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心脏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心脏,计算机,磁共振,心律失常,曲面,断层。
虚拟心脏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罗存金,游婷婷,刘彤,赫颖,王宽全[1](2019)在《虚拟生理心脏模型及房颤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揭示房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是其诊断、预防、治疗、药物研发及临床设备设计的关键,而实验和临床只能呈现细胞或亚细胞的局部特性及房颤病症的宏观结果.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的发展,运用多物理尺度的虚拟生理心脏模型,来实现宏观结果与微观机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离子通道、心肌细胞、心脏组织及器官等多尺度的虚拟生理心脏模型研究进展,探讨了近年来基于虚拟生理心脏模型的房颤机制研究以及房颤的治疗手段,提示了房颤研究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季达峰,吕广明[2](2019)在《虚拟心脏模型在心脏CT断层结构认识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仿真虚拟心脏模型在心脏各方向断层结构中的识别作用。方法:利用心脏二维图片对心脏外形、心腔、瓣膜、冠状血管及出入的大血管进行叁维建模;将病例胸部CT数据导入3D slicer(版本4.8.1),对心脏部位进行重建并导出;将基于病例重建的心脏初模导入3dsMax(版本2012),将虚拟模型与重建模型进行简单配准,配准后的虚拟模型导入3D slicer中,利用互动定位法对心脏不同结构进行定位并显示于各断层中。结果:结合虚拟模型与断层可在病例影像数据中达到初步定位和识别作用。结论:虚拟模型结合断层定位可对CT数据中心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初步定位和识别。(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马会利[3](2018)在《化合物心脏毒性虚拟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药物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药物毒副作用之一,也是导致大量上市药物被撤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副作用尤其是中药引起的心脏毒性方面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尽早地评估药物的心脏毒性和预测中药的心脏毒性是非常有意义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识别心脏毒性化合物的分类模型。首先,从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搜集具有心脏毒性的化合物,并以此生成相应的非心脏毒性化合物,组建成训练集与测试集。其次,使用MOE(version,2009)和PaDEL-Descriptor(version,2.21)软件进行分子描述符的计算并进行优化,结合叁种机器学习算法(逻辑回归、随机森林、K-最近邻算法),最终共构建了六个分类模型。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分类模型的预测能力,我们在表现最优的两个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叁类分子指纹(Estate、MACCS和SubFP),重新构建了六个新的分类模型。最后,用所选的两个最优的分类模型预测被明确报道的有心脏毒性的20味中药的化学成分。结果:经综合评估,PaDEL_LFS_LR+MACCS(PLL+MACCS)与PaDEL_LFS_LR+SubFP(PLL+SubFP)这两个分类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为突出。20味中药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谷固醇(sitosterol)和油酸(oleic acid)这6个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在本文中,为预测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我们构建了具有高敏感度与高精度的虚拟预测模型,其中分类模型PLL+MACCS与PLL+SubFP表现最优。随后,我们用这两个最优的预测心脏毒性化合物的分类模型预测被明确报道的有心脏毒性的20中药的708个化学成分,结果指出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β-谷固醇、谷固醇和油酸这6个化合物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总之,本研究为心脏毒性化合物的虚拟预测提供了一个可靠且准确的方法,可对药物的临床前心脏毒性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01)
曹雪,丁金立,刘有军[4](2012)在《虚拟心脏搭桥手术模型雕塑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力反馈装置在虚拟叁维环境中实现抓取和变形等操作,模拟心血管手术中的血管搭桥术式。方法利用医院中真实病人的CT扫描数字图片重建出心脏可视化模型并进行显示,建立搭桥血管,然后利用力反馈装置对血管模型进行雕塑,以模拟Fontan手术中从肺动脉到右心室的血管搭桥手术。结果在虚拟叁维环境中显示心脏的空间结构,选择任意长度和直径的血管进行虚拟搭桥仿真,或选择自定义大小的补片对模型进行修补,最终得到术后模型和测量参数。结论力反馈装置在虚拟心脏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为今后模拟各种手术术式、建立包含力学特性的手术规划系统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2年06期)
