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印度洋北半球夏季与冬季季节内振荡演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热带印度洋北半球夏季与冬季季节内振荡演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热带印度洋地区存在着一个非常显著的冬-夏季的差异,北半球夏季在赤道地区为一个准局地振荡的模态,但是冬季为向东传播的模态。这一特征与观测事实相一致,即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标准差大值区相一致,在北半球夏季对流主要存在于中东印度洋区域,冬季对流则存在于整个印度洋海盆。通过对1982-2012年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造成对流在不同季节独特的传播和生成特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当ISO对流出现在东印度洋区域时,在北半球冬季(夏季)对流的东部出现正(负)水汽趋势。意味着夏季和冬季不同的传播特性是由于对流东侧不同的水汽变化趋势所造成的。进一步诊断异常水汽收支方程,造成水汽变化趋势的主要贡献项为背景态的环流场输送异常的水汽。此外海-气相互作用同样起到作用。北半球冬季ISO生成于西印度洋区域,然而北半球夏季ISO开始于赤道中-东部印度洋区域。夏季ISO触发的原因是边界层的增湿,造成边界层增湿的主要是由于处于东部印度洋的上一个抑制相位ISO引起的异常东风输送平均态的水汽平流所引起的。此外,异常海温(SSTA)的延迟反馈对于冬夏季对流生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夏季和冬季ISO演变的总体差异受季节平均状态(包括平均海温和水汽含量)的调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关于季节内振荡研究的一些问题
  •     1.2.2 冬季MJO的传播机制
  •     1.2.3 夏季BSISO传播特征的研究
  •     1.2.4 MJO触发过程的分析
  •     1.2.5 夏季触发过程的分析
  •     1.2.6 冬夏季对比的分析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资料、分析方法和模式模型介绍
  •   2.1 观测资料选取
  •   2.2 分析方法介绍
  •     2.2.1 Lanczos滤波
  •     2.2.2 季节内水汽和热量方程诊断
  •     2.2.3 回归分析和有效自由度
  • 第三章 热带印度洋北半球夏季与冬季季节内振荡演变特征
  •   3.1 通过EOF分析BSISO与 MJO显著特征
  •   3.2 BSISO与 MJO的时空传播特征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SO冬夏季传播差异的分析
  •   4.1 从大气角度分析季节内振荡传播差异
  •     4.1.1 北半球冬夏季ISO对流沿赤道传播差异的诊断
  •     4.1.2 夏季BSISO北传的分析
  •   4.2 从海汽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造成传播差异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北半球冬季MJO与夏季BSISO触发的差异
  •   5.1 夏季触发机制的分析
  •   5.2 冬季触发机制的分析
  •   5.3 北半球冬夏季生成区域位置的差异分析
  •     5.3.1 冬夏季背景场对对流生成区域的调制
  •     5.3.2 冬夏季异常海温场与对流生成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庆池

    导师: 李天明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季节性,对流的触发和传播,边界层增湿,海气相互作用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海洋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732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117

    总页数: 63

    文件大小: 3396K

    下载量: 37

    相关论文文献

    • [1].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不同模态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J]. 大气科学 2009(02)
    • [2].冬季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物理结构[J]. 海洋科学进展 2009(02)
    • [3].热带印度洋海表日增温年循环和半年循环[J].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1)
    • [4].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5].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增暖对东亚夏季风趋势的相反影响[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05)
    • [6].热带印度洋与全球大气相互作用的信息传输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5(03)
    • [7].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三极模态的理论探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01)
    • [8].热带印度洋海温变化对东亚地区臭氧层分布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9].华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与热带印度洋热含量的关系[J].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5)
    • [10].热带印度洋海温与海表面高度相关关系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1].10月份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的统计动力诊断[J]. 大气科学 2010(02)
    • [12].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期间印度洋大气的变化——大气流函数场和势函数场的分析[J]. 大气科学 2008(05)
    • [13].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模态的不对称性及其成因的数值研究[J]. 大气科学 2010(06)
    • [14].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2(03)
    • [15].热带印度洋Rossby波的基本特征[J]. 海洋科学集刊 2010(00)
    • [16].近期观测揭示的热带印度洋环流多尺度变率[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6)
    • [17].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力异常联合模及其指数定义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 2008(01)
    • [18].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17(05)
    • [19].热带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J].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4)
    • [20].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夏季OLR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1)
    • [21].热带印度洋Dipole事件的两种模态[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10)
    • [22].热带印度洋-太平洋OLR的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09)
    • [23].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对海表温度日变化的影响[J]. 海洋科学进展 2013(03)
    • [24].几种统计模型对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预报[J]. 海洋学研究 2018(01)
    • [25].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东部5月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J]. 高原气象 2017(02)
    • [26].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英文)[J].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1(01)
    • [27].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J]. 气象学报 2008(01)
    • [28].2016年汛期气候预测效果评述及主要先兆信号与应用[J]. 气象 2017(04)
    • [29].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J]. 气象学报 2009(04)
    • [30].热带印度洋SST海盆模态的“充电/放电”作用——对夏季南亚高压的影响[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02)

    标签:;  ;  ;  ;  ;  

    热带印度洋北半球夏季与冬季季节内振荡演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