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锈菌分类及区系研究

内蒙古锈菌分类及区系研究

论文摘要

采用经典分类方法对内蒙古锈菌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结果得到10科22属256种和变种,即Pucciniastraceae:Hyalopsora(1种),Melampsoridium(3种),Naohidemyces(1种),Pucciniastrum(5种),Thekopsora(3种),Uredinopsis(1种);Coleosporiaceae:Chrysomyxa(4种),Coleosporium(14种),Cronartiaceae:Cronartium(3种),Melampsoraceae:Melampsora(23种);Phakopsoraceae:Nothoravenelia(1种),Pucciniostele(1种);Chaconiaceae:Ochropsora(1种);Uropyxidaceae:Tranzschelia(1种);Raveneliaceae:Triphragmium(1变种);Phragmidiaceae:Phragmidium(14种),Xenodochus(2种);Pucciniaceae:Gymnosporangium(5种),Puccinia(130种和变种),Uromyces(37种和变种);式样属:Aecidium(4种)和Uredo(1种)。编写了科、属、种分类检索表;每个分类群均有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绘图,并列出了学名、汉名、主要异名、寄主、采集地点和标本号。寄主植物达51科192属520余种和变种。以属为单位分析,世界广布属有4属(即Puccinia、Uromyces以及式样属Aecidium和Uredo),另有3属虽为世界广布,但主产北温带(即Coleosporium、Cronartium和Gymnosporangium);本区分布最多的是北温带属,达到13个(Chrysomyxa、Hyalopsora、Melampsora、Melampsoridium、Naohidemyces、Ochropsora、Phragmidium、Pucciniastrum、Thekopsora、Tranzschelia、Triphragmium、Uredinopsis、Xenodochus),另外2属为东亚特有属(Nothoravenelia和Pucciniostele),无热带属。以种为单位分析,内蒙古锈菌初步划分为10个地理成分。世界广布种12.1%,北温带成分24.6%(包括北极高山种),旧世界温带成分19.1%,亚洲温带成分2.3%,东亚成分27.3%(包括中国—日本共有种和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共有种),东亚—北美成分5.1%,中亚成分0.8%,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0.8%,亚洲热带成分0.4%,中国特有成分7.4%。因此,内蒙古的锈菌区系成分以东亚、北温带、旧世界温带、东亚—北美和亚洲温带成分为主(5者种数占总种数的77.7%),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属于泛北极区系范畴。东亚成分的种数居首,有70种,占总数的27.3%,与广大的泛北极区连成一片,属于典型的东亚区系。本区系有少数中亚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和亚洲热带成分。虽然种数不多,但体现了本区系与其他锈菌区系的联系。另外寄生在蕨类植物上被称作"活化石"的原始类型—水龙骨明痂锈菌Hyalopsora polypodii和蕨拟夏胞锈菌Uredinopsis pteridis在本区均有发现,也说明了区系的古老性。中国特有成分占一定比例,说明内蒙古锈菌区系具有一定的分化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刘铁志

关键词: 锈菌,分类学,区系分析

来源: 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2019-08-03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分类号: Q949.32

DOI: 10.26914/c.cnkihy.2019.001948

页码: 28

总页数: 1

文件大小: 783k

下载量: 19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蒙古的锈菌Ⅲ.柄锈菌科之外的种[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内蒙古的锈菌Ⅱ.柄锈菌[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3].中国锈菌五个新式样种[J]. 菌物学报 2018(06)
  • [4].中国西北地区锈菌补记(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5].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粉菌、黑粉菌和锈菌编目[J]. 菌物研究 2017(04)
  • [6].中国金锈菌属Chrysomyxa Unger(锈菌目,金锈菌科)已知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7].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感病杨树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研究[J]. 菌物学报 2016(08)
  • [8].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2)
  • [9].小麦锈菌碳水化合物酶类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J]. 菌物学报 2017(09)
  • [10].中国南部锈菌新资料(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11].中国柄锈菌科三个新记录种[J]. 菌物学报 2018(02)
  • [12].中国无性型锈菌新资料Ⅰ.春孢子阶段的几个式样种[J]. 菌物学报 2016(12)
  • [13].杨树与栅锈菌互作过程中光合、蒸腾作用变化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08(01)
  • [14].温度对红花柄锈菌锈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08(05)
  • [15].小麦锈菌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1)
  • [16].多堆柄锈菌侵染玉米的细胞学及超微结构特征[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6)
  • [17].落叶松—杨栅锈菌无性繁殖后代反应型及接种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4(02)
  • [18].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2)
  • [19].女贞锈病发生初报[J]. 北方园艺 2011(09)
  • [20].中国西北祁连山及其邻近地区的锈菌[J]. 菌物研究 2015(02)
  • [21].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6)
  • [22].内蒙古的锈菌Ⅰ.胶锈菌和单胞锈菌[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3].新疆锈菌4个新记录种[J]. 菌物研究 2018(02)
  • [24].松杨栅锈菌无性发育阶段组织学染色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5)
  • [25].杨树与松杨栅锈菌互作中寄主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变化[J]. 林业科学 2010(08)
  • [26].杨树锈菌种和生理小种鉴别方法述评[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06)
  • [27].外源硅对锈菌诱导下豇豆叶片不同细胞器中抗氧化特征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1)
  • [28].欧美杂交杨Pnd-LRR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侵染表达[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3)
  • [29].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1(04)
  • [30].云杉锈病病原菌畸形金锈菌风险性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6)

标签:;  ;  ;  

内蒙古锈菌分类及区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