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丰颖[1](2021)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显示,上皮性卵巢癌总体缓解率在10%-35%之间,且缓解期相对短暂。尽管在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大多数晚期疾病患者仍然难以避免地经历了复发,最终由于化疗耐药而导致死亡,其中以铂耐药发生率最高。临床上,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此外,上皮性卵巢癌的耐顺铂往往表现出多因素的机制,耐药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了解和认识。因此,现阶段治疗铂耐药/铂难治卵巢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序贯单药化疗来维持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目前的难题仍需要通过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来实现突破。导师带领的课题组一直以来都在中药领域探索,尝试从中药宝库中挖掘出能辅助治疗和改善这些卵巢癌患者疗效的有效中药或中药复合物,期望可以用于这些晚期或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用于耐顺铂卵巢癌的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小剂量雷公藤多苷(GTW)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小剂量GTW对人上皮性耐药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揭示GTW抑制上皮性耐药卵巢癌的作用机制,为GTW临床应用于辅助治疗晚期或上皮性耐药卵巢癌提供实验数据和体内体外评价模型。第一部分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作用目的尝试从细胞水平评价GTW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A2780/DDP细胞的培养、冻存及计数:将A2780/DDP细胞放置在含有链霉素、10%胎牛血清、青霉素的培养液内进行培养。培养条件:环境温度37℃,5%CO2,90%空气湿度,换液周期为2-3d。当细胞贴壁率达90%左右时,进行细胞消化传代。当细胞形状变为圆形时,加入RPMI-1640培养基,并停止消化。取出上清液,得到细胞沉淀物。按9:1的比例,分别加入胎牛血清900μl和DMSO 100μl制作成细胞冻存液1ml,调节细胞浓度。将调节后的冻存液和细胞沉淀均匀混合后冻存。在细胞沉淀物中加入10%胎牛血清等,打散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悬液密度至5×104/ml后进行细胞计数。2.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TW、DDP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GTW、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后的IC50测定。3.采用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进行干预前后的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分组同前。实验重复3次,取穿膜细胞均值作为反映细胞迁移能力指标。4.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查阅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预实验,并借鉴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案,我们选择如下不同浓度梯度的GTW(50μg/ml、200μg/ml、800μg/ml、1600μg/ml、3200μg/ml)作用于A2780/DDP细胞24h,GTW最低的有效抑制浓度为200μg/ml。随GTW浓度的升高,各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且IC50为882.1 ug/ml。说明GTW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2.不同浓度DDP(0.625μg/m L、1.25μg/m L、2.5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作用A2780/DDP细胞24h,DDP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1.25μg/m L(P<0.05)。随DDP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上的IC50为1.891μg/m L。表明DDP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3.小剂量GTW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浓度为200/800/1600/3200μg/m L时,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W对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GTW是否能够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增强DDP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耐顺铂作用。方法1将A2780/DDP细胞进行基本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GTW组、DDP组和GTW+DDP组。分别用si RNA-ILK、si RNA-Slug、AKT抑制剂、GSK3β抑制剂作用于各基本分组后,并通过Transwell实验对细胞的变化(侵袭、迁移)情况进行检测。2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的表达情况。3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GTW+DDP组能够有效抑制Slug的表达,并且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转染si RNA-Slug后,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Slug协同增强了GTW+DDP组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P<0.005)。2.在si RNA-ILK转染后,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以及GTW+DDP组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转染前,各组ILK、p-AKT、p-GSK3β和Slug的表达下调。尤其在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更为显着,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ILK协同增强了GTW+DDP组的抑制作用。3.AKT抑制剂(MK2206)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AKT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KT抑制剂促进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的p-AKT、p-GSK3β、ILK蛋白水平的进一步下调。促进了各组A2780/DDP细胞的E-cadherin水平的上调及N-cadherin水平的进一步下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4.GSK3β抑制剂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GSK3β抑制剂诱导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slug、p-GSK3β水平的上调,但不影响p-AKT、ILK。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各组细胞的E-cadherin水平上调、N-cadherin水平下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TW可协同DDP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加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2.GTW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对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产生有效抑制。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水平上调,N-cadherin、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以GTW+DDP组尤为明显,说明GTW可通过ILK/AKT/GSK3β/Slug途径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EMT来增强对DDP的敏感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耐顺铂作用。第三部分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目的通过构建荷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尝试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方法1.取4~6周龄体重15~20 g的雌性裸鼠48只,按每组12只,随机分为四组,驯化一周。2.取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常规培养,在裸鼠腹腔建模时候,取0.2ml的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密度控制在每ml细胞数量为2×107个。接种满96 h后,在裸鼠尾静脉处抽血0.2ml,离心后吸出血清,-80℃保存,备用。抽血完毕后,当肿瘤体积达到50mm3时,接受以下处理:(1)对照组:每隔一天取生理盐水0.2 ml对裸鼠进行灌胃处理,持续10次。(2)GTW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3)DDP组:顺铂4 mg/kg/d,腹腔注射给药,第1、8天给药,总共用药2天。(4)GTW+DDP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在第1天、第8天,按照4 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DDP,总共用药2天。3.接种后,每天观察荷瘤裸鼠的活动情况、肤色、精神状态,并在接种的第7天起,对荷瘤裸鼠的体重、腹围进行隔日观察,当荷瘤裸鼠的腹围增大时,认为腹腔转移瘤产生。实验截止到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每周测量两次肿瘤体积,并称重小鼠。实验第22天时,每组取3只小鼠进行安乐死后解剖,观察腹腔成瘤、成瘤位置,统计肠系膜上肿瘤的数量,取下肠系膜以及上面的腹腔转移瘤进行称重。同时留取移植瘤标本,保持无菌,-80℃保存。其余小鼠用于评估生存曲线。4.采用ELISA法检测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荷瘤裸鼠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的变化5.用Western Blot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6.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裸鼠腹腔内成瘤后,各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各组瘤体积:对照组平均为1916.463±52.491mm3,DDP组平均为1014.021±52.553mm3,GTW组平均为1196.322±51.681mm3,DDP+GTW组平均为680.321±33.652mm3。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最大,DDP组、GTW组及联合组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P+GTW组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体积次之(P<0.05)。各组瘤重:对照组平均重0.8210±0.1260g,DDP组平均重0.4797±0.0054g,GTW组平均重0.5413±0.049g,DDP+GTW组平均重0.2777±0.0046g。对照组的肿瘤重量最大,GTW组、DDP组及联合(DDP+GTW)组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DP+GTW组瘤体重量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重次之(P<0.05)。2.各组瘤生存期方面,对照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6天、37天,DDP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1.4天、44天,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9.8天、40天,联合(DDP+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6.6天、49天。DDP+GTW组的生存期最长,生存期最长可以达到50天。3.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中的CA125、HE4水平时发现:和对照组进行比较,GTW组、DDP及GTW+DDP组使得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明显下降,以GTW+DD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GTW组和DDP组移植瘤组织中的E-cadherin水平均上调,N-cadherin、ILK、p-AKT p-GSK3β和Slug水平均下调。DDP+GTW对肿瘤组织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实验再一次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
