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盲蝽属论文_孟和图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苜蓿盲蝽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苜蓿,内蒙古,基因,同工,蒙古高原,序列,线粒体。

苜蓿盲蝽属论文文献综述

孟和图雅[1](2015)在《蒙古高原的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 Reuter;1896)昆虫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盲蝽亚科(Mirinae),危害豆科牧草的害虫。全世界已知50余种,古北界记录41种,蒙古高原记录19种,其中蒙古国分布9种,内蒙古分布18种。本人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对分布于蒙古高原的苜蓿盲蝽属昆虫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发现了蒙古高原苜蓿盲蝽属昆虫19种,其中包括分布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发现的一个新种Adelphocoris gobiensis Munkhtuya et Nonnaizab sp.nov及蒙古国4个新纪录种Adelphocoris melanocephalus Reuter,1903、Adelphocoris piceosetosus Kulik,1965、 Adelphocoris rufescens Hsiao,1962、Adelphocoris tenebrosus (Reuter,1875)、本文分别对蒙古高原分布的苜蓿盲蝽属昆虫进行了简述的同时对其雄虫生殖器进行了解剖并绘图,并对外形进行了拍照,同时编写了蒙古高原苜蓿盲蝽属昆虫名录和分类检索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1)

吕秀华[2](2011)在《苜蓿盲蝽属昆虫个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苜蓿盲蝽属昆虫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苜蓿盲蝽属的7种昆虫进行了同种内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同一种群内不同的个体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通常具有1~2条共有酶带;同一种群内由于个体、性别的不同,酶带的数目、颜色、宽窄稍有差异,但差异的程度远小于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吕秀华,齐宝瑛,栗淑媛[3](2007)在《苜蓿盲蝽属6种昆虫不同地理种群同工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的6种苜蓿盲蝽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苜蓿盲蝽属昆虫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清晰、稳定,且不同种群间有差异;6种苜蓿盲蝽中,只有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POD同工酶染出的酶带最多,且在雌雄两性间的活性差异较大,但染出的酶带数少于EST同工酶,活性也弱于EST同工酶,其余种类染出的酶带较少.POD同工酶特征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4个种群分为2大支系,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是导致同工酶酶谱趋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07年01期)

吕秀华,齐宝瑛[4](2006)在《苜蓿盲蝽属10种昆虫同工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10种苜蓿盲蝽的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同工酶电泳图谱及聚类结果表明,苜蓿盲蝽属10个种的酯酶同工酶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酯酶同工酶酶谱特征可以用于苜蓿盲蝽属昆虫的分类鉴定.应用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包WinClada 1.00.04对酶谱数据进行分析运算,获得10个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A.ponghvariensis,A.lineolatus)(A.reicheli(A.ferrugineus,A.quadripunctatus))(A.melanocephalus(A.obliquefasciatus(A.triannulatus(A.fasciaticollis,A.tenebrosus)))).(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06年03期)

齐宝瑛,郑哲民,任洪宝,吕秀华[5](2005)在《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半翅目:异翅亚目:盲蝽科)》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并正反链双向测序获得半翅目盲蝽科盲蝽亚科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6个种以及苜蓿盲蝽Ad.lineaolatus的3个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应用Mega计算该8个Cyt b432bp片段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的种间变异率和所编码的144个氨基酸的变异率.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的平均含量较高且在第叁位点最高,平均达到81.6%,表明该基因在密码子的使用上具有偏向性.变异位点和信号位点多发生在叁联体密码子的第叁位点,第二位点最为保守.不同异型序列间的转换+颠换(ns+nv)值最高的为100,最小的为0;转换/颠换(ns/nv)值最高为9.33,在Ad.fasciaticollis与Ad.sutualis之间,最低为0.88,在Ad.lineaolatus的宁夏和甘肃种群之间.几种颠换类型都能够在本属的异型序列之间看到.苜蓿盲蝽属的不同异型序列间的差别大小各异,差异最大的是苜蓿盲蝽Ad.lineaolatus的甘肃种群(Ad.lineaolatus2)与内蒙古种群(Ad.lineaolatus3)之间,具有100个碱基的差异.宁夏种群与甘肃种群之间的核苷酸变异率为7%,而二者与内蒙古种群的变异率分别为23%和28%,大于或等于与其他种类间的变异,所以该2个种群与内蒙古种群(典型的Ad.lineaolatus)已处在种化过程的末期,已经形成不同的新种.种间差异最小的是Ad.rufescens与Ad.luridus,变异率为0,应为同一个种,所以Ad.rufescens的分类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05年03期)

