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灾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灾害,森林,自然灾害,北流市,火灾,大阪,雹灾。
地震灾害论文文献综述
郭增建,郭安宁[1](2019)在《从灾害链角度讨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一文中研究指出1920年12月16日海原发生8.5级大震。在该年前期,冀、鲁、豫、晋、陕五省大旱。与大旱有关的副高,其边缘引张环作用于旱区西边,对海原大震有中短期促发作用。临震前有西伯利亚寒潮传出的脉动触发了该大震,待寒潮大风来到震区时已在震后一天。这对灾民也是一种附加灾害。(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琪[2](2019)在《自然灾害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以大阪地震信息的推特传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日本大阪地震发生之后,5天之内社交媒体推特上与大阪地震相关信息的网状传播结构。依照推文出现的频率和推文被转发的频率等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并且可视化呈现。研究结果发现:1.极高的事件相关性,推文的出现频率在地震发生之后迅速降低; 2.地震相关推文的网状结构极其显着,在地震发生的当日这种网状结构达到最高峰; 3.核心用户对于地震信息的传播具有重大价值,甚至可以延迟信息传播峰值的出现时间;4.突发事件下,信息数量越大,越有利于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的形成,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增加信息传播的渠道。(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2期)
本报记者[3](2019)在《11月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对2019年1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11月,全国自然灾害以干旱灾害为主,地震、地质、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19-12-04)
柯春梅,毛浩然[4](2019)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引领的政务微博话语策略研究——以九寨沟地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九寨沟地震后政务微博@四川发布所发布的242条与地震相关的微博信息为语料,建立微型语料库,研究官方政务微博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舆情引领话语策略。结果发现@四川发布在此次震后舆情引领中运用了如下话语策略:(1)抢占"黄金四小时",消除民众恐慌;(2)构建多模态话语,还原真实现场;(3)注重救援素描,体现救援效率;(4)丰富话语形式,使用亲民话语;(5)优化语篇结构,高效传达信息;(6)高频使用@,适时诉诸权威。@四川发布通过这些策略成功引领了此次震后的舆情走势,对其他政务微博处理类似事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娜,赵奭,邵全[5](2019)在《地震灾害冲击下的中国西南地区经济韧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极端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自然灾害冲击下的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中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频发,突发的重大地震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和破坏。本文选取了近年中国典型地震灾害事件,基于抵抗力和恢复力2个维度,引入社会就业指标构建评价模型,以区域总体指标为基线,对各城市节点应对地震灾害的经济韧性进行关联识别。结果显示,邻近震中的受灾程度严重城市及少数民族地区,灾后4年的社会经济恢复力较强。区域内大、中型城市普遍具备一定的地震灾害抵抗力,但综合2个关键测评维度,反映出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普遍偏低,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应对地震灾害冲击的区域系统经济结构,提升重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自适应性。(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文希[6](2019)在《从汶川地震到宜宾长宁地震:突发自然灾害新闻报道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典型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地震报道是新闻传播实践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9年宜宾长宁地震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传播时效性、新闻专业主义、社交媒体这叁个方面对两次地震的新闻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宜宾长宁地震的新闻报道呈现出的新特征,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吴忠良[7](2019)在《地震灾害风险:物理的预测与预测的物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1])。但这并不等于说防震减灾(也应该)是一个实践难题。一定程度上,在防震减灾的实际应用中,不同时空尺度的不同地震现象的预测及其对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作用,是一个更重要的科学问题。1地震预测的作用的"现代"理解减灾的"第一原理"~([2])是灾害风险(Risk,简记为R)取决于叁项的(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9年11期)
石君宁[8](2019)在《广西:全力应对北流市地震灾害》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2日22时55分,广西北流市发生5.2级地震,应急管理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迅速联系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派出救援队伍赶赴震区,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全区所有手机用户发布地震信息,并要求玉林市应急管理局马上组织检查排查震区地下矿山、化工企业等安全情况。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本文来源于《中国减灾》期刊2019年21期)
王忠远[9](2019)在《新媒体时代突发灾害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以四川宜宾“6·17”地震抗震救灾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第一时间进行广泛新闻报道,并积极对舆论进行正面引导,澄清网络不实谣言,从而使其成为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引导舆论、支持抗震救灾的典型案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内新闻媒体行业整体信息传播方式观念滞后、主导媒体角色日渐迷失、新闻同质化及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发展需要,重新塑造国内媒体行业的新闻权威性,就必须树立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新媒体观念,广泛传播新闻信息,向公众展示其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与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市报人》期刊2019年11期)
沈丽莉[10](2019)在《省政府召开夏河县5.7级地震灾害应对处置专题工作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兰州10月28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沈丽莉)今天凌晨1时56分,我省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为切实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今天主持召开夏河县5.7级地震灾害应对处置专题工作会,就有关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听取了省应(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9-10-29)
地震灾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日本大阪地震发生之后,5天之内社交媒体推特上与大阪地震相关信息的网状传播结构。依照推文出现的频率和推文被转发的频率等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并且可视化呈现。研究结果发现:1.极高的事件相关性,推文的出现频率在地震发生之后迅速降低; 2.地震相关推文的网状结构极其显着,在地震发生的当日这种网状结构达到最高峰; 3.核心用户对于地震信息的传播具有重大价值,甚至可以延迟信息传播峰值的出现时间;4.突发事件下,信息数量越大,越有利于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的形成,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增加信息传播的渠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灾害论文参考文献
[1].郭增建,郭安宁.从灾害链角度讨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J].地震工程学报.2019
[2].丁琪.自然灾害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以大阪地震信息的推特传播为例[J].今传媒.2019
[3].本报记者.11月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发布[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
[4].柯春梅,毛浩然.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引领的政务微博话语策略研究——以九寨沟地震为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5].刘娜,赵奭,邵全.地震灾害冲击下的中国西南地区经济韧性评价[J].高技术通讯.2019
[6].文希.从汶川地震到宜宾长宁地震:突发自然灾害新闻报道变化分析[J].视听.2019
[7].吴忠良.地震灾害风险:物理的预测与预测的物理[J].物理.2019
[8].石君宁.广西:全力应对北流市地震灾害[J].中国减灾.2019
[9].王忠远.新媒体时代突发灾害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以四川宜宾“6·17”地震抗震救灾报道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19
[10].沈丽莉.省政府召开夏河县5.7级地震灾害应对处置专题工作会[N].甘肃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