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基层医疗机构输血科学科建设现状调查

重庆市某基层医疗机构输血科学科建设现状调查

1.重庆市涪陵区中心血站408000;2.涪陵中心医院408000

随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为二级学科[1],以及国家卫计委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进,基层医院诊疗项目的增加,输血诊疗行为将会成为常规治疗措施。这些变化都使输血科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为了真实了解我区医疗机构输血科现状,加快推进我区输血医学学科建设,更好地助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规避用血风险,提高和规范输血技术,保证医疗质量和病患者利益。我们对本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医疗机构输血医学科室建设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现场考核培训,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输血科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指出今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让输血医学健康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接受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共计43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7家,(其中:镇中心医院7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乡镇卫生院8家,企事业单位附属医院3家);民营医疗机构16家(其中:骨伤科医院3家,妇产科医院3家,肛肠科医院1家,中医院2家,老年病医院1家,其他综合医院6家)。未参加检查的医疗机构为5家(从未开展和近期不准备开展输血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我们由我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医师,临床医师,检验科技师共同组成的专家组,每组4人(3名专家加1名联络员)共4组专家,随机对本区43家医疗机构现场调研。我们以国家卫计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为主要考核依据,并根据我区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由参加现场考核的各位专家共同设计现场考核表格,并对检查内容进行可行性讨论,统一判定标准。最终形成客观、公正、合理的考核结果。

2结果

2.1结果统计(分别见表一表二)

(1)输血管理小组:制定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输血管理小组基本成员构成:医院主要领导+临床医师(可包括麻醉师)+检验(输血)医师+护理人员;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小组)每年至少召开医院输血管理会议2次.

(2)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至少包括:①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②输血全过程的核对制度,③样品登记、各种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④血液储存、运输、发放制度,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职业暴露应急制度,⑥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⑦污物处理制度,⑧血液报废制度,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保养制度,⑩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

(3)输血诊疗行为应该由临床医师提出,由科室主任或者上级医师审核,并且应该有应急用血预案,然后报输血科和血及备血。

(4)人员资质要求:①检验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技术职称为检验士及以上(有毕业证、职称证书),②非检验专业人员必须是在上级医疗机构(二甲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并从事检验(输血)专业3年以上者,③或者取得临床助理医师工作3年以上,④人员相对固定。

(5)业务用房:输血科(血库)业务用房单独设置,或者与检验科共存,但要单独划分工作区:分区合理,标识明显,至少有储发血室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平台。

(6)基本设备:专用储血冰箱(有温度监控记录及消毒记录)、试剂冰箱(有温度监控记录)、专用取血箱(有温度计监测温度)、专用血浆解冻箱、恒温水浴箱、标本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显微镜、移液器、电话等。

(1)血液管理:①入库登记:血液品种、温度、时间、经手人,是否禁止不合格血液入库。②储存记录:按照血型及血液品种分别存储,冷链监控记录,冰箱消毒记录。③血液出库:发放血液品种、血型、血袋编码、交叉和血记录、用血者病历号、姓名、科室、血液领取人等。④如单位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则可在计算机上调看相应记录,并可双向追溯,⑤输血标本管理:受血者配血标本要求3天之内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输血后血袋保留24小时。

(2)输血科标准操作规程:①血样采集和送检规程②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③仪器使用操作规程④应急预案等。

(3)输血前检测内容:①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②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及RH(D)血型鉴定③交叉配血试验必须有可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如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卡式法等。④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必须有:梅毒抗体、HIV抗体、HCV抗体、乙肝五项、⑤肝肾功。

(4)输血医疗文书检查内容:①输血知情同意书②输血前后病程记录③输血护理记录④输血条形码张贴规范。⑤输血不良反应病历记录。

(5)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报告:输血既往史,本次发生反应的血液种类,输注剂量,时间,处理措施及预后等。

(6)输血技术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1次,使医护人员临床合理用血知晓率达95%以上,确保新进人员培训率100%。现场检查人员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签到册,对培训内容现场考核。

2.2结果分析

2.2.1少数医疗机构指导思想欠妥在本次检查部分医疗机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输血管理,输血技术,输血安全的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输血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的作用,对输血风险没有清醒的认识。竟然有的医疗机构领导认为输血科没有为医院带来效益,而拒绝为输血科添置设备的荒唐思想。这种思想,也体现在本次检查统计中(输血科基本设施设备有18家占42%不完全符合要求),这些医院输血基本设备欠缺,无专用取血箱,无能检出不完全抗体的试剂,无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等。

2.2.2少数医疗机构组织机构不健全,未成立有效的输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4]。本次检查中,有的医疗机构成立的输血管理小组人员构成欠妥,输血(检验)科医师或者护理人员竟然不是输血小组成员。输血诊疗行为需要临床医师提出,检验医师承担对患者血型鉴定,及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护理人员完成输血治疗工作,而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判定、处理也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2.2.3从事输血相关检测的检验医师技能欠缺(1)输血科从业人员基本资质欠缺(13家占31%),有的医疗机构没有检验专业的医师,有的是护理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也无在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记录;(2)输血(检验)科技术从业人员没有及时输血最新理念和正规培训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操作技术(8家占19%)。无血型血清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7家占17%),在血型鉴定这一操作中仍在使用准确性较差的玻片法,没有使用普遍认可的试管法或者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交叉配血中使用不能检出不完全抗体的盐水介质法,没有使用非盐水介质法(如聚凝胺法或者微柱凝胶法)。(3)输血前检查缺项:有的医院没有检测丙肝(5家占12%);(4)输血血液管理制度及输血标本管理不规范(7家占17%)。输血病历书写不规范,输血护理记录粗糙,输血病程记录简短,无输血前后检查结果记录(8家占19%)。

3讨论

输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5]。特别是原卫生部颁布《临床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以来,输血医学得到了更多的规范和重视,但是学科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学科基础薄弱,人才紧缺,血液供应紧张,科学合理用血及患者血液管理水平较低[6]。通过这次实地检查调研,我区基层基层医疗机构输血科学科建设可谓喜忧参半。基层医疗机构对输血诊疗技术的参与度和重视度都有明显改善,我区有80%的医疗机构都基本符合要求。

“输血无小事,责任重如山”,为了提高输血技术,规范输血诊疗行为,规避输血风险,推进输血科学科建设,我们施行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资质审核”制度,严格把控用血准入制度,以查促改,以查促学,同时我区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定期开展输血技术培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加强监管与引导。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措施。能够使输血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学科分类与代码》.2016-07-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08-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06-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08-01

[5]刘小信、朱永宝等.山东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现状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11(9):781-782

[6]吴承高、杨丽云等.江西省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持续改进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6(3):305

标签:;  ;  ;  

重庆市某基层医疗机构输血科学科建设现状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