冰梅[6](2005)在《内蒙古苜蓿盲蝽属昆虫部分种类CYTB和COI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 Reuter)部分种类线粒体DNA 中编码细胞色素B 蛋白质的基因Cyt b 和编码细胞色素C 氧化酶II 蛋白质的基因COII 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通过特异引物扩增和基因测序的研究方法从被试的内蒙古苜蓿盲蝽属昆虫中获得了6 个种(中黑苜蓿盲蝽A. suturalis (Jakovlev)、黑头苜蓿盲蝽A. melanocephalus Reuter、淡缘苜蓿盲蝽A. luridus Reuter、棕苜蓿盲蝽A. rufescens Hsiao、叁点苜蓿盲蝽A. fasciaticollis Reuter、苜蓿盲蝽A. lineolatus (Goeze) )以及苜蓿盲蝽的3 个地理种群共8 条Cyt b 基因序列;获得短小苜蓿盲蝽A. ponghvariensis Josifov、苜蓿盲蝽A. lineolatus (Goeze)共2 个种的2 条COII 基因序列。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 Cyt b、COII 基因序列研究均采用无水乙醇浸制的新鲜标本。保存的干标本虽然能够提取出总DNA,但未能够成功获得特异引物的扩增产物。对扩增效果好的产物进行提纯和测序。2.通过特异引物扩增和基因测序获得了8 条Cyt b 基因433bp 序列,全部参加了分析。获得了短小苜蓿盲蝽和苜蓿盲蝽这两个相似种的COII基因381bp 序列,经对比分析,从分子水平揭示了二者的差异性。苜蓿盲蝽属昆虫Cyt b 基因序列和COII 基因序列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直接反映着被试分类单元的遗传物质的差异和遗传本质,是最为客观的系统分类依据。可应用于种类的鉴别、种群的分析以及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确定。3.按照分析苜蓿盲蝽属的不同种类之间以及同种的不同种群之间的系统关系的研究目的,将所获得的序列应用DnaStar、DnaSP、Mega 等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5-06-05)

吕秀华,卢萍,齐宝瑛[7](2004)在《内蒙古地区苜蓿盲蝽属10种昆虫的同工酶电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蒙古地区苜蓿盲蝽属Adelphococoris Reuter十种昆虫进行了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二种同工酶的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的分析.其中包括斜纹苜蓿盲蝽A.obliquefasciatus Lindberg,叁环苜蓿盲蝽A.triannulatus(Stal),黑苜蓿盲蝽A.tenebrosus(Reuter),淡须苜蓿盲蝽A.reicheli(Fieber),黑头苜蓿盲蝽A.melanocephalus Reuter,褐苜蓿盲蝽A.ferrugineus Hsiao,四点苜蓿盲蝽A.annulicornis(Sahlberg),叁点苜蓿盲蝽A.fasciaticollis Reuter,短小苜蓿盲蝽A.ponghvariensis Jpsifov,苜蓿盲蝽A.lineolatus(Goeze).实验证明EST同工酶电泳技术在苜蓿盲蝽属内的种鉴定中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手段,POD同工酶结果不理想,需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7-01)

吕秀华[8](2004)在《内蒙古苜蓿盲蝽属昆虫同工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从不同种、同种内不同种群、不同个体、不同性别4个方面,首次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 Reuter的10种苜蓿盲蝽即褐苜蓿盲蝽A.ferrugineus Hsiao,淡须苜蓿盲蝽A.reicheli(Fieber),黑头苜蓿盲蝽A.melanocephalus Reuter,黑苜蓿盲蝽A.tenebrosus(Reuter),四点苜蓿盲蝽A.quadripunctatus(Sahlberg),叁点苜蓿盲蝽A.fasciaticollis Reuter,短小苜蓿盲蝽A.ponghvariensis Josifov,叁环苜蓿盲蝽A.triannulatus(St(?)l),苜蓿盲蝽A.lineolatus(Goeze),斜纹苜蓿盲蝽A.obliquefasciatus Lindberg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同工酶电泳图谱及聚类结果表明,苜蓿盲蝽属10个种的EST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在不同种类间EST酶谱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同种的雌雄性之间或同种的不同种群间虽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基本上不超过种级水平的差异。酯酶同工酶酶谱特征可以用于苜蓿盲蝽属昆虫的分类鉴定。 2.将获得的苜蓿盲蝽属10个种雌雄个体的酶谱数据(酶带和相对迁移率Rf)转化为二态特征数据建立矩阵,应用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包WinClada 1.00.04对数据矩阵进行分析运算,获得10个种间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进一步印证了酷酶同工酶酶谱特征作为首稽盲蜷属昆虫分类依据的可靠性。聚类图显示,所有被试种经聚类后形成3个大的簇群。3个簇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为:(A.pon动varz’ensz’s,A.了了刀e口了刁tus夕‘阴.介灯叮丁neu£月.厂e了cheJz’, A.qua办动unc云日tus夕 ‘A.爬了即口cePh占JuS,A.才ene加osus, A.众sc丁日t了co了了了5, A.t厂了annu了a才us, A.ob了iquefasc了a才us夕)c 3.首稽盲蜷属10个种pOD的谱带少、活性弱于EST。在同种的雌雄两性间活性差异较大,在实验过程中对温度、光照等实验条件要求高,能否用于首稽盲蜷属昆虫分类的鉴定,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4.LDH在叁种酶中的活性是最弱的。2个不同种的不同个体的LDH酶谱几乎相同,无法用于区分雌雄性别和不同的种类。因此,LDH不能用于首楷盲蜷属昆虫的分类C(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4-04-20)

