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损害论文-陈富医,张兆霞,刘忠玲

肾小管损害论文-陈富医,张兆霞,刘忠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肾小管损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草药肾损害,轻链沉积肾病,机制

肾小管损害论文文献综述

陈富医,张兆霞,刘忠玲[1](2017)在《中草药致肾小管损害型轻链沉积肾病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1例中草药致肾小管损害型轻链沉积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得出结论:该患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直接诱发因素是口服中药。这提示我们要谨遵中医症候,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慎用已经实验明确的肾毒性药物。(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何春艳[2](2016)在《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DN)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改良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分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及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的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情况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均显着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治疗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分期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肾小管损害情况,提高肾病达标标准及比例,并且明显减少用药治疗时间和用药时间,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为糖尿病肾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55期)

汤智慧,母义明,杨国庆,谷伟军,杜锦[3](2015)在《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5例并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10 mg/d)长期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引起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例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以及随访情况,并通过检索Pub M 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院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进行性加重;实验室检查主要为低血磷、高尿磷、高碱性磷酸酶(ALP)、低血钙。治疗方法:5例患者停用阿德福韦酯,加用碳酸钙D3及骨化叁醇,4例给予补充中性磷溶液,2~8个月血磷正常,骨痛缓解。结论低剂量阿德福韦酯会引起低磷软骨症,建议长期用药的患者定期监测尿酸、肾小球滤过率(e GFR)、ALP、血磷、尿常规等,服药期间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也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尽早停药治疗并对症处理。(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5年07期)

汤智慧,郭代红,朱曼,谷伟军,杨国庆[4](2015)在《5例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5例阿德福韦酯引起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资料,归纳出该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阿德福韦酯引起低磷软骨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中5例患者的诊疗情况,指导该类患者进行正确的补磷以及相关指标的正确监测。结果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的可能机制主要与基因缺陷相关,多见于小剂量(10 mg·d-1)服用1年以上,并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通过停用阿德福韦酯或换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并予以补磷、补钙、补维生素D等对症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预后。结论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极易引起误诊,因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孟瑞[5](2014)在《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肾小管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小管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激素和厄贝沙坦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肾小管损害标志蛋白(尿NAG酶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肾功能治疗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显着下降(P<0.05),但联合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能较好改善肾小管损害,保护肾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4年12期)

苏春燕,张宁,陈菲菲,李同侠,刘世巍[6](2013)在《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证候与肾小管损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病变之一,已成为影响DM患者生活及预后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在治疗早期DN、阻断病情的进展,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显示出独特优势。但中医诊断DN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传统的中医诊断为见症诊断,西医诊断DN多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测技术,探讨中医证候与早期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可为中医证候客观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3年09期)

