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甲烷菌论文_高一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厌氧甲烷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烷,真菌,有机酸,高效,碳源,液相,垃圾。

厌氧甲烷菌论文文献综述

高一鸣[1](2018)在《丙酸产甲烷菌系驯化及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强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餐厨垃圾在我国生产量巨大,其高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与易腐性决定了餐厨垃圾既是城市中的严重污染源,也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生物质资源。采用厌氧发酵产甲烷工艺处理餐厨垃圾可以实现其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然而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工程中,常存在酸抑制的问题,导致发酵浓度提升困难,产气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厌氧发酵工程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本文通过以丙酸为唯一碳源,驯化富集利用丙酸的丙酸产甲烷菌系,同时对其微氧处理优化微生物群落,并分析其内部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宏基因组手段比较功能基因的丰度,了解生物强化菌剂的内部特征。然后针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中酸抑制的问题进行生物强化。并通过动力学分丙酸产甲烷菌系的投加对餐厨垃圾批式厌氧发酵的影响,及采用宏基因组学分析半连续餐厨垃圾发酵在阶梯式提高有机负荷中的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以丙酸为碳源进行半连续发醇,恒定丙酸的进料浓度,可获得高效的丙酸产甲烷菌系,通过微氧处理的丙酸产甲烷菌系,在适应期表现出了更好的效果,在稳定期与未特殊处理的反应器表现相似。每克VS产甲烷量均在440 ml到450 ml之间。R1,R2反应器中丙酸产甲烷菌菌群中Syntrophobacter,Smithella,Mesotoga,Thermovirg均为反应器中优势菌种。其中Syntrophobacter与Mesotoga在R1中相对丰度较高,Smithella与Thermovirg在R2中相对丰度较高。功能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丙酸产甲烷体系的细菌基因在R1中10.01%参与膜运输,8.79%参与碳化合物代谢,8.95%参与氨基酸代谢,6.57%参与能量代谢。R2中8.75%参与膜运输,8.91%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8.75%参与氨基酸代谢,6.65%参与能量代谢,并推测R2中细菌生长更稳定。(2)通过向不同浓度餐厨垃圾批式厌氧发酵系统中投加丙酸产甲烷菌系。1gVS餐厨垃圾添加0,0.5,1 gVS与3gVs餐厨垃圾添加0,0.5,1 gVS菌剂的各处理组的最终累积甲烷产量分别为426.7、377.6、362.2、338.5、372.2和319.45 ml/gVS_(added)。1gVS餐厨垃圾的甲烷累积产量在1gVS菌剂添加的状态下最高。3 gVS餐厨垃圾的甲烷累积产量在0.5 gVS菌剂添加的状态下最高。这表明添加适量的生物强化菌剂有效增加了丙酸利用率,提高了厌氧反应器的甲烷产量。通过修正的Gompertz方程的拟合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方式添加0.5 gVS菌剂的反应器可以取得系统的最大产甲烷速率,同时实验表明投加的菌剂越多餐厨垃圾批式厌氧发酵的延滞期越短。(3)通过向半连续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中投加丙酸产甲烷菌剂,分析对比了反应器之间的最大承载负荷与产气性能。未添加丙酸产甲烷菌剂的对照组最大承载负荷为1.5 gVS/L/d。添加微氧处理的丙酸产甲烷菌剂的实验组能承载有机负荷3 gVS/L/d,且反应器内部较为稳定,可继续提高有机负荷。添加未曾微氧处理丙酸产甲烷菌剂的实验组最大承载负荷为2.5 gVS/L/d。通过叁组反应器中沼液与菌剂微生物属水平上的相似性比较,表明添加丙酸产甲烷菌剂可以改变反应器内部的种群结构,增加了利用丙酸产甲烷菌的丰度,提升了反应器内部利用丙酸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邓玉营,阮文权,郁莉,黄一波[2](2018)在《pH调控对瘤胃液接种稻秸厌氧消化中水解菌及产甲烷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pH值调控对瘤胃液接种厌氧消化体系的影响,在半连续条件下考察了稻秆水解和产甲烷特性,并分别利用相对定量PCR(Q-PCR)和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负荷为1.5、3.5 g·L-1·d-1和7 g·L-1·d-1时,调控体系中甲烷产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8、1.99倍和1.53倍;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明显提高(P<0.05),在24%~32%之间变动。pH调控使乙酸和丙酸之间比例逐渐增大,体系中pH值维持在6.24~7.77之间,适宜稻秸产甲烷代谢;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厌氧消化后GH 5水解菌群结构变化明显,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占主导地位,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提高了12.47倍;来源于瘤胃的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从体系中消逝。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提高到3.73%,同时甲烷八迭球菌属(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增加。研究表明,pH调控体系通过强化水解和产甲烷菌活性提高了稻秸厌氧消化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孟振祥,李袁飞,孙若琳,金巍,成艳芬[3](2018)在《叁硝酸丙叁酯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代谢产物、纤维水解酶活性及菌群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硝酸酯化合物抑制瘤胃甲烷生成的能力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其对瘤胃内主要纤维降解菌——厌氧真菌的影响。