余东琪,冯玲,范睿嘉[2](2021)在《血清胸苷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TK1、VEGF、CA19-9及SMRP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A组,另将同期本院收治的8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B组,同期选择70例健康女性纳入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组血清TK1、VEGF及SMRP,经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A19-9表达。观察血清TK1、VEGF、CA19-9、SMRP表达和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研究A组、研究B组患者的血清TK1、VEGF、CA19-9、SMRP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研究A组高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K1表达和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VEGF、CA19-9表达和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SMRP表达和上皮性卵巢癌病理类型、临床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TK1、VEGF、CA19-9及SMRP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异常增高,指标水平表达和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TK1、VEGF、CA19-9、SMRP表达利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评估病情。
孙超[3](2020)在《ASH2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KOV-3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肿瘤,病死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相关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机制中的组蛋白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而MLL甲基化转移酶复合体的核心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ASH2L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与转移有密切联系,但ASH2L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并没有相关研究证实。本研究观察ASH2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SKOV-3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旨在为其临床价值及免疫功能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基础。目的观察MLL甲基化转移酶复合体的核心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ASH2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ASH2L的表达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SKOV-3增殖的影响,以期为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因卵巢癌和同期因子宫良性疾病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卵巢组织中ASH2L蛋白表达的定位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对比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ASH2L的表达情况,检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SKOV-3细胞系中ASH2L的表达情况;采用ployplus试剂介导进行ASH2L质粒转染,并验证ASH2L的转染效率;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系转染后SKOV-3细胞系的增殖情况。结果ASH2L蛋白表达定位于卵巢癌组织细胞核内。与正常人的卵巢组织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SH2L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293T细胞系相比,SKOV-3细胞系中ASH2L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SKOV-3细胞系在转染ASH2L质粒后,细胞中ASH2L蛋白的表达升高,与空载质粒转染的SKOV-3细胞相比,ASH2L质粒转染的SKOV-3细胞增殖增加(P<0.01)。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ASH2L水平表达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细胞的水平,ASH2L基因的水平表达能显着促进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
左英[4](2020)在《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导致女性死亡的所有肿瘤中排第四位。因发病隐匿,无有效的早期发现指标,发病时多为晚期,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1-3]。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新增卵巢癌患者295414例,其中有184799例死亡[4],而我国过去十年卵巢癌发病率上升了 30%。值得注意的是,约75%的患者诊断时已处FIGO的Ⅲ期或Ⅳ期[5]。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案为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然而大多数患者会在12-24个月内复发,多死于对化疗药物耐药[6,7]。尽管随着PARP抑制剂的应用,在治疗铂类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方面,带来了里程碑式的进步,使卵巢癌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8]。但对于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究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和克服铂类耐药的难题,对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作为CD28超家族的主要细胞表面受体,是降低T细胞活化的主要抑制分子之一[9,10]。其主要配体分子PD-L1在抗原呈递细胞上表达,但也在肿瘤细胞上表达[11]。生理状况下,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可以与其配体PD-L1相结合抑制淋巴细胞功能,从而防止自身免疫损伤[12]。在病理条件下,PD-1/PD-L1信号通路会被激活,肿瘤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性,从而逃避T细胞的杀伤,导致肿瘤免疫逃逸。临床研究发现PD-L1的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13-15]。PD-L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的患者[16]。铂处理可以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上调PD-L1的表达,而敲低PD-L1可以明显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17]。此外,已有文献报道PD-L1的过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差相关[18]。然而,目前尚无文献报道研究PD-L1在卵巢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MicroRNA(miRNA)是一类大小为20-25个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通过沉默或降解其靶点mRNA分子调控基因表达,在多种病理过程扮演重要角色,可与多种靶信使mRNAs的3’UTR相互作用,进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19]。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耐药研究的深入,miRNA参与肿瘤耐药的机制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0,21]。miR-34a-5p被报道在多种肿瘤组织异常表达,参与肿瘤进展,如在人上皮性卵巢癌中被下调[22];在成人神经管细胞瘤、膀胱癌、卵巢癌细胞中上调miR-34a-5p可以增加顺铂敏感性[23-25]。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被证明是miR-34a-5p的靶基因,过表达miR-34a-5p有效负性调控PD-L1的表达[26,27]。卵巢癌中miR-34a-5p是否通过影响PD-L1的表达参与调控卵巢癌对顺铂敏感性,目前尚无报道,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临床组织标本及卵巢癌细胞实验检测PD-L1在化疗耐药卵巢组织和耐药细胞中高表达,得到其参与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第二部分在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中,检测发现miR-34a-5p表达降低,过表达miR-34a-5p能有效抑制PD-L1的表达,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两者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第三部分通过裸鼠成瘤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沉默miR-34a-5p能显着促进肿瘤体内生长,使PD-L1的表达升高,得出miR-34a-5p负性调控PD-L1的表达。第一部分PD-L1在卵巢癌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检测PD-L1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及耐药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A2780/DDP)的表达差异;并探讨PD-L1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方法:1.收集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及化疗耐药卵巢癌的组织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D-L1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及化疗耐药卵巢癌的组织中PD-L1 mRNA表达水平,分析PD-L1在化疗敏感卵巢癌患者和化疗耐药卵巢癌患者中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2.选取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通过连续梯度增加顺铂(DDP)浓度培养,构建卵巢癌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使用不同浓度DDP处理,MTT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的增殖活力并计算IC50值。3.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中PD-L1表达水平。4.构建shRNA-PD-L1质粒并转染细胞,检测敲降PD-L1后DDP耐药细胞的生物学性能。使用含不同浓度DDP培养,MTT实验检测PD-L1敲降后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凋亡率的改变。5.Western blot检测PD-L1敲降后与细胞周期、凋亡和耐药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PD-L1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L1在耐药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RT-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相比,PD-L1 mRNA在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和化疗耐药卵巢癌组织中均表达上调,其中化疗耐药卵巢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量高于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这提示,PD-L1在癌组织高表达可能参与卵巢癌耐药。2.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顺铂(DDP)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MTT检测结果显示,顺铂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活力高于亲本株,且IC50值较亲本株也增高。3.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在DDP耐药卵巢癌细胞中PD-L1表达上调。4.敲降PD-L1对耐药细胞SKOV3/DDP、A2780/DDP的影响:转染shRNA-PD-L1显着抑制了耐药卵巢癌细胞对DDP的耐药,相同浓度的DDP作用下,降低了 DDP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活力,也降低了耐药细胞株的IC50值,促进了G1期细胞周期阻滞,提高了耐药细胞株的凋亡率。