苏春燕[7](2013)在《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病因,DN患者一旦进入ESRD,必将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生活质量亦严重下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采取合理饮食、降糖、降压、调脂、应用ACEI、ARB等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有效阻止本病发展及恶化,因此,如何有效防治DN的发生、发展,是当前医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治疗早期DN、阻断病情的进展,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显示出其独特优势。目前人们对DN的防治,观念从“重医疗”向“重预防”开始转变。DN属于慢性病范畴,慢病管理可满足慢性病患者防治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增强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目前所提倡的对慢性病健康管理在本质上目标是一致的。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肾病”范畴,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本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阴损及阳,发展为脾肾阳虚之证;所兼挟的标实证因病程阶段不同和个体差异而表现各异,但血瘀证为贯穿DN病程始终的重要兼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结合DN病机特点,当分期辨治。但目前对该病中医证候的客观依据和中医“证”的实质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将中医辨证论治与慢病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随着对DN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DN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的损害有关,更取决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有无及程度的轻重,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明显相关。本课题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特色优势病种的预防和重大疾病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题“慢病管理模式下中医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远期疗效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编号JJ2011-73)及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中医分期辨治结合慢病管理提高糖尿病肾病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课题编号Z121107001012012)的一部分,从主要疗效指标达标水平、肾小管损害指标等方面系统评价中医药防治DN的效果,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DN慢病管理防治方案提供依据。[研究目的]1、为更好的体现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及中医药的优势,把中医分期辨治引入DN慢病管理模式中,通过多中心、前瞻性、开放式研究,观察中医分期辨治DN方案干预效果,从主要疗效指标、控制达标水平、肾小管损害指标等方面系统观察分期辨治在提高疗效、改善肾小管损害、延缓DN病程进展的作用;2、对糖尿病及DN患者的肾小管损害指标URBP及UNAG进行对比研究,为DN的早期诊断寻找敏感指标;3、对DN中医证候和肾小管损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DN的分期辨治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1、研究对象:2012年9月~2012年12月间在望京医院、平谷中医院、大兴区医院、将台社区服务中心、垡头社区服务中心住院或者门诊治疗的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2、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研究,中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60例患者为治疗组,接受中医分期辨治+慢病管理+常规西医治疗,6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3、观察指标:蛋白尿、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小管损害指标URBP、UNAG,临床症状疗效,终点事件。第二部分1、研究对象:2012年10月~2013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分泌肾病科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各30例、体检中心健康人30例,2、研究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RBP;采用4HP-NAG底物法测定UNAG。3、观察指标:URBP、UNAG。第叁部分1、研究对象:2012年9月~2012年12月间望京医院、平谷中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60例患者。2、研究方法:记录中医证候积分;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RBP;采用4HP-NAG底物法测定UNAG;对中医证候与URBP、UNAG进行相关分析3、观察指标:中医证候,URBP、UNAG,相关系数[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基线资料经比较具有可比性。1、治疗组尿蛋白显效率33.3%,有效率31.7%,总有效率65.0%;对照组显效率13.3%,有效率21.7%,总有效率35.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肾功能疗效显效率26.7%,有效率40.0%,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显效率8.3%,有效率15.0%,总有效率23.3%。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78.3%,;对照组达标率31.7%。两组达标率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DL、LDL、TG达标率分别为75.0%、78.3%、75.0%,;对照组HDL、LDL、TG达标率分别为28.3%、31.6%、33.3%。两组达标率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显效率45.0%,有效率35.0%,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率11.7%,有效率18.3%,总有效率3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5、治疗组治疗后URBP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URBP治疗前后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UNAG治疗前后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UNAG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6、早期DN蛋白尿终点事件治疗组发生率为3.1%;对照组发生率为6.4%。临床期DN蛋白尿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1%;对照组发生率为13.8%。各期DN蛋白尿终点事件治疗组总发生率为5.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0.0%。各期DN肾功能终点事件治疗组总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率为15.0%。以上数据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第二部分1、尿RBP正常对照组与DM组及DN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DM组与DN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尿NAG正常对照组与DM组及DN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DM组与DN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叁部分1、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发生概率在前十位的中医证候依次为:腰酸软、双目干涩、口干、腰痛、疲倦懒动、口渴欲饮、手足麻木、健忘、尿频、下肢水肿。糖尿病肾病Ⅳ期发生概率在前十位的中医证候依次为:腰痛喜温、腰酸软、手足麻木、下肢水肿、疲倦懒动、健忘、手足不温、皮肤瘙痒、双目干涩、畏寒。2、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URBP检测结果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UNAG检测结果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证候尿频分别与URBP、UNAG呈正相关,(r=0.869,P<0.01),(r=0.726,P<0.01);糖尿病肾病Ⅳ期中医证候下肢水肿与URBP、UNAG呈正相关,(r=0.857,P<0.01),(r=0.821,P<0.01)。[结论]1、中医分期辨治结合慢病管理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模式,中医分期辨治DN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血糖及血脂达标水平、改善肾小管损害指标。中医慢病管理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及整体性原则,充分发挥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延缓病情进展的优势。2、2型糖尿病患者在尿蛋白阴性时,URBP和UNAG已有所升高,提示这两项肾小管损害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敏感指标。3、DN Ⅲ期中医证型多以气阴两虚为主,Ⅳ期出现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贯穿始终。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证候中,尿频分别与URBP、UNAG呈正相关;糖尿病肾病Ⅳ期中医证候中,下肢水肿与URBP、UNAG呈正相关,中医证候与肾小管损害相关指标的连接点在于“水”这一病理要素。[创新性]1、中医慢病管理具有创新性:本研究将中医分期辨治引入慢性病管理模式,符合当代防治结合、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展的医学新理念。2、研究设计思路具有创新性:运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思路具有创新性。3、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对中医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从提高达标水平、改善肾小管损害指标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比研究糖尿病和DN患者的肾小管损害标记物,并进行DN中医证侯与肾小管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医证候与肾小管损害相关指标的连接点在于“水”这一病理要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3-05-31)

