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向间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间隔,链式,变电站,系统,数据,卫星通信,复杂度。
面向间隔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成,王成,王春雷,袁峰[1](2019)在《面向间隔告警的多步网络攻击定量关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判断复杂多步攻击的意图和下一步攻击行为,需要对入侵告警进行定量关联分析。针对复杂多步攻击产生的告警在序列中经常间隔出现的实际,提出一种间隔告警定量关联方法。利用一阶马尔可夫性质建立告警关联模型,定量地表示攻击者选择不同攻击路径的可能性,利用Apriori频繁序列挖掘算法得出频繁告警2-序列的支持度,将归一化的序列支持度作为马尔可夫链的一步转移概率。利用DARPA2000真实网络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复杂多步攻击告警的关联准确率优于传统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张颖,姚辰,王竹刚,李炯卉,熊蔚明[2](2019)在《面向DVB-S2系统的最优相关间隔帧同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通信第二代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 2,DVB-S2)系统中可变的编码调制方式和物理层帧长,以及接收机需要工作在低至-2 d B的信噪比条件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DVB-S2帧头结构的最优相关间隔相关检测和双阈值峰值检测帧同步方法,并采用状态机控制PLS(Physical Layer Signaling)码解码,通过解出帧头信息快速跟踪下一帧头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SOF+PLSC(Start of Frame and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Code)算法,并且能够适用于低信噪比条件和可变的编码调制方式。(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赵子洪[3](2019)在《面向服务间隔时间的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地确定列车服务的间隔时间,能有效提高运输资源利用率,较大程度地提高列车服务质量。结合我国当前高速铁路运营特点,分析以服务间隔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列车开行模式的主要特点,构建面向服务间隔时间的运行图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遗传原理的综合优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京沪高速铁路实际运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面向服务间隔时间的运行图优化方法在实现对停站方案与运行图的一体优化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运行图中车站服务间隔的均衡性,提高车站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张玮[4](2018)在《面向链式数据结构的间隔预取策略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链式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在技术完善的过程中,通过间隔预取策略的设计,可以将链式数据结构设计作为重点,提升系统运用的价值性,而且也可以提升数据系统运营的最终目标,满足系统运行的基本需求。所以,本次研究中,将链式数据结构的研究方案作为重点,对间隔预取策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认识到链式数据的基本结构、预取模型的创设方法以及链式数据结构间隔预取的相关策略,核心目的是在链式数据结构完善的同时,进行间隔预取策略的优化整合,提高系统运行的整体价值,并在技术使用以及系统创设中,满足系统运用的需求,以便满足技术使用的价值性,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现代自动化仪表的运行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8年07期)
李希璐[5](2018)在《面向航迹的管制运行间隔研究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终端区碰撞风险的研究中,大都考虑了导航精度、航空器性能和尾流等因素的影响,但并未综合考虑到“人、机、环、管”等外界因素对碰撞风险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终端区范围内碰撞风险值计算的准确性,更好的对管制运行间隔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在建立终端区碰撞风险模型时考虑到“人、机、环、管”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很必要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获取得到的ADS-B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DBSCAN聚类分析,提取出密度较大的运行间隔值的区间,以此分析管制员使用间隔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其次,通过组合赋权法建立管制运行间隔多因素关联模型,得到管制运行间隔各影响因素的因子影响综合指数,并通过因子影响指数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建立了考虑航向差的纵向碰撞风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影响因素的因子影响综合指数建立终端区范围内的总体碰撞风险概率模型。运用建立的总体碰撞风险模型对北京终端区范围内的碰撞风险概率进行计算,并与标准安全目标水平进行了比较,以此对北京终端区范围内的管制运行间隔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最后,利用所建立的总体碰撞风险模型反推出在一定的安全目标水平下的最小运行间隔值,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进一步减小运行间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8-05-19)
张海东,黄树帮,杨青,倪益民,窦仁晖[6](2017)在《面向扩建场景的变电站配置描述模型间隔解耦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变电站配置描述(SCD)文件是智能变电站设备运行、日常运维、工程管理依赖的重要数据。针对SCD模型内部关系高度耦合带来的工程应用问题,阐述了SCD模型间隔解耦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面向扩建场景,分析了SCD文件间隔物理解耦方案,提出了基于系统规范描述(SSD)模型的间隔建模方法,实现二次设备归集到间隔中;重点研究了间隔物理解耦,定义扩建场景中无关间隔、关联间隔、新增间隔,将SCD模型分解成多个间隔文件,采用物理隔离、基于SSD模型间隔关联关系自动分析、配置修改内容分层签名比对等手段,实现了无关间隔隔离,避免无关间隔误修改,缩小智能变电站扩建时的配置、调试、测试等范围;结合工程应用需求,给出了扩建场景SCD间隔解耦的工程配置流程,并分析了当前针对SCD间隔解耦功能尚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7年10期)