【目的】研究叁硝酸丙叁酯(Nitroglycerin,NG)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活性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厌氧真菌(Piromyces sp.F1)纯培养及与甲烷菌共培养(Piromyces sp.F1+Methanobrevibacter sp.),比较不同剂量NG(0.0、6.6、13.2和19.8μmol/L)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纤维水解酶活性及菌群丰度的影响。【结果】厌氧真菌共培养组中,6.6μmol/L NG完全抑制了甲烷的生成,积累了氢气和甲酸(P<0.05),降低了乙酸浓度以及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未显着影响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丰度(P>0.05)。厌氧真菌纯培养组中,6.6μmol/L NG显着降低了甲酸、乙酸、乙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总产气量和氢气产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在2个培养体系中,随着剂量的升高,NG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抑制增强。【结论】NG能够抑制甲烷菌的活性,但对厌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邓玉营,阮文权,黄振兴,缪恒峰,赵明星[4](2017)在《基于卧式厌氧装置的稻秸高固态消化与甲烷菌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一稻秸高固态厌氧消化长期运行不稳的问题,接种瘤胃内含物和厌氧污泥,在卧式反应装置中研究3个有机负荷(OLR)下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体系最高容积产气率达到了1.04 L/(L·d)。当OLR为2.26 g/(L·d)时,甲烷体积分数均值为54.39%,甲烷产率为280.90 m L/g,达到了稻秸理论产值的80.29%。卧式装置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最高降解率分别达到了49.71%和31.25%;纤维素酶活性显着提高,有利于纤维素的降解。当OLR升高到2.47 g/(L·d)时,氨氮质量浓度均值达到了1 082.63 mg/L。固体样品中嗜氢型Methanobacteriales数量从1.70×10~9拷贝数/g下降至1.04×10~6拷贝数/g;而嗜乙酸型Methanosarcinales数量从7.89×10~6拷贝数/g增加至9.44×10~6拷贝数/g,甲烷产率下降为256.54 m L/g。此时厌氧装置中丙酸质量浓度均值达到了253.32 mg/L。从而明确了稻秸高固态体系中产甲烷菌结构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李袁飞,孙美洲,成艳芬,朱伟云[5](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瘤胃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代谢产生有机酸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瘤胃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代谢产有机酸特性的影响。根据6种有机酸的化学特性确定紫外检测波长、缓冲液浓度、p H、流速、柱温和进样量等液相色谱条件;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厌氧真菌纯培养及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的条件为:5 m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p H=2.4)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 L/min,柱温25℃,进样量为20μL,214 nm波长检测。6种有机酸能够在3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各种有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为0.20~1.00μmol/L,定量限为0.667~3.333μmol/L,回收率为92.17%~101.61%。甲烷菌共存影响了厌氧真菌的代谢产物。厌氧真菌利用葡萄糖的主要水溶性代谢产物为甲酸、乳酸、乙酸,以及微量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及乙醇;甲烷菌共存显着降低了上清液中甲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着增加了乙酸含量(P<0.05)。综上,本试验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捷、灵敏、有效地检测厌氧真菌代谢葡萄糖产生的6种有机酸的含量,并发现甲烷菌共存显着促进了厌氧真菌氢化酶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金巍,刘军花,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6](2017)在《甲烷菌对厌氧真菌不同碳源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碳源和甲烷菌对厌氧真菌碳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批次厌氧发酵法,比较厌氧真菌纯培养(Orpinomyces sp.和Neocallimastix sp.)及其与甲烷菌共培养(F1:Orpinomyces sp.+Methanobrevibacter sp.和N3:Neocallimastix sp.+Methanobrevibacter sp.)发酵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共培养F1和N3的研究显示,F1发酵木薯粉[(26.44±0.22)mmol/L]的乳酸产量是发酵玉米芯[(1.31±0.04)mmol/L]的20.18倍,是N3发酵木薯粉[(1.59±0.03)mmol/L]的16.63倍,玉米芯[(0.79±0.08)mmol/L]的33.47倍。当F1和N3中的厌氧真菌纯培养时,各组乳酸产量均<1.90 mmol/L。对F1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发酵体系中木薯粉添加量在0.8%–2.0%之间时,乳酸产量随木薯粉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当含量在1.0%–2.4%之间时,随木薯粉添加量增加,甲烷和乙酸产量逐渐降低。