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国河北省沽源县西辛英寄宿制学校076550
一、亲和力蕴含在教师充满真情的话语中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我们要用生动、形象、丰富的语言,真正深入地挖掘出每一篇课文的内在魅力,再将这种魅力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地感染传递给学生,不知不觉中与老师、教材融为一体。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又是怎样的魅力无穷、活力四射!
亲和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好像是一种粘合剂,也是一种助动剂。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极具亲和力的题目,也容易引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例如我在上《都市精灵》一文时,在“自主学习”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1.这些字你能读吗?2.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能理解吗?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简单又亲切的问题,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对于学习,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在“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始终以一个平等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投入其中,引导学生“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获取知识,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知情并茂。在“深入探究”这一环节,则提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能联想到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事?这件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是加以必要的肯定。老师的一次微笑,一个点头,一次亲切的赞许,在学生心中都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都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因此,教师可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语言,也可以借用课文本身的情感力量,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画面、音乐,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储备于脑子里的意向片断,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要用自己的亲和力,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火,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
二、亲和力蕴含在老师充满爱心的微笑中
要创设一种和谐亲善的人际环境,创建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自己培养的学生受到人文滋养,能够善待父母、朋友、同学,善待生存环境和社会。在课堂中应提倡微笑教学,把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夸美纽斯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语言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
一脸的“阳光灿烂”与一脸的“冷若冰霜”,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微笑,不仅能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能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民主的教学气氛,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语文课堂,应力求民主和谐、其乐融融。微笑作为教师最直观的一种施爱手段,表现为老师的亲和力,缩短了师生的距离。这样,老师在学生眼中是朋友,是亲人,收到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刘洋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开始,我发现他不喜欢语文,害怕写作文,语文成绩只有七十分左右。一次作文课,我笑着对他说:你要相信自己能写好,今天的作文,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看到我的微笑,他胆子大了,文章写好后,我尽力用“放大镜”来发现他作文中的优点。正是我的鼓励,该生逐渐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成绩提高很快。可见,微笑能呵护一个学生的自尊,能唤起一个学生的自信。教师的微笑还体现着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更体现着一种真情。
三、亲和力蕴含在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待中
在学生的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这是“好老师”的重要特征。有爱心和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前者。在教师的教学艺术中,有一种内容叫期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自然地运用期待,也是一种施爱的手段,也是亲和力的一种体现。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教师的期待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传说皮革马利翁原是希腊神话中的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个雕刻师,用象牙精心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对这个雕像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深厚的感情,最后竟感动了上帝,使塑像获得了生命。教学中所谓的期待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期待将会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巧妙释放你的期待信息,这信息将满载着教师的爱,成为学生焦渴心田的甘露和人格塑造的润滑剂,从而使学生学得更加勤奋、刻苦、踏实。
语文课中,教师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上的信息传递具有互动性,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机会和表达机会,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维角度是多元的,对问题的看法也应该是多元的。如果一个问题出现了多元性的认识,课堂上会有激烈的讨论。这时,老师的期待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期待的话语都会在学生的心中掀起波澜,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老师的期待就是为了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自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