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剪切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界面,氢键,面板,温度,库伦,吡咯。
界面剪切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何烨,肖建文,姚烛威,符应飘,徐梁华[1](2019)在《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种典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碳纤维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采用Photoshop对纤维截面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并由Matlab编写程序,获得了碳纤维表面沟槽深度、宽度、个数等参数的统计信息,据此进一步计算了圆形度、沟槽深宽比、表面不规整度以及沟槽密集程度等物理量,建立了碳纤维表面物理沟槽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原丝制备过程中的凝固环境对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的影响,并发现:当凝固浴温度由25℃升高至45℃时,碳纤维表面的沟槽深度及宽度均会逐渐减小,深宽比降低,沟槽形状逐渐趋于平缓,同时碳纤维的表面不规整度减小了约7.5%,而沟槽密集程度增加了约50%。采用上述具有不同表面物理结构特征的碳纤维作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微滴脱粘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随纤维表面的沟槽尺寸、沟槽深宽比及表面不规整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永洪,张明义,白晓宇,刘俊伟[2](2019)在《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行研制的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仪,进行6种剪切速率的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探讨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性土混凝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通过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大小,决定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峰值强度和剪切破坏位移的大小;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由基本一致变化到一定范围内产生偏离,且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越大偏离越显着,并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剪切速率从0.4mm/min增加至5.0mm/min,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减小幅度增大,摩擦系数减小0.1,有效黏着力的变化介于0.81~5.93kPa之间。(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1期)
马奇利,张翠霞,王晗,蒋瑾,吕卫帮[3](2018)在《温度对碳纳米管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是未来高性能多功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采用微滴包埋实验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研究环境温度对碳纳米管纤维/环氧树脂基体间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至140?C环境温度范围内,界面剪切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环氧树脂和碳纳米管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环境温度升高时界面处发生热失配;高温下树脂基体软化,与纤维的结合力变弱.研究结果对碳纳米管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彭文飞,朱健,孙宝寿,黄光兴,束学道[4](2018)在《工艺参数对楔横轧42CrMo/Q235复合材料层合轴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楔横轧42CrMo/Q235层合轴进行轧制实验和界面剪切强度试验,研究成形角α、展宽角β、断面收缩率Ψ、轧制温度T、基材直径d等工艺参数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楔横轧层合轴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主次为:断面收缩率Ψ、轧制温度T、基材直径d、展宽角β、成形角α.层合轴界面剪切强度随着断面收缩率Ψ、轧制温度T和基材直径d的增大而增大,但过高的轧制温度与过大的基材直径将减小界面剪切强度;随着展宽角β和成形角α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楔横轧层合轴模具优化设计和增强界面结合性能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文胜,陈柏杉,马运柱,唐思危,黄宇峰[5](2018)在《回流次数和Ag含量对(Au-20Sn)-xAg/Cu焊接界面组织与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u-20Sn)-x Ag(x=0,0.5,1,2)作为焊料,将2块纯铜板进行回流焊接,研究回流次数与焊料中的Ag含量对(Au-20Sn)-Ag/Cu焊接界面的组织与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回流焊接后,焊接界面组织由(Au,Ag,Cu)5Sn组成,回流次数增加到50次时,界面出现Cu Au层,当回流次数增加到100次时,在靠近基板一侧出现Cu3Au层。添加Ag元素可抑制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一次回流焊接的界面剪切强度随焊料中Ag含量增加而逐渐提高,(Au-20Sn)-x Ag/Cu(x=0,0.5,1,2)界面的剪切强度分别为92.14,93.59,95.65和98.43MPa。