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间接引语论文_宫蔷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间接引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引语,自由,叙述者,法语,早秋,存在主义,代词。

自由间接引语论文文献综述

宫蔷薇[1](2019)在《特殊文学文体的认知焦虑及其翻译——以《爱玛》中带引号自由间接引语的汉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殊的文学文体形式会给译者的翻译提出挑战,例如《爱玛》中有一类带引号的自由间接引语(FIS)就对译者准确地翻译设置了难题。《爱玛》的作者奥斯丁将此类FIS大致用于4种情形:1)话轮开始前的过渡; 2)上下文叙述中孤立存在的引语; 3)话轮展开; 4)话轮压缩。本文考察21个《爱玛》的中译本,其中对大部分带引号的FIS都有准确的把握和处理,个别带引号的FIS则阻碍了译者正确把握原文含义。译者所做出的翻译选择间接反映了特殊语境下此类引语偏低的辨识度,并由此引发译者的识别焦虑,集体的误读趋势同时也体现了译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赵秀红[2](2018)在《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法语跟英语一样,句法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作"自由间接引语"的表达。它是指叙事里叙述者再现人物的语言或思想时把人物的表达与自己的表达融合起来的一种叙述方式。"自由间接引语"是叁种叙述形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中最值得研究的一种。这种句法的使用由来已久。如果我们想在中世纪文学中觅得一些痕迹的话,会发现那个时候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法语时态中的"未完成过去时"(该时态是表现法语自由间接(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9期)

李菁,刘晏辰[3](2017)在《小说翻译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功能再现——以《劝导》中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间接引语是现当代小说中极为常见且尤为重要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简·奥斯汀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熟练运用自由间接引语这一话语形式,并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反映人物内心活动,以此突出小说主题。本文选取孙致礼和裘因的《劝导》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语料库,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译者对自由间接引语的不同翻译策略影响自由间接引语功能的再现与叙述视角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7年00期)

张玥琳[4](2017)在《简·奥斯丁《爱玛》中自由间接引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爱玛》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是简·奥斯丁行文的一大特色。奥斯丁这一独具风格的叙事手段,令主人公能够直接与读者进行对话,从而在文本中塑造出“双声语”的效果,这不仅加强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更加突出了讽刺、移情等文学效果。但同时,这一自成一派的叙事手段也为作品的翻译提出了挑战。往年的研究主要存在于对奥斯丁作品中自由间接引语的翻译质量的评估,而本文的研究重点则是探讨译者运用何种方式翻译作品中的自由间接引语,而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文体特征是否能够完全再现原文的文学效果。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其中呈现出的效果差异再次突出恰如其分地翻译出奥斯丁式自由间接引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在翻译中对自由间接引语这一特色写作方式给予重视。同时,本文作者还总结了翻译奥斯丁自由间接引语的不同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帮助译者今后能更好地重译奥斯丁的作品。本文选取刘重德和孙致礼《爱玛》的中译本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奥斯丁式独创风格的自由间接引语的具体特点,并且将其自由间接引语的表现方式分为常规性叙事技巧和特殊叙事技巧两类。常规性叙事技巧主要是通过转换视角、运用标点符号和反身代词塑造出双声语的效果;特殊叙事技巧是奥斯丁专门在《爱玛》一书中利用表达思想的动词、非完整句、带有“个人色彩”的叙述方式展现出不同的讽刺、移情等文学效果。本文关于特殊叙事技巧的讨论不仅突显了在译文中重现奥斯丁式自由间接引语特点的重要性,还弥补了目前学界对《爱玛》书中特殊叙事技巧研究的空缺,从而体现了本文作者在该研究方面的学术创新。经过案例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常规性叙事技巧体现了奥斯丁利用文体特征展现自由间接引语的特色,因此翻译常规性叙事技巧时,建议译者使用直译的方式还原原文的自由间接引语的文体特色。特殊叙事技巧体现了奥斯丁利用叙事技巧展现自由间接引语的特色,而且由于中英语言文化和文学习惯存在差异,自由间接引语在译文中原封不动的保留,也未必能达到等同原文的文学效果,因此在翻译特殊叙事技巧时,建议译者利用中文的语言形式和词汇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此外,为了加强学界对奥斯丁自由间接引语翻译的研究,本文作者还建议学者日后的研究以自由间接引语的具体翻译策略为重点,为译者今后翻译奥斯丁作品的提供更多学术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12-01)

刘思思,李菁[5](2015)在《《傲慢与偏见》中自由间接引语汉译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自由间接引语标识(即标点符号、人称代词、情态动词)的再现,探究译文是否传译出原文自由间接引语的叙事效果。(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5年00期)

