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卫洼陷论文_祁登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濮卫洼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油气藏,有机质,盐湖,圈闭,中亚,成熟度。

濮卫洼陷论文文献综述

祁登峰[1](2018)在《濮卫洼陷带盐岩发育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濮卫洼陷带盐岩普遍发育,总结盐岩、圈闭、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盐岩分布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指导目标区成藏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1期)

高永涛[2](2016)在《濮卫洼陷带沙叁上中亚段古地貌及沉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地貌是沉积体系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应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地震地层学恢复等方法对濮卫洼陷带沙叁上中亚段古地貌进行恢复,并在此指导下研究该区沙叁上中亚段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为优选优势砂体进行钻井目标评价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谭春玲[3](2013)在《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地质构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濮卫洼陷进行了构造带划分,并进一步对不同构造带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最终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其构造演化史,对于进一步明确濮卫洼陷下洼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20期)

高平,房倩,王兴武,罗周亮[4](2012)在《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濮卫洼陷既是油气富集的负向构造,也是生烃洼陷,发育多种类型油气藏。为打开盐间、盐下深层系的勘探局面,重点分析了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为切入点,精细刻画目标层系沉积微相及局部断裂结构,建立砂体与古地形的对应模式,分析砂体疏导途径,优选储集相带与构造有利匹配区域钻探,效果明显。通过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形成的勘探思路、方法对下洼油气探索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2年02期)

方鹏飞,寇韩生,秦文龙,张文选,吕勇帅[5](2011)在《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聚集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快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滚动勘探开发,分析本区沙叁中亚段油气聚集条件特征,结合沉积相与砂体展布预测了洼陷有利油气聚集区。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发育巨厚的砂体展布,具有断陷湖盆分布体系多物源、多期次演化密切相关的特点,为油气聚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构造的研究,钻井岩心和测井的综合分析,认为濮卫洼陷具有多种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即广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砂体展布提供了重要储集空间,多套盐岩的沉积形成了良好的盖层分布,多种成因类型的圈闭是油气藏聚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沙叁中亚段8、4、3砂层组的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认为4砂层组情况最好,洼陷西翼中部和西北部为最有利区块。(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1年04期)

徐春强,蒋有录,程奇,刘景东[6](2010)在《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利用断裂和圈闭发育史、油藏饱和压力、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于存在剥蚀厚度比较大的地区在利用饱和压力方法计算成藏期时应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该区主要为两期成藏,分别为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第四纪,且东西两侧油气成藏期存在差异,东侧濮城地区两期成藏,在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第四纪均发生油气充注成藏,而西侧卫城地区仅在古近纪末期存在油气充注成藏,为一期成藏。(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慕小水,何锋,顾勤,张东霞,吴莉芝[7](2009)在《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复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油气遮挡层及盖层,是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多层系发育,呈现高压、高充注特点的主要原因;频繁间互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多期次油气成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则使岩性油气藏成藏更为复杂。针对该区发育的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砂岩尖灭与断层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上倾物性遮挡型圈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圈闭油气藏等4种主要类型岩性油气藏,通过深入研究生烃层系、岩性相变、非常规储层发育、断裂活动等成藏主控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对该区下步勘探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9年05期)

徐俊杰,冯兴强,李令喜[8](2009)在《濮卫洼陷盐湖条件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濮卫洼陷是东濮凹陷盐湖条件下的重要富油气洼陷,濮卫环洼带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带,濮城油田与卫城油田皆以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发育七套含油层系,濮卫洼陷既是生油洼陷,也是油气富集的负向构造。濮卫洼陷从沙一至沙叁4发育多套盐岩,并与砂岩频繁相变,科学合理的分析该区油气成藏的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明确有利勘探方向,对该区油气勘探和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9年18期)

