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探讨

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探讨

王婷慧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528400

摘要:结合多年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实践经验,查阅相关资料,阐述环境监测目的与原则、过程与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工作质量、数据质量以及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引言: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环境监管的基本手段,是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环境保护事业最具基础性、战略性的一个支撑体系。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信息是制定环境法规制度、政策标准、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依据,是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具体体现。

1环境监测目的与原则

1.1目的

环境监测是为实现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环保目标。通过对环境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目的可归纳为4个方面:(1)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判定污染源,为实现环境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积累监测资料;(4)提供环境管理依据,为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综合性服务。

1.2原则

(1)监测项目应执行国家与地方环保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综合运用好经济及相关政策为评价监测资料;(2)据监测项目的要求,摸清监测区域分布现状、污染点源、收集原始资料、因地制宜地制定监测方案,并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3)监测网络系统确定,监测点位选择一定要具有准确性与代表性;(4)规范监测行为,以科技为依托、开拓创新,注重现状、有序监测,严格按确定的技术路线、频次、分析方法、实验测定到数据整理等全过程质量控制;(5)针对监测列项要求,提出监测评价报告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并进行专家评审确认。

2环境监测过程与分析方法

2.1环境监测过程

目前监测的一般过程为针对需要监测场所,按照监测程序首先进行实地调研→制订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提出方案→专家评审→上报材料等。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都应对照质量保证体系的技术规范、规定为指导。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等,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无误;另从信息技术角度可概括为:监测是对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四个过程,通过对监测信息进行解析和综合,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方能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做出正确评价。

2.2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目前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份分析及其状态与结构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二种:化学分析法中常用的有重量法和容量分析法,如:重量法用作残渣、降尘、油类、硫酸盐等的测定;容量分析法被广泛用于水中酸度、碱度、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仪器分析法是以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近几年以来,国内被广泛用于环境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如分光光度法常用于大部分金属、无机非金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常用于有机物的测定,对于污染物状态和结构的分析常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分析范畴。

3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分类

3.1特点

一是监测的综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二是监测的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周期越长,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三是监测的追踪性:监测全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特别在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时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统一授控状态工作作业。由于实验室的各种分析手段不同,必然会发生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为使监测结果统一准确,在建立现场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同时,另外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控制规定,以确保监测数据的正确性。

3.2分类

一是按监测的内容可划分为:

(1)常规监测是对指定项目进行定期、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的进展;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服务于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理二个方面;

(2)应急监测,据特定目的,它包括以下几种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等;

(3)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主要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是按监测的介质对象可划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这些都是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专门部门进行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

4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分析

环境监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形如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中间若有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其监测结果是不符合实际的一个数据。为了获得准确一致的数据,从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并对每一个监测项目内容、工作与监测人员也应制定质量控制措施。

(1)采样的质量控制:经现场踏勘,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按环境要素分别制定详实的采样技术细则,样品和交换与管理制度;正确操作与校准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吸附剂是否有效,数量是否符合要求;采样器放置的位置和高度是否符合采样要求,有否避开污染源的影响;采样管和滤膜的安装是否正确。认真做好采样记录,并妥善保管好样品。

(2)样品运输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采样管或滤膜在采样前从实验室运往监测点,采集的样品需送回实验室化验分析。这一过程中,采样管不可倾倒,采样管之间应用软体物隔离,以防吸收剂溢流。滤膜应完整地封存在专用的洁净袋子里,使用时用不锈钢镊子取放,避免滤膜在进入采样器前被污染。如果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测试,考虑到样品的稳定性,样品应贮存在温度低于22℃的环境中,最好存放在冰箱里。

5结语

新常态需要新状态。环境监测应该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环境保护的新常态,进一步筑牢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红线意识,扎实做好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计划的精细化实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更好地为环境保护服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2]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79.

[4]王永太.试论怎样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J].能源环境,2014(6):158.

[5]杨虹,卢志坤.浅谈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资讯,

标签:;  ;  ;  

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