韩庆龙[5](2005)在《虚拟心脏介入手术的几何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它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手眼协调,医生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开发一套用于训练的虚拟心脏介入手术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虚拟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心血管几何模型的构建问题上。传统的血管模型建立方法是对血管切片轮廓线的叁维重建,由于存在切片来源受到限制、切片重建配准困难等问题,目前,这种方法仍不成熟。采用曲面造型的方法,利用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算法,根据实际血管的特征设计几何模型,可以克服上述方法的一些缺点,同时使得血管模型构建的方式更加灵活。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曲面造型的理论基础和曲面的几何连续性及光滑拼接方法,然后对医院提供的血管图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利用NURBS曲面造型方法构造了血管的面模型,其间涉及到针对心血管模型提出的曲面构造新算法以及在进行光滑拼接时对原有算法的优化,针对手术过程中血管模型的动态形变要求,设计了适当的形变算法以及心脏跳动算法,并给出了血管模型的模拟效果,结合整个虚拟心脏介入手术系统,评估了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针对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5-11-01)
邱鹏,李桥,刘兵,陈红,潘燕[6](2005)在《基于虚拟人数据的心脏表面模型叁维重建及显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美国虚拟人一号数据,利用Rhino软件建立心脏模型,用VC和Direct 3D编程实现心脏模型的叁维交互显示。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模型较逼真,对模型的可控制性强,能满足心肌缺血定位和可视化显示研究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张孟军[7](2004)在《虚拟的模型 真实的心脏》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正在构建描述单个心脏细胞以及整个心脏器官的“虚拟心脏”,或者说,是建立一种心脏的计算机模型,以找到诊断和治疗心脏病以及测试心脏病药的新方法。 当前,仅在美国,就有1300万人患了从冠状动脉梗死到心脏异常等(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04-03-26)
李光林,夏灵,吕维雪[8](1997)在《心电逆问题的虚拟心脏模型参数解用于心室预激旁道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电逆问题求解方法,即基于虚拟心脏模型的心电逆问题的模型参数解。详细研究了心室预激旁道位置与体表电位分布(BSPM:BodySurfacePotentialMappings)特征参数的关系,用BSPM的预激旁道位置敏感参数构造了优化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算法及预激综合征旁道定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心电逆问题研究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心室内预激点的定位精度在叁个心肌单元以内(即4.5mm)。(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虚拟心脏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仿真虚拟心脏模型在心脏各方向断层结构中的识别作用。方法:利用心脏二维图片对心脏外形、心腔、瓣膜、冠状血管及出入的大血管进行叁维建模;将病例胸部CT数据导入3D slicer(版本4.8.1),对心脏部位进行重建并导出;将基于病例重建的心脏初模导入3dsMax(版本2012),将虚拟模型与重建模型进行简单配准,配准后的虚拟模型导入3D slicer中,利用互动定位法对心脏不同结构进行定位并显示于各断层中。结果:结合虚拟模型与断层可在病例影像数据中达到初步定位和识别作用。结论:虚拟模型结合断层定位可对CT数据中心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初步定位和识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心脏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罗存金,游婷婷,刘彤,赫颖,王宽全.虚拟生理心脏模型及房颤机制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2].季达峰,吕广明.虚拟心脏模型在心脏CT断层结构认识中的应用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马会利.化合物心脏毒性虚拟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4].曹雪,丁金立,刘有军.虚拟心脏搭桥手术模型雕塑系统的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12
[5].韩庆龙.虚拟心脏介入手术的几何模型构建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6].邱鹏,李桥,刘兵,陈红,潘燕.基于虚拟人数据的心脏表面模型叁维重建及显示[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5
[7].张孟军.虚拟的模型真实的心脏[N].科技日报.2004
[8].李光林,夏灵,吕维雪.心电逆问题的虚拟心脏模型参数解用于心室预激旁道定位的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