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接触式人体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量,人体,心率,非接触式,特征,非接触,脉搏。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吴涵,陈龙,陈子为,吴正正[1](2019)在《基于FPGA的非接触式人体心率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FPGA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非接触式人体心率测量系统。采用OV7725摄像头模块进行面部信息采集,并将信息传输给FPGA进行数据处理,经过心率检测算法处理后提取有效心率信息,并通过OLED模块实时显示出当前心率值,而且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进行控制。该设计体积小,实时性好,人机界面友好。(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尹喆,尚笑梅[2](2019)在《基于Python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数据可用性验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目前热门的数据分析处理编程语言Python为开发工具,综合运用numpy、pandas、matplotlib等第叁方库,对用服装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测得的颈根围、胸围、腰围原数据进行清洗,去噪,以及可视化展示,最终得到高质量可用数据;并用成对样本t检验评判非接触式人体测量和传统手测方法,结果差异性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翰卿[3](2018)在《基于生物散斑的非接触式人体心率和脉搏波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散斑测量技术是一种全场、非接触、高精度、操作简便、低成本的光学测量技术。随着近年来光电子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生物散斑测量技术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动态生物散斑的人体心率和脉搏波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式、远距离测量的特点,可弥补传统生理信息测量方法需要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不足,在人体生理信息检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广泛用于医疗诊断、活体检测、健康监护、灾难救援等领域。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动态生物散斑的人体心率和脉搏波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论文从文献综述、测量原理、数据采集、心率和脉搏波提取算法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成功地实现了人体平均心率和瞬时心率信息的非接触式测量,并重构出了脉搏波的波形,进而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不同测试对象的实验结果分析和对比,验证了论文所建立的基于动态生物散斑非接触式人体心率和脉搏波测量方法和算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鲁棒性。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1)介绍了医疗领域中人体脉搏测量方法的发展历史和非接触式脉搏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现代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心率和脉搏波测量中的应用做出了概述和分析。(2)对激光散斑产生原理、激光散斑分类及其数学描述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生物散斑的形成机制,并详细介绍了生物散斑数据处理的几种图像处理算法。(3)阐述了激光散斑非接触式测量人体心率和脉搏波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灰度值法、质心法、数字散斑相关法等图像处理算法对动态生物散斑视频的处理结果,并选择了数字散斑相关算法进行后续实验散斑视频数据的处理。(4)进行了生物散斑非接触式测量人体平均心率和脉搏波的实验,首先分析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步骤,在动态生物散斑视频的采集中主要介绍了其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动态生物散斑视频的质量,散斑视频的处理使用了数字散斑相关算法,通过对相邻两帧散斑视频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从其频谱图中提取出平均心率和脉搏波信息,通过与医用血氧探头测量结果的对比和误差分析验证生物散斑非接触式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鲁棒性。(5)进行了生物散斑非接触式测量人体瞬时心率的实验,在动态生物散斑视频数据的处理中提出了对原始的互相关系数信号的时域自相关算法,通过分析自相关系数曲线的峰值点位置即可计算出人体的瞬时心率变化。通过多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鲁棒性,最后还分析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并给出避免或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王栋[4](2018)在《基于视频的人体心率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率是反应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参数,因而心率的测量对日常医疗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心跳引起的血液体积变化使得人体皮肤对反射光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反射光颜色变化的幅度与光源的强度成正比。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法的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非接触式测量心率的方法。通过使用普通摄像头对人脸视频进行采集,并对人脸图像序列进行去噪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对处理后的人脸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通过提出的基于光容积描记法的自适应非接触对得到的感兴趣区域提取心率信号,最后利用本文提出的波峰检测方法,提取心率信号中有效的波峰,计算出心率。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人脸视频图像。利用普通光学摄像头在自然光作为光源的条件下拍摄一段人脸的视频图像,使用人脸检测技术检测出每一帧图像中人脸的位置并选取合适的人脸区域作为后续提取脉搏信号的区域。2.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去噪。本文采用小波软阀值去噪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在其后的实验中表明图像的质量对实验的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3.提出了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法的自适应非接触心率信号算法,以解决不同的被测试者有着不同的心率值范围的问题。4.