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集贤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双鸭山155900)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的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协调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89-02
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完全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不佳治疗的TIA患者约1/3以上发展为脑梗死[1],甚至会逐渐衍变成脑卒中。因而对于该病的临床治疗不可忽视,目前研究认为TIA主要的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后,又出现了微血管栓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进一步导致局部脑缺血,有关资料显示发病后最初的1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很高。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都是目前主要的TIA治疗与预防的药物,为了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用药后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已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中心随机法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4.5~80岁,平均年龄为(59.69±5.52)岁;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为(60.20±5.4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5051)80~300mg/d,每天1次。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83],推荐成人75mg/d口服,每天1次,但根据年龄、体质量、症状可50mg/d口服,每天1次,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1.3疗效评价[2]
治愈:患者治疗后3d内发作得到控制,并在15d无复发者;有效:患者治疗后3~14d内发作得到控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50%~80%者;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能达到上述目标者;恶化:进展为脑梗死者定为恶化。治疗总有效=(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通过治疗实验组治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74%,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的4例(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短暂性、局灶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min,多在1h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有关TIA的发病机制学说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①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当出现低血压或血压波动时,引起病变血管的血流减少,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当血压回升后,局部脑血流恢复正常,TIA的症状消失。②微栓塞来源于颈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微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入脑中,可引起颅内相应动脉闭塞,导致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产生临床症状。而当微栓子崩解或向血管远端移动后,局部血流恢复,症状缓解。③其他颅内动脉炎和脑盗血综合征也会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当无名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上肢活动时引起椎动脉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脑血管痉挛或受压也可能引起脑缺血发作。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也可引起TIA。
目前临床普遍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临床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4]。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具有阻断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效果,且起效时间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相关资料指出,阿司匹林对于TIA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降低来实现,通过促进LPA的降低,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阻碍微小血栓的形成过程,进而发挥其治疗作用。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并吡啶类的衍生物,其对二磷酸腺苷(ADP)可起到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碍受体与ADP结合,且对糖蛋白复合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难以活化,因此具备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本文中,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方式给药,表明通过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方式给药,能够有效地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增强其对于血小板释放和聚集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微小血栓的产生,降低TIA的复发几率。
综上所述,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协调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新,刘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2):105-106.
[2]廖曦,梁媛.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6):894-896.
[3]刘振兴,白祥琰,桂峰,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系统评价[J].内科,2015,10(6):894-896.
[4]郑秀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5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7):2313-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