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张元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元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务印书馆,丛刊,文化,光绪,南洋,书录,华盛顿。

张元济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韦力[1](2019)在《张元济与《涵芬楼烬余书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此书为沈津先生所赠,从目录中可窥本书大概内容,其主体部分乃是谈论张元济、顾廷龙、瞿凤起、赵万里等目录版本前辈大家,当代收藏家则讲述了印谱收藏大家林章松先生。余外则是沈津先生为一些当代版本目录学家着作所写的序言,还有一组文章为目录版本学研讨会的发言,以及论(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0-21)

唐吉慧[2](2019)在《张元济先生的一封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笔者一直留意收集近现代文化人物手迹。因极为崇敬张元济先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外加笔者与张元济先生的孙女张珑老师较为熟稔,常相请益,于是对元济先生的手迹格外关注,以下这封他于1937年写给近代学者、诗人汪兆镛的信即是笔者所收集的其手迹之一。(本文来源于《上海人大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叶新,庞玉凤[3](2019)在《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新发现的《中西日报》1910年关于张元济的多篇报道的判辨,对张元济到达美国的日期,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萨克拉门托等地的行程,以及其回国的日期做了较为深入和翔实的分析,指出《张元济年谱长编》中对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的记述存在的模糊和不确之处,以供张元济研究者参考。(本文来源于《出版与印刷》期刊2019年03期)

邓丽萍,邓纯旭[4](2019)在《论张元济出版事业中的文化使命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元济是我国着名的出版家,其出版业绩以及作为出版家的楷模形象一直影响至今。研究者们对他从事出版业的编辑思想、经营理念,以及教科书、辞书、古籍整理、西学引入等多方面的出版实践都给予了多角度的大量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张元济带领"商务人"出版业绩的取得完全基于其"为国家谋文化之发展"的强烈文化使命感的推动,这种精神在当今的出版业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9年17期)

金炳亮[5](2019)在《论商务精神的传承:以张元济和王云五的交往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务印书馆是20世纪中国出版的最高文化阵地。张元济和王云五两代出版人是商务精神共同的奠基人和光大者。他们在紧密而曲折的出版交往中实现了商务精神的传承创新、价值标识和守望光大。商务印书馆在抗战期间能够历尽各种劫难而不倒,两人之间的这种患难情谊和工作上的密切配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云五去台湾之后,两人虽音讯全断,但其共同推动的商务精神,则在王云五重振台湾商务印书馆的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叶新,刘紫云[6](2019)在《1910年张元济美国东部考察之行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对新发现的美国37篇英文报道的分析,指出张元济从英国到美国纽约的时间约在11月16日,他11月22日参观了纽约的少年法庭和少年感化所,11月29日参观了华盛顿的斯特朗·约翰·汤普森学校幼儿园和富兰克林学校。由此纠正了《张元济年谱长编》美国行程的一些讹误之处。(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高永施[7](2019)在《“生平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一年,张元济53岁,距离他请夫人售卖首饰以入股商务已有18年。张元济在当年留下了10万字的工作日记,还有大量与各方往来的公私信件。本文将他在1919年中的一些经历及因由背景作片片剪影,尝试用这样的叙述还原纷繁交错的世界在当时人生活中的展开。“(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4-19)

张超[8](2019)在《张元济的文化品格与共同体的构建——以张元济的交游经历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是传统向近代过渡的重要阶段。士农工商等群体在这一时期内都发生着变化。士阶层逐渐向自由人转变: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思想倾向于自由民主;在寻求文化发展的同时,开始依赖文化市场,密切同市场的联系。商人阶层亦将目光投入文化市场,融入近代化过程。民初,商人阶层发现新文化运动的经济潜力,不断扩大人才探寻范围,士商开始走向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并成为彼此的互推器,双方通过合作以及交游,获得新文化成长的空间,士运用商的优势传播文化与新知,商人依附知识分子推进经济的近代化,进行商业转型。知识分子与文化商人之间的互渗与交游在这一历史时期打开了新的局面。(本文来源于《昭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向东[9](2019)在《化私为公——出版巨擘张元济》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是开明大儒,清贫巨商,中国出版第一人,历经时代剧变,点燃簇簇文化灯火,至今仍未暗淡,他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回避的人物。今年是张元济逝世60周年。这位我国近现代史上着名的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毕生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身处乱世中的张元济,依靠"为古人续命"的强大信念,仅凭着一己之力,几乎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精华。一入官场险误终身1867年,张元济出生于浙江海盐的一个书香世家。(本文来源于《世界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柳和城[10](2019)在《张元济的宗教观与佛道典籍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家张元济不信教,却留下了不少关涉各种宗教的言论与着述。他一生主持编译的第一部书稿,是严复翻译的《支那教案论》;他与马相伯的交往,在纽约中国留学生集会上有关宗教问题的演说中热情呼吁培养爱国爱教的教职人员,等等,构成张元济宗教观的方方面面,成为研究他的文化观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出版家,他更以自己的出版实践,成功履行了为佛教、道教典籍"续命"的使命,一批序跋文字对佛道源流的精辟论述,大大丰富了他的宗教观。整理出版宗教典籍是为了"存古",而不在于布教。所谓"存古",即"为古书续命",继承传统文化中合理的部分,为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所利用。外来的佛教与本土形成的道教,千百年来留下的丰富典籍是人类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后人没有理由拒绝。从《续藏经》《道藏》《碛砂藏》等等的出版传世即是证明。(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元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年来,笔者一直留意收集近现代文化人物手迹。因极为崇敬张元济先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外加笔者与张元济先生的孙女张珑老师较为熟稔,常相请益,于是对元济先生的手迹格外关注,以下这封他于1937年写给近代学者、诗人汪兆镛的信即是笔者所收集的其手迹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元济论文参考文献

[1].韦力.张元济与《涵芬楼烬余书录》[N].文汇报.2019

[2].唐吉慧.张元济先生的一封信[J].上海人大月刊.2019

[3].叶新,庞玉凤.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初探[J].出版与印刷.2019

[4].邓丽萍,邓纯旭.论张元济出版事业中的文化使命感[J].中国出版.2019

[5].金炳亮.论商务精神的传承:以张元济和王云五的交往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叶新,刘紫云.1910年张元济美国东部考察之行考证[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

[7].高永施.“生平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N].文汇报.2019

[8].张超.张元济的文化品格与共同体的构建——以张元济的交游经历为线索[J].昭通学院学报.2019

[9].向东.化私为公——出版巨擘张元济[J].世界博览.2019

[10].柳和城.张元济的宗教观与佛道典籍出版[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张元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