将文本设计的算法,与传统的PCA,FastICA算法进行比较,并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方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法的自适应非接触心率信号算法能够准确测量人体的心率值,通过测量结果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可以看出,所有的测量结果均在95%的置信区间内,而且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5。(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力[5](2018)在《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与建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效率高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接触式人体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人体数据库的建立、人体建模以及虚拟试衣等领域。但因其设备成本高,环境要求严格,难以大批量进行人体测量工作。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正侧面照片的人体测量和建模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传统人体轮廓提取方法对环境要求严格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在复杂背景环境下提取人体轮廓的方法,主要是对人体轮廓分部位提取。利用HSV颜色空间上的H分量独立于光线变化特点提取头发和下衣轮廓,基于椭圆皮肤检测模型和HSV阀值模型提取皮肤轮廓,最后基于HSV阀值模型提取上衣轮廓。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降低背景环境的条件限制,人体轮廓分割结果良好。(2)针对传统特征点提取方法中人体特征点误检和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体比例关系和Freeman链码的人体特征点提取方法,将人体正侧面轮廓用Freeman链码表示,根据链码数值变化规律总结归纳特征点位置,再利用人体比例关系来排除干扰点及补充未检测到的特征点,然后通过特征点计算人体长度参数和围度参数,最后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测量结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测量误差基本控制在5%左右,符合人体测量要求。(3)提出一种基于人体轮廓和Maya建模软件的人体模型建立方法,利用人体轮廓的表面信息及人体形态近似椭圆的特性,将正面轮廓的横截线数据作为椭圆的长轴,将侧面轮廓的横截线数据作为椭圆的短轴,生成人体叁维的数字模型。通过MEL脚本语言将人体数字模型导入Maya软件中,再对人体模型进行缝合和纹理贴图操作得到人体叁维模型。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提高了建模的效率,模型失真度较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28)
马黎[6](2017)在《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方法,具有快速、便捷、成本低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人体测量技术的研究趋势。人体参数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人体特征点的准确提取和围度拟合的方法,而人体特征点的提取又取决于人体轮廓的提取。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典型的轮廓提取算法和特征点提取算法,通过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并分析算法的优缺点。针对人体测量场景,分析了现有的人体测量算法在提取轮廓时对测量环境要求严格,且在提取特征点过程中因缺少人体信息而导致特征点提取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改进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形状估计的非闭合主动轮廓模型:针对传统的主动轮廓模型(Snake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形状估计的非闭合主动轮廓模型(SE-U-Snake模型)。通过自动初始轮廓设置、形状估计和非闭合模型求解,解决了原模型对初始轮廓敏感、易受其他强边缘影响且对局部轮廓不敏感等问题。实验表明,本模型更适用于面向人体测量的局部轮廓提取场景。(2)基于人体比例与局部轮廓的人体测量算法:针对已有的人体测量方法的缺陷,将人体比例等先验知识融入算法中,用于划分人体特征区域,并在这些区域内进行局部轮廓提取和特征点提取。最后,通过人体实际身高与图像身高得到比例尺,直接计算得到肩宽、臂长等长度参数,通过二元一次回归方程拟合得到颈围、胸围等围度参数。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测量平均误差保持在5%以内,满足人体测量要求。(3)基于图像的人体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运用面向对象技术,结合层次结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搭建配置OpenCV开发环境与MySQL运行环境,实现系统并完成对人体长度参数与围度参数的实际测量。最后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测量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田亚楠[7](2017)在《基于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的前胛弓背型青年女体甄别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的开发应用、修正完善、再开发再应用等这一系列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服装领域的发展逐步迈进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设计生产一体化的时代。具有高品质、个性化需求的服装消费方式逐步蔓延,人们饮食结构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整体国民体型的不断变化,而现行的服装标准已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合体度、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尤其是特体人群。故而,如何快速有效地采集国民的人体数据并更新人体数据库,如何基于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快速准确的识别人体体型及特殊体型部位,如何改进体型细分与自动化识别技术,如何满足特体消费者对着装舒适性和合体性的个性化需求等,这是服装行业在实现电子化量身定制的道路上需要深入探索并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构建前胛弓背型青年女体的甄别模型,探索一条特殊体型与标准体型的定量甄别路径。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基于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系统,以前胛弓背型青年女体为研究对象,对此特体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相应的特体模型,形成一个前胛弓背型女体与标准体型的甄别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非接触式人体测量及特体模拟实验设计:以上半身符合标准体型的青年女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接触式人体自动测量系统采集数据;以“肩宽弧线”长度为控制变量,指引并示范被测者模拟轻度和重度的前胛弓背形态,获取相应的上体特征数据。