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鸭瘟病毒感染宿主生物学特性观察

重组鸭瘟病毒感染宿主生物学特性观察

论文摘要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是第二代承载DNA大片段的克隆载体系统。目前,本实验室成功地将BAC载体系统插入鸭瘟病毒中国强毒株(Duck plague virus Chinese virulent strain,DPV CHv)基因组的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序列中,从而获得了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然而,DPV CHv-BAC-G的生物学特性尚未完全明确,前期研究仅对其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部分特性作了初步研究。本文通过禽胚和雏鸭对DPV CHv-BAC-G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并在体外细胞中分析了DPV CHv-TK的瞬时表达对DPV CHv-BAC-G增殖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鸡胚上的生物学特性将DPV CHv-BAC-G株细胞毒液(病毒拷贝数:107.0.0 copies/0.2mL;剂量:0.2mL/胚)经尿囊腔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中,10d后,所有接种鸡胚均正常存活,说明DPV CHv-BAC-G对鸡胚不具致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脑、肝脏及肠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各组织样本中的病毒拷贝数极低,在个别样本中未检出病毒基因组,表明DPV CHv-BAC-G在鸡胚中的增殖能力极弱。2、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鸭胚上的生物学特性将DPV CHv-BAC-G株细胞毒液(病毒拷贝数:107.0.0 copies/0.2mL;剂量:0.2mL/胚)经尿囊腔接种于10日龄鸭胚中,144h后,接种鸭胚死亡率为100%,表明DPV CHv-BAC-G对鸭胚具有高致死性。从剖检变化、组织显微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病理学三方面观察到DPV CHv-BAC-G引起脑、肝组织及其细胞病变十分显著,且病变程度随接种时间不断加重,表明DPV CHv-BAC-G对鸭胚具有高致病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到DPV CHv-BAC-G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与DPV CHv亲本株病毒粒子基本相同,表明TK基因的功能缺陷和BAC载体的插入不影响DPV CHv病毒粒子的结构和组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DPV CHv-BAC-G在鸭胚内的动态分布规律,结果显示,DPV CHv-BAC-G在尿囊液和羊水的混合液中的增殖表现与DPV CHv亲本株无显著差异;在脑和躯干(去除头、四肢和内脏等)中,DPV CHv-BAC-G的增殖开始较早(均为36hpi),比DPV CHv亲本株分别提前约24h和12h左右,表明DPV CHv-BAC-G在胚胎内具有比亲本病毒DPV CHv更快速的增殖特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接种鸭胚的脑、肝脏和躯干组织中一些天然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部分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和抗病毒因子等的转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能有效诱导胚胎中天然免疫抗病毒反应的发生。3、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雏鸭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将DPV CHv-BAC-G株细胞毒液(病毒拷贝数:107.0.0 copies/0.2mL;剂量:1.0mL/只)对1日龄雏鸭进行肌注,2周后,所有雏鸭均正常存活,表明DPV CHv-BAC-G对雏鸭不具致死性。采用常规PCR方法对1dpi、3dpi和5dpi的雏鸭进行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各雏鸭的血液、小肠和肝脏中均未检出DPV CHv-BAC-G,表明DPV CHv-BAC-G未能在雏鸭体内进行生长增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dpi和5dpi的雏鸭脑组织中部分天然免疫抗病毒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未显著变化,表明DPV CHv-BAC-G在雏鸭体内的复制缺陷与天然免疫抗病毒机制无关。4、DPV CHv-TK的瞬时表达对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体外增殖的影响构建了pCAGGS-DPV CHv-TK真核表达载体,将其在体外鸭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DEF)上进行转染以表达DPV CHv-TK,而后使用该DEF培养物进行DPV CHv-BAC-G的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DPV CHv-BAC-G在转染pCAGGS空载质粒的DEF培养物中的增殖表现相比,其在表达病毒TK的DEF培养物中的增殖未出现显著变化,表明DPV CHv-TK的瞬时表达对DPV CHv-BAC-G的体外增殖无显著影响,进一步验证了TK基因是DPV体外增殖的非必需基因。综上,DPV CHv-BAC-G对鸡胚不具致死性,且在鸡胚中的增殖能力极弱;DPV CHv-BAC-G对鸭胚具有高致死性和高致病性,在胚胎内具有比亲本病毒DPV CHv更快速的增殖特性,且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能有效诱导胚胎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显著变化;DPV CHv-BAC-G无法在雏鸭体内生长增殖;在体外细胞中,瞬时表达回补DPV CHv-TK对DPV CHv-BAC-G的增殖无显著性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部分缩写及符号说明
  • 1 文献综述
  •   1.1 疱疹病毒概述
  •   1.2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
  •   1.3 α疱疹病毒的TK基因
  •     1.3.1 α疱疹病毒的TK基因的特点及转录表达
  •     1.3.2 TK基因对α疱疹病毒毒力的影响
  •     1.3.3 TK基因对α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的影响
  •   1.4 疱疹病毒诱导的天然免疫应答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毒株、禽胚、试验动物
  •     3.1.2 载体及菌株
  •     3.1.3 PCR引物
  •     3.1.4 主要试验试剂及耗材
  •     3.1.5 常用试剂与缓冲液的配制
  •     3.1.6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3.1.7 实验分析软件
  •   3.2 试验方法
  •     3.2.1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鸡胚上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3.2.2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鸭胚上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3.2.3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雏鸭体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3.2.4 DPV CHv-TK的瞬时表达对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体外增殖的影响
  • 4 试验结果
  •   4.1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鸡胚上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4.1.1 致死性
  •     4.1.2 DPV CHv-BAC-G在 SPF鸡胚内的增殖
  •   4.2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鸭胚上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4.2.1 致死性
  •     4.2.2 致病性
  •     4.2.3 DPV CHv-BAC-G病毒粒子的形态学观察
  •     4.2.4 DPV CHv-BAC-G在鸭胚内的动态分布规律
  •     4.2.5 DPV CHv-BAC-G诱导胚胎内天然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
  •   4.3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雏鸭体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4.3.1 致死性
  •     4.3.2 DPV CHv-BAC-G在雏鸭体内的增殖
  •     4.3.3 DPV CHv-BAC-G诱导雏鸭脑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
  •   4.4 DPV CHv-TK的瞬时表达对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体外增殖的影响
  •     4.4.1 真核表达载体pCAGGS-DPV CHv-TK的构建
  •     4.4.2 pCAGGS-DPV CHv-TK的转染表达对DPV CHv-BAC-G体外增殖的影响
  • 5 分析及讨论
  •   5.1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鸡胚上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5.2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鸭胚上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5.3 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在雏鸭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5.4 DPV CHv-TK的瞬时表达对重组鸭瘟病毒DPV CHv-BAC-G体外增殖的影响
  • 6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谢映

