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韩梅山东省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25620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其重要作用日益突出。《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是进行甄别和选拔,其最大的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环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先让我们来看两个镜头:

[镜头1]:一位老师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公开课,教师预先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对一道口算题,教师就表扬道“你真聪明”、“真能干”,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并带头给他鼓掌祝贺。结果整个课堂掌声起伏,还未进入新课,小红花就发没了,教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们补上。”

[镜头2]:一位老师在上公开课“面积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身边物体的面积。

生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平方米。

师:很好,不错。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2: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

师:差不多,也不错。

这两个真实的案例反映出当前课堂评价存在的两种误区。镜头1中,教师的表扬的确可以让学生兴奋不已,但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千篇一律,不管学生的回答到底有没有精彩之处,盲目地进行表扬。镜头2中,学生对“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邮票的面积说成是6平方分米,显然是知识错误,可老师不敢批评,而是采用模糊评价,一味迁就学生,致使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针对这些现象,我想以“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为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表扬≠精彩极了

毋庸置疑,表扬作为评价形式的一种,的确能起到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评价所必需的。然而,不问三七二十一,一律“戴帽”的形式并不可取。对这样的评价,听一次二次,学生或许还感到很新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无法真正起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那么,该怎样进行正面评价呢?

1.强化激励——吃透评价的精髓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不是教师简单的作出“对”或“错”的评价,而应是激励学生,促使其不断向前发展。好的课堂评价不仅让学生兴趣盎然,还能让学生有所触动,引发思考。江苏张齐华老师的评价就颇有特色,值得我们回味。

下面是他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出示整数1的线段图,然后出示1/3的线段图,

师:估一估,它可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

生:1/3,(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师:(出示1/6的线段图)这个呢?

生1:1/5

生2:1/6

(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6份)

师又问估计正确的学生:“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了,有什么窍门?”

生2:“我觉得1/3是下面的2倍,所以应该是1/6”。

师:“这位同学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得到了这个分数,多好的学习策略啊!”

这就是表扬!语言简练,评价到位!不仅仅是用真情赞美学生,更是精心诱导学生,表扬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策略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好或妙在哪儿。评价不再肤浅,而是深入本质,强化激励。人文化的激励性评价必将成为新理念下课堂评价的主流方式。

2.百家争鸣──凸显主体的多样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一直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偶尔也只是奉命行事——鼓掌,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评价,也不会评价。然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间合作交流的过程,因此,互评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互评才有互动,有互动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笔者认为,在课堂上,除教师评价外,应更多地采用学生互评,要引导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表达看法,或表示赞许,或提出疑问,或进行补充,要充分发挥集体评价的作用。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学生在“住新房”情境图下列出算式“14×12”)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是这样算的:14+14+14+14+……=168

生2:我是这样算的:12+12+12+12+……=168

生3:14×10+14×2=140+28=168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生4:他的意思是把12分成10和2,14先和10相乘,再和2相乘,最后把结果加起来。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同学举手示意相同)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5:我是这样算的:12×2×7=168

师:“他的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你觉得他这种方法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6:他把14分成2和7,把两位数乘法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非常好!

生7:我把12分成2和6,我先算14×2,然后再乘6,跟他的差不多。

生8: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14

×12

28

140

168

生9:我也列了竖式,但和他的不一样。

14

×12

28

14

168

师:谁想评价一下这两个竖式?

生1: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面对面地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同伴的想法,通过相互的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和碰撞,在辩论、交流、评价中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二、批评≠糟糕透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九岁时写出了平生第一首诗,他母亲赞叹道:“好极了,简直是天才呢!”但他拿给父亲看时,却被贬得一文不值:“什么破诗,简直—塌糊涂!”这个小男孩就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十分感谢父亲的批评。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仅仅有表扬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批评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批评的作用可见不一般!然而,在新课改中,老师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困惑:我们还能批评学生吗?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应重视表扬,但绝不能放弃批评,该表扬当表扬,该批评就批评,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当然,这里的批评,不是呵斥,不是“糟糕透了”,更不是挖苦,批评需要智慧,批评更要讲究艺术。还是以张齐华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为例:

师: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分,每份是他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师:你说得基本正确,但就差那么两个字“平均”。

这就是张老师的批评,却看不出是在批评。其实分数的意义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字,换了别人可能会说:错!应该是把它平均分成8份!然而正是因为有了张老师这句艺术的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后面的学生也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了。

再如华应龙老师,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要求学生制作统计图,结果有个学生把直条画斜了,华老师没有轻率地打“×”,而是在其作业的旁边写上了“比萨斜塔”,幽默而准确的评语,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斜了?这种批评的方式方法和我们一般教师的“横眉冷对”、“勃然大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批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认识到批评也是一种教育。

评价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慎重评价学生,既要评出其精彩,又要点出其糟糕,摒弃“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让教学评价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签:;  ;  ;  

“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