(2)上体体型聚类分析:谨选取女体上半身的四个特征值—身高、胸围、腰围、肩周为体型划分依据;对其派生的7个变量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确定胸身比、肩腰比与四个特征值共同作为体型划分的项目;采用K-Means这一体型聚类法进行体型分析得到155/80A、160/84A、165/88A这叁个体型聚类中心。(3)肩周曲线特征值提取及差异显着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被测者在标准形态、轻度前胛弓背形态、重度前胛弓背形态这叁种状态下对应肩周的围度、高度、厚度叁个特征值均呈现显着差异,说明被测姿态确实显着影响了肩周曲线形态,故而通过构建肩周曲线模型来定量甄别前胛弓背体。(4)前胛弓背女体的肩周曲线建模:利用Plot Digitizer图形数字化软件提取初始数据、AutoCAD软件拟合数据并圆顺曲线、Matlab编程软件拟合曲线,选取叁次多项式函数插值法对轻度、重度前胛弓背体的前肩曲线进行建模,四次多项式函数拟合法对标准体型的前肩和后肩、轻度和重度前胛弓背体的后肩曲线进行建模,最终获取18个肩周曲线模型。(5)建模曲线特征数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针对每一类上体形态的肩周围度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3个,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且可根据此模型推测同一上体形态下不同号型人群的肩周围度;采用曲线估计回归法,针对肩周曲线模型的肩胛骨凸点的坐标值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3个,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6)模型数据验证及可行性分析:以标准体型构建的前肩、后肩的曲线模型为例进行模型验证,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以通过模型的线性修改和拓展延伸至其他类别的体型,此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本课题研究实现了前胛弓背型女体的定量甄别,为其他特殊体型的定量甄别提供研究路径,为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系统不断完善其人体模型数据库提供参考借鉴,为人体体型细分与自动识别技术提供数据支撑,为服装电子化量身定制系统的开发更新和投入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3-01)
闻小龙,彭春荣,杨鹏飞,陈博,夏善红[8](2017)在《基于MEMS技术的非接触式人体静电测量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非接触式静电仪工作时振动或旋转部件裸露在外,无法在静电高危区域使用,难以测量运动人体带电情况等难题,该文研制出基于MEMS电场传感器的非接触式静电测量装置。提出一种新型检测电极与敏感芯片相连结构,显着增大了电场感应面积,增强了灵敏度。设计11个检测电极分布式布置形成门体结构,成功实现人体头、肩、臂、手、腿、脚部位在运动过程中带电情况的同时测量。基于金属仿真带电人体,提出模拟应用现场的标定方法,准确实现了静电安检门的标定。该静电测量装置具有无裸露可动部件、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满足粉尘浓度高、易燃油气浓度高等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需求。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测量范围为-30~30k V,分辨力优于50 V,总不确定度优于3%。(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邹昆,马黎,李蓉,徐晨[9](2017)在《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参数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现有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后,一种人体参数测量方法被提出。通过人脸检测从人体正、侧面图像中定位人脸特征区域,结合人体比例和其它先验知识对人体特征区域、特征点进行定位,由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拟合得到人体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通过图像得到人体参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7年02期)
岳超,祁富贵,梁福来,李川涛,李钊[10](2016)在《人体呼吸非接触测量中IR-UWB雷达关键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效采样间隔是脉冲超宽带(IR-UWB)雷达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首次研究了该参数对IR-UWB雷达非接触呼吸测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效采样间隔应小于人体呼吸引起的体表微动位移的一半,这是IR-UWB雷达非接触测量人体呼吸的前提条件。因此,可通过减小等效采样间隔来提高IR-UWB雷达的呼吸测量性能。此外,IR-UWB雷达的等效采样间隔同时决定了等效采样周期(即回波慢时间周期),降低等效采样周期对IRUWB雷达的呼吸测量性能无显着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对非接触生命信号测量中的IR-UWB雷达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6年06期)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目前热门的数据分析处理编程语言Python为开发工具,综合运用numpy、pandas、matplotlib等第叁方库,对用服装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仪测得的颈根围、胸围、腰围原数据进行清洗,去噪,以及可视化展示,最终得到高质量可用数据;并用成对样本t检验评判非接触式人体测量和传统手测方法,结果差异性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吴涵,陈龙,陈子为,吴正正.基于FPGA的非接触式人体心率测量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2].尹喆,尚笑梅.基于Python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数据可用性验证分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李翰卿.基于生物散斑的非接触式人体心率和脉搏波测量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8
[4].王栋.基于视频的人体心率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5].王力.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与建模技术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6].马黎.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7
[7].田亚楠.基于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的前胛弓背型青年女体甄别模型[D].苏州大学.2017
[8].闻小龙,彭春荣,杨鹏飞,陈博,夏善红.基于MEMS技术的非接触式人体静电测量装置[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
[9].邹昆,马黎,李蓉,徐晨.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式人体参数测量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
[10].岳超,祁富贵,梁福来,李川涛,李钊.人体呼吸非接触测量中IR-UWB雷达关键参数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