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DDP存在的情况下,敲降PD-L1后降低了耐药细胞中多药耐药蛋白1(MDR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并显着增加了 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蛋白在耐药细胞中的表达。研究结论:PD-L1在卵巢癌耐药患者组织和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高表达,参与调控SKOV3/DDP、A2780/DDP对顺铂的耐药。第二部分miR-34a-5p通过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细胞耐药作用研究目的:探讨miR-34a-5p与PD-L1的靶向关系,研究miR-34a-5p通过调控PD-L1表达影响SKOV3/DDP、A2780/DDP对DDP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RT-qPCR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 中 miR-34a-5p 的表达水平。2.构建 miR-34a-5p mimic 和 miR-34a-5p inhibitor 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到SKOV3/DDP、A2780/DDP 细胞和 SKOV3、A2780 细胞使 miR-34a-5p 过表达或沉默,RT-qPCR检测miR-34a-5p验证转染效率,分别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D-L1表达水平变化。3.构建PD-L1 mRNA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其点突变质粒,分别与miR-34a-5p mimc混合共转染293T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变化验证miR-34a-5p与PD-L1靶向调控关系。4.将miR-34a-5p mimic和PD-L1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或共转染SKOV3/DDP细胞形成不同处理的SKOV3/DDP细胞,使用DDP培养后,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PI染色后Flow cytometry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和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染色后Flow cytometry测定凋亡率的改变。5.将miR-34a-5p mimic和PD-L1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或共转染SKOV3/DDP细胞形成不同处理的SKOV3/DDP细胞,使用DDP培养,Western blot检测PD-L1及耐药基因(MDR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凋亡(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与 SKOV3、A2780 细胞相比,miR-34a-5p 在 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显着低表达。2.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当在细胞中转染miR-34a-5p mimic时,PD-L1表达降低;当转染miR-34a-5p inhibitor时,PD-L1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D-L1是miR-34a-5p的靶基因,miR-34a-5p靶向负性调控PD-L1的表达。4.MT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a-5p mimic降低了 DDP培养的SKOV3/DDP细胞增殖活力,IC50值降低;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miR-34a-5p mimic对SKOV3/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且IC50值也显着升高。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a-5p抑制DDP培养的SKOV3/DDP细胞周期,G1期细胞百分率增多,S期和G2期细胞百分率相应的减少;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miR-34a-5p mimic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使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S期和G2期细胞百分率增加。6.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a-5p促进DDP培养的SKOV3/DDP细胞凋亡,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细胞的凋亡,使凋亡率下降。7.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表明 MDR1、Cyclin D1 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升高;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了 miR-34a-5p mimic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 MDR1、Cyclin D1、cleaved-caspase-3 和 cleaved-PARP的蛋白水平的调控作用。研究结论:miR-34a-5p通过靶向下调PD-L1逆转了 SKOV3/DDP对顺铂的耐药。第三部分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体内实验研究研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miR-34a-5p靶向下调PD-L1增强SKOV3/DDP对DDP敏感性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构建miR-34a-5p稳定过表达或表达沉默质粒,转染SKOV3/DDP细胞,RT-qPCR检测miR-34a-5p表达验证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SKOV3/DDP细胞中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2.选取4周龄健康的BALB/c裸鼠,将裸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将转染后的各组SKOV3/DDP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右侧腋窝皮下组织,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注射细胞量为1×106个,观察并测量肿瘤生长情况。3.当肿瘤达到一定体积时(50 mm3),以2.0 mg/kg顺铂腹腔内注射4周,每3天注射一次,从注射顺铂开始后,第6天开始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裸鼠处死后,检测裸鼠成瘤体积大小、重量。4.提取每组裸鼠肿瘤组织,采用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RT-qPCR法检测miR-34a-5p和PD-L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L1以及与细胞周期、凋亡和耐药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成功建立miR-34a-5p稳定过表达或表达沉默SKOV3/DDP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过表达miR-34a-5p后SKOV3/DDP细胞中PD-L1的蛋白表达下调,沉默miR-34a-5p后SKOV3/DDP细胞中PD-L1的蛋白表达上调。2.构建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裸鼠成瘤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4组相比,过表达miR-34a-5p后增加移植瘤对DDP的敏感性,肿瘤生长速度降低,体积减少,质量减轻。miR-34a-5p表达沉默促进肿瘤体内生长,增强对DDP的耐药性。3.TUNEL染色结果也表明,过表达miR-34a-5p显着促进了移植瘤组织细胞的凋亡。但沉默miR-34a-5p的效果与此相反。4.过表达miR-34a-5p显着降低了裸鼠肿瘤组织中PD-L1、MDR1、CyclinD1和Bc12的表达,并促进了 Bax、cytochrome C的表达。而miR-34a-5p表达沉默移植瘤组织 PD-L1、MDR1、CyclinD1 和 Bcl2 的表达升高,Bax、cytochrome C的表达降低。研究结论:miR-34a-5p通过靶向沉默PD-L1增强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肿瘤对顺铂的敏感性。本文的创新点1.本研究发现PD-L1在耐药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中表达上调,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2.通过卵巢癌耐药细胞和动物模型实验,证实miR-34a-5p可逆转卵巢癌耐药。3.miR-34a-5p靶向负性调控PD-L1,miR-34a-5p/PD-L1分子轴可作为卵巢癌顺铂耐药临床治疗的潜在靶标。
刘潇涵[5](2020)在《Nck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促进其侵袭、转移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其死亡率却高居榜首。在女性所有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死亡率排第五。多数卵巢癌患者早期并无症状,且由于卵巢位于腹腔深处,早期筛查较困难。卵巢癌患者中,仅有15%的患者能在早期(FIGO I-II期)诊断。卵巢癌患者中,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的75%-80%。因此,EOC的早期诊断、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由于EOC在腹腔内易于种植、转移的特性,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的侵袭、转移和增殖等恶性行为的机制,找寻有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意义。Nck家族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衔接蛋白,主要参与酪氨酸激酶信号的传导。Nck蛋白参与调控细胞骨架的重排,在细胞定向迁移运动、血管生成、T细胞受体信号和T细胞的激活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Nck在乳腺癌、胰腺癌、肝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迁移等恶性行为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提示我们,Nck蛋白在EOC的恶性侵袭行为中亦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部分Nck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检测Nck1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Nck1表达与EO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Nck1蛋白在289例EOC患者的石蜡切片标本和95例新鲜手术标本中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ck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定位;对EOC患者的Nck1的表达情况和生存时间、复发时间进行生存分析;建立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到在多数正常卵巢和输卵管组织(77.5%)、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51.28%)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71.88%)中,Nck1蛋白表达呈阴性。在176例EOC组织中Nck1均有表达,其中73.3%(n=129)为高表达,26.7%(n=47)为低表达。通过分析EOC组中Nck1高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Nck1高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病理等级、术后残余肿瘤体积、血清Ca125水平显着相关(P<0.05)。(2)通过Western blot共检测95例样本,结果显示,EOC组Nck1蛋白表达水平(1.351±0.494)明显高于正常卵巢(0.395±0.110),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0.392±0.143)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0.531±0.170,P<0.05)。此外,通过分析42例EOC患者中临床病理特征与Nck1表达水平的关系发现,Nck1高表达与FIGO分级、病理级别、术后残余肿瘤大小以及血清CA-125水平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为了分析Nck1高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联,作者对176名EOC患者进行了10年的随访。通过Kaplan-Meier方法分析显示,Nck1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均高于Nck1高表达组(P<0.05)。(4)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发现,年龄≥50岁,FIGO分期III-IV期,病理高级别,腹水≥100ml,残余肿瘤大小≥1cm,血清CA-125水平≥900U/ml和Nck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短。