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属植物群落论文_游美玲

械属植物群落论文_游美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械属植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群落,木兰,生境,种群,景宁,来凤,植物。

械属植物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游美玲[1](2018)在《梵净山冷杉属植物群落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梵净山因在自然美学、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性的突出普遍价值,于2015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并成为2018年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是梵净山唯一且特有的亚热带珍稀濒危、古老孑遗的冷杉属植物,其种群和群落丰富了梵净山在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全球代表性和突出价值,全面研究梵净山冷杉的生境、种群与群落特征,将为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保护管理上的理论依据。依据植物地理学的环境因子基础理论,静态生命表、种群分布格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等种群生态学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活型谱、重要值指数等群落生态学方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于2015年至2018年间,在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梵净山开展野外考察和群落样方调查,划定2个30m×30m的固定样地,调查分析梵净山冷杉群落的水热条件、地形、土壤等生境指标,种群数量、年龄结构等种群特征指标,物种多样性、空间结构等群落特征指标,并与全球其他6种亚热带珍稀濒危冷杉属植物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凝练出梵净山冷杉种群与群落的世界遗产价值。(1)梵净山冷杉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350m梵净山烂茶顶、白云寺、锯齿山一带近山顶处的阴坡,其生境的特点是地形陡峻(坡度30-60°),降水多(年降水量1,313.8mm)、气温低(年平均气温7.07℃)、湿度大(年相对湿度80.75%)、雨热同期,土壤为偏酸性的山地暗黄棕壤、土层浅薄但肥沃。梵净山冷杉种群受水热条件限制较大,对气温要求尤为严格,生态幅狭窄。梵净山冷杉种群数量稀少(约9,000株),在狭窄生境内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种群年龄结构呈静止型(Deevey-Ⅱ型),动态结构呈低增长型,数量增长缓慢。种群起源为西南山地本地起源,位于寒流入侵必经地且山体相对高大的梵净山成为位于亚热带的梵净山冷杉的“避难所”和唯一栖息地。(2)梵净山冷杉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有被子植物24科35属50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苔藓植物18科21属37种。林中常绿针叶树种与落叶阔叶树种混生,物种区系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南北植物与特有植物,温带属性显着,特有属性突出,群落外貌林相繁茂、季相常青。群落内垂直结构完整,以梵净山冷杉和铁杉占优势,地被层与层间层苔藓植物丰富,如暖地泥炭藓Sphagnum junghuhnianum、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拟尖叶泥炭藓Sphagnum acutifolioides等,关键地维持了林中的阴湿环境,与梵净山冷杉及梵净山铠兰Corybas fanjingshanensis等特有物种存在一定的共生共存复合关联关系,为防止梵净山冷杉群落次生灭绝效应提供预警,增加了梵净山冷杉群落的深层价值。(3)经对比分析,各亚热带珍稀濒危冷杉属植物的生境条件、种群特征与群落环境相互不可替代,而梵净山冷杉体现出独特的全球代表性。其起源变迁和孑遗留存的过程记录了梵净山的生态演化过程与环境变化历史,群落内复杂的物种组合和植物区系反映了梵净山植物交汇、渗透的过程;群落物种多样性高,地方特有种多,丰富了梵净山的植物多样性与特有性,为中亚热带亚高山垂直带谱增添了暗针叶林带;群落在中亚热带中高海拔山地唯一形成了暗针叶林纯林,提高了梵净山裸子植物的丰富度和特殊性。挺拔笔直、终年常绿的群落外貌为梵净山增添了别致的自然景观。总体上加强了梵净山的突出普遍价值与全球代表性。(4)梵净山冷杉群落独特的生境和物种组成维持了梵净山冷杉的生存繁衍和群落的稳定,但其生境脆弱,物种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种群数量稀少、天然更新能力较低,导致濒危程度较高;林内植物复杂的共生共存关系使群落受次生灭绝威胁,同时还面临阔叶树种的竞争压迫与自然灾害等威胁。应加强就地保护,进行适度的人为干扰,改善种群天然更新;开展迁地保护和繁殖培育,提高种群数量;进行科普宣传,加强保护教育,开展合作研究。