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灰岩山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车镇,搬迁安置,田家村,新化,西河镇,文化旅游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招投标,俚语,旅游服务
石灰岩山区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邹娜妮,刘明[1](2019)在《搬进“优居”谋致富》一文中研究指出“米家没米,田家没田;讨不到婆娘,赚不到钱。”曾经,新化县水车镇深度贫困村原米家村和田家村流行着这样一句俚语。两村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交通不便,土地贫瘠,饮水困难,群众生活极为贫困。8月28日清晨,水车镇水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早已热闹起来,楼(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9-08-31)
覃肖良,孙梓淳,刘黎明[2](2019)在《基于叁角模型的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效应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协调区域科学发展,从社会可接受性、生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3个层面选取15项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使用叁角模型和熵权法综合分析了广西石灰岩山区主要的32个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识别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兴宾区、金城江区、柳江区、柳城县、融安县、江州区、大新县、田阳县、靖西县、隆安县以及上林县为相对可持续状态,东兰县、平果县、都安县、宜州区、巴马县、凤山县、阳朔县、天等县、德保县和马山县为弱可持续,而罗城县、忻城县、环江县、凌云县、那坡县、南丹县、扶绥县、龙州县、宁明县以及大化县和隆林县为不可持续。(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叶文祥,万端极,吴正奇,张庭荣,蒋园园[3](2018)在《石灰岩山区裂隙水膜法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石灰岩山区的裂隙水处理工艺,先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水中的铁离子,再利用膜法去除铁络合物和微生物。结果表明,通过投加EDTA络合水中的铁离子,选用超滤膜Ⅰ去除铁络合物,铁离子去除率为80.82%;然后利用碳化硅膜Ⅲ去除水中微生物,透过液中总菌数为23CFU·mL~(-1),微生物去除率为99.83%;最后采用阻垢剂Ⅱ消除膜结垢。处理后水质能达到或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解决了石灰岩山区饮用水问题。(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柏美岩[4](2018)在《桂西北山区石灰岩机制砂钢筋混凝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制砂是一种经天然母岩冲洗、破碎、筛分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随着天然砂资源逐渐匮乏,研究与机制砂混凝土相关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及进一步研究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性能,对于解决天然砂资源缺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机制砂推广应用的基础。本文利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开采的石灰岩机制砂,对机制砂的物理特性进行了相关指标研究,并以此作为细骨料,根据正交试验法设计配合比制作了 C50强度下不同石粉含量(0%、5%、10%、15%、20%)的机制砂混凝土试块,同时浇筑了石粉含量为5%和10%以及机制砂取代率为0%、20%、40%、60%、80%、100%的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利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机制砂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机制砂与天然砂在颗粒级配、细度模数、表观密度、泥块含量、MB值、坚固性等物理特性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机制砂和天然砂各指标平均值相近,无明显的差别,天然砂混凝土的配制方法也能运用在机制砂混凝土中。(2)对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力学性能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均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有促进作用。当机制砂石粉含量在10%左右时,性能均优于天然砂凝土。(3)对C50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性能进行相关试验,研究在不断增大的荷载值下,试验梁的混凝土和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变、跨中挠度、裂缝的形态发展等特征。结果表明,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和破坏形式与天然砂相近,并且10%石粉含量试验梁的承载力优于天然砂混凝土,为机制砂应用在实际工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试验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的抗弯性能、挠度变化和裂缝开展情况等。结果表明,经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极限荷载和试验值相差不大,可较好的模拟试验结果,并可通过改变配筋率或截面尺寸等参数讨论其对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11-01)
覃肖良,吴乐,刘黎明[5](2018)在《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灰岩山区因土地利用存在可用面积少和可利用方式有限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研究石灰岩贫困山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探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石灰岩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笔者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权属和土地利用方式3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现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土地承包政策依然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农户自身的家庭类型、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则分别通过农户不同方面的土地利用转型需求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当地政府应以农村土地"叁权分置"政策为基本原则,根据石灰岩山区的特殊背景,从差异化修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肖杰[6](2017)在《广西大石山区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广西区基础建设如火如茶,天然砂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大,但是合格的天然砂的砂源正在不断的减少,这就使得广西区内的工程建设中的矛盾日益明显,并且由此而造成工程的成本增大。广西大石山区马山、隆安等地方分布的石灰岩较多,因此使用石灰岩机制砂来替代天然砂作为混凝土的细骨料,无论是工程成本还是对环境的保护方面均有很重大的意义。本文对广西大石山区马山县的石灰岩机制砂的物理特性以及所配制的五个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石粉含量为3%、12%的机制砂混凝土梁以及相同尺寸、配筋、配合比的天然砂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仿真分析,以及对叁种混凝土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的静力荷载试验,对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将其结果与按照规范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马山石灰岩机制砂的物理特性能够满足普通混凝土的配制要求,普通混凝土的配制方法同样适用于机制砂混凝土,当机制砂混凝土水灰比0.45左右时,混凝土的强度表现较好。