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亚热带红壤区为我国侵蚀退化最严重的的区域之一,植被恢复与重建是恢复红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在森林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对其土壤结构恢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尤为必要。土壤微团聚体是土壤结构基本单元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形成和变化对土壤肥力的提高、土壤质量的改善起着根本性作用,分析南方红壤区不同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特征,对于提高亚热带红壤区森林土壤结构稳定性和生态修复,为进一步科学指导不同植被类型选择、改善生态环境具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立地条件相似的(杉木)残次林(CK:未补植树种为空白对照)、(杉木)残次林改造模式1(MS1:补植木荷、枫香、杜英、胡枝子)、(杉木)残次林改造模式2(MS2:补植木荷、枫香、杜英)、针阔混交林(R)(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和次生阔叶林(N)共5种植被恢复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这5种植被恢复类型分别分离出3个粒级(50-200μm、20-50μm、<20μm)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测定其内部微生物群落、铁铝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钙键、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碳)等指标,探讨不同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微生物群落结构、铁铝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等特征,以进一步阐释亚热带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形成与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TPLFAs)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减少,部分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TPLFAs)随土壤粒级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土层中,与CK相比,R可显著提高土壤各粒级微团聚体胶结物TPLFAs,N中土壤各粒级微团聚体胶结物TPLFAs有下降趋势;其中N中<20μm粒级TPLFAs表层土显著高于其他土层,且伴随土层深度增加百分比逐渐降低的增加;10-20cm土层中MS1中<20μm粒级TPLFAs有一定程度增加(与CK相比增加21.54%),MS2中<20μm粒级TPLFAs几乎无增减,说明MS1补植的胡枝子可一定程度提升中间土层小于20μm粒级TPLFAs含量。(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土层各粒级微团聚体胶结物中各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粒级各菌群PLFA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显著降低,各土层丛枝菌根真菌(AM)和真菌PLFAs含量随粒级增大逐次显著降低,放线菌PLFAs含量大致随粒级减小而逐渐减少,各土层大致表现为20-50μm粒级革兰氏阳性菌PLFA含量高于50-200μm和<20μm粒级。与CK相比,R各土层50-200μm和<20μm粒级(AM)PLFAs含量显著较高,N中浅层土各粒级AM和真菌PLFAs含量显著较低,N和R深土层<20μm粒级真菌PLFAs含量显著较高,N和R可显著提升中间土层小于20μm粒级放线菌PLFAs含量,R与CK细菌PL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MS1、MS2和N细菌PLFAs含量基本无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3)同土层各粒级之间微生物物种丰富度(S)、香农指数Shannon-Wiene(H’)、均匀度指数(EH)和辛普森Simpson(D)指数基本无显著差异。其中R中50-200μm和<20μm粒级S指数显著较高,MS2中<20μm粒级S指数显著较低;表层土20-50μm粒级N和R均匀度(EH)显著降低,且R中<20μm粒级E显著最低,R和N均可显著提升20-50μm粒级H’指数和D指数,说明R和N对20-50μm粒级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表层土MS1中50-200μm粒级D指数显著较低。(4)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中铁铝氧化物也有较大影响,同土层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铁铝氧化物含量整体表现为,游离态铁氧化物(Fed)含量远高于无定形铁氧化物(Feo)和络合态铁氧化物(Fep),且Fep含量最少,不同形态氧化铝中,游离态铝氧化物(Ald)和无定形铝氧化物(Alo)含量远高于络合态铝氧化物(AlP),即Fed>Ald>>Feo>Alo>>Fep>AlP。各植被类型土壤铁铝氧化物和土壤氧化铁活化度呈现总体趋势可表现为,总体上均表现为在50-200μm粒级氧化铁活化度最高,<20μm粒级氧化铁活化度最低,N>R>MS1>MS2>CK。另外,从各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垂直剖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铁铝氧化物均表现出明显的向细粒级富集。(5)不同植被恢复类型钙键、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均表现较显著向细粒级富集,各植被恢复类型钙键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均为R>N>MS2>MS1>CK,各植被恢复类型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均为CK>MS2>MS1>R>N。对微团聚体胶结物稳定性的贡献,在较深层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Ca-SOC、Fe(Al)-SOC)与微生物中细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以及放线菌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较明显。亚热带红壤中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碳比钙键结合态有机碳更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定,特别是促进表层土<20μm粒级中有机碳的固定。综上,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微团聚体胶结物的形成,其中以R效果最为显著,N次之,均一定程度提高土壤中微团聚体胶结物TPLFAs和各菌群PLFA含量,促进土壤中微团聚体胶结物铁铝氧化物和络合态有机碳的转化,其中MS1补植胡枝子可提高土壤<20μm的TPLFAs,微生物与有机无机复合体以及铁铝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森林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修复与功能改善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申思佳
导师: 樊后保,黄荣珍,杨洁
关键词: 植被恢复,土壤微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铁铝氧化物,土壤结合态有机碳
来源: 南昌工程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源有机碳对红壤退化地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影响机制(31660192)
分类号: S714
DOI: 10.27839/d.cnki.gncgc.2019.000060
总页数: 89
文件大小: 4253K
下载量: 70
相关论文文献
- [1].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识别方法厘定——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塔中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物类型及其形成环境[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03)
- [3].青海湖滨岸带湖滩岩胶结物中发现微生物[J]. 中国地质 2019(05)
- [4].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8储层胶结物特征[J]. 复杂油气藏 2015(01)
- [5].利用负胶结物投点图评价西湖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J]. 断块油气田 2010(01)
- [6].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深层下沟组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5)
- [7].碎屑岩中硅质胶结物物质来源及沉淀机理[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2)
- [8].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浊沸石胶结物特征及其成岩模式[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9].准噶尔盆地中拐—西北缘地区二叠系沸石胶结物分布与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6(06)
- [10].湖南省花垣县李梅矿区砾石胶结物型铅锌矿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2(11)
- [11].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容矿岩石胶结物与铜矿化[J]. 云南地质 2008(04)
- [12].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方解石胶结物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2(02)
- [13].梨树断陷营城组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3)
- [14].准东阜东斜坡区齐古组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2)
- [15].浅谈扫描电镜技术及其在胶结物类型识别中的应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9)
- [16].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白云岩储层胶结物对早期孔隙的影响[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6)
- [17].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02)
- [18].动力学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5(04)
- [19].自生“加大”含铁白云石胶结物特征及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4+5段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5)
- [20].砂岩储层石英胶结物的SiO_2来源研究综述[J]. 矿物学报 2017(Z1)
- [2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方解石胶结物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S1)
- [22].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表面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3].浙江省文物建筑壁画彩绘颜料和胶结物的检测研究[J]. 东方博物 2018(03)
- [24].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硅质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J]. 古地理学报 2011(02)
- [25].封面故事[J]. 力学与实践 2018(06)
- [26].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致密砂岩孔隙的保存机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01)
- [27].羌塘盆地南部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自生文石胶结物的鉴定及其成因探讨[J].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6)
- [28].致密砂岩中硅质胶结物的硅质来源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3)
- [29].微生物水泥的胶结过程[J]. 硅酸盐学报 2015(08)
- [30].砂岩中碳酸盐岩胶结物的形成、分布及对孔隙演化的影响[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8)
标签:植被恢复论文; 土壤微团聚体论文; 微生物群落结构论文; 铁铝氧化物论文; 土壤结合态有机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