衡鹏[6](2017)在《自由间接引语、表达转换与辩证张力:《米德尔马契》心理描写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爱略特创作的《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是一部享有盛誉的英语小说,其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深刻入微,受到了诸多评论家的赞美。作者在书中频繁运用了自由间接引语(FID)的叙事手段,促使人物与叙述者的声音达到融合的独特状态,从而激发读者的“批判性同情”。过去二十多年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技巧,自由间接引语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及研究。翻译学领域,一些学者也开始从文体学及叙事学的角度对自由间接引语展开研究。《米德尔马契》的汉译本由项星耀译出,于1987年出版。本文从叙事学和文体学的角度,采用描述方法来研究译者如何转换和处理文本中的自由间接引语。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到,一方面,译者对文体特征高度关注,极大地保留了自由间接引语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他也不断对这些形式元素进行调整和转换,以求译出自然、清晰、流畅的译文。在翻译自由间接引语的过程中,译者的保留与转变策略到达了一种平衡状态。在讨论英语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的翻译问题时,国内一些学者高度关注形式对等,批评翻译不够重视文体特征。本论文首先强调翻译中存在“表达转换”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学者的这一批评趋势进行了反思,认为批评者忽视了译者在个人翻译习惯和审美的影响下所做出的选择。基于对《米德尔马契》汉译本的分析,本论文指出,翻译过程始终受到一种辩证张力的影响,即译者要不停做出选择,对文体特征等元素进行保留或是转变;在此过程中,译者也形成了自己的“翻译语言”。因此,作者首先分析《米德尔马契》唯一汉译本中对自由间接引语的处理,指出译文整体上呈现出平衡自然之感;紧接着反思近些年来学者们针对自由间接引语这一独特话语形式做出的翻译批评。本论文将分析与反思相结合,可以为文体学视角的翻译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并促使学者及读者重新审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郑淇尹[7](2016)在《自由间接引语在法语小说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间接引语(le discours indirect libre),又称自由间接文体(le style indirect libre),广泛应用于现代法国文学作品中。一九一二年瑞士语言学家夏尔·巴利(Charles Bally)发表《现代法语中的自由间接文体》,正式将其命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一写作技巧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迅速发展,其基本结构特征形成。如今,一些报刊文章也采用这种叙事风格。研究自由间接引语,可以深入了解作家写作风格,探析人物真实性格情感,同时推动中法文学作品互译。(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78期)

黄涛[8](2016)在《自由间接引语视角下的《早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着名叙事学学者申丹说过,自由间接引语是表现意识流的最佳手段。本文将对人物内心活动的表现,置于现代文学的语境中进行考查。以美国黑人现代作家,"哈莱姆桂冠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早秋》为例,证明自由间接引语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时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8期)

葛均霞[9](2016)在《论自由间接引语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以自由间接引语在简·奥斯汀小说中的运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间接引语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小说中较为常见、也极为重要的引语形式。它是介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一种混合形式。简·奥斯汀是最早广泛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作家之一。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是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最大馈赠。下文中,笔者将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在简·奥斯汀的小说范围内,对其自由间接引语加以分析,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由间接引语这一特殊引语形式的运用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体特色。(本文来源于《留学生》期刊2016年06期)

赵晓丹[10](2015)在《从自由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看《拍卖第49批》中的存在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拍卖第49批》是托马斯·品钦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它最具可读性,同时也能全面反映品钦的独特的写作风格。作品对荒诞的社会、混乱的事件以及怪异的任务的描写使得这部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从1966年发表以来,它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多数评论家对它的关注集中在诸如偏执狂似的追寻、熵与毁灭、历史性以及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知识等。实际上,这些话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并且引发了对于存在主义的探讨。本部论文主要从自由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的角度研究作品中体现出的存在主义。自由间接引语主要表现人物对于周边环境的内心感受,直接引语主要展现人与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交往模式。根据弗鲁德尼克的理论,论文将探讨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定义、特点、句法结构及其模式。论文根据格赖斯的理论将分析人物违反合作原则的例子,并深入探讨其原因。在讨论了自由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的基础上,论文将讨论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混乱的,人们的生活绝望且没有意义,找不到逃离的出口。但是人们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选择来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和生存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自由间接引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语跟英语一样,句法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作"自由间接引语"的表达。它是指叙事里叙述者再现人物的语言或思想时把人物的表达与自己的表达融合起来的一种叙述方式。"自由间接引语"是叁种叙述形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中最值得研究的一种。这种句法的使用由来已久。如果我们想在中世纪文学中觅得一些痕迹的话,会发现那个时候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法语时态中的"未完成过去时"(该时态是表现法语自由间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间接引语论文参考文献

[1].宫蔷薇.特殊文学文体的认知焦虑及其翻译——以《爱玛》中带引号自由间接引语的汉译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9

[2].赵秀红.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及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8

[3].李菁,刘晏辰.小说翻译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功能再现——以《劝导》中译本为例[J].外语教育.2017

[4].张玥琳.简·奥斯丁《爱玛》中自由间接引语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5].刘思思,李菁.《傲慢与偏见》中自由间接引语汉译对比分析[J].外语教育.2015

[6].衡鹏.自由间接引语、表达转换与辩证张力:《米德尔马契》心理描写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7].郑淇尹.自由间接引语在法语小说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

[8].黄涛.自由间接引语视角下的《早秋》[J].青年文学家.2016

[9].葛均霞.论自由间接引语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以自由间接引语在简·奥斯汀小说中的运用为例[J].留学生.2016

[10].赵晓丹.从自由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看《拍卖第49批》中的存在主义[D].北京理工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直接引语的场景设置与视角选取源文本核心叙述者关系图1路标:“禁止鸣喇叭”.如图1所示的人物话语表达框架表明,叙....《梦想家彼得》中的指示中心—情景框...投射语言中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的跨迭...

标签:;  ;  ;  ;  ;  ;  ;  

自由间接引语论文_宫蔷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