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安全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体,联合国,制度,联合国宪章,机制,维也纳,先发制人。
集体安全制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朱杰[1](2016)在《作用与缺陷:论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战争是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一次重要的检验。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在形式上羁束了武力使用,有限地抑制了作战行为,并部分地凝聚了和平因素,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用也十分有限,在这场战争中,其既未能阻却武力滥用,也未能履行好对联合国军的指挥之责,还没能保持客观中立和彻底解决争端。这折射出其制度上固有缺陷:情势断定的依据不够明确,安理会决策程序不够合理,安理会决议执行缺乏保障,战后法律规制的制度缺失。(本文来源于《西安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晓雨[2](2016)在《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前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所致,它改革的走向和改革所能达到的效果,必须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来加以分析,不能持法律万能主义的观点,对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抱有过高期望。联合国的产生和存在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也没有改变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的从属性。集体安全制度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其改革不可能达到自然法的理想高度,只能体现主权国家意志的实在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6年20期)
赵明宝[3](2014)在《集体安全机制下中立制度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立是武装冲突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中立思想可以追溯至古代人类的战争历史中,《战国策·齐策》:“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近代中立(Neutrality)作为法律术语,首先见于诺伊迈尔·德拉姆斯拉1620年出版的着作《论战时中立和援助》。而自此以后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乃是格劳修斯在其《战争与和平法》中“论战争中的中间者”一章对中立思想的论述,虽然他并没有采取“中立”这一词汇,但是其提出的两项基本原则为以后中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可以说是中立制度在国际法上的产生阶段。一战中,欧美世界的大国基于各自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破坏中立成为了普遍并不受规制的现象。一战后,中立又取得了短暂的发展。二战期间,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中立制度再次遭受严重的破坏,中立自动的而且几乎普遍的被放弃了。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苦难的同时,国际社会不禁反思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灾难再次降临到整个人类社会。也正是这样的反思和努力促成了联合国的建立以及《联合国宪章》的颁布。《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废弃了国家的战争权利,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新的集体安全制度,进而引起了关于传统中立存废的争论。盛行的观点是中立在现行的集体安全机制下,没有任何地位。对于这种中立虚无主义的观点,有其现实的依据和广泛的支持者,甚至在联合国成立的那一段时间一度占据过统治地位。但是笔者认为中立制度并不可能因为《宪章》确立的集体安全机制而废除,中立由于其本身的特殊价值,将继续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论点,采用了法理研究、历史分析和价值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叁个部分对集体安全机制下的中立制度相关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文章对中立、中立法、中立规则、中立制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厘清,对于不同学者对中立内涵的不同定义进行了分析和取舍,以奠定全文的基石。在笔者看来,中立、中立制度是比较准确的概念,中立法、中立规则则应该予以摒弃。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文章对中立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和介绍。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中立制度是如何起源的。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对中立制度的巨大影响,解释了中立发展的曲折路径,并进而引出本文论述的核心问题,集体安全机制下中立制度受到的影响及其价值特征。其次,文章对集体安全制度和中立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集体安全,指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相互之间对各国及国际社会安全实行的集体保障。《国际联盟盟约》诞生了初步的集体安全的思想。《联合国宪章》确立了集体安全机制的统治地位。对于中立虚无主义观点,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笔者认为集体安全机制下中立将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为集体安全机制远远没有完善,为中立制度发挥作用留下巨大空间。文章主要对集体安全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完整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分类讨论,并就不同情况下中立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集体安全机制影响下中立的价值及特征。笔者认为中立具有维护主权国家安全的价值,具有保护交易、促进发展的价值。中立同时具有如下特征:中立的有限性,中立都要在《宪章》的框架内实现,这就是中立的有限性;中立的指向性,大部分时候,一个国家采取中立态度,并不代表其当然的可以公正不偏的对待武装冲突各方,其权利义务应指向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集体安全行动一方;中立的人道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4-01)
马磊[4](2013)在《浅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实践与完善——以《联合国宪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联合国宪章》为例,分析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实践和困境,并对未来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设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意见。(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3年08期)
陈勇[5](2010)在《集体安全制度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的国家安全模式有叁种:个体安全模式、集团安全模式、集体安全模式。在最为人们熟知的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之前,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协调时期已经存在集体安全制度的国际实践。在击败拿破仑之后,欧洲列强通过《神圣同盟宣言》和四国集团(后为五国集团)建立了欧洲的集体安全制度,并通过国际会议来协调欧洲的国际关系。不管欧洲协调时期的政治基础和实际目的如何,它的安全模式已经具备了集体安全制度的基本特征,应是国际社会对集体安全制度的第一次尝试。(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武兰芳[6](2009)在《和谐世界理念与集体安全制度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谐世界理念与集体安全制度,探讨二者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突显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理念的正确性和适时性,以促进和谐世界理念对集体安全制度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9年09期)
孙萌[7](2008)在《论集体安全制度对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是对国际法缺乏强制执行力的突破,该机制在对禁止武力原则的实施中发挥了规范与解释、监督与和平解决争端以及执行与制裁等作用。但是冷战结束后,由于集体安全机制日益受到新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挑战,因此,对其决议机制等问题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丽华[8](2007)在《现代国际法中的集体安全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社会从各国实行的单独安全保障机制过渡到集体安全保障机制,《联合国宪章》建立了现行有效的全世界范围内的集体安全机制。分析《联合国宪章》所建立的集体安全机制目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从加强国际法立法、解释,完善《联合国宪章》等方面提出加强集体安全机制的若干措施。(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戴轶[9](2006)在《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与中国和平发展的交互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制度设计不足和国际安全情势变迁等原因,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国际和平与安全形势的需要,其弊端集中体现在情势认定、维持和平行动、强制措施等方面。从联合国发布的系列改革文件来看,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呈现出叁种趋势:一是效力范围会扩大,二是运行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叁是区域办法将得到凸显。本文认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有助于中国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有助于中国解决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将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起着维护和推进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将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机构重组和具体规则的修改、制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李明倩[10](2006)在《浅析“先发制人”自卫权对集体安全制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安全制度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是传统国际法向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美国政府以“先发制人”自卫权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体现,给国际社会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构成了巨大威胁与冲击,同时也为集体安全制度的调整提供了契机。(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集体安全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所致,它改革的走向和改革所能达到的效果,必须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来加以分析,不能持法律万能主义的观点,对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抱有过高期望。联合国的产生和存在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也没有改变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的从属性。集体安全制度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其改革不可能达到自然法的理想高度,只能体现主权国家意志的实在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安全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朱杰.作用与缺陷:论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
[2].陈晓雨.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前景探析[J].中国市场.2016
[3].赵明宝.集体安全机制下中立制度的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马磊.浅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实践与完善——以《联合国宪章》为例[J].黑河学刊.2013
[5].陈勇.集体安全制度溯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
[6].武兰芳.和谐世界理念与集体安全制度的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
[7].孙萌.论集体安全制度对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实施[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
[8].王丽华.现代国际法中的集体安全制度[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戴轶.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与中国和平发展的交互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0].李明倩.浅析“先发制人”自卫权对集体安全制度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