有关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及物种共生共存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姚琎,丁园[2](2017)在《两种珍稀木兰属植物群落土壤分析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积累景宁木兰和黄山木兰植物资料库,更好的保护这两种珍稀植物,本研究结合两种树种实际生长环境,按500、750、950、1 100 m 4个海拔,采集了白云山景宁木兰0~20 cm的表层土壤,分0~20、20~40 cm两个剖面,采集了武夷山海拔1 800 m处的黄山木兰群落土壤。上述两类生境条件下土壤的理化、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土壤p H在4.5~5.72间,均为弱酸性,两类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相对丰富,速效磷含量相对缺乏,其中景宁木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8.51~35.03 g/kg,碱解氮含量218.50~275.97 mg/kg,速效磷含量0.47~2.41 mg/kg,平均值分别为黄山木兰土壤中对应指标含量的1.29倍,1.46倍和2.54倍。土壤脲酶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景宁木兰和黄山木兰生境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秦坤蓉[3](2017)在《重庆白马山杜鹃属植物群落学环境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重庆武隆白马山林场设置41个20m×20m的样方,从植被类型、群落组成等方面分析白马山杜鹃属植物伴生植物群落的组成、郁闭度、多样性以及生境特征;其次,研究了白马山杜鹃属不同种空间分布与生境条件的关系;最后,研究种群大小结构,探讨不同种类杜鹃属植物种群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马山杜鹃属植物的伴生植物群落可分为8种群落类型。不同生长型杜鹃伴生植物群落的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异:灌木状的杜鹃如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 Hemsl.et Wils.)等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中;大灌木状杜鹃如粗脉杜鹃(Rhododendron coeloneurum Diels.)、峨马杜鹃(Rhododendron ochraceum Rehd.et Wils.)等主要分布在常绿、落叶阔叶林中;小乔木状杜鹃如耳叶杜鹃(Rhododendron auriculatum Hemsl.)等则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中;(2)不同种类的杜鹃适生的环境有一定差异,其中坡向、海拔、坡度对杜鹃种类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1)不同种类杜鹃在白马山分布的海拔范围不同,灌木状的杜鹃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1300m;大灌木状杜鹃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m~1700m;乔木状杜鹃则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m~1800m;(2)杜鹃分布的坡度范围与其生长型有关,乔木状杜鹃成株分布坡度范围在0°~45°,大灌木状杜鹃成株分布坡度范围在25°~60°之间,灌木状杜鹃成株分布坡度范围在0°~80°之间;小乔木状杜鹃幼苗分布坡度范围大于60°;大灌木状杜鹃幼苗分布坡度范围在25°~90°之间;灌木状杜鹃幼苗分布坡度范围在0°~45°之间;(3)乔木状杜鹃主要分布在光照充足的平坦地带,灌木状杜鹃主要分布在中等日照强度的坡向,大灌木状杜鹃在强日照、中等强度日照的坡向均能较好的生长,而在光照较弱的北坡、西北坡,未见杜鹃生长。(3)光照条件的变化对野生杜鹃的成株初花期以及幼苗分布位置有较大的影响。样方郁闭度越大成株杜鹃开花比例越小,幼苗分布随郁闭度的变化呈现正态分布,当郁闭度0.2~0.6时样方中幼苗数量最多。不同生长型的杜鹃对群落内部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对乔木状杜鹃,其树冠上层透光率在70%以上时,开花株比例最大;对大灌木状杜鹃,其树冠上层透光率在30%~72%之间时,开花株比例最大;对灌木状杜鹃,其树冠上层透光率在36%-75%之间时开花株比例最大。当乔木状、大灌木状、灌木状杜鹃幼苗层透光率分别为20%~80%、18%~58%、10%~43%时;幼苗分布数量最多;(4)杜鹃与群落中林木的空间竞争大小与杜鹃的生长型以及竞争木的高度与胸径有关。杜鹃的株高越大,其与群落中竞争木的种间竞争越小,种内竞争越大;株高越小,种间竞争越大,种内竞争越小。空间邻域大小对杜鹃开花及幼苗更新有较大影响。杜鹃的株高越大,邻域面积越大,样方中的郁闭度越高,光照越弱,幼苗数量越少。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当杜鹃平均邻域面积在5㎡左右时,最有利于杜鹃开花与幼苗生长。(5)通过分析11种野生杜鹃种群的大小结构,发现薄叶马银花种群属于衰退种群;映山红、毛肋杜鹃、峨马杜鹃、喇叭杜鹃、美容杜鹃、粗脉杜鹃、银叶杜鹃种群属于增长型;耳叶杜鹃、满山红种群属于稳定种群。(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5-20)