多因素Cox分析显示,Nck1高表达,FIGO分期III-IV期,术后残留肿瘤大小≥1cm以及血清CA-125水平≥900U/ml是总体生存率差的独立预后因素。(5)Nck1在三种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和ES-2)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发现Nck1表达主要定位于SKOV3和OVCAR-3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结论:(1)Nck1蛋白在EOC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2)Nck1高表达,FIGO分期III-IV期,术后残留肿瘤大小≥1cm以及血清CA-125水平≥900U/ml是总体生存率差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二部分Nck1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转人卵巢癌细胞系的建立目的:构建带有Zs Green荧光标记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Nck1重组干扰慢病毒载体及带有NEO抗性基因的Nc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筛选并建立Nck1显着低表达及高表达的稳转人卵巢癌细胞系,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1)针对Nck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人Nck1基因干扰序列;将扩增的PCR产物和慢病毒载体进行双酶切,然后将干扰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并转入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子送测序验证。测序验证正确的克隆,进行高纯度质粒抽提。(2)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和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液,通过超速离心获得慢病毒超离液后测定滴度。(3)将获得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药物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4)通过Werstern blot和RT-PCR验证转染的细胞中Nck1的表达情况,获得Nck1显着低表达及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结果:(1)根据Nck1基因的转录本设计了三个si RNA靶点并合成引物,双酶切实验和DNA测序证实阳性克隆序列正确,成功构建了带有Zs Green荧光标记和puro抗性基因的Nck1重组干扰及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强烈的荧光,并测定滴度为2×108TU/ml;同时成功构建Nc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2)根据慢病毒转染操作方法,向SKOV3和OVCAR3细胞中分别加入Nck1-NC、Nck1-sh RNA1、Nck1-sh RNA2、Nck1-sh RNA3及Nck1过表达的病毒。感染后再用药物筛选出感染效率>90%的稳转细胞。(3)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 time-PCR的方法验证了卵巢癌细胞系中Nck1蛋白和m RNA抑制效率,筛选出Nck1低表达及过表达的稳转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结论:课题组成功构建了Nck1 sh RNA慢病毒干扰及过表达载体,筛选并建立了Nck1显着低表达及高表达的稳转人卵巢癌细胞系,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Nck1基因沉默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讨Nck1对EO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ck1参与了EOC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ck1基因沉默对SKOV3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和细胞粘附实验检测Nck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粘附能力的影响;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ck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裸鼠皮下成瘤和腹腔成瘤动物模型,观察Nck1基因沉默对卵巢癌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SKOV3-NC)相比,Nck1沉默组(SKOV3/Nck1-)形成的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明显减少,细胞形态变圆、变钝。(2)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均显示Nck1沉默组(SKOV3/Nck1-和OVCAR3/Nck1-)穿过包被了Matrigel胶的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着减少;Nck1过表达细胞(SKOV3/Nck1+和OVCAR3/Nck1+)穿过膜的细胞数显着增加。(3)CCK-8增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共培养4h、24h、48h、72h和96h后,Nck1沉默组(SKOV3-sh RNA3和OVCAR3-sh RNA1)细胞增殖速率显着减缓,Nck1过表达细胞(SKOV3/Nck1+和OVCAR3/Nck1+)增殖速率显着增加。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显着减少。(4)皮下成瘤动物模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ck1沉默组(SKOV3/Nck1-)皮下成瘤率更低,瘤体直径更小,瘤体表面新生血管更少。腹腔成瘤模型显示Nck1沉默组形成的肿瘤结节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形成的肿瘤结节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抑制Nck1基因表达可以改变卵巢癌细胞形态,抑制卵巢癌细胞体外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同时抑制卵巢癌细胞体内成瘤的能力。第四部分Nck1通过调节下游磷酸化激酶活性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探讨目的:探讨Nck1参与EOC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Nck1沉默后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ck1沉默后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与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相关蛋白VEGF、MMP-2、MMP-9变化;采用人磷酸化激酶抗体芯片检测Nck1沉默后对下游相关磷酸化激酶信号通路的变化的影响。结果:(1)通过HE染色发现,与对照组相比,Nck1沉默组的肿瘤细胞排列相对整齐,细胞大小、形态较接近,病理性核分裂相更少。(2)Nck1沉默组的Nck1蛋白明显下调,且随着Nck1的表达下降,MMP-2、MMP-9以及VEGF的表达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人磷酸化蛋白激酶抗体芯片,共检测到11种磷酸化激酶在Nck1基因沉默后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Nck1主要通过增强PI3K/AKT/p70S6K信号参与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的能力。结论:(1)Nck1可能通过调节MMP2、MMP-9和VEGF的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2)Nck1可能通过增强PI3K/AKT/p70S6K信号参与调节EOC细胞的恶性行为。全文总结:通过Nck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促进其侵袭、转移机制的初步研究,得到研究结论如下:(1)Nck1蛋白在EOC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2)Nck1高表达,FIGO分期III-IV期,术后残留肿瘤大小≥1cm以及血清CA-125水平≥900U/ml是总体生存率差的独立预后因素。(3)课题组成功构建了Nck1 sh RNA慢病毒干扰载体,筛选并建立了Nck1显着低表达的稳转人卵巢癌细胞系,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4)干扰Nck1基因表达可以改变卵巢癌细胞形态,抑制卵巢癌细胞体外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5)干扰Nck1基因表达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体内成瘤的能力。(6)Nck1可能通过调节MMP2、MMP-9和VEGF的表达参与了血管形成,促进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7)Nck1可能通过增强PI3K/AKT/p70S6K信号参与调节EOC细胞的恶性行为。
胡辉[6](2020)在《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耐顺铂上皮性卵巢癌抑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师治疗上棘手问题,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耐顺铂化疗药物的卵巢癌中药意义重大。我们前期工作发现雷公藤内酯醇(TP)对耐顺铂药物的人上皮性卵巢癌有抑制作用,并研究了其相关抑制机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可诱导恶性肿瘤的生长,TAMs的极化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在TAMs极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前期工作也发现,TP可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生长。据此提出假设:TP可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促进TAMs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因此,本实验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以及动物水平等多层次探讨了TP作用于耐药上皮性卵巢癌后TAMs极化情况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从而验证了TP通过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调节及调控肿瘤微环境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个新视点为TP为耐顺铂化疗药物的上皮性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体外实验1.1 TAMs体外模型的建立1.1.1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取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的THP-1细胞株,调整细胞密度为6*105个/ml,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MA,PMA浓度依次为0、100、200ng/ml,最后补充含1%谷氨酰胺、10%胎牛血清、1%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配制的1640培养基至2ml,以0ng/ml PMA孔作为阴性对照孔,分别培养24h和48h后观察各孔细胞贴壁情况及细胞形态变化,以确定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的优化浓度和作用时间。1.1.2建立稳定的M1型及M2型巨噬细胞:THP-1细胞经过100ng/ml PMA诱导24h后,待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后,分别采用100μg/ml IL-4和10ng/ml LPS刺激被PMA诱导后的THP-1细胞株(可分别得到M2型TAMs和M1型TAMs),细胞分别放入细胞培养箱内培养48h,观察细胞生长状态。48小时后离心分别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0和IL-12的OD值,对体外模型巨噬细胞的诱导进行鉴定。1.2 CCK-8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A2780/DDP细胞增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A2780/DDP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TP进行干预。实验分组分别为(0ng/ml、6.25ng/ml、12.5ng/ml、25ng/ml、50ng/ml、100ng/ml)TP,分别作用A2780/DDP细胞株24h之后用CCK-8方法检测每孔光吸收值(即OD值),计算TP对A2780/DDP细胞作用24h后的IC50值。1.3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A2780/DDP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1.3.1 EDU检测TP对A2780/DDP细胞增殖影响:根据EDU试剂盒操作方法,将细胞分组为:(1)空白组:只加培养基(2)6.25ng/ml TP组(3)12.5ng/ml TP组(4)25ng/ml TP组(5)50ng/ml TP组(6)共培养组:细胞加已诱导的M2巨噬细胞上清液。