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型织带,包括凹槽、小磁铁一、小磁铁二、梯形块、螺杆、连杆以及锥形筒,所述圆筒环形侧面左侧设置凹槽,所述小磁铁一固定在凹槽内部底端,所述小磁铁二设置在凹槽内部顶端且小磁铁二与小磁铁一相互排斥,所述梯形块安插在凹槽内部顶端且梯形块下端固定小磁铁二,所述螺杆啮合在圆筒前端且螺杆后端穿过圆筒并固定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圆筒内部且连杆环形侧面上固定锥形筒,所述锥形筒锥面与梯形块上端相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达到了防耐磨织带端部松散的目的,还打到了辅助缠绕耐磨织带的目的,拆卸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耐磨型织带,包括成卷组件、荧光层以及耐磨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卷组件安装在耐磨织带右端,所述荧光层通过胶水粘贴在耐磨织带上端面;所述成卷组件包括圆筒、凹槽、小磁铁一、小磁铁二、梯形块、螺杆、连杆以及锥形筒,所述圆筒环形侧面左侧设置凹槽,所述耐磨织带右端安插在凹槽内,所述小磁铁一固定在凹槽内部底端,所述小磁铁二设置在凹槽内部顶端且小磁铁二与小磁铁一相互排斥,所述梯形块安插在凹槽内部顶端且梯形块下端固定小磁铁二,所述螺杆啮合在圆筒前端且螺杆后端穿过圆筒并固定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圆筒内部且连杆环形侧面上固定锥形筒,所述锥形筒锥面与梯形块上端相贴合。
设计方案
1.一种耐磨型织带,包括成卷组件、荧光层以及耐磨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卷组件安装在耐磨织带右端,所述荧光层通过胶水粘贴在耐磨织带上端面;
所述成卷组件包括圆筒、凹槽、小磁铁一、小磁铁二、梯形块、螺杆、连杆以及锥形筒,所述圆筒环形侧面左侧设置凹槽,所述耐磨织带右端安插在凹槽内,所述小磁铁一固定在凹槽内部底端,所述小磁铁二设置在凹槽内部顶端且小磁铁二与小磁铁一相互排斥,所述梯形块安插在凹槽内部顶端且梯形块下端固定小磁铁二,所述螺杆啮合在圆筒前端且螺杆后端穿过圆筒并固定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圆筒内部且连杆环形侧面上固定锥形筒,所述锥形筒锥面与梯形块上端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磁铁一、小磁铁二、梯形块以及锥形筒均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小磁铁一均匀固定在凹槽内部底端,多组所述小磁铁二均匀设置在凹槽内部顶端,多组所述梯形块分别固定在多组小磁铁二上端,多组所述锥形筒均固定在连杆环形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前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啮合在螺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环形侧面上侧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固定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左端通过轴承固定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左端固定弹簧且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圆筒内部左端面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部顶端均匀开设有多组通槽,所述梯形块安插在通槽内,所述梯形块左端外表面开设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啮合限位杆。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耐磨型织带,属于织带领域。
背景技术
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耐磨织带在裁切后需要成卷,这样有利于包装,但是裁切后的耐磨织带端部织线易松散,成卷时缺少载体,导致成卷的耐磨织带美观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型织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辅助成卷功能,防耐磨织带端部松散,拆卸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耐磨型织带,包括成卷组件、荧光层以及耐磨织带,所述成卷组件安装在耐磨织带右端,所述荧光层通过胶水粘贴在耐磨织带上端面,所述成卷组件包括圆筒、凹槽、小磁铁一、小磁铁二、梯形块、螺杆、连杆以及锥形筒,所述圆筒环形侧面左侧设置凹槽,所述耐磨织带右端安插在凹槽内,所述小磁铁一固定在凹槽内部底端,所述小磁铁二设置在凹槽内部顶端且小磁铁二与小磁铁一相互排斥,所述梯形块安插在凹槽内部顶端且梯形块下端固定小磁铁二,所述螺杆啮合在圆筒前端且螺杆后端穿过圆筒并固定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圆筒内部且连杆环形侧面上固定锥形筒,所述锥形筒锥面与梯形块上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小磁铁一、小磁铁二、梯形块以及锥形筒均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小磁铁一均匀固定在凹槽内部底端,多组所述小磁铁二均匀设置在凹槽内部顶端,多组所述梯形块分别固定在多组小磁铁二上端,多组所述锥形筒均固定在连杆环形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前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啮合在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环形侧面上侧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固定