2)广西大石山区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为3%左右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佳,并且优于天然砂混凝土。3)对广西大石山区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的换算系数取值提出建议,并且对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为广西大石山区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应用到工程中提供参考。4)在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方面,3%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梁大于天然砂混凝土梁,天然砂混凝土梁大于12%机制砂混凝土梁。按照规范计算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裂缝宽度、开裂荷载、挠度等方面有较高的保证率,为广西大石山区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朱超,杨殿涛,单士臣,王庆成,王磊[7](2016)在《石灰岩山区不同造林树种土壤蓄水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灰岩山区干旱瘠薄,林地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实施山地造林是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2011年3月,在新泰市汶南镇岩庄试验区采用不同造林树种进行荒山造林,研究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2015年7月,对实验区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黄栌、连翘的蓄水效益较好,海州常山、扶芳藤蓄水效益较差;总体来说,土壤蓄水效益的顺序为阔叶树种>灌藤树种>针叶树种。(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王京梅[8](2016)在《石灰岩山区侧柏栽植技术——以青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州为例,对侧柏在石灰岩山区造林绿化中的整地、苗木选择及栽植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武俊鹏,范珍[9](2015)在《石灰岩山区绿化有了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武俊鹏 范珍)野生皂荚变成了浑身长刺、头上长角的“绿巨人”,昔日的千亩荒山在初夏时节竟满眼绿色、遍布皂荚树,这是运城市盐湖区南部荒山被改造后的景象。风吹过山林,没有了从前的沙石肆虐,却见绿影婆娑有姿,耳闻树叶沙沙作响。 运城市西姚(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5-06-10)
邵水仙[10](2015)在《沂蒙山区退化石灰岩山地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沂蒙山区退化石灰岩山地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植被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等方法,以未造林荒坡为对照,研究不同混交造林模式与造林年限的植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土壤容重、孔隙度,入渗特性、持水状况及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状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所有指标,找出生态效应最高的造林模式,为石灰岩山地人工造林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随造林年限延长,一年生或越年生的植物种数和所占比例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五角枫臭椿混交林增加比例最大,造林5年后,林下小半灌木和半灌木的种类有所增加。未造林荒坡与各混交造林模式林下草本植被的平均盖度、高度和密度基本呈2013年最大,2011年与2014年有所降低的趋势,但2014年,五角枫臭椿混交林、刺槐黄栌混交林较2013年有所提高。(2) 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各混交造林模式林下草本生物量均呈现刺槐黄栌混交林>五角枫臭椿混交林>侧柏五角枫混交林>侧柏连翘混交林>未造林荒坡的变化规律。植物重要值呈现逐年集中的趋势,黄背草为主要优势种,次要优势种在叁年内发生明显变化,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植物优势种演替基本相同。随造林年限的增加,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Jsw均匀度指数减小,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具有波动性。(3) 人工造林5年后,各混交造林模式土壤容重均低于未造林荒坡。3个年份不同林地容重大小排序均为:未造林荒坡>侧柏连翘混交林>侧柏五角枫混交林>五角枫臭椿混交林>刺槐黄栌混交林。土壤孔隙状况的变化与土壤容重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同一造林年限,4种造林模式初渗速率相差较大,刺槐黄栌混交林初渗速率最大;随造林年限延长,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都表现为增加趋势。(4) 各混交造林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未造林荒坡,2011年五角枫臭椿混交林有机质含量最高,2013年和2014年均为刺槐黄栌混交林最高。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随造林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且2013-2014年保持相对稳定。各模式土壤全钾含量较丰富,除侧柏五角枫混交林全钾含量随造林年限延长出现降低,其它3种混交造林模式均随造林年限延长而增加,但均与未造林荒坡存在差异显着。土壤3种速效养分含量与全量养分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5) 3个监测年份5个造林模式共15个组合中,生态效应主成分分析的总得分排序为刺槐黄栌混交林生态效应最高,以下依次为五角枫臭椿混交林>侧柏五角枫混交林>侧柏连翘混交林>未造林荒坡。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结果相一致,可互相印证。(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石灰岩山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协调区域科学发展,从社会可接受性、生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3个层面选取15项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使用叁角模型和熵权法综合分析了广西石灰岩山区主要的32个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识别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兴宾区、金城江区、柳江区、柳城县、融安县、江州区、大新县、田阳县、靖西县、隆安县以及上林县为相对可持续状态,东兰县、平果县、都安县、宜州区、巴马县、凤山县、阳朔县、天等县、德保县和马山县为弱可持续,而罗城县、忻城县、环江县、凌云县、那坡县、南丹县、扶绥县、龙州县、宁明县以及大化县和隆林县为不可持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灰岩山区论文参考文献
[1].周俊,邹娜妮,刘明.搬进“优居”谋致富[N].湖南日报.2019
[2].覃肖良,孙梓淳,刘黎明.基于叁角模型的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效应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叶文祥,万端极,吴正奇,张庭荣,蒋园园.石灰岩山区裂隙水膜法处理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
[4].柏美岩.桂西北山区石灰岩机制砂钢筋混凝土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8
[5].覃肖良,吴乐,刘黎明.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6].肖杰.广西大石山区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7
[7].朱超,杨殿涛,单士臣,王庆成,王磊.石灰岩山区不同造林树种土壤蓄水效益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6
[8].王京梅.石灰岩山区侧柏栽植技术——以青州为例[J].防护林科技.2016
[9].武俊鹏,范珍.石灰岩山区绿化有了新模式[N].山西日报.2015
[10].邵水仙.沂蒙山区退化石灰岩山地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态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