1.3.2分别采用细胞划痕试验、细胞外基质粘附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不同浓度TP对A2780/DDP细胞干预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分组同上。不同浓度的TP作用于肿瘤细胞后,用以上三种不同实验方法,观察TP作用细胞前、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2、体内实验2.1、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取对数生长期A2780/DDP细胞,将细胞密度调整为2*107个/ml。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变化,待肿瘤大小约100mm3左右时进行实验。裸鼠随机分为五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DDP组、TP组、联合(DDP+TP)组,每组6只裸鼠进行实验。2.1.1各组给药方法:(1)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按50 ml/kg/d,腹腔注射给药,一次/天,连续用药14天。(2)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按50 ml/kg/d,腹腔注射给药,一次/天,连续用药14天。(3)DDP组:DDP按4 mg/kg/d,腹腔注射给药,第1天和第8天给药,总共用药2天。(4)TP组:0.15 mg/kg/d雷公藤内酯醇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予以腹腔注射给药,一次/天,连续用药14天。(5)联合(DDP+TP)组:TP按0.15mg/kg/d,腹腔注射给药,一次/天,连续用药14天,DDP按4 mg/kg/d腹腔注射给药,第1天和第8天给药,总共用药2天。给药24h后收集外周血及移植瘤体标本备用。2.2 ELISA法检测裸鼠外周血血清中IL-12和IL-10的OD值水平:将各组裸鼠外周血离心后,留取血清上清液,按ELISA试剂盒说明操作,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清IL-12和IL-10的OD值水平。2.3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及体积:处死裸鼠后,完整剥离移植瘤体,称取肿瘤湿重。测量肿瘤最长径(a)和最短径(b),V=ab2/2。2.4采用TUNEL法检测TP实验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以及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CD16/32和CD206蛋白表达。2.5采用Western-blot分析各组P1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因子AKT、P-AKT、P65、P-P65的表达变化以及MMP-2、MMP-9及VEGF蛋白的变化,通过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各种蛋白在不同组图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体外实验1.1、TAMs体外模型的建立1.1.1采用100ng/ml PMA诱导THP-1细胞株24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THP-1细胞由单个圆形悬浮细胞逐渐变为贴壁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并伸出伪足明显,细胞浆透明,细胞光镜下折光度良好,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此时细胞生长状态最佳。故选择100ng/ml PMA诱导THP-1细胞24h作为巨噬细胞的诱导剂量及作用时间。1.1.2 ELISA法检测细胞经不同因子刺激后,细胞刺激前、后M2型巨噬细胞表型IL-10 OD值分别为(0.203±0.059)和(0.610±0.048)(两者之间P<0.05),细胞刺激前、后M1型巨噬细胞表型IL-12 OD值分别为(0.203±0.068)和(0.613±0.057)(两者之间P<0.05)。说明对体外模型巨噬细胞的诱导是可行的。1.2、不同浓度TP对A2780/DDP细胞增殖的影响:TP对A2780/DDP细胞24小时有抑制作用,6.25ng/ml TP对细胞的抑制率为:(6.63±1.21)%,12.5ng/ml TP对细胞的抑制率为:(39.43±2.46)%,25ng/ml TP对细胞的抑制率为:(70.91±2.59)%。50和100ng/ml TP对细胞的抑制率均为100%,而共培养组中细胞存活率为124.24%。故TP作用A2780/DDP细胞24h后的IC50为12.5ng/ml。1.3、TP对A2780/DDP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1.3.1 EDU结果提示:共培养组见大量染成红色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成红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TP组染成红色细胞数量少于共培养组,随着TP浓度的增加,新增殖细胞数量随之减少,说明细胞经TP干预后,渗入细胞DNA复制期间的EDU少,新增殖的细胞少,反映细胞增殖差,进入S期的细胞百分数少。1.3.2 M2巨噬细胞与A2780/DDP细胞共培养24h后,发现细胞之间距离缩短,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形态被拉长变为长梭形。M2巨噬细胞与A2780/DDP细胞共培养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活跃。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M2巨噬细胞共培养后的肿瘤细胞爬片能力明显增强,TP组细胞爬片能力弱于共培养组,表现在划痕区域细胞少于共培养组,并随TP浓度的增加,划痕区域的细胞更少。同样,细胞粘附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实A2780/DDP细胞与M2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具有更多肿瘤细胞出现粘附和穿过小室。TP作用细胞后,细胞发生粘附和穿过小室的肿瘤数目减少,并且随TP浓度的增加,细胞发生粘附和穿过小室的肿瘤数目更少。表明A2780/DDP细胞与M2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TP作用于肿瘤细胞后,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能力下降。2、体内实验2.1裸鼠成瘤后,各组肿瘤体积及重量不同,各组瘤体积:对照组(466.463±52.493)mm3,DDP组(309.843±52.595)mm3,TP组(223.870±22.585)mm3,联合组(149.460±33.670)mm3。DDP组、TP组及联合组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TP组和DDP组瘤体积均大于联合组(P<0.05)。各组瘤重:对照组(0.851±0.126)g,DDP组(0.541±0.055)g,TP组(0.394±0.034)g,联合组(0.244±0.047)g。TP组、DDP组及联合(DDP+TP)组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TP组和DDP组瘤重,均大于联合(DDP+TP)组(P<0.05)。2.2检测裸鼠外周血血清中IL-12和IL-10的OD值水平:(1)血清IL-10的检测情况:空白对照组(104.50±5.91)pg/ml,阴性对照组(39.84±4.12)pg/ml,DDP组(66.89±12.33)pg/ml,TP组(63.15±11.82)pg/ml,联合(DDP+TP)组:(34.05±7.60)pg/ml。阴性对照组、DDP组、TP组及联合(DDP+TP)组血清IL-10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DDP组和TP组血清IL-10均高于联合(DDP+TP)组(P<0.05)。(2)血清IL-12的检测情况:空白对照组(37.16±4.23)pg/ml,阴性对照组(167.59±8.04)pg/ml,DDP组(80.81±6.82)pg/ml,TP组(79.17±6.05)pg/ml,联合(DDP+TP)组:(139.48±6.13)pg/ml。阴性对照组、DDP组、TP组及联合(DDP+TP)组血清IL-12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DDP组和TP组血清IL-12均低于联合(DDP+TP)组(P<0.05)。2.3肿瘤组织HE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存在异型性,细胞核被染成蓝紫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核浆比增高,巨核或多核等改变。TUNEL显示:空白对照组(8.83±0.75)个/镜下,TP组(18.83±1.17)个/镜下,两者相比较,TP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升高(P<0.01)。2.4免疫组化检测各实验组作用成瘤裸鼠后肿瘤组织中CD16/32和CD206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DP组、TP组及联合组中CD16/32蛋白高于空白对照组,可见细胞浆染至棕黄色,尤其是联合组中,CD16/32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而空白对照组部分细胞浆染呈淡黄色,CD16/32蛋白呈弱阳性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DP组、TP组及联合组中CD206蛋白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可见部分细胞浆染至淡黄色,尤其是联合组中,CD206蛋白呈弱阳性表达。而空白对照组细胞浆染呈深黄色,CD206蛋白呈强阳性表达。2.5、Western-blot分析各组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结果提示,通过图片灰度值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DP组、TP组及联合组中VEGF、MMP-2、MMP-9蛋白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蛋白表达最低。各组非p-p65和非p-AKT蛋白无差异(P>0.05)。而各组p-p65和p-AKT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联合组p-p65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最低。结论:1、体外诱导TAMs可行。2、TP可抑制A2780/DDP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3、TP可协同DDP诱导人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凋亡,增加A2780/DDP对顺铂的敏感性。4、TP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了PI3K/AKT/NF-κB生存信号通路,下调磷酸化AKT和磷酸化NF-κB表达,抑制MMP-2、MMP-9及VEGF蛋白表达,从而抑制TAMs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TAMs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司曼飞[7](2020)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金属硫蛋白调控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鉴定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卵巢癌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展至临床晚期,而早期诊断卵巢癌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鉴定可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是卵巢癌中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占死亡病例的大部分,因此本部分研究以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可能用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下载GEO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个数据集(GSE14001、GSE18520、GSE26712、GSE27651、GSE40595、GSE54388),整合分析筛选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和正常卵巢表面上皮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DAVID对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包括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鉴别hub基因,同时识别PPI网络中的功能模块,并对关键模块1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评估10个hub基因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中的预后价值。hub基因的表达水平不仅通过Oncomine数据库进行了确认,也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了临床样本验证。结果1.本研究成功筛选出103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8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和7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2.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相关,而下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Wnt信号通路及多个与代谢相关的通路;3.