李晓燕[9](2009)在《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对濮卫洼陷区的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及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研究烃源岩生排烃史、成藏期次及成藏动力条件明确了濮卫洼陷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划分了油气成藏系统,建立了成藏模式。通过对烃源岩和原油系统取样与地化分析,剖析了烃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源-藏空间对应关系。研究区内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濮卫洼陷区及相邻构造带,根据原油地化及分布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濮卫洼陷型、相邻洼陷型及混合型叁种成因类型:洼陷西翼、古云集斜坡带和洼陷东翼沙叁段油气为濮卫洼陷型;濮城断背斜东翼、濮城南构造文北断块区沙叁中、下亚段油气为相邻洼陷型,来自于濮城-前梨园洼陷;卫城地垒-文明寨、濮城断背斜轴部沙叁中原油、濮城断背斜构造沙叁上及全区沙二-沙一段为混和型,洼陷西部油气来自于濮卫洼陷和马寨洼陷,洼陷东南部油气来自于濮卫洼陷和濮城-前梨园洼陷。通过对濮卫洼陷区砂体特征、断层特征及断层和砂体配置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了砂体型、断层型和断-砂型叁种输导体系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油源对比及源-藏空间对应关系,综合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指标对濮卫洼陷区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追踪。油气由濮卫洼陷向西和西北方向沿砂体型和断-砂型输导体系运移,向东则沿断-砂型输导体系直接充注,由沙叁段向沙二段-沙一段沿断层型输导体系垂向运移。分析了濮卫洼陷区成藏期次及成藏动力条件,利用盆地模拟技术进行了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模拟,根据流线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五个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的主要运聚期为古近纪末期,此时烃源岩生排烃量大,在洼陷中心异常高压力驱动下,油气沿砂体向斜坡区剩余压力过渡带运移,部分油气在断层和盐岩遮挡下形成岩性及构造-岩性油气藏,部分油气继续沿断层-砂体向地垒带及断背斜构造带等剩余压力低值区运移形成构造油气藏,在构造应力与地层压力作用下油气由沙叁段沿油源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向浅层运聚,油气充注基本定型;新近纪晚期-第四纪烃源岩存在二次生烃,但生排烃量小,以洼陷区本层系成藏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05-01)

李晓燕,蒋有录[10](2009)在《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沙叁段盐湖相烃源岩特征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化分析技术,研究了濮卫洼陷沙叁段中亚段和沙叁段下亚段实测烃源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并结合测井资料对2段烃源岩的品质进行了整体评价。结果表明:濮卫洼陷沙叁段中亚段盐岩发育区烃源岩品质较好,干酪根类型为Ⅰ型,以水生生物和藻类为生源;濮城等盐岩相对不发育区烃源岩品质中等,干酪根类型为Ⅱ型,母质输入为细菌与陆源高等植物;沙叁段下亚段烃源岩品质较好—中等,干酪根类型为Ⅰ型或Ⅱ型,母质输入为水生生物、细菌和陆源植物;沙叁段中亚段和下亚段烃源岩都已达到成熟油阶段。(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9年02期)

濮卫洼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地貌是沉积体系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应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地震地层学恢复等方法对濮卫洼陷带沙叁上中亚段古地貌进行恢复,并在此指导下研究该区沙叁上中亚段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为优选优势砂体进行钻井目标评价提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濮卫洼陷论文参考文献

[1].祁登峰.濮卫洼陷带盐岩发育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

[2].高永涛.濮卫洼陷带沙叁上中亚段古地貌及沉积特征研究[J].石化技术.2016

[3].谭春玲.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地质构造特征[J].科技信息.2013

[4].高平,房倩,王兴武,罗周亮.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实践[J].断块油气田.2012

[5].方鹏飞,寇韩生,秦文龙,张文选,吕勇帅.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聚集条件[J].西北地质.2011

[6].徐春强,蒋有录,程奇,刘景东.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

[7].慕小水,何锋,顾勤,张东霞,吴莉芝.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复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09

[8].徐俊杰,冯兴强,李令喜.濮卫洼陷盐湖条件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

[9].李晓燕.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10].李晓燕,蒋有录.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沙叁段盐湖相烃源岩特征与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

论文知识图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濮卫洼陷东西向构造剖面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濮卫洼陷带含油构造带划分图

标签:;  ;  ;  ;  ;  ;  ;  

濮卫洼陷论文_祁登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