剪切强度随回流次数增加而降低,降低的幅度随Ag含量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陈创[6](2018)在《粗粒土—钢界面往复剪切特性与强度弱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上游河段坡陡流急、水位变幅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大直径钢护筒嵌岩桩基础能满足深水码头建设需要,已在长江上游深水码头建设中推广使用。施工工艺决定了钢护筒嵌入基岩的深度很有限,但必须穿过全部地基土体,钢护筒与地基土体就会形成钢-土界面;嵌岩桩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船舶撞击力、系缆力等循环荷载的作用,使钢-土界面发生往复剪切,钢-土界面的力学特性对大直径钢护筒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必然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选取重庆地区大量用作回填土料的泥岩为材料进行室内试验并结合离散元软件(Particle Flow Code.PFC),研究了钢与土界面往复剪切的力学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如下:(1)将ZJ型直剪仪改进为能够满足粗粒土-钢界面往复剪切系统,主要增加了驱动器,法向、切向位移测量万用表,行程开关,将剪切下盒替换为一定粗糙度的钢板等。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得到较为可靠的试验数据。(2)分别揭示了初始法向应力、界面粗糙度以及试样含水率对钢-土界面往复剪切特性的影响。利用改进的试验仪器,研究了各因素下试样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法向位移、界面抗剪强度以及试样c、?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粗粒土-钢界面往复剪切强度衰减主要是因为接触面附近颗粒重分布以及颗粒破碎引起的。(3)基于离散元原理,通过PFC~(2D)建立了岩石试样单轴压缩模拟系统。对PFC内置的线性粘结接触模型细观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利用不同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特性影响的差异性,获取了泥岩的细观参数,通过与单轴压缩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模拟效果良好。(4)通过标定获取的细观参数,根据室内试验颗粒级配利用PFC~(2D)生成了可破碎的粗粒土颗粒并建立了钢-土界面往复剪切模拟试验系统。利用该模拟系统,研究了初始法向应力、界面粗糙度、剪切振幅、剪切频率对试样剪切带、应力分布、颗粒能量以及界面附近孔隙率的影响规律,对往复剪切作用下,接触面附近颗粒剪切特性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4-17)
张春红,江馨,岳精雷,王渝,蒋志高[7](2018)在《温度梯度对Cu/Sn/Cu微焊点界面反应和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产品微互连焊点的尺寸越来越小,导致电流密度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严重焦耳热问题使微互连焊点内产生较高的温度梯度。主要在Cu/Sn/Cu微互连焊点界面反应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由于温度梯度导致的金属原子热迁移行为,并研究了温度梯度对微互连界面反应和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0~20℃、200~0℃2种不同温度梯度下Cu/Sn/Cu叁明治结构焊点界面处均出现热迁移现象,经计算得到2种焊点在两温度区间下的迁移热,说明在强制制冷为焊点提供较大温度梯度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使Cu原子在固态Sn中扩散;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热迁移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相同的温度梯度和相同的时间下,焊点高度为100μm的焊点IMC层的厚度要显着大于焊点高度为300μm的焊点;随着IMC层厚度的增加,焊点的剪切强度降低。(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闻宇,刘亚敏,金欣,肖长发,朱正涛[8](2018)在《聚吡咯修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液相沉积聚吡咯处理。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碳纤维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并进行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试验和SEM观测,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碳纤维沉积聚吡咯(PPy)使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259.3%。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与纤维/树脂间的机械铆合和界面的作用力有关。等离子体预处理使碳纤维表面的羧基基团增多,在羧基和PPy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霍宁飞[9](2017)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界面剪切强度及肋—面板焊缝疲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由钢顶板、焊接于钢顶板上的纵肋和与之垂直的横梁组成的新型桥面结构,桥面板上铺设50~80 mm的铺装层。采用传统沥青铺装层的钢桥面板易出现铺装层破坏和焊缝疲劳裂纹问题,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铺层的界面剪切强度研究上,多数研究者都是基于标准车辆的载荷谱进行组合桥面板栓钉剪切强度校核,未考虑超载车辆带来的影响。作为较易发生疲劳裂纹的肋-面板焊缝,受到以压应力为主的循环荷载。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可以准确地考虑拉-压循环载荷中压应力影响的裂纹扩展率模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下列研究。(1)钢-UHPC组合桥面板的栓钉剪切强度校核。