构建PPI网络后,鉴定出10个hub基因—EPCAM、ALDH1A1、ZWINT、BUB1B、NEK2、DLGAP5、MELK、CEP55、CKS2、KDR,其中 ALDH1A1 和 KDR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下调;4.7个hub基因被分配到关键模块1中,该模块显着富集于DNA复制和细胞周期通路;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ELK、CEP55和KDR的表达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着相关。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MELK、CEP55和KDR可能成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 MT1G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目的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浆液性卵巢癌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在维持金属离子稳态、重金属解毒、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T家族包含至少11个有功能的成员,可分为4个亚型:MT1(MT1A、MT1B、MT1E、MT1F、MT1G、MT1H、MT1M 及 MT1X)、MT2(MT2A)、MT3 及 MT4。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T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确定MT各亚型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探讨MT1G在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分子机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qRT-PCR检测MT各亚型在浆液性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MT在浆液性卵巢癌、正常卵巢组织及正常输卵管伞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分析本中心临床样本及TCGA数据库中浆液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MT表达的相关性。使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MT各亚型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结合qRT-PCR结果,确定差异表达最为显着的MT1G亚型为课题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细胞增殖检测以及EdU细胞增殖实验研究MT1G异常表达对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MT1G异常表达对浆液性卵巢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T1G对浆液性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T1G表达改变时PI3K/AKT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变化。通过体内实验验证MT1G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T各亚型表达对浆液性卵巢癌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1.qRT-PCR结果表明MT1A、MT1F、MT1G及MT2A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织;Oncomine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MT1G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差异最显着;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T蛋白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及正常输卵管伞组织,且MT以细胞质表达为主;3.分析浆液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现:患者的诊断年龄中位数在50岁以上;绝大多数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初次就诊时已为III期;超过90%的浆液性卵巢癌类型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浆液性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多数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初次手术不能达到R0切除;4.MT表达水平与浆液性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显着相关,即MT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T1G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增强;相反,干扰MT1G表达后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T1G过表达可能促进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由G1向S期转变以加快细胞周期进展,并抑制细胞的凋亡;6.MT1G过表达可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干扰MT1G表达后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表明了 MT1G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影响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7.皮下成瘤实验中,MT1G过表达组的皮下肿瘤体积、重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样MT1G过表达组的肿瘤生长速度也显着快于对照组;腹腔种植实验中,MT1G过表达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更高的肿瘤负荷;8.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T1M和MT2A高表达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均显着缩短;此外,MT1E、MT1F、MT1G、MT1H、MT3及MT4的高表达显着缩短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论MT在浆液性卵巢癌中多呈现高表达;MT1G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MT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MT有望成为卵巢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创新点1.本研究重点阐述了 MT在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首次全面分析了 MT各亚型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了 MT1G对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首次提出了 MT1G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浆液性卵巢癌的进展,可能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不足之处1.MT各亚型在不同癌症类型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表达,如MT在肝细胞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多是下调的,其机制可能是启动子甲基化,但本研究尚未阐明MT在浆液性卵巢癌中异常表达的机制;2.既往多个研究均显示MT与肿瘤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本研究缺乏对MT与化疗耐药关系的研究,需进一步探讨。
邓琳[8](2020)在《cox2、wnt3a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诊断的提示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其病因不明,目前也缺乏有效的无创术前诊断及术后监测指标。前期研究中发现FSH和LH的升高能够上调cox2的表达水平,而cox2的表达上调可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耐药。本研究通过应用IHC、ELISA、q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cox2,wnt3a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对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诊断的提示价值及潜在作用机制。实验方法:1.纳入于中日友好医院住院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61例,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32例,卵巢上皮性癌的患者30例,卵巢良性囊肿或肿瘤的患者16例。收集患者术前血清、术后石蜡标本及患者临床、病理资料。2.应用IHC检测组织中cox2、β-catenin的表达水平。3.应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cox2、wnt3a表达水平。4.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1.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90.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77%,血清cox2平均水平为68.82±11.32 U/L、血清wnt3a平均水平为27.75± 3.34 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1)。2.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rs分别为0.294,和 0.364,P<0.05)及 FIGO 分期相关(rs分别为 0.347 和 0.397,P<0.05)。3.血清 cox2 的表达水平大于 55 U/L(OR:20.076;95%CI:5.068-79.526,P=0.000)或 wnt3a表达水平大于 25 ng/ml(OR:10.551;95%CI:2.708-41.111,P=0.001)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提示作用。4.卵巢癌患者组织cox2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85%,血清cox2水平为61.16±12.91 U/L、血清wnt3a水平为24.55±4.75 ng/m,均高于对照组(P<0.01)。5.卵巢癌患者血清wnt3a水平(rs=0.707,P<0.05)和组织β-catenin表达水平(rs=0.471,P<0.05)与FIGO分期有一定相关性。FIGO I期的卵巢癌患者血清wnt3a水平和组织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期别。6.血清cox2 的表达水平大于45.5 U/L(OR:15.411;95%CI:2.212-107.356,P=0.006)对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7.组织 β-catenin 阳性表达(OR:13.035;95%CI:1.236-137.432,P=0.033)对卵巢癌发生转移有较强的提示作用。血清cox2水平大于57.2 U/L(OR:17.258;95%CI:2.026-147.016,P=0.009)和血清 wnt3a 水平大于 22.3 ng/ml(OR:40.284;95%CI:3.494-464.475,P=0.003)对卵巢癌转移有较强的提示意义。8.与在位内膜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组织中cox2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cox2平均水平为61.79 ± 14.27 U/L,血清wnt3a水平为22.85±5.072 ng/ml,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0.05)。9.过表达cox2的ES2细胞中wnt3a、β-catenin、Snail、Vimen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上调,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结论:1.血清wnt3a的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价值。血清cox2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提示作用。2.血清cox2和wnt3a水平对卵巢癌转移具有提示作用,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及卵巢癌患者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3.cox2、β-catenin和wnt3a表达水平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显着升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cox2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可能和调控 wnt3a/β-catenin/EMT 通路有关。