比较F1发酵大米粉、木薯粉、玉米粉、小麦粉和土豆粉的发酵结果,发现乳酸产量与底物中支链淀粉的含量成正相关(R2=0.9554)。当F1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时,乳酸产量<5.00 mmol/L。当以麦芽糊精为底物时,乳酸产量高达(28.00±0.95)mmol/L。【结论】本文首次报道碳源和甲烷菌能够增强厌氧真菌的乳酸代谢途径并且这种增强存在种属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7](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厌氧真菌代谢产物中6种有机酸(甲酸、乳酸、乙酸、a-酮戊二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厌氧真菌发酵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的代谢情况以及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根据6种有机酸的化学特性确定紫外检测波长、缓冲液浓度、pH值、流速、柱温、进样量等液相色谱条件;利用建立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厌氧真菌纯培养(Piromyces属)及厌氧真菌与甲烷菌(Methanobrevibaccter属)共培养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浓度,分析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结果: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的条件为:5 m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pH=2.4)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柱温25℃,进样量为20μL,波长检测为214 nm。6种有机酸能够在3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和精确度;各种有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为0.20~1.00μmol/L;定量限为0.667~3.333μmol/L;回收率为92.17%~101.61%。利用上述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厌氧真菌纯培养上清液中代谢产物发现,厌氧真菌利用葡萄糖的主要水溶性代谢产物为甲酸、乳酸、乙酸,还有微量的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及乙醇。测定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上清液中代谢产物发现,甲烷菌共存显着降低了上清液中甲酸和乳酸的浓度(P<0.05),显着增加了乙酸的浓度(P<0.05),而对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及乙醇的浓度则无显着影响(P>0.05)。本文建立了可快捷、灵敏、有效地检测厌氧真菌发酵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利用该方法研究发现,甲烷菌共存显着促进了厌氧真菌对葡萄糖的代谢。(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8](2016)在《动态发酵研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菌株为本实验室从山羊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厌氧真菌和甲烷菌共培养。其中厌氧真菌为Piromyces属,甲烷菌为Methanobrevibacter属。试验分为两个组:共培养组和纯培养组(添加氯霉素去除共培养中的甲烷菌以获得厌氧真菌纯培养)。接种10 mL已生长叁天的培养物悬浮液于预热至39℃的90 mL培养基中(含1 600 U/mL的青霉素;2 000 U/mL的链霉素),39℃静置培养96 h。于发酵8、16、24、32、40、48、56、64、72、80和96 h测定产气量、氢气和甲烷。在24、48、72及96 h四个时间点终止一批发酵,测定pH值、葡萄糖浓度、菌体重量以及水溶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1)共培养组产气延滞期小于纯培养组,但其总产气量有增加的趋势(P=0.074)。2)共培养组在24 h有一定量的甲烷积累,而氢气则在发酵过程中未积累;纯培养未检测到甲烷,但有大量氢气积累。3)共培养组pH值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纯培养组pH值则随着发酵一直在降低。4)共培养组葡萄糖在24 h基本被利用完,而纯培养组葡萄糖则在48 h被利用完;与此同时,各组的最大菌体重量出现在葡萄糖被利用完的时间点。5)共培养组24 h的甲酸、苹果酸以及乳酸浓度显着高于纯培养组(P<0.05),在48、72及96 h则显着低于纯培养组(P<0.05)。6)共培养组乙酸的浓度在24、48、72及96 h显着高于纯培养组(P<0.05)。7)共培养组乙醇和柠檬酸的浓度在24和48 h显着高于纯培养组(P<0.05),在72和96 h无显着差异(P>0.05)。由此可见,甲烷菌共存时会促进厌氧真菌对葡萄糖的代谢,而这主要是通过增强苹果酸代谢和减弱乳酸代谢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梅冰,谢影[9](2016)在《产甲烷菌对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能指示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技术可以快速对产甲烷菌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具备做为一种新的厌氧消化监控技术的潜能。在中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室规模的连续式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试验,监测的指标为沼气产率、p H、甲烷含量、总VFA、产甲烷菌数量。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寻求到可靠的指标对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过程的不平衡进行指示。实验结果显示沼气产率、甲烷含量、p H值对系统不稳定性反应不敏感,产甲烷菌数量变化的趋势不仅可以敏感地指示系统过程的不平衡,而且在厌氧消化恢复过程中变化也很明显。本文认为使用RT-PCR技术对厌氧消化系统内的产甲烷的数值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可以做为一种指标对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指示。(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6年09期)

