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流离子加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速器,离子,惠州,真空,电流,院士,基础设施。
强流离子加速器论文文献综述
记者,刘炜炜,通讯员,黄旭祎[1](2019)在《惠州两大科学装置团队再添一名院士》一文中研究指出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炜炜 通讯员黄旭祎)昨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加速器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副经理赵红卫研究员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惠(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9-11-23)
高大庆,周忠祖,吴凤军,高杰,燕宏斌[2](2019)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电源预研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磁铁励磁电源的需求,针对这些特殊需求进行了电源相关技术的预研,并介绍了样机研制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胡凯,赵江,朱芳芳,张华剑,闫怀海[3](2019)在《基于SOC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标定方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励磁电流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非常重要,通常磁场电源长期运行,器件的老化、零漂、环境温度、干扰等因素会引起某些电源电流的精确性变差,从而影响电流的一致性,这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的调试效率和束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套加速器电源的在线标定方法,在分析影响电流精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标定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了该标定方法在基于Cyclone V片上系统(System Of Chip, SOC)硬件平台上的实现,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有效保证加速器数字电源的精度,为"十二五"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董自强[4](2019)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动态真空效应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离子加速器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机制、宇宙演化中的核过程、以及重离子相关前沿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工具。重离子加速器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挑战高能量、高流强和高束团功率的极限,而重离子环形同步加速器是实现高束团功率的最佳方案。在重离子环形加速器中,为了满足物理人员对重离子束流寿命的要求,加速器的真空系统需要保持在极高真空条件下。当重离子加速器运行高流强的束流时,束流损失引起的动态真空效应将会破坏加速器的极高真空环境,极大减少束流寿命和影响重离子加速器的正常运行。本文以稳定强流重离子环形同步加速器的真空系统为目标,主要内容为研究束流损失对加速器真空系统造成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由于重离子电荷态变化导致的束流损失分布研究,重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在束流损失引起气体解吸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束流损失引起的气体解吸率研究。本文首先基于环形加速器束流光学,研究了电荷态变化的重离子的损失特点,模拟计算了增强器BRing中U~(35+)丢失一个电子后的运动径迹,得到了U~(36+)在BRing中的全环损失分布结果,同时也模拟了束流准直器在线的情况,准直效率可以保持在99%以上。其次,研究并讨论了加速器中重离子束流的损失机制,并对束流的动态损失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然后,针对环形加速器的真空系统进行了基础性理论推导,并计算了BRing全环的真空管道流导值。最后,根据重离子束流在同步加速器中的损失特点,建立了加速器真空系统考虑束流损失时的动态演化计算过程。论文根据已经建立的计算真空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增强器BRing进行了模拟计算。一方面,研究了束流流强对BRing真空系统的影响,U~(35+)注入流强设计指标为1×10~(11)ppp时BRing真空系统在束流的动态损失下可以保持稳定,而当束流流强超过3.5×10~(11)ppp时,BRing真空系统无法继续保持稳定性,平均真空度在束流动态损失影响下会提高至2×10~(-9)mbar左右,束流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当束流准直器在线至束流包络边缘时,真空系统恶化得以改善,造成动态真空效应的阈值流强将提高至5×10~(11)ppp。另一方面,研究了束流流强为1×10~(11)ppp时束流发生的系统损失对BRing真空系统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各个系统损失造成的真空波动能够及时被真空泵稳定。总体来说,在针对束流损失分布优化后的束流光学和大量高抽速真空泵排布情况下,BRing真空系统能够有效抑制动态真空效应,在加速器真空系统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时平均真空度可以满足要求。最后,论文进行了束流轰击下材料表面气体解吸率测量实验。不同材料经过不同的表面处理后,在束流轰击下会有不同的气体解吸率,而气体解吸率是进行重离子加速器动态真空效应模拟计算的重要输入参数。材料表面的气体解吸率和束流的能量及种类相关,在320 kV全离子综合实验平台进行的测量实验得到了不同能量条件下Xe~(10+)和O~(1+)轰击无氧铜靶材料的气体解吸率产额,得到了气体解吸率正比于束流能量的关系;在SSC-Linac平台进行的测量实验得到了BRing参考粒子U~(35+)轰击8种靶材料的气体解吸率产额,结果表明镀金膜的铜块材料具有较低的气体解吸率,更适合作为束流准直器的挡块材料。在测量实验中也验证了现阶段表面处理工艺下,气体解吸率正比于粒子在材料中电子能损平方的关系,利用这种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不同能量下的气体解吸率产额。论文为将来研究中低能重离子束流轰击材料获得气体解吸率实验提供了经验和方向,获得的气体解吸率产额可以为模拟计算BRing动态真空效应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胡凯[5](2019)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绝对精度标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是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HIAF的电源系统是其重要的子系统之一,电源电流的精确度和一致性是保证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工作效率的关键,由于HIAF电源系统中的电源数量多,且长期工作在强磁强电等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电源内部的直流电流传感器(DCCT)和模数转换器(ADC)等器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会影响电源电流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所以有必要对电源的电流进行标定,以减小这些误差。基于此,本课题针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定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有效的电源标定系统。此系统利用一台高精度、高稳定度的电流源将多台电源中的DCCT(带标定线圈)串联起来,作为标定基准,对系统中的电源进行动态在线标定。这种方法可以在线对多个DCCT进行标定,有效提高了标定效率。论文在阐述标定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标定流程的同时,还详细介绍了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此外,本课题从DCCT和ADC的特性出发,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标定算法——曲线标定算法。曲线标定算法作为线性标定算法的优化,解决了线性标定中标定参数有效电流区间较小的问题,扩大了标定参数的有效电流区间,确保了加速器各种规格电源的电流精确度。最后,论文在介绍开发流程和开发技术的同时,结合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计算速度快、性价比高和系统可裁剪等特点,在基于CycloneⅤ的硬件平台实现了标定系统及标定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标定系统能有效地完成标定工作。此外,对标定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例如新型DCCT(带标定线圈)和稳流源也进行了测试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标定系统积累了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刘晓倩[6](2018)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启动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刘晓倩) 12月25日,记者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23日在广东省惠州市启动开工建设。中科院院士沈文庆、张焕乔、赵光达、张肇西、张维岩、马余刚等专家学者,广东省、惠州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12-26)
