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战辽宁省大连商业学校
【摘要】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通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机应用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学生主导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194-02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高教育,也不同于社会上以单一技能为主的培训教育。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初中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呢?本人认为,只有教师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观的需求,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目前,随着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各种行业对计算机专业化、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下面,本人就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定位,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上机实践教学为辅。教师在讲授时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授课方式,但由于仍然是对计算机应用的各个知识点的简单应用,这些应用非常分散,并且大部分中学生在中学就学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几乎相同,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使得学生对具体操作内容感到抽象、遥远,有一种不操作就学不会的感觉,书本上的知识与老师讲解的操作和内容总是有一定距离,当学生实地操作时,往往还是要边看书边操作,这样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任课教师要求学生怎样做,学生就按部就班做,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计算机应用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形象地表现出来。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就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3.建立计算机应用课中的动脑、动手训练模式
学生的兴趣是动起来的关键。计算机应用课中理论课本来就很枯燥,只有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进来。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设想计算机的形式、功能、应用、特点。学生将从被动的教学过程中解脱出来,纷纷发表、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当开展参与实践性活动。如在对计算机相关硬件的讲解中,在相关硬件和性能指标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进行计算机相关部件的拆卸、安装。同时可让学生到各计算机的经销点了解各硬件设备的相关参数和市场行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行业的关注意识,强化对计算机的兴趣热情。
通过计算机领域前沿信息知识,可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介绍计算机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这些信息的热情,同时通过及时的交流,使知晓这种知识的学生得到认可和激励,从而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计算机的操作课是动手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把握教材内容,运用有效的指导方法,才能实现好的效果。首先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即通过有意识的强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只有强化计算机操作学习中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这不仅仅在于对该学科技能的提高,更广泛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能力甚至日常的生活能力。其次,适时展示学生的练习,做好评价激励。动手操作其实也是学生一次练习的展示。教师能够适时地进行表扬和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间竞争意识的增强,促进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超越别人的意识和行动。如在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等计算机操作训练中,很适合在教学中发掘学生操作练习中的闪光点予以展示,表扬将极大地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4.建立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文档排版、演示文稿的制作、电子表格的使用等。例如,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Word章节的教学就可以分解成为制作一份“自我介绍信”和制作一份精美的“贺卡”两个案例,把学生引入到这个章节中来,然后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制作过程,教师把文本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面格式化,图片和艺术字等知识融入到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完成案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和教师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价,达到教学目的。
一个案例可以看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再将子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若要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案例的欲望,教师就要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指导、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
在案例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案例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案例,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每当学生完成一个案例,不是主观地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同学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和审美水平,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边学边做的情况,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总结过程中突出完成教学目标的重点。
本文提出的几种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有效。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应用课已经采用了这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几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确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