魏勃[10](2016)在《氨态氮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及有机负荷提高引发的厌氧反应器微生物群落演替》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态氮和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甲烷发酵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氨态氮在家禽粪便、垃圾渗滤液等中大量存在,含氮有机质水解后也会产生氨态氮,氨氮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活性特别是产甲烷菌的生长。厌氧甲烷发酵是由众多真细菌和古菌构建的无氧发酵系统完成的一系列复杂反应,保持各生化反应阶段间的动态平衡对厌氧发酵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高负荷运行的厌氧发酵系统,极易由于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积累使产甲烷菌群活性降低而导致厌氧系统失稳。目前氨态氮对厌氧发酵过程抑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氨氮抑制浓度、基质种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已有的反映产甲烷菌受抑制的特异性mcrA基因检测方法较为复杂。厌氧甲烷发酵系统内微生物群落对有机负荷提高的响应也缺乏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结合Gompertz模型的厌氧发酵甲烷潜力测定方法,重点研究了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A和特有酶Co-M对氨态氮抑制浓度的响应特性,同时就有机负荷提高阶段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和各阶段微生物菌群结构演替进行了解析。为建立评判产甲烷菌氨态氮抑制的简捷测定方法、揭示厌氧甲烷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有机负荷响应的演替规律奠定基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分析了以啤酒厂废水为基质的批式发酵反应器在不同进水浓度下的生物产甲烷潜力(BMP)。结果表明修正后的Gompertz模型可以较好的用于该有机废水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描述。Gompertz模型的R~2在接近于1的0.981~0.994之间,各试验组实际累积CH_4产量和拟合方程的预测值偏差都在4%以内,能较好预测厌氧微生物在有机物浓度变化下的生长情况。2.在有机废水BMP验证的基础上,选取产甲烷菌的功能基因mcrA和CH_4产生过程特有的酶Co-M,探究了氨态氮特别是游离氨水平下mcrA和Co-M受抑制时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的最大CH_4产率R_(max)都随FA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反应滞后时间λ随FA浓度的增大而变长。产甲烷菌的mcrA基因拷贝数和Co-M浓度与FA浓度呈显着(P<0.05)负相关。说明可以选择Co-M作为氨态氮抑制下产甲烷菌便捷测定的生物标记。3.在EGSB反应器中,通过梯度提高进水负荷,研究了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厌氧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进水负荷的增高,COD去除率、甲烷产率均逐渐降低,出水VFA含量、VFA/COD比值、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均逐渐增高,并且各有机负荷下出水VFA均以乙酸和丙酸为主。有机负荷不高于(13.73±1.16)g-COD/(L·d)时厌氧发酵系统稳定性较好。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出水VFA/COD比值的大小评判厌氧发酵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当出水VFA/COD比值不高于0.4时,厌氧甲烷发酵系统能够稳定运行。4.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解析了厌氧甲烷发酵中细菌和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对有机负荷梯度提高的响应情况。测序结果表明,EGSB反应器中含有丰富的细菌和古菌类群,各有机负荷阶段污泥样品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有机负荷梯度升高的EGSB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逐渐增加。各阶段的样品中微生物的共有菌有23个门,优势菌门中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门的菌的相对丰度在升高,Euryarchaeota门的菌相对丰度在降低。各样品中共测得42个菌纲,其中优势菌纲有12个,Bacteroidia、Clostridia、Gammaproteobacteria等纲的菌相对丰度在升高,而Methanomicrobia、Deltaproteobacteria等纲的菌相对丰度在降低。在属水平,检测到的共有菌属有23个,Bacteroides、Desulfovibrio等属的菌相对丰度在升高,而Geobacter、Methanolinea、Methanosaeta等属的菌相对丰度在降低。并且,产甲烷优势属的菌Methanobacterium、Methanolinea、Methanosaeta和Methanospirillum相对丰度随OLR提高在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厌氧甲烷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pH值调控对瘤胃液接种厌氧消化体系的影响,在半连续条件下考察了稻秆水解和产甲烷特性,并分别利用相对定量PCR(Q-PCR)和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负荷为1.5、3.5 g·L-1·d-1和7 g·L-1·d-1时,调控体系中甲烷产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8、1.99倍和1.53倍;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明显提高(P<0.05),在24%~32%之间变动。pH调控使乙酸和丙酸之间比例逐渐增大,体系中pH值维持在6.24~7.77之间,适宜稻秸产甲烷代谢;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厌氧消化后GH 5水解菌群结构变化明显,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占主导地位,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提高了12.47倍;来源于瘤胃的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从体系中消逝。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提高到3.73%,同时甲烷八迭球菌属(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增加。研究表明,pH调控体系通过强化水解和产甲烷菌活性提高了稻秸厌氧消化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厌氧甲烷菌论文参考文献

