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涉及模具领域。该注塑模具,包括安装座、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中部连接有充气囊,所述充气囊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充气囊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板与安装座的顶部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供气囊,所述出气管与进气管之间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中部连通有出料导管,所述出料导管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推料活塞板,所述出料导管的底部通过橡胶管与充气囊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推料活塞板的底部连接有收缩弹簧。供气囊内的空气那个通过充气囊充入到出料导管内,从而让出料导管内的推料活塞板带动成型的塑料进行脱料,让模具在脱料时能够更加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安装座(1)、上模座(2)和下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4),所述安装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中部连接有充气囊(6),所述充气囊(6)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气管(11),所述充气囊(6)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板(8)与安装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顶板(5)的底部连接有供气囊(9),所述供气囊(9)的内腔等间隔连接有伸张弹簧(10),所述供气囊(9)的两侧均连通有出气管(12),所述出气管(12)与进气管(11)之间通过通气管(13)连通;所述上模座(2)与下模座(3)之间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气缸(14),所述下模座(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杆(15)与安装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下模座(3)底部的中部连通有出料导管(16),所述出料导管(16)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推料活塞板(17),所述出料导管(16)的底部通过橡胶管(18)与充气囊(6)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推料活塞板(17)的底部连接有收缩弹簧(19),所述收缩弹簧(19)的底部与出料导管(16)内壁的底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安装座(1)、上模座(2)和下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4),所述安装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中部连接有充气囊(6),所述充气囊(6)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气管(11),所述充气囊(6)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板(8)与安装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顶板(5)的底部连接有供气囊(9),所述供气囊(9)的内腔等间隔连接有伸张弹簧(10),所述供气囊(9)的两侧均连通有出气管(12),所述出气管(12)与进气管(11)之间通过通气管(13)连通;
所述上模座(2)与下模座(3)之间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气缸(14),所述下模座(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杆(15)与安装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下模座(3)底部的中部连通有出料导管(16),所述出料导管(16)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推料活塞板(17),所述出料导管(16)的底部通过橡胶管(18)与充气囊(6)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推料活塞板(17)的底部连接有收缩弹簧(19),所述收缩弹簧(19)的底部与出料导管(16)内壁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导管(16)的内腔连接有挡环(20),所述挡环(20)的顶部与推料活塞板(17)的底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的左侧开设有进料通口(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活塞板(17)顶部的表面与下模座(3)内壁的底部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囊(9)位于上模座(2)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7)顶部的中部开设有通口,所述橡胶管(18)贯穿设置在通口的内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目前注塑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塑料需要通过压铸成型,但是在压铸过后,需要通过其他的工具进行脱料,使得在进行脱料的过程非常麻烦,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方便脱料的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安装座、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中部连接有充气囊,所述充气囊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充气囊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板与安装座的顶部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供气囊,所述供气囊的内腔等间隔连接有伸张弹簧,所述供气囊的两侧均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进气管之间通过通气管连通。
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气缸,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杆与安装座的顶部连接,所述下模座底部的中部连通有出料导管,所述出料导管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推料活塞板,所述出料导管的底部通过橡胶管与充气囊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推料活塞板的底部连接有收缩弹簧,所述收缩弹簧的底部与出料导管内壁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导管的内腔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的顶部与推料活塞板的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下模座的左侧开设有进料通口。
优选的,所述推料活塞板顶部的表面与下模座内壁的底部平齐。
优选的,所述供气囊位于上模座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顶部的中部开设有通口,所述橡胶管贯穿设置在通口的内侧。
工作原理:使用时,上模座通过伸缩气缸进行上升,当模具内的塑料进行成型之后,上模座向上挤压供气囊,供气囊通过出气管、通气管和进气管充入到充气囊内,充气囊内的空气通过限位板的挤压,空气通入到出料导管内,出料导管内的空气让推料活塞板进行上升,推料活塞板将成型后的塑料进行推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注塑模具,通过充气囊、供气囊、出料导管和推料活塞板的使用,使得供气囊内的空气那个通过充气囊充入到出料导管内,从而让出料导管内的推料活塞板带动成型的塑料进行脱料,让模具在脱料时能够更加方便。2、该注塑模具,通过供气囊和上模座的配合使用,使得上模座在于下模座进行脱离时,上模座能够向上挤压供气囊,从而让供气囊能够在挤压之后充入到充气囊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的俯视图。
其中,1安装座、2上模座、3下模座、4安装杆、5顶板、6充气囊、7限位板、8安装板、9供气囊、10伸张弹簧、11进气管、12出气管、13通气管、14伸缩气缸、15固定杆、16出料导管、17推料活塞板、18橡胶管、19收缩弹簧、20挡环、21进料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安装座1、上模座2和下模座3,下模座3的左侧开设有进料通口21,安装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4,安装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安装座1顶部的中部连接有充气囊6,充气囊6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气管11,充气囊6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板7,限位板7顶部的中部开设有通口,橡胶管18贯穿设置在通口的内侧,限位板7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安装板8与安装座1的顶部连接,顶板5的底部连接有供气囊9,供气囊9位于上模座2的正上方,供气囊9的内腔等间隔连接有伸张弹簧10,供气囊9的两侧均连通有出气管12,出气管12与进气管11之间通过通气管13连通。
上模座2与下模座3之间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气缸14,下模座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杆15与安装座1的顶部连接,下模座3底部的中部连通有出料导管16,出料导管16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推料活塞板17,推料活塞板17顶部的表面与下模座3内壁的底部平齐,出料导管16的内腔连接有挡环20,挡环20的顶部与推料活塞板17的底部相接触,出料导管16的底部通过橡胶管18与充气囊6的顶部相连通,推料活塞板17的底部连接有收缩弹簧19,收缩弹簧19的底部与出料导管16内壁的底部连接。
使用时,上模座2通过伸缩气缸14进行上升,当模具内的塑料进行成型之后,上模座2向上挤压供气囊9,供气囊9通过出气管12、通气管13和进气管11充入到充气囊6内,充气囊6内的空气通过限位板7的挤压,空气通入到出料导管16内,出料导管16内的空气让推料活塞板17进行上升,推料活塞板17将成型后的塑料进行推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587.0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34068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29C 45/40
专利分类号:B29C45/40;B29C45/26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广州萝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萝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3889号18229房
发明人:樊正君
第一发明人:樊正君
当前权利人:广州萝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清彦
代理机构:1141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注塑模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