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肛门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肛门,直肠,括约肌,直肠癌,会阴,柱状,功能。
肛门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周芳芳,谢凤姣,梁洁婷,欧梅珍[1](2019)在《肛周Paget病行右股前外侧肌带蒂转移皮瓣重建肛门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例肛周Paget病行右股前外侧肌带蒂转移皮瓣重建肛门后的护理体会,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情况及术后皮瓣重建肛门情况,系统合理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方案,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梁虹宇,李养群[2](2019)在《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功能重建的临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肌肉移植代替括约肌行原位肛门成形术能够改善肛门失禁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股薄肌位于大腿最内侧,部位隐蔽、便于切取、血管固定、供血丰富、神经支配单一,用于重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良好。现对股薄肌移植重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胡慧勇,王海荣,许云峰,蒋海燕,徐伟珏[3](2019)在《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重建技术检测直肠盲端与周围肛提肌的关系,以及肛提肌厚度对诊断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CARM)分型的价值。方法:采用盆底3DUS检查56例CARM,测量直肠盲端(distal rectal pouch)至肛门隐窝(perineum)的距离(P-P间距)、直肠盲端至肛提肌(levator ani muscle)的距离(P-L间距)、肛提肌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厚度,并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评价其中42例CARM患儿盆底肌肉发育情况,分析3DUS对CARM的分型、比较3DUS与MRI测量CARM盆底肌肉各径线以及两者对CARM伴瘘管的诊断效能。结果:3DUS诊断测量P-P间距、P-L间距和肛提肌厚度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US测量56例CARM的P-P间距、肛提肌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厚度平均值分别为(10.65±4.62)、(2.14±0.40)和(1.36±0.41)mm,其中42例MRI检查测量P-P间距、肛提肌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厚度平均值分别为(11.47±4.84)、(2.12±0.36)和(1.32±0.38)mm,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结果对照,3DUS提示诊断CARM伴瘘管28例,不伴瘘管7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5.1%、53.8%和62.5%;MRI提示诊断CARM伴瘘管21例,不伴瘘管5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3.6%、55.6%和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40)。结论: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重建技术可直观、立体地显示扩张直肠盲端与周围肛提肌的关系,准确测量肛提肌的厚度,完善了以往超声单一测定扩张直肠盲端距肛门隐窝距离的不足,可提高超声对CARM诊断分型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肿瘤影像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冲冲[4](2018)在《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小儿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又称肛门闭锁,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3:10000~([1]),病因不清,病理类型复杂。临床上根据直肠末端与耻骨直肠肌的关系,将其分成高、中、低位肛门闭锁。依据分类不同,患儿往往伴有直肠、骶骨、神经、肛周肌肉及皮肤等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并且这些患儿出生后还要行肛门成形术,手术也会对肛周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自身发育缺陷和手术损伤共同造成患儿术后大便失禁,轻者仅有污粪,重者可表现为完全性失禁。大便失禁不仅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目前大便失禁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大便失禁,手术重建肛周肌肉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回顾性分析37例因高位肛门闭锁术后重度大便失禁在我科行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此术式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2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7例高位肛门闭锁术后重度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他们全部因高位肛门闭锁在我院或外院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出现重度大便失禁,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完善肛门直肠测压、盆底MRI、肌电图、结肠传输试验等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在我科行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术后主要采取门诊复查的形式进行随访,在37例手术患儿中,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1月、6月、12月行肛门直肠测压和肛门功能评分;术后12月行盆底肌MRI、肌电图及结肠传输试验;术后不同时期的排便次数、便意、不同性状大便的控制情况、白天和夜间的控便情况。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6=0.00833333。结果1手术情况31例手术均在115~155 min内顺利完成,平均125±6 min;术后住院7~11 d,平均10±0.3d。4例患儿术后出现肛周感染,经清创处理后好转,无移植肌肉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临床疗效与术前相比,术后1月、6月、12月:排便次数逐渐减少,形成排便规律;产生便意,并且有定时规律性;逐渐控制不同性状大便;白天和夜间控便功能逐渐改善。3肛门功能评分肛门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83±0.13分提高到术后12月的3.93±0.29分,经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1月、6月、12月不同时间的肛门功能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发现:各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肛门直肠测压肛管静息压由术前的17.48±0.72mmHg提高到术后12月的33.81±3.22mmHg;最大收缩压由术前的75.26±5.59mmHg提高到术后12月的121.62±6.10mmHg;持续收缩时间由术前的4.69±0.28s提高到术后12月的8.05±0.40s;高压区长度由术前的5.69±1.14mm提高到术后12月的14.19±1.44mm;经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1月、6月、12月不同时间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和高压区长度有显着性差异(P<0.001),各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发现:各时间肛门直肠测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小儿肛门闭锁术后重度大便失禁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刘一楠[5](2018)在《改良会阴重建术联合肛门括约肌修补术治疗OASIS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会阴重建术联合肛门括约肌修补术治疗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OAS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改良会阴重建术联合肛门括约肌修补术治疗的20例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疗效评估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感受分级(极好:无任何不适症状;好:干便及稀便控制均可,但排便过程中肛门或会阴体偶有不适;良:干便控制可,稀便控制差;差:症状没有改善)、比较研究患者术前及术后的Williams分级(分级为A~E级,分级约高,肛门功能约差)、Wexner评分(分值范围为0~20分,分值越高,控便能力越差)及直肠肛管测压及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6个月(2018年3月)。