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丁蓉,广东商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部门体制出台的背景、意义等的分析,剖析了实行大部门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来完善我国的大部门体制改革。
关键词:大部门体制;行政体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近来在我国政坛上最受世人瞩目的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08年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总体上看,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15个机构调整变动,正部级机构减少四个。
1我国大部门行政体制实施面临的问题
1.1部门之间的利益化问题
这次大部门体制改革看是以合为主的,但在机构改革方案真正推出来之前,一些媒体猜测或者是人们有所期待的,像大农业、大金融、大文化,这样的合都没有出现。而对某些在“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条件下享有特殊权力和利益资源的部门及人员而言,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无异于要求他们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如大能源部的呼声最高,但最终没有实现,要整合能源部这么多部门的交叉权力实属不易。相比较其他大部制的行业,能源行业还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有太多的强势国有企业——包括电力、石油等,这些国有企业不愿意多一个管实事、责权明确的新“婆婆”来管。这些强势企业、强势部门也在不同场合谏言国家高层,慎行能源部。
1.2权力与制衡的问题
第一,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划分极其重要。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总的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未来应该朝着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中央地方关系发展,在明确划分事权的前提下,在解决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前提下,地方机构改革才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第二,部门之间的权利制衡问题。现今,除中央与地方、大型国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已形成庞大的利益团体,机构大分拆、重组,势必将因利益分配带来强大反弹。大部门体制改革除涉及职能整合与机构合并外,还涉及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涉及到政府部门的组织形式、协调机制、领导层级、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复杂问题。大部门设立之后,部委的内部组织形式将发生很大变化,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大部门的组织形式问题;大部门之中,原来由独立部门合并进来的内部管理局或执行局将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这些相对独立的管理局或执行局之间,如何建立起协调和内部沟通机制,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部门体制下,部长管理的下级机构增多,管理幅度变大,也需要平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三,实行部门权利约束的问题。过去这些权利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现在把它合在一起,显然新成立的大部门的权利要比以往的权利要大,是否会在权力高地上再堆起一个更高更强大的“超级行政部门”?应该对“权力扩张”保持警惕。如果只要权力,不担责任,机构改革就没有实际意义。这次机构改革强调问责制,实行问责制,实行政府绩效的评价制度,用这些方式再加上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相制约的一种原则,来保证新成立的大部门在享受更加集中的权利的同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1.3精简与膨胀的问题
我们的经济体制在过去通过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都是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但并没有形成理想中的公共行政体制,反而不断重复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调。由此也造成了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这次的“大部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过去的五次改革有本质上的不同,这次“大部门制”是侧重通过改变政府的职能,从而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当然,如果能实现职能的转变,此次政府机构的合并与精简,自然有可能止住循环,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走。但是,问题是,职能的转变,并非易事,管制与服务,有的时候往往很区分开来,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制约与管制的权力关系。从历史上看,行政部门由于直接面对具体社会政治事务,事繁而权重,人、财、物都要过手,自身就有膨胀的欲望和膨胀的可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机构和力量加以制约的话,它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扩张自己的权限,膨胀自家的机构。
2大部制行政体制的借鉴及完善
从发达国家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大部门体制经过了一个不断深化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完善我国的大部门行政体制有如下途径:
第一,“大部制”强化的应该是政府服务和政府责任,而非权力的扩张。政府的宗旨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大部制的“大”在于责任之大,并且增强和扩大服务。实行大部制就要增强责任意识,必须坚持权责相一致的原则,尊重并且保护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因此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就至关重要。在以往行政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为了强化市场管理,在某些领域和行业实行垂直管理,直接或者间接地架空了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这样的改革思路不利于落实权责相统一的原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地方政府的权力,把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具体工作人员身上,杜绝相互推诿现象。这就要求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改革思路,要做到执行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协调,同时相互制约。过去我们的部门中很重要的一个弊端就是决策权、执行权合一,监督权乏力,这样就导致很多政府部门既有决策又有执行的权利,因此导致权利的扩张。
第二,缩小机构、精简人员,是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必要措施。首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政府内部职能的重构是核心。再次,遵循试点先行。大部制试点将考虑改革成本和推动的顺畅,进行小范围试点已经逐渐形成共识。通过大部门体制改革试点,积累改革经验,以便全面推广。加强权力的横向整合,并由此加强权力的垂直控制力。而对于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部门,中央政府将尽量保持稳定的原则。在进行系统的实践探索,再全面推行。在推行大部门体制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脱离我国的国情,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
第三,系统设计。要全面、科学地设计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方案。主要是统筹考虑机构合并、职能整合、人员优化与领导安排,统筹考虑部门组织结构,协调机制与监督机制,统筹考虑大部制改革、决策与执行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要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最终建立起适应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要求的现代政府大部门体制。首先是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合理、科学,势必会影响到“大部制”的正常运转,从而使“大部制”改革难以发挥出应有的预期效能。因此在推进“大部制”改革中,务必将“大部制”体内机构设置、编制确定、人员配置以及运行管理制度作为重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保证“大部制”改革正常运转。其次是横向协调机制建设。“大部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独立运行。要积极搭建一个有利于部门协调沟通的平台,进而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营造起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政府,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实现“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终极目标。再次是纵向联结机制建设。中央和地方血脉相通,在中央机制的设置的原则下,务必将地方机构改革纳入中央行政体制改革视野。中央在审定地方机构改革方案时,要注重上下联接机制的构建,既要坚持上下一体的改革思路,保证地方改革与中央步调基本一致,建立上下互通的灵活有效联接机制,形成“地方支持中央”的改革格局,又要努力克服教条主义思想,坚持做到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基层改革智慧,灵活对待基层改革方案,始终做到用机制为纽带联接上下,使行政体制改革上下血脉相通,从而确保第六次机构改革取得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建立大部门体制势在必行[J].领导之友,2008,(1).
[2]竹立家.大部门体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J].廉政瞭望,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