齐宝瑛,金洪,刘爱萍,能乃扎布[9](1992)在《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 Reuter的记述——(异翅亚目:盲蝽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 Reuter 的17种昆虫进行了系统的记述,其中黑唇苗蓿盲蝽A.nigritylus Hsiao,叁环苜蓿盲蝽A. triannulatus(Stal),光胸苜蓿盲蝽A.laeviusculus Vinokurov,中黑苜蓿盲蝽A.suturalis(Jakovlev),淡尖苜蓿盲蝽A.apicalis Reuter,淡缘苜蓿盲蝽A.luridus Reuter,短小苜蓿盲蝽A.ponghvariensis josifov 等7种为我区首次记录的害虫,四点褐苜蓿盲蝽A. piceosetosus Kulik 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例出该属内蒙古种类分种检索表,并简要描述了上述新记录种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1992年01期)

萧采瑜[10](1962)在《我国北部常见苜蓿盲蝽属种类初记(半翅目,盲蝽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 Reuter)是盲蝽科(Miridae) 内一个中等大小的属,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区,已知45个种和48个变种及变型;产于新北区者叁种(其中一种系由欧洲输入),非洲区者一种,印澳区者七种,其余均产于旧北区。我国已记载16个种和11个变种,约占总数的叁分之一,其中11个种和七个变种是由我国首次发现的。(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1962年S1期)

苜蓿盲蝽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苜蓿盲蝽属昆虫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苜蓿盲蝽属的7种昆虫进行了同种内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同一种群内不同的个体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通常具有1~2条共有酶带;同一种群内由于个体、性别的不同,酶带的数目、颜色、宽窄稍有差异,但差异的程度远小于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苜蓿盲蝽属论文参考文献

[1].孟和图雅.蒙古高原的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1896)昆虫分类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吕秀华.苜蓿盲蝽属昆虫个体遗传多样性比较[J].中国草地学报.2011

[3].吕秀华,齐宝瑛,栗淑媛.苜蓿盲蝽属6种昆虫不同地理种群同工酶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

[4].吕秀华,齐宝瑛.苜蓿盲蝽属10种昆虫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6

[5].齐宝瑛,郑哲民,任洪宝,吕秀华.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半翅目:异翅亚目:盲蝽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5

[6].冰梅.内蒙古苜蓿盲蝽属昆虫部分种类CYTB和COI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7].吕秀华,卢萍,齐宝瑛.内蒙古地区苜蓿盲蝽属10种昆虫的同工酶电泳分析[C].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8].吕秀华.内蒙古苜蓿盲蝽属昆虫同工酶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9].齐宝瑛,金洪,刘爱萍,能乃扎布.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的记述——(异翅亚目:盲蝽科)[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2

[10].萧采瑜.我国北部常见苜蓿盲蝽属种类初记(半翅目,盲蝽科)[J].昆虫学报.1962

论文知识图

苜蓿盲蝽属部分种类总DNA提取的...苜蓿盲蝽属部分种类总DNA提取的...苜蓿盲蝽属部分种类Cytb基因片...被试苜蓿盲蝽EST同工酶电泳图谱和模式...被试苜蓿盲蝽EST同工酶电泳图谱和模式...拓明安图脚又A.奋.龙欢心(01二七)Egr同...

标签:;  ;  ;  ;  ;  ;  ;  

苜蓿盲蝽属论文_孟和图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