[1].高一鸣.丙酸产甲烷菌系驯化及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强化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2].邓玉营,阮文权,郁莉,黄一波.pH调控对瘤胃液接种稻秸厌氧消化中水解菌及产甲烷菌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3].孟振祥,李袁飞,孙若琳,金巍,成艳芬.叁硝酸丙叁酯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代谢产物、纤维水解酶活性及菌群丰度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8

[4].邓玉营,阮文权,黄振兴,缪恒峰,赵明星.基于卧式厌氧装置的稻秸高固态消化与甲烷菌变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7

[5].李袁飞,孙美洲,成艳芬,朱伟云.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瘤胃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代谢产生有机酸特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

[6].金巍,刘军花,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甲烷菌对厌氧真菌不同碳源代谢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7

[7].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8].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动态发酵研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产物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9].梅冰,谢影.产甲烷菌对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能指示性分析[J].科技通报.2016

[10].魏勃.氨态氮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及有机负荷提高引发的厌氧反应器微生物群落演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木薯酒糟经复合菌系水解及其甲烷发酵...复杂有机物的降解途径Fig.1-2Degrada...技术路线锡林河湿地采样点地理位置图各产甲烷古菌与产甲烷特性的RDA(a为...一2反硝化庐甲烷颗粒污泥的代谢模型124...

标签:;  ;  ;  ;  ;  ;  ;  

厌氧甲烷菌论文_高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