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泉1西华大学学生工作部610039;郑宇2西华大学经贸学院610039;廖磊3西华大学学生工作部610039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生力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构建
由于受我国基础教育中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的不良影响,进入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其创新思维、创新发展尚处于启蒙阶段。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弱仍然是目前中国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大学阶段的教育不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那么培养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1]。要让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比如:各种专利成果、各种著作权成果、各种商业成果),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基础建设。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强还是弱与大学生所接受的创新教育以及所参加的创新实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
学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客体,主体要为客体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较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高校创业导师十分缺乏,许多教专业课的教师在科研方面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但在如何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多数教师本身既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更没有从事过创业实践,因而对大学生在如何创业方面的指导缺乏说服力。比如,某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从来没有深入过知名的商业网站,了解电子商务实际经营的全过程是怎么一回事,甚至连网购这样的平常事都很少参与,那么很难设想这位教师他能有效地指导他的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创业。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要以校内师资为主,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1]。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成功校友作为兼职创业导师,利用专题讲座、创业沙龙、一对一个案辅导、创业经历访谈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使大学生们从他们创业的经历中去感受创业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创业的热情。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要让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光有创新创业教育环节是不够的,创新创业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之中,学生才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创新创业成果。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已经初具体系,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校内校外各方共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新格局。属于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个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从创新训练到创业训练、再到创业实践的系统工程。这个项目三年来受到了各高校和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23305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9741项,创业训练项目2587项,创业实践项目977项;除此之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等。这些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改善,有利于增强其沟通交往能力,培养其团队的合作精神,培养其未来职业活动的不可缺少的品质和经验。[2]
二、立足创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创新创业发展道路
1.大学生从学会创新到学会创业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支持
由于创业本身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经营活动,它包括了创业团队的组建、经营项目的选择、创业资金的筹措、经营场地的落实、营销渠道的拓展、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公司注册等一系列实践性、针对性、关联性都很强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平时很少涉猎甚至从未接触过。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的机会往往比创业实践的机会要多一些,有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强,但他们往往缺乏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的能力,不知道该如何去创业。有些学生虽然有了好的创业项目,但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创业项目的开发最终无疾而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上海开幕式的贺信中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在引导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办公场地支持方面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比如长春市政府2012年12月出台了《万名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目标为三年扶持1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带动就业5万人。计划分为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育工程、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工程四大方面内容,确保到2015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政策体系完善、领导机构健全、服务平台畅通、创业氛围浓厚的整体格局;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孵化方面可以发挥引领作用。比如上海交大自2010年6月建立创业学院以来,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通识教育学分课程外,创业学院还每年从在校学生中选拔50名具有创业激情和潜力的“种子选手”,加以精心扶持,并引入风险投资预孵化,从而构建起了“全覆盖、分层次”的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可以终身受益。家庭则在鼓励自己的孩子走创业发展道路方面可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必要的物质支持;社会则在媒体宣传、创业名家辅导、风投资金支持等方面可以发挥有力的助推作用。通过各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就一定能够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强大合力,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仅仅是迫于生存的需要走上生存型创业之路,而是着眼于实现人生远大理想的需要走上机会型创业之路。
2.构建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投身创新创业的培养模式
目前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率都很低,以经济发展名列全国前列的广东省为例,广东省2012年31万大学毕业生中直接创业的仅仅只有1410人,创业率为0.45%,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率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率。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是20%-30%。[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其创业的机会应该是很多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却没能把握住其中的机会呢?要改变大学生这一富有知识、技术、激情与活力的群体不敢创业、不愿创业、不会创业的状况,就必须构建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投身创新创业的培养模式。
首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在校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创新教育主要是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创新突破点在哪些方面可能产生,如何开展创新研究或创新实践。创业教育可以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就业与创业的不同之处,创业的必备要素有哪些,创业者自身必备的创业素质是什么,大学生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好创业项目,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最新政策,创业者需要掌握的营销知识和法律知识有哪些。无论是创新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的前提,这个基础必须打牢。
第二步是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选拔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苗子,让他们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项目中得到锻炼,产生一批创新成果和创业成果。尤其要对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的实践项目给予特别关注与支持,这些创新成果如果顺利地转化为创业成果,将对其他同学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对在学生中形成“创新知识就是创业财富”的氛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步是以支持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为着力点,扩大大学生的创业率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天地里茁壮成长。大学生刚刚创办的企业往往都是小微企业,企业的类别可以是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是传统企业。以广东省2012年大学毕业生创业类型统计来看,选择零售业、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作为创业项目的大学生人数占据前三甲,从事零售业创业的大学生就占整个大学生创业人数的21.7%,可见要让大学生都来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是不切实际的。政府、学校、家庭要尊重和支持大学生的创业类型选择,要让创业的大学生充分享受各项创业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创业率过低的现实状况,使高校和大学生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2]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与机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1期,1—5。
[3]王晓政试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课堂,三模块教学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