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世纪叁四十年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四十年,新文化运动,中国,约翰,陕甘宁,传统,音高。
世纪叁四十年代论文文献综述
潘浩[1](2018)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定性与评价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运动发生时,国民党作为一个国内已经发展了20余年的(从1895年兴中会算起,已有20多年;如从1912年立党算起也已有7年时间)当时最有实力的政党,对运动的发生、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高层也对运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巨大支持,一些参加运动的、活跃的知识分子日后还成为国民党方面的重要人物。而中国共产党当时虽尚未成立,但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对此次运动的参与者们影响深远,许多当时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这场运动,并在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和组成的重要力量,而且五四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两党与五四运动均有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方面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与定性历来极高。李大钊、恽代(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8年00期)
马雪,赵红[2](2019)在《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变迁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的医疗机构经过苏维埃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通过对叁个时期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梳理,发现其具有"战时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同时使该地区医疗卫生状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了军民的健康水平,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鲁海,徐红[3](2019)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青岛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写青岛文学史的文章,多数写上世纪二叁十年代的青岛文学,或者解放后的青岛文学,对四十年代一直避而不谈,但是这时期的青岛并不是沙漠,也有文学。上世纪四十年代,可以分作两个时期,1945年以前,属于敌伪统治下沦陷时期,1945年以后到解放,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亦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一时期,青岛报纸有十几家,都有文学副刊,还出版有《民民民》《海风》《新血轮》等专业文学杂志,以及《星野》等带有文学作品的综合性刊物。(本文来源于《青岛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国利[4](2019)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对“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视通史编纂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中国现代史家多重视中国通史传统的批判继承,编纂出许多新中国通史,极大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成为中国现代史学成就最大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史家对此贡献卓着。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他们以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继承"通史家风",编纂了诸多中国通史,给民众提供系统的中国历史知识,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重大和深远。其中,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的成就最高。所谓"通史家风",是指中国史家重视推求历史大道(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鲁明军[5](2019)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文人艺术与中国革命——以黄宾虹、郎静山及费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叁四十年代,在艺术革命、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如火如荼之际,身处图存救亡危难时刻的黄宾虹、郎静山及费穆等艺术家却"不合时宜"地诉诸传统文人意趣和士夫认同。从叁位艺术家作品的形式、风格和美学,到他们画面和图像中的"山水"题材和"山河"意象所象征的家国认同,乃至绘画、摄影与电影本身作为媒介的伦理政治实践,通过这叁个相互关联的不同层次可以看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近代文人艺术与中国革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张力关系。(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郭平兴[6](2019)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东南亚华校华文教科书编辑出版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华文教科书在东南亚华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东南亚华人华侨教育发展迅速,但当时使用的不同华文教科书普遍存在不适应东南亚侨生毕业升学及日后工作生活需要的现象,且政治色彩过浓,内容编排不甚合理。究其原因,是没有解决好"由谁来编""怎么编""能不能统一编写"等问题,导致东南亚华文教科书编辑出版主体多元化、编撰指导思想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广大侨生的需求,影响了其在东南亚的传播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贺巧娟[7](2019)在《简述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成都报馆的广告经营》一文中研究指出报业市场实质上就是报纸的生产者与读者、广告客户之间发生交换关系的场所或平台。新闻是报纸的基础,广告是报纸的支撑。报馆除售报收入外,广告收入才是主要进账。成都报馆通过扩大报纸销路、与广告商互动、延揽广告人才等措施经营广告业务。(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9年07期)
金一[8](2019)在《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以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文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国际性的文艺思潮。作为同处于亚洲的东方国家,中韩两国的现代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在其影响之下出现了许多体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文学作品和批评文章。通过对同时期中韩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其流变过程的比较,可以总结出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异同点,进而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尹恒[9](2019)在《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外国记者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的叁四十年代,先后有数十位外国记者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报道,正是由于这些记者不断深入地探寻,红色中国的真相才得以展现于世界面前,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壮举才得以为世人所知蒋介石集团自1927年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一直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看成主要对手,利用其掌握的各种宣传工具,极力鼓噪、肆意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十年间,各种污化、造谣之词甚嚣尘上,不绝于耳。让人感到,共产党建立的红色政权无异于是洪水猛兽,使人望而却步。然而,一个不争的事(本文来源于《陕西档案》期刊2019年03期)
霍紫薇[10](2019)在《传统视域中的约翰·凯奇》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米尔顿·凯奇(1912-1992),美国先锋派音乐家、思想家、实验音乐作曲家。二十世纪以来,他一直处于美国先锋音乐的中心地位,他的作品及其音乐观念的影响遍及整个世界。凯奇的音乐作品题材多样、形式新颖,以大胆和创新而着称。他对西方音乐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打破了传统作曲技法,甚至拆除了音乐与生活的门槛,重新定义了“音乐”和“声音”的概念;也正是由于他的探索与创新,对传统的解构与颠覆,奠定了他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纵观凯奇整个创作生涯中的音乐作品,大部分研究者都关注他那些激进的实验性音乐作品并进行研究分析,而凯奇早期的音乐创作中还有一部分不被研究者们重视的使用传统手法而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包括二十世纪上半叶早期现代音乐在内的、但对凯奇而言都同属于过去传统音乐形式的实践,也正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实践,才使得凯奇与音乐艺术固有的观念和形态产生了直接的关联性。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对这一部分作品中有重要价值的具体音高形态的分析和描述,探究出凯奇与传统更具关联性的技术价值,进一步了解他的音乐创作思维和艺术观念,从而能更客观的看待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第一章为作曲家简介及创作背景简述,包括作曲家的生平、艺术观念、音乐风格以及各个阶段创作背景等内容;第二章为凯奇传统属性音乐作品的具体形态分析,笔者将凯奇的这一部分作品分为以下叁个类别,分别为:调式化音乐作品、调性游移和泛化的音乐作品以及调性音乐作品,分别从它们的音高结构、音程细胞、节奏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第叁章包括了解二十世纪的文化思潮及审美趣味,二十世纪各个作曲家的各种实践方式以及凯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与五十年代之后实践方式的变化,从而更深层次的探究凯奇的创作思维及艺术观念,寻找到作品当中的价值及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5)
世纪叁四十年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的医疗机构经过苏维埃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通过对叁个时期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梳理,发现其具有"战时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同时使该地区医疗卫生状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了军民的健康水平,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世纪叁四十年代论文参考文献
[1].潘浩.20世纪叁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定性与评价探析[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8
[2].马雪,赵红.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变迁及特点[J].兰台世界.2019
[3].鲁海,徐红.上世纪四十年代青岛文学[J].青岛文学.2019
[4].徐国利.20世纪叁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对“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J].社会科学文摘.2019
[5].鲁明军.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文人艺术与中国革命——以黄宾虹、郎静山及费穆为例[J].文艺研究.2019
[6].郭平兴.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东南亚华校华文教科书编辑出版论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贺巧娟.简述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成都报馆的广告经营[J].时代报告.2019
[8].金一.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以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文论为中心[J].东疆学刊.2019
[9].尹恒.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外国记者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J].陕西档案.2019
[10].霍紫薇.传统视域中的约翰·凯奇[D].西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