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裔佳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住房短缺是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房屋建设当中,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才能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从而增长其寿命。在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比较广泛,该项技术能够减少建筑裂缝,使建筑具有更高的强度。下面针对该项技术展开讨论,对其概念、作用及施工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运用
引言:
后浇带技术在施工中使用的地方较多,在房屋的主要结构上,如地板、内外墙等都能见到后浇带技术的影子。此技术的合理利用,使施工效率提高的同时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房屋的抗震性能、稳定性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使用该技术施工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现阶段后浇带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急需改善。
一、对该技术现状的大致介绍
建筑行业在飞速发展,但在具体施工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混凝土结构的集中应力过大、温差导致结构变形等。当建筑承受的外载荷达到一定程度,结构间就会出现裂缝,这会严重影响房屋的质量,同时住户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研究出了后浇带施工技术。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使得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件之间的接缝。传统施工过程中,为减少集中应力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变形缝是经常用到的处理方式。变形缝虽然能够减少应力集中,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建筑的原有结构,结构梁、柱等构件极易产生形变[1]。目前后浇带技术是我国最先进的结构处理技术,且成本较低。
二、该项技术在施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将建筑后期的沉降现象发生频率降低
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地基的施工非常重要。若碰到软土地基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固化措施,地基的稳定性不够会影响后期施工效果。建筑在完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沉降现象,目前大型建筑群的施工,通常将主体和裙楼连接在一起。此时主体与裙楼的高度差就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两者的高度差太大,地基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后期房屋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现象的概率也越大。遇到此种情况,就可用后浇带技术进行施工,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有效减少裂缝、沉降等现象的发生。
(二)使结构在不同温差下的性能更加优越
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一年四季的温差特别明显,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将温度对结构的影响考虑进去。现代的建筑材料大多是混凝土,在刚度和强度上相较于传统建筑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抵抗温度变化的性能还较弱。建筑结构的热胀冷缩现象一般在完工后两个月左右才会显现出来,此时的建筑结构还没有稳定下来,受温度影响会产生较大变化。后浇带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施工时使用该项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严格把关,就能保证建筑后续的使用质量[2]。
三、对该项技术的具体介绍
(一)使用此技术适合的时间段
一般来说,建筑结构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完工后的两个月内比较明显。后浇带技术的使用一般是在房屋整体完成沉降之后,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存在主体和裙楼的差别。裙楼的修建速度通常比主体快,主体结构较为复杂且楼层较高,因此主体的沉降会比裙楼明显。为保证后浇带施工的良好效果,需要等两者全部完成沉降后再进行施工。
(二)施工前的准备
利用该项技术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在对模板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建筑的设计图纸作为主要参考对象。在模板钢丝的设计中,需要使其粗细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混凝土浇筑时具有比较均匀的密实度。此外钢丝网格也要均匀分布,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设计时还要合理设计裙楼和主体之间的跨度,防止施工时扣件螺栓故障。
(三)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后浇带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图纸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分为水平浇筑和垂直浇筑,前者操作时需要将侧压力维持在稳定范围内,侧压力是钢丝网模板产生的,能对浇筑过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后者进行操作时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程度,在搅拌时需要保护模板不受到捣振器的破坏。若钢丝网的结构被破坏,混凝土流失就会降低施工效果。
(四)对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对后浇带进行垂直浇筑是众多浇筑方法中的一种,在垂直浇筑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投入使用。在完工后若出现凝状物质,需要用很高压力的水冲刷,看到骨料之后方可停止操作。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凝状物质出现后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建筑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后浇带施工的外界温度还有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温度变化进行测量,选择温度最低的时候进行后浇带施工。低温时建筑结构不会出现膨胀现象,且浇筑过程受到的紫外线照射较少,能够起到很好的施工效果。
(五)完工后的养护工作
在后浇带风干的过程中,需要在其浇筑缝隙的地方方式挡水砖,或者进行防水砂浆的涂抹,能够防止浇筑好的构建中水分的流失。在后浇带工作面完成之后,通常需要使用木质板材对其进行覆盖,并将施工部位与周边环境隔离开来[3]。后浇带风干后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并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没有裂缝产生方可投入使用。
四、利用此技术施工的其它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两端的浇筑过程要同时进行,且在质量上要保持高度一致。漏浆、混凝土搅拌不充分的现象在施工时要尽量避免,且两端的端面要进行隔断处理。若房屋地下室需要进行防水设计,在防水施工之前需要将工作面和周围清理干净,避免后浇带出现压弯、腐蚀等现象。相应的混凝土槽需要保持一天左右的湿润时间,在搅拌混凝土时需要加入适量的膨胀剂,能够有效防止施工完成后的冷缩现象。其次在施工中,需要铺设三层的钢丝网模型,可对模板侧面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在施工要求较低的建筑中,对后浇带可采用快易收口网充当支护体系,后浇带施工中的骨架部分是由钢筋组成的,在进行结构搭建时,需要减少钢筋之间的焊接[4]。在后浇带施工完成后,需要对转角部分进行弥合,主要采用圆弧抹浆的方式将楼板和砖墙接缝进行处理,在养护完成前需要对施工部分进行保护。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仅在建筑主体部分有较多使用,在很多细节处理上也起到很大作用。通过对后浇带施工的详细介绍,使人们对其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上的合理运用,减少了建筑使用过程中墙体裂缝的产生,同时使得施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大大延长。
参考文献:
[1]王家录.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作用与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3):110-110.
[2]董怡宁.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5,(3):132.
[3]金向向.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125-126.
[5]郭帅义.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