梁经宛,刘志远,牛强,李峰,吕灵芝[7](2016)在《面向变电站间隔的就地一体化装置实现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现有的变电站层次化保护系统体系架构,提出一种面向间隔的就地一体化装置整合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基于装置的功能整合思路,从硬件系统和就地防护2个方面对该类装置进行实现方案的研究;提出基于该类就地一体化装置的220kV典型变电站工程配置方案,并对主变间隔进行详细的描述;系统可靠性分析表明:该类装置组成的变电站保护控制系统实现了完全的过程层、间隔层功能一体化,优化了实现环节和网络结构,从而减少了设备数量,整体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曹闻,彭煊[8](2014)在《面向实际道路网络的浮动车采样间隔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基于浮动车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通常采用等间距进行采样,无法根据道路网络几何条件和状态的差异进行合理的采样间隔优化。针对现有采样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实际道路网络的浮动车采样间隔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四叉树模型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划分,确定空间采样分辨率,然后利用历史轨迹对浮动车的速度进行短时预测,最后在不影响空间采样分辨率的基础上实时动态优化采样间隔,在交通信息的精度与信息的采集成本之间取得平衡。通过仿真试验的定性定量分析,新算法能够在不同复杂程度的道路网络情况下动态调整采样间隔,不仅确保了采样数据的精度,而且降低了采样数据容量。(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4年05期)
朱会东,段赵磊,黄艳[9](2012)在《面向链式数据结构的间隔预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链式数据结构的存储缺乏空间局部性,导致程序执行过程中对链式数据的访问会发生严重的Cache缺失行为。通过对面向链式结构的线程预取性能分析,研究链式数据结构程序热点循环的计算任务量与访存任务量比例特征对线程预取性能的影响。结合多核处理器平台特点,实现了一种适用于链式数据结构的帮助线程间隔预取方法。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计算任务量与访存任务量比例特征对间隔预取性能的影响,表明间隔预取相比于传统线程预取技术有明显的性能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2年24期)
段菲,章毓晋[10](2012)在《一种面向稀疏表示的最大间隔字典学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技术(SRC)在图像分类和目标识别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该框架中,过完备基的学习和多类分类器(通常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训练是最关键的两个步骤。但在目前的许多方法中,这两个模块的构建过程都是相互独立的。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稀疏表示的最大间隔字典学习算法,将两类SVM分类器的损失函数项的平方及分类间隔作为正则项与稀疏字典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整合,并提出相应的坐标轮换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实现了字典和分类器的同步学习。所提出的框架能够增强多类分类器中两类分类器的推广性能,并减少多类分类器的误差界。为了对所提出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价,在2个常用标准库上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的与SRC相比识别率提升均超过3%。(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面向间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卫星通信第二代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 2,DVB-S2)系统中可变的编码调制方式和物理层帧长,以及接收机需要工作在低至-2 d B的信噪比条件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DVB-S2帧头结构的最优相关间隔相关检测和双阈值峰值检测帧同步方法,并采用状态机控制PLS(Physical Layer Signaling)码解码,通过解出帧头信息快速跟踪下一帧头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SOF+PLSC(Start of Frame and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Code)算法,并且能够适用于低信噪比条件和可变的编码调制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向间隔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成,王成,王春雷,袁峰.面向间隔告警的多步网络攻击定量关联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2].张颖,姚辰,王竹刚,李炯卉,熊蔚明.面向DVB-S2系统的最优相关间隔帧同步方法[J].电讯技术.2019
[3].赵子洪.面向服务间隔时间的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
[4].张玮.面向链式数据结构的间隔预取策略解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
[5].李希璐.面向航迹的管制运行间隔研究与评估[D].中国民航大学.2018
[6].张海东,黄树帮,杨青,倪益民,窦仁晖.面向扩建场景的变电站配置描述模型间隔解耦技术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
[7].梁经宛,刘志远,牛强,李峰,吕灵芝.面向变电站间隔的就地一体化装置实现方案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
[8].曹闻,彭煊.面向实际道路网络的浮动车采样间隔优化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4
[9].朱会东,段赵磊,黄艳.面向链式数据结构的间隔预取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10].段菲,章毓晋.一种面向稀疏表示的最大间隔字典学习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