    导师: 汪铭书,方鹏飞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基因,天然免疫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分类号: S852.65

    DOI: 10.27345/d.cnki.gsnyu.2019.000552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3306k

    下载量: 8

    相关论文文献

    • [1].鸭瘟病毒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8(02)
    • [2].鹅的鸭瘟病毒病的诊治[J]. 中国畜禽种业 2011(04)
    • [3].鹅鸭瘟病毒感染的诊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08)
    • [4].1株鸭瘟病毒新分离株的毒力和抗原特性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08(02)
    • [5].鸭瘟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 2018(12)
    • [6].浅谈鸭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J]. 山东畜牧兽医 2014(07)
    • [7].鸭瘟病毒感染的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J]. 中国动物保健 2018(01)
    • [8].鹅鸭瘟病毒感染症的诊断与防治[J]. 畜禽业 2015(10)
    • [9].鸭瘟病毒强毒感染鸭肠道菌群的分子解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13)
    • [10].鹅感染鸭瘟病毒病的诊治报告[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04)
    • [11].鸭瘟病毒河南株gG基因的克隆与同源比较[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17)
    • [12].一株鸭瘟病毒(GM株)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家禽 2015(06)
    • [13].一例引进鸭感染鸭瘟病毒的PCR检测诊断[J]. 贵州畜牧兽医 2019(03)
    • [14].鸭瘟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8)
    • [15].鸭瘟病毒疫苗株在免疫SPF鸭体内的生长动力学检测[J]. 中国兽医科学 2011(05)
    • [16].鸭瘟病毒新近分离毒株部分基因变异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18(10)
    • [17].鸭瘟病毒强毒株感染SPF鸭后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09)
    • [18].鸭瘟病毒研究进展[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10)
    • [19].鸭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13(04)
    • [20].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感染鸭实质器官内的增殖与分布[J]. 中国兽医学报 2008(11)
    • [21].表达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重组鸭瘟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11)
    • [22].鸭瘟病毒基因组核酸的提取方法比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3].鸭瘟病毒疫苗株基因组复制非必需区的筛选[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8(10)
    • [24].鸭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25].18味中药提取物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01)
    • [26].鸭三种病毒性疾病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07)
    • [27].一株鸭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8)
    • [28].鸭瘟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家禽 2019(12)
    • [29].鸭瘟病毒单抗的制备及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4)
    • [30].鸭瘟病毒的研究进展[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9(01)

    标签:;  ;  ;  

    重组鸭瘟病毒感染宿主生物学特性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