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道德论文_何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体性道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体,性道德,人格,道德教育,主体性,大学生,社会。

主体性道德论文文献综述

何欢[1](2019)在《关于高校德育应注重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自主性思维、竞争意识被全面地激发出来,价值观的多样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以及心理教育的过程之一,必定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就目前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进行阐述,提出开展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推动高校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0期)

覃茳坤[2](2018)在《《玩偶之家》与《伤逝》女主人公比较——主体性道德与客体性道德的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性道德是个体的,遵循个人内在的尺度,象征着自由,心灵的完满,类似于波普尔的"世界2",即精神世界。而客体性道德是相对于主体性道德而言的,是既定的社会与历史规定的或强加的,就个体而言,是一种钳制与枷锁,近似于波普尔的"世界3",即客体观念世界。《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为摆脱"玩偶"的厄运,心灵遵循的道德路径经历了:客体性道德—主体性道德。而子君为了爱情与信仰跟涓生住进了吉兆胡同,突破了宗法社会强加的道德,达到了心灵的自由,突破了客体性道德的束缚,达到了主体性道德层面,之后又迫于爱情的毁灭与现实的压力,只得无奈的屈从于客体性道德。(本文来源于《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崔妙[3](2018)在《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尽管萌发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但也使他们很容易受到金钱的诱惑,长此以往会使他们的道德人格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学校传统的填鸭式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责任感淡薄、道德情感冷漠。因此,加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任重而道远。本文以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着力点,从主要实现的路径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一种独立的、理性的、自为的人格。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第叁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现状,主要从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两个角度入手。第四章文章探索了实现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路径,主要从确立的原则、目标和策略叁个方面论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31)

熊夏[4](2018)在《“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时代",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微媒介在开拓大学生新知空间,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负效应。当下,如何增强大学生微媒体自律观念,构建微平台主体性道德人格成为突出的时代课题。文章从"微理念""微氛围""微机制""微制度"四个方面出发,寻求"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的实践路径,这将有利于推进清朗微网络空间的搭建。(本文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缪玲玲[5](2016)在《让学生像鱼儿一样欢唱——基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理念的品德教学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课堂是学生德性养成的温室,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丰富的沃土,然而,当今品德课堂存在诸多弊端:德育目标形式化,脱离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取"灌输"的方式实施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事倍功半。创设生活情境:鱼儿自由呼吸每位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如(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6年47期)

张嘉鑫[6](2016)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界定出发,将人的主体性与网络道德实践理论相结合,通过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探讨和研究,力求从教育模式这个主要方面为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提供有效并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和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王天宇[7](2016)在《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究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个体主体性的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当今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加突出,然而在现在的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存在着弱化现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进而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需要对高校德育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进行探析,针对实际情况作分析,并分析导致相关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6年04期)

丁晶,叶湘虹[8](2015)在《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道德人格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从主体性道德人格角度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多重意义:有利于培养富有自主、自为、自由精神的道德自我,有利于形成具有导向、整合、内化功能的动力系统,有利于形成包容个性、规范、合作的同辈群体。认为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应通过重塑道德自我建构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道德人格结构系统、共情培养建立同辈支持鼓励与群体合作机制、体验式活动回归以实践为主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教育等叁个途径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陈连珠[9](2015)在《转型期社会主体性道德的缺失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主体性道德指个体意识到的自身作为独立人格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为了维护这种独立性而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公民主体性道德人格,独立的道德判断和自律的道德行为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文章简明论述了社会转型期主体性道德缺失的叁大表征、主体性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主体性道德重构的原则与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白利强[10](2015)在《旁观者现象与提高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旁观者群体是由一些个体临时组成的一个道德冷漠的群体,旁观者现象本质上是旁观者这个群体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出现问题,也就是这个群体的成员在道德认识上出现偏差,在道德选择上做出了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抉择,在道德行为上选择了“不作为”的逃避相应道德责任的行为,归根结底是当前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实效性欠佳。本文认为,要切实提高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加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包括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确立价值引导和自我构建相统一的理念;优化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教育方法以及教育队伍的力量与素质。其次社会主体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包括要注重学思结合以及要注重知行统一。最后要建立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的“叁位一体”的互动立体式网络提升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矫治旁观者现象。(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5-06-01)

主体性道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体性道德是个体的,遵循个人内在的尺度,象征着自由,心灵的完满,类似于波普尔的"世界2",即精神世界。而客体性道德是相对于主体性道德而言的,是既定的社会与历史规定的或强加的,就个体而言,是一种钳制与枷锁,近似于波普尔的"世界3",即客体观念世界。《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为摆脱"玩偶"的厄运,心灵遵循的道德路径经历了:客体性道德—主体性道德。而子君为了爱情与信仰跟涓生住进了吉兆胡同,突破了宗法社会强加的道德,达到了心灵的自由,突破了客体性道德的束缚,达到了主体性道德层面,之后又迫于爱情的毁灭与现实的压力,只得无奈的屈从于客体性道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体性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何欢.关于高校德育应注重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覃茳坤.《玩偶之家》与《伤逝》女主人公比较——主体性道德与客体性道德的较量[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3].崔妙.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4].熊夏.“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缪玲玲.让学生像鱼儿一样欢唱——基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理念的品德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2016

[6].张嘉鑫.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问题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

[7].王天宇.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探析[J].现代交际.2016

[8].丁晶,叶湘虹.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

[9].陈连珠.转型期社会主体性道德的缺失与重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

[10].白利强.旁观者现象与提高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主体性教学课程规划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概况主体性教学课程规划

标签:;  ;  ;  ;  ;  ;  ;  

主体性道德论文_何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