林若勤,高尤亮,杨朝阳,朱龙,刘雯[8](2012)在《腺嘌呤制作尿酸性肾小管损害SD大鼠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腺嘌呤灌服法制作符合尿酸性肾病的SD大鼠模型。方法给SD大鼠以腺嘌呤按200mg/(kg d),第1~12d每日1次,第13~30日隔日一次灌服给药法喂饲,开始给药后每日观察临床表现,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第31d经麻醉后处死,取左肾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大鼠肾脏变化主要围绕尿酸盐结晶所引起的肾小管炎性改变,病变主要为肾小管炎性水肿坏死,并累及肾间质、肾小动脉。结论上述腺嘌呤灌服法造成准确的以肾小管损坏为主,并见肾间质、肾小动脉病变的SD大鼠模型,类似于人类的尿酸性肾病所致的肾脏原发性病理改变及继发性病理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36期)

吴君霞,薛明月,刘庆云,杨茜,王训[9](2012)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96例HLD患者(HLD组,其中假性硬化型45例,脑内脏混合型41例,肝型58例,Wilson型52例)和4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尿常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包括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HLD组中,尿常规正常54例,异常142例;HLD组尿NAG、RBP、α1-MG和β2-MG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HLD组各型间尿NAG、RBP、α1-MG和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常规异常的HLD患者尿NAG、RBP和α1-MG水平显着高于尿常规正常的患者(均P<0.01),但尿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D患者尿液中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均显着升高,尿NAG、RBP和α1-MG水平可以更敏感的反映HLD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呼永河,刘爱琴,杨彦[10](2012)在《川芎嗪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耐量受损患者早期肾小管损害及MCP-1、TGF-β_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IGT)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单核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根据OGTT结果将54例IGT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苯那普利10mg,口服,每日1次,川芎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4周,两组治疗后UAER、NAG、RBP及MCP-1、TGF-β1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或P<0.01),其中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AER、NAG、RBP、MCP-1、TGF-β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能减少IGT患者肾小管标志性蛋白排出,降低血清MCP-1、TGF-β1水平,表明川芎嗪联合苯那普利对IGT患者肾小管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内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2年12期)

肾小管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DN)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改良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分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及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的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情况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均显着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治疗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分期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肾小管损害情况,提高肾病达标标准及比例,并且明显减少用药治疗时间和用药时间,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为糖尿病肾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小管损害论文参考文献

[1].陈富医,张兆霞,刘忠玲.中草药致肾小管损害型轻链沉积肾病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

[2].何春艳.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3].汤智慧,母义明,杨国庆,谷伟军,杜锦.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5例并文献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

[4].汤智慧,郭代红,朱曼,谷伟军,杨国庆.5例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学杂志.2015

[5].孟瑞.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肾小管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4

[6].苏春燕,张宁,陈菲菲,李同侠,刘世巍.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证候与肾小管损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

[7].苏春燕.中医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肾病达标水平及改善肾小管损害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8].林若勤,高尤亮,杨朝阳,朱龙,刘雯.腺嘌呤制作尿酸性肾小管损害SD大鼠模型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

[9].吴君霞,薛明月,刘庆云,杨茜,王训.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

[10].呼永河,刘爱琴,杨彦.川芎嗪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耐量受损患者早期肾小管损害及MCP-1、TGF-β_1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2

标签:;  ;  ;  

肾小管损害论文-陈富医,张兆霞,刘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