马亚欣[9](2020)在《晚期卵巢癌中CD40表达与血管生成、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最致命的恶性肿瘤。目前晚期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手术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卵巢癌患者预后极差,原因在于约70%的妇女被诊断时已经成为扩散到腹部的晚期疾病,很难接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了改善患者生存状况,新辅助化疗被应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中,但是目前对于新辅助化疗是否能够使患者受益仍然有许多争议。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先行几个周期的化疗,以减低肿瘤负荷,减少组织水肿,减轻组织的粘连,以增加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几率。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是在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无法达到满意减瘤效果或者身体状态不佳无法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情况下,在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前的一种替代的化学治疗选择。化疗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至关重要,大部分的患者对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敏感,但仍有约20%的患者在初次接受化疗时对铂类耐药,及时接受敏感的化疗方案极其重要,至今没有预测卵巢癌患者对化疗敏感的明确指标或标志物。而CD40属于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超家族,有研究显示CD40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增加,并且其表达增加与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目的通过分析新辅助化疗组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组的临床资料探讨新辅助化疗是否能够使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受益。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确定CD40、VEGF及CD34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CD40是否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结合临床疗效与CD40表达分析CD40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选取2016年01月-2019年0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FIGO分期为IIIC-IV期的患者90例,所有卵巢癌患者病理类型均为高级别浆液性上皮细胞癌。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患者本人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0例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共50例患者,行初级肿瘤细胞减灭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按照NCCN指南标准辅以紫杉醇/多西他赛+卡铂/顺铂(TC/TP)方案化疗,化疗共6—8个疗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和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比率,分析新辅助化疗是否有优势。第二部分:选取上述中90例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标本及5例同期因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为正常对照组。术中标本放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24小时、流水冲洗4-6小时、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制成蜡块,蜡块切片后按照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分析染色结果。探讨CD40、VEGF及CD3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再结合临床资料与免疫组化结果分析CD40的表达是否与血管生成或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相关。结果第一部分:两组患者间的年龄、初诊时CA125值以及FIGO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腹水比率为72.00%,低于对照组(腹水比率为82.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留癌灶小于1cm的比率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留癌灶小于1cm的比率为44.00%),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25/40),高于对照组38.00%(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第二部分:CD40、VEGF及CD34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CD40、VEGF及CD34在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25/40),治疗有效患者中CD40阳性率为48.00%(12/25),低于治疗无效患者CD40阳性率93.30%(14/1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在对照组43例CD40阳性表达中41例VEGF阳性表达,在7例CD40阴性表达中3例VEGF阴性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CD40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42,P=0.001)。在对照组43例CD40阳性表达中40例CD34阳性表达,在7例CD40阴性表达中5例CD34阴性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CD40与CD34表达呈正相关(r=0.610,P<0.001)。对照组43例CD40阳性患者中CD34+MVD为16.14±4.88,高于7例CD40阴性患者(11.00±3.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1、NACT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高肿瘤负荷或年龄大、身体不佳的的患者。2、CD40可能通过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可能成为一个靶向治疗点。3、CD40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李飞霞[10](2020)在《血清CA125、HE4联合PLR、NLR、MLR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CA125、HE4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MLR)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预测价值,以期发现有效的检测方式,提高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就诊病例,选择首诊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回报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47例为观察组,其中FIGO分期为I、II期为早期上皮性卵巢癌,共53例,FIGO分期为III、IV期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共94例,同时期首诊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回报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标记物(血清CA125、HE4)、术前一周内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计算PLR、NLR、MLR值。分析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在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肿瘤、早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肿瘤中的含量差异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血清CA125、HE4联合PLR、NLR、MLR诊断上皮性卵巢癌时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07%、96.00%,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较其他组合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组,血清CA125、HE4联合PLR、NLR、MLR诊断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时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36%、80.85%,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较其他组合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血清CA125、HE4联合PLR、NLR、MLR诊断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时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81%、94.67%,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较其他组合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早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肿瘤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望应用于上皮性卵巢癌,可能对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现有提示和预警作用。
二、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部分 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 结果 |
2.1 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2 不同浓度DDP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3 小剂量GTW对 A2780/DDP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
2.3.1 Transwell迁移实验 |
2.3.2 Transwell 侵袭实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2部分 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转染si RNA-Slug沉默Slug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2 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3 应用AKT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4 应用GSK3β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3部分 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生长情况以及肿瘤大小重量的影响 |
2.2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 水平的影响 |
2.3 GTW、DDP及两者联用后,肿瘤组织中IL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铂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血清胸苷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2.1 检测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3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对比 |
2.2 不同病理特征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 |
3 讨论 |
(3)ASH2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KOV-3细胞系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卵巢恶性肿瘤的病因及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4)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PD-L1在卵巢癌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iR-34a-5p通过PD-L1靶向调控卵巢癌细胞耐药作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iR-34a-5p靶向PD-L1对裸鼠体内成瘤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外文论文Ⅰ |
