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鸿禧华庭幼儿园黄春苗
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要求幼儿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幼儿全面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幼儿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还应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展积极的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建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1、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时,在每小组的学生中安排一个神秘的学习小伙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具),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进入学习。
2、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据此,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点心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子"变魔术",一开始是大的,一会儿变成方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椭圆形,慢慢地就变小了。这样,在吃饼子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子和不讲卫生的行为的现象。
二、在玩中学习,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
情境地创设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体现学习过程的活动化,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而游戏恰好为这种数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在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练习课中,游戏的运用更为广泛,诸如青蛙过河、巧编手势、智力闯关、学唱儿歌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一节练习课上则用学唱儿歌做练习的游戏方式,也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游戏中让好朋友合作,两人扮演角色,一个小朋友出示数字卡片,另一个小朋友猜出来,这样,把趣味游戏引入课堂,避免了练习课中旧饭重炒的乏味性,学生感到十分新鲜。而且这样的练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了一份自主性,多了一份兴趣性,更多了一份创造性,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又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增强,更使学生感到计算课的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体验探究过程的有趣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在教学目标上,设置合理,让学生有信心完成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一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二是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索怎样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数学。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梯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
四、运用科学评价机制,让课堂变得更加生趣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仅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聪明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他们,并且进行鼓励赞赏。然而置身于课堂,学生听到的最多的评价便是教师的“你真棒!好极了!”即使学生做对了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棒!”这样泛泛的称赞和过多过滥的表扬是否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赞扬的贬值呢?要看到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已经被老师称为“棒极了”,所以课堂上就左顾右盼,不再认真聆听了。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为了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开启思维,提高能力,我们就应该加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教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疏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学生,变难学为易学;指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多探索、多观摩、多实践、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