料道5、集气罩6、滤网7、下灰管8组成,所述进料管4设置在焚烧仓1左侧,下料道5设置在焚烧仓1内部与进料管4连通,所述下料道5与进料管4向下斜45°设置,集气罩6设置在焚烧仓1内部,与进气管3连接,所述集气罩6的底面面积是为焚烧仓底面面积的2\/3,所述滤网7设置在焚烧仓1内部,与焚烧仓1底面连接,所述滤网7为方型网槽,槽口朝下与焚烧仓1底面接触,下灰管8设置在焚烧仓1底部,所述焚烧仓1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12,所述焚烧仓门12由门框13、内隔板14、外门体15、点火口16组成,所述内隔板14设置在门框13内部,外门体15设置在门框13正面,所述内隔板14表面设置有点火口16,所述点火口16设置有三个,呈三角形状分布在内隔板14上,所述除尘仓2侧面设置有出尘管11、进雾管10、除尘仓2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9。

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置有焚烧仓1及除尘仓2,焚烧仓1内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从进气管3进入到除尘仓2内,进气管3设置在焚烧仓1及除尘仓2顶部,进气管3位于焚烧仓1的端口处设置有集气罩6,所述集气罩6的底面面积是为焚烧仓1底面面积的2\/3,,集气罩6的面积足够大,可保证进气管3吸附气体的量,进料管4位于焚烧仓1内的端口处连接有下料道5,所述下料道5与进料管4向下斜45°设置,物料从下料道5下落到相对集中的位置,方便焚烧,焚烧仓1内部设置有滤网7,所述滤网7为方型网槽,槽口朝下与焚烧仓1底面接触,滤网7与灰尘的接触范围广,下灰管8处连接泵体,灰尘从滤网7的顶部及左右两侧被吸出,避免死角,在除尘仓2内通入水雾,水雾与灰尘接触,灰尘体积增大开始下落,累极在除尘仓2内,从出尘管2处收集,所述焚烧仓1正面设置有焚烧仓门12,所述焚烧仓门12的门框13内设置有隔板14,隔板14上设置有三个点火口16,三个点火口16呈三角形分布,方便从三个点火口16处点火,保证垃圾焚烧彻底。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垃圾处理操作时,进行前期粉碎后的垃圾从进料口4进入,垃圾进入到一定量后打开外门体,从点火口16处点火,关闭外门体15后等待焚烧,焚烧产生的气体从进气管3进入到除尘仓2,从进雾管10处通入水雾,进气的同时通入水雾,水雾与气体接触,一段时间后打开出气管9,出气管9连通下一步的处理设备,焚烧后从下灰管8处收集焚烧落下的灰尘,进行后续的处理操作,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点火,可保证垃圾充分焚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3916.2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55835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23G 5/033

专利分类号:F23G5/033;F23G5/44;F23J15/04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云南泽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云南泽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环城南路554号汕头大厦A座19层1902号

发明人:海江;王金明;王放

第一发明人:海江

当前权利人:云南泽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夏赞希

代理机构:43005

代理机构编号: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论文和设计-海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