外文论文Ⅱ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Nck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促进其侵袭、转移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Nck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Nck1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转人卵巢癌细胞系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Nck1基因沉默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Nck1通过调节下游磷酸化激酶活性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探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衔接蛋白Nck在机体发育和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6)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耐顺铂上皮性卵巢癌抑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细胞系 |
2.1.2 裸鼠 |
2.1.3 实验用药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1.6 主要实验试剂配置方法 |
2.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体外实验 |
2.2.1 TAMs体外模型建立 |
2.2.2 A2780/DDP细胞体外实验 |
二、体内实验 |
2.2.3 建立异种移植瘤的模型 |
2.3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一、体外实验 |
3.1 TAMs体外模型建立 |
3.1.1 THP-1 细胞培养 |
3.1.2 佛波酯诱导THP-1 细胞结果 |
3.1.3 ELISA法检测 |
3.2 A2780/DDP细胞生长曲线 |
3.3 EdU细胞增殖检测 |
3.4细胞划痕实验 |
3.5细胞粘附实验 |
3.6 Transwell实验 |
3.7 CCK-8 实验 |
二、体内成瘤实验 |
3.8 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 |
3.9 TUNEL法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 |
3.10 HE染色 |
3.11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裸鼠中移植瘤组织中CD16/32和CD206 的表达 |
3.11.1 各组移植瘤组织中CD16/32 蛋白表达情况 |
3.11.2 各组移植瘤组织中CD206 蛋白表达情况 |
3.12 Western-blot检测各组不同蛋白的表达差异 |
3.13 TP对裸鼠外周血清IL-10和IL-12 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M1及M2 巨噬细胞的诱导 |
4.2 TP对 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 |
4.2.1 实验中TP浓度的选择 |
4.2.2 TP对 A2780/DDP的抑制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 |
4.3 TP通过对M2 巨噬细胞极化的抑制而发挥对卵巢癌抗癌作用 |
4.4 TP对肿瘤血管生成及基质金属蛋白的影响 |
4.5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在TP抗癌中的作用 |
4.6 TP在 DDP对卵巢癌的抗癌中具有增敏作用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金属硫蛋白调控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鉴定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T1G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金属硫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cox2、wnt3a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诊断的提示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cox2、wnt3α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对诊断的提示作用 |
1.1 概述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 |
1.2.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3.1 纳入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
1.3.2 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患者cox2、wnt3a、β-catenin表达水平 |
1.3.3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ox2、wnt3a水平和组织cox2、β-catenin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
1.3.4 血清cox2、wnt3a水平和组织cox2、β-catenin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提示作用 |
1.3.5 cox2表达水平和wnt3a、β-catenin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部分 cox2、wnt3a和β-catenin在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和对诊断及盆腔转移的提示作用 |
2.1 概述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纳入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
2.3.2 cox2、wnt3a、β-catenin在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水平差异 |
2.3.3 卵巢癌患者组织中cox2、β-catenin表达水平及血清中cox2、wnt3a表达水平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
2.3.4 卵巢癌患者cox2、β-catenin、wnt3a表达水平对诊断的提示作用 |
2.3.5 血清cox2水平和组织β-catenin表达水平对卵巢癌转移的提示作用 |
2.3.6 cox2与β-catenin及wnt3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部分 cox2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调控作用 |
3.1 概述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在位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组织cox2和β-catenin及血清wnt3a和cox2表达水平差异 |
3.3.2 cox2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中wnt3a/β-catenin/EMT通路的调控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综述 cox2 和 β-catenin对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转移的调控作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9)晚期卵巢癌中CD40表达与血管生成、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纳入、排除标准 |
2.2 治疗方案 |
2.3 疗效评价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
3.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CD40表达与血管生成、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 |
1.实验材料 |
1.1 一般材料 |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免疫组化 |
2.2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40、VEGF、CD34 的表达 |
3.2 不同临床疗效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CD40的表达 |
3.3 CD40与VEGF、CD34 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
3.4 CD40与CD34+MDV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D40在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
1.CD40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 |
2.CD40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 |
3.CD40在肿瘤中的表达 |
3.1 CD40激活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
3.2 CD40在实性恶性肿瘤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血清CA125、HE4联合PLR、NLR、MLR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卵巢癌发病的流行病学 |
1.1.2 卵巢癌检测的肿瘤标记物 |
1.1.3 卵巢癌检测的新型标记物 |
1.2 血清CA125、HE4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
1.3 炎性参数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
1.3.1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与上皮性卵巢癌 |
1.3.2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与上皮性卵巢癌 |
1.3.3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MLR)与上皮性卵巢癌 |
1.4 研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2.2 血清CA125、HE4检测 |
2.2.3 PLR、NLR、MLR计算 |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基本情况 |
3.2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 比较 |
3.3 上皮性卵巢癌组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相关性分析 |
3.4 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单独或联合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效能分析及最佳临界值的确定 |
3.5 早期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含量及诊断效果评价分析 |
3.6 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HE4和PLR、NLR、MLR含量及诊断效果评价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卵巢癌的诊治现状 |
4.2 应用于卵巢癌的肿瘤标记物及其存在的问题 |
4.3 炎性参数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研究及其应用价值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丰颖. 南昌大学, 2021(01)
- [2]血清胸苷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J]. 余东琪,冯玲,范睿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02)
- [3]ASH2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KOV-3细胞系增殖的影响[D]. 孙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4]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D]. 左英. 山东大学, 2020(09)
- [5]Nck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促进其侵袭、转移机制的初步研究[D]. 刘潇涵.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6]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耐顺铂上皮性卵巢癌抑制机制的研究[D]. 胡辉. 南昌大学, 2020(08)
- [7]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金属硫蛋白调控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D]. 司曼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cox2、wnt3a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诊断的提示作用[D]. 邓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9]晚期卵巢癌中CD40表达与血管生成、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D]. 马亚欣. 河南大学, 2020(03)
- [10]血清CA125、HE4联合PLR、NLR、MLR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李飞霞. 兰州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