戴建,刘炜炜[7](2018)在《“国之重器”助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开工礼炮的鸣响,昨日上午,“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在惠东县稔平半岛启动建设。这些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已成为广东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中海壳牌叁期(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8-12-24)
阮爽,杨建成,任航,刘杰,盛丽娜[8](2018)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增强器慢引出系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目前已进入了初步设计阶段。增强器作为该装置的主加速器,可利用双向涂抹技术将~(238)U~(35+)束的粒子数累积至1.0×10~(11),并将其从注入能量为17 MeV/u加速至高能量,引出能量的范围为200-835 MeV/u。为了提供s量级的准连续束以开展辐照实验,增强器中设计了慢引出系统,该系统将采用叁分之一共振与RF-knockout的引出方法。同步加速器中有两种不同种类的六极磁铁,用于实现色品校正与共振驱动,并在设计中考虑了两者能同时运行并互不影响。针对增强器中不同引出能量的~(238)U~(35+)束,对其相应的稳定接受度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在引出静电偏转板处的光学匹配参数,这将为增强器中重离子束的慢引出及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的入口光学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8年10期)
柴振,蒙峻,罗成,朱小荣,谢文君[9](2018)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BRing-HFRS超高/极高真空过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中增强器(BRing)和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HFRS)之间的BRing引出线真空系统进行极高真空到超高真空的过渡研究。研究表明,为不使处于极高真空状态下的BRing环真空系统受到来自HFRS和高能束运线的影响,通过烘烤段加非烘烤段的方式以及快关阀的作用,可有效地解决真空系统从极高真空到超高真空的过渡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起到对BRing主真空的保护作用。通过对BRing引出线真空系统进行真空压力分布的模拟计算,从侧面更加验证了真空过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嘉琛[10](2017)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中真空压力分布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能核物理实验对束流寿命的要求不断提高,加速器真空系统需要达到更高的真空度,以减小束流与残余气体相互作用对束流寿命造成的损失。计划建造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将提供高能量、高流强和高束团功率的重离子束流,其真空系统需要达到超高真空甚至极高真空。为了衡量系统实际的真空水平,使用真空软件VAKTRAK模拟计算系统的压力分布,并选用最优化的参数以实现真空要求。VAKTRAK一般用于计算加速器系统的纵向静态压力分布,其计算结果能否准确反映实际运行的真空水平,将通过现有的重离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主冷却环的真空监测数据加以验证。引入其它真空软件对主冷却环的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全面验证了VAKTRAK的可行性。因此,将VAKTRAK应用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真空研究。研究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真空水平时,选取真空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增强器和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作为研究对象。增强器作为主加速器,其真空系统需要到达极高真空的范围,以实现束流强度、束流能量和束流寿命的要求;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涉及到束流单次传输和真空逐级过渡,需要达到一定的超高真空。应用VAKTRAK模拟计算增强器的真空压力分布,并引入蒙特卡洛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数值计算方法VAKTRAK的优缺点。然后分别计算管道流导、真空泵抽速以及材料出气率对真空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到最优的真空参数,以实现增强器系统要求的极高真空范围。对于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其真空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需要通过模拟计算加以验证。根据增强器真空系统的计算结果,当管道内的残余气体以氢气为主、材料出气率低于5×10~(-11)Pa.L/(s.cm~2)并且选用有效抽速为2000L/s的主泵,可以实现要求的极高真空范围。VAKTRAK对于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的计算结果表明,其真空系统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真空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7-05-01)
强流离子加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磁铁励磁电源的需求,针对这些特殊需求进行了电源相关技术的预研,并介绍了样机研制最新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流离子加速器论文参考文献
[1].记者,刘炜炜,通讯员,黄旭祎.惠州两大科学装置团队再添一名院士[N].惠州日报.2019
[2].高大庆,周忠祖,吴凤军,高杰,燕宏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电源预研及进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3].胡凯,赵江,朱芳芳,张华剑,闫怀海.基于SOC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标定方法研究与实现[J].核技术.2019
[4].董自强.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动态真空效应模拟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
[5].胡凯.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绝对精度标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
[6].刘晓倩.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启动建设[N].中国科学报.2018
[7].戴建,刘炜炜.“国之重器”助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N].惠州日报.2018
[8].阮爽,杨建成,任航,刘杰,盛丽娜.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增强器慢引出系统(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
[9].柴振,蒙峻,罗成,朱小荣,谢文君.强流重离子加速器BRing-HFRS超高/极高真空过渡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10].王嘉琛.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中真空压力分布计算[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