结果:(1)20例女性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1(42~79)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3(8~17)天。术后并发症:切口疼痛20%(4/20)、肛门坠胀感5%(1/20)、皮瓣局部坏死5%(1/20)。其中皮瓣局部坏死通过清创换药于术后2个月愈合,未影响其排便功能,术后未出现感染、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主观感受总体有效率为100%(20/20)。(2)20例女性患者中,术后1个月主观Williams分级与术前相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Wexner评分术后1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2.6±0.681和1.1±0.718,与术前评分(3.8±1.0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客观直肠肛管动力学检测参数与术前对照均有所改善,其中最大肛管静息压(62.3±2.31 mm Hg)与术前(30.2±3.35 mm Hg)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肛管收缩压(144.9±4.65mm Hg)与术前(72.5±3.64mm Hg)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直肠内超声提示肛门括约肌均呈迭瓦样紧密重合。结论:改良会阴重建术联合肛门括约肌修补术治疗OASIS简单、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3-01)
艾旭,马旭,龙舟,朱小玄,梅丹丹[6](2016)在《不同肠道重建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叁种肠道重建术对肛门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将15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直接吻合组(n=52)、结袋组(n=54)和J型袋组(n=53)。叁组患者均行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手术后吻合组患者行直接吻合术,结袋组患者行结肠袋成形术,J型袋组患者行J型贮袋手术。观察叁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对叁组患者均分别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的主观感受、肛管直肠压力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叁组患者术后肠道重建成功率及大便不能完全排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结袋组、J型袋组患者肛门功能主观感受评分高于吻合组患者(P均<0.01);结袋组与J型袋组患者24 h排便次数、不能区分排便与排气发生率均显着少于吻合组(P均<0.05)。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结袋组和J袋组静息压和最大耐受容量高于直接吻合组,术后12个月,结袋组和J袋组最大收缩压和顺应性均高于直接吻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后,对患者行直接吻合对其肛门功能的影响最大,而对患者采用结肠袋形成术及J型贮袋手术则影响较小,因此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行最佳肠道重建术,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肛门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周长东,王旭[7](2016)在《直肠癌叁种肠道重建方法对肛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肠道重建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结袋组(结肠成形袋术)32例、J袋组(J型贮袋术)33例和直吻组(行直接吻合术)25例。术后随访12个月,了解术后3组患者恢复情况及肛门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大便不能完全排空、不能区分排气与排便、24 h排便次数均少于直吻组,排便评分高于直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最大耐受容量、静息压、顺应性及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直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采取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后,采用直接吻合术严重影响肛门功能,而结肠成形袋术及J型贮袋术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损伤较小,可通过了解患者机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肠道重建术治疗,尽量保留肛门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6年08期)
蔡伟[8](2016)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的全肛门直肠重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避免腹壁永久造口、改善生活质量一直是患者的渴望,也是对外科医师的巨大挑战。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全直肠肛门重建就是应用各种重建手术重建肛门及内外括约肌功能,避免永久腹壁造口而产生的身体外形及排便功能方面的改变。笔者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刘敏,陈艳,陈继贵,吴揭,程乔[9](2015)在《塔柱状高位纵缝加肛门重建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3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塔柱状高位纵缝加肛门重建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塔柱状高位纵缝、消痔灵注射、肛门括约肌重建及肛门环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32例,观察其术后疗效并跟踪随访6个月至4年。结果 4例失访,21例痊愈,5例显效,2例一年半后复发,总有效率93.8%,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塔柱状高位纵缝、消痔灵注射、肛门括约肌重建及肛门环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5年04期)
王雪郦[10](2015)在《直肠肛门肿瘤根除术后会阴部皮瓣重建的结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会阴部伤口愈合不良是腹会阴切除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此研究的标准是会阴部的立即皮瓣覆盖和长期横断面手术结果。Wang ED等对1995~2013年期间接受了腹会阴切除或盆腔脏器切除的214例直肠肛门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47例患者直接一期缝合(对照组),另外47例患者接受了立即带蒂皮瓣一期缝合(皮瓣组),皮瓣组患者更年轻,有更多影响伤口愈合的并发症,如HIV、吸烟者、克罗恩病者、复发癌、再次手术者、肛管癌的比例更大以及癌症分级更高,而对照组多为原(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肛门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肌肉移植代替括约肌行原位肛门成形术能够改善肛门失禁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股薄肌位于大腿最内侧,部位隐蔽、便于切取、血管固定、供血丰富、神经支配单一,用于重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良好。现对股薄肌移植重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肛门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周芳芳,谢凤姣,梁洁婷,欧梅珍.肛周Paget病行右股前外侧肌带蒂转移皮瓣重建肛门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梁虹宇,李养群.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功能重建的临床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
[3].胡慧勇,王海荣,许云峰,蒋海燕,徐伟珏.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J].肿瘤影像学.2019
[4].张冲冲.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小儿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刘一楠.改良会阴重建术联合肛门括约肌修补术治疗OASIS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8
[6].艾旭,马旭,龙舟,朱小玄,梅丹丹.不同肠道重建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
[7].周长东,王旭.直肠癌叁种肠道重建方法对肛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
[8].蔡伟.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的全肛门直肠重建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
[9].刘敏,陈艳,陈继贵,吴揭,程乔.塔柱状高位纵缝加肛门重建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32例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
[10].王雪郦.直肠肛门肿瘤根除术后会阴部皮瓣重建的结果评估[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