其中综合考虑了车辆轮载加载方式以及超载车辆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新型钢-UHPC组合桥面板中UHPC铺装层和钢顶板之间的层间切应力分布特点并校核了钢-UHPC组合桥面板的栓钉剪切强度。结果表明,超载车辆作用下的最大层间横向切应力高于钢-UHPC组合桥面板中的栓钉抗剪承载力所对应的切应力强度极限,栓钉有被剪断的危险。(2)拉-压循环加载下Q345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基于合理设计的Q345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验证循环荷载中压应力对疲劳裂纹扩展的驱动作用。通过对常用的裂纹扩展速率模型进行评估,初步探索能够合理描述循环荷载中压应力影响的裂纹扩展率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循环荷载中的压应力对疲劳裂纹的扩展有较大的驱动作用,可初步认为裂尖反向塑性区模型对考虑压应力影响的疲劳裂纹扩展能给出更为合理的结果。(3)基于叁维断裂力学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肋-面板焊缝疲劳分析。采用改进的Schwartz-Neuman交替法建立肋-面板焊缝的局部叁维断裂力学模型,和使用基于裂尖反向塑性区的裂纹扩展率模型计算拉-压循环载荷下的疲劳裂纹的扩展。选取超重多轴货车的载荷谱工况评估了肋-面板焊缝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若仅考虑严重超载的五轴和六轴货车的高峰值应力所产生的疲劳损伤做偏保守的疲劳寿命评估,得到肋-面板焊缝的疲劳寿命约为20年,远低于桥梁的设计寿命。本文考虑了超载工况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界面剪切强度及焊缝疲劳的影响,初步探索了能够合理描述循环荷载中压应力影响的裂纹扩展率模型。它为桥梁的安全设计以及建立更为准确的考虑压应力影响的裂纹扩展率模型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支超,苗孟河,龙海如[10](2017)在《微滴试验参数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牵涉多项试验参数,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IFSS)的通用测试方法--微滴试验在实际测试中并不规范,本研究的目的是借助基于库仑摩擦模型的ANSYS接触分析及实际微滴试验量化和解释相关参数对微滴试验结果的影响。首先,将微滴试验载荷--位移曲线及IFSS值与有限元相关结果进行对比;然后采用有限元模型的von Mises应力云图及接触摩擦应力分布解释不同参数对微滴试验IFSS值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直径对IFSS值的影响最大,液滴尺寸及刀片位置对微滴试验的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因此,上述参数应在微滴试验过程中尽量保持一致以保证对比试验结果的准确。(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41-45》期刊2017-10-21)
界面剪切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自行研制的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仪,进行6种剪切速率的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探讨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性土混凝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通过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大小,决定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峰值强度和剪切破坏位移的大小;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由基本一致变化到一定范围内产生偏离,且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越大偏离越显着,并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剪切速率从0.4mm/min增加至5.0mm/min,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减小幅度增大,摩擦系数减小0.1,有效黏着力的变化介于0.81~5.93kPa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剪切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何烨,肖建文,姚烛威,符应飘,徐梁华.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2].王永洪,张明义,白晓宇,刘俊伟.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
[3].马奇利,张翠霞,王晗,蒋瑾,吕卫帮.温度对碳纳米管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彭文飞,朱健,孙宝寿,黄光兴,束学道.工艺参数对楔横轧42CrMo/Q235复合材料层合轴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5].刘文胜,陈柏杉,马运柱,唐思危,黄宇峰.回流次数和Ag含量对(Au-20Sn)-xAg/Cu焊接界面组织与剪切强度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6].陈创.粗粒土—钢界面往复剪切特性与强度弱化机理[D].重庆交通大学.2018
[7].张春红,江馨,岳精雷,王渝,蒋志高.温度梯度对Cu/Sn/Cu微焊点界面反应和剪切强度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8].王闻宇,刘亚敏,金欣,肖长发,朱正涛.聚吡咯修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J].材料研究学报.2018
[9].霍宁飞.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界面剪切强度及肋—面板焊缝疲劳分析[D].天津大学.2017
[10].支超,苗孟河,龙海如.微滴试验参数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41-4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