何舒怀,马永征,费永俊[4](2017)在《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分类学、生态学方法对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来凤县有桢楠(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2种楠属植物,而桢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具体分析调查结果可知:来凤桢楠林群落物种多样,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42属46种,含单种植物的属偏多,桢楠是群落优势种;泛热带分布科占绝大多数;群落中有27种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偏少;桢楠种群结构不合理,属衰退型,桢楠的优势地位可能被取代。(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吴丽丽,王彦波[5](2013)在《滇中地区风景林地中松属植物群落造景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种松属植物群落在荒山荒坡风景林地和采矿风景林地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自然群落模式拟定园林植物群落。发现群落造景模式平面构成方式皆为多层垂直郁闭型;垂直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和"乔木—灌木—地被"2种形式;季相景观为观果和观叶2种形式。在风景林地中的植物造景多以成块成片栽植,从而形成疏林和密林2种形式。(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3年01期)

谭勇,潘伯荣,段士民,徐刚[6](2009)在《准噶尔盆地4种沙拐枣属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及土壤环境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泡果沙拐枣、红果沙拐枣、奇台沙拐枣和艾比湖沙拐枣4种群落的生态学基本特征,确定α多样性的11个指数。结果表明:4种沙拐枣群落组成成分简单,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群落组成中,适合的优势种优先占有生态位,使伴生种和稀有种的发展受到约束;研究发现本地区4个群落多样性按大小排序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均匀度Heip指数,结果排序为泡果沙拐枣>红果沙拐枣>艾比湖沙拐枣>奇台沙拐枣;另一类是生态多样性指数,结果为红果沙拐枣>艾比湖沙拐枣>奇台沙拐枣>泡果沙拐枣;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因子的方差分析表明,全盐含量和pH值的差异在4种群落中差异显着,能够很好的解释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差异;生态修复实践中,艾比湖沙拐枣与奇台沙拐枣更具改良推广的潜在优势,同时应根据各物种的特性合理搭配,从而组成结构稳定的人工群落,减小维护强度。(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09年06期)

朱圣潮,林郑宁[7](2007)在《浙江省石荠苎属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省区域内不同生境中石荠属植物进行分析,研究一年生石荠属植物所在群落的群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石荠苎属植物所在群落科属组成分散,不同类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群落结构简单;(2)石荠苎属植物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多样性指数按乔木—灌木—草本依次提高;⑶杭州石荠苎、苏州荠等对光照要求高,小花荠、小鱼仙草等在疏阴下生长良好;⑷干旱的生境中以苏州荠、华荠、杭州石荠分布最多,较阴湿的生境中则以石荠、小花荠、小鱼仙草分布为多。(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向丽[8](2007)在《峨眉山悬钩子属植物群落特征及资源利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悬钩子属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优良野生水果、药用植物、园林地被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本土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利用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本文以峨眉山为研究地点,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标本室查询的方法对峨眉山悬钩子属植物进行种类、分布的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悬钩子属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模糊等价聚类法对群落类型进行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悬钩子属植物与土壤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从药用、食用、园林地被和水土保持四个方面对峨眉山悬钩子属植物进行资源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峨眉山悬钩子属植物共有31种7变种,峨眉山特有种1种,为奕武悬钩子(R.yiwuanus);四川省特有种2种,为奕武悬钩子(R.yiwuanus)、峨眉悬钩子(R.faberi)。(2)悬