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左端通过轴承固定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左端固定弹簧且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圆筒内部左端面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部顶端均匀开设有多组通槽,所述梯形块安插在通槽内,所述梯形块左端外表面开设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啮合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磨型织带,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圆筒、凹槽、小磁铁一、小磁铁二、梯形块、螺杆、连杆以及锥形筒,该设计通过转动螺杆带动连杆以及锥形筒运动,实现梯形块带动小磁铁二在凹槽内向下运动,从而将插入凹槽内的耐磨织带端部夹持固定,利用圆筒将耐磨织带缠绕成卷,提高耐磨织带缠绕的美观性,利用小磁铁一与小磁铁二相互排斥的特点便于小磁铁一与耐磨织带的分离,方便从成卷的耐磨织带内抽出圆筒。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定位板以及弹簧,该设计实现了辅助连杆回位的目的,降低圆筒分离的难度,本实用新型具有辅助成卷功能,防耐磨织带端部松散,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型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型织带中成卷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型织带中圆筒的主视图;
图中:1-成卷组件、2-荧光层、3-耐磨织带、11-圆筒、12-凹槽、13-小磁铁一、14-小磁铁二、15-梯形块、16-螺杆、17-连杆、18-锥形筒、1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型织带,包括成卷组件1、荧光层2以及耐磨织带3,成卷组件1安装在耐磨织带3右端,荧光层2通过胶水粘贴在耐磨织带3上端面,荧光层2有利于观察磨损程度,耐磨织带3由聚氨酯弹性纤维制成,具有较好的耐磨型。
成卷组件1包括圆筒11、凹槽12、小磁铁一13、小磁铁二14、梯形块15、螺杆16、连杆17以及锥形筒18,圆筒11环形侧面左侧设置凹槽12,耐磨织带3右端安插在凹槽12内,凹槽12为耐磨织带3提供安插空间,小磁铁一13固定在凹槽12内部底端,小磁铁二14设置在凹槽12内部顶端且小磁铁二14与小磁铁一13相互排斥,梯形块15安插在凹槽12内部顶端且梯形块15下端固定小磁铁二14,螺杆16啮合在圆筒11前端且螺杆16后端穿过圆筒11并固定连杆17,连杆17设置在圆筒11内部且连杆17环形侧面上固定锥形筒18,锥形筒18锥面与梯形块15上端相贴合,待耐磨织带3裁切完毕后,将耐磨织带3右端插入凹槽12内,向后推动螺杆16实现螺杆16带动连杆17向后运动,连杆17向后运动带动锥形筒18向后运动,直至螺杆16后端与圆筒11前端接触后,转动螺杆16,实现螺杆16沿着圆筒11向后运动,继而锥形筒18继续向后运动,直至锥形筒18锥面与梯形块15斜面相接触时,锥形筒18向后运动带动梯形块15向下运动,梯形块15向下运动带动小磁铁一13向下运动,直至小磁铁一13向下运动到与耐磨织带3相接触,将耐磨织带3挤压固定在凹槽12内后,停止转动螺杆16,然后将耐磨织带3缠绕在圆筒11环形侧面上,当耐磨织带3完全缠绕在圆筒11上时,反向转动螺杆16,从而螺杆16带动连杆17以及锥形筒18依次向前运动,继而在小磁铁一13和小磁铁二14排斥力的作用下,小磁铁一13向上运动与耐磨织带3分离,同时小磁铁一13带动梯形块15向上运动,达到自动复位的目的,然后将圆筒11从成卷的耐磨织带3内部抽出即可。
小磁铁一13、小磁铁二14、梯形块15以及锥形筒18均设置有多组,多组小磁铁一13均匀固定在凹槽12内部底端,多组小磁铁二14均匀设置在凹槽12内部顶端,多组梯形块15分别固定在多组小磁铁二14上端,多组锥形筒18均固定在连杆17环形侧面上,多组锥形筒18带动多组梯形块15运动后,实现多组小磁铁一13向下运动,达到均匀夹持耐磨织带3的目的。
圆筒11前端面开设有螺纹孔,螺杆16啮合在螺纹孔内,利用螺杆16与螺纹孔进行螺纹啮合的特点提高螺杆16运动的稳定性。
圆筒11环形侧面上侧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固定端盖,端盖的设计方便将连杆17等配件安装在圆筒11内。
连杆17左端通过轴承固定定位板,定位板左端固定弹簧19且弹簧19另一端固定在圆筒11内部左端面上侧,当连杆17在螺杆16的推动下向后运动时,连杆17围绕轴承转动,同时连杆17带动定位板向后运动并挤压弹簧19,迫使弹簧19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弹簧19的回弹力有利于连杆17和螺杆16的复位,同时达到受力反馈的目的。
凹槽12内部顶端均匀开设有多组通槽,梯形块15安插在通槽内,梯形块15左端外表面开设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啮合限位杆,通槽的设计便于梯形块15的安插,将限位杆啮合在螺纹孔内,防止梯形块15从通槽下端脱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2541.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52278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65H 18/08
专利分类号:B65H18/08;B65H18/02;B32B7/12;B32B27/02;B32B27/40;B32B27/06;B32B33/00
范畴分类:34A;
申请人:中山市溢锦纺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山市溢锦纺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45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高平大道96号A幢三楼
发明人:宋平;邹明;覃正林
第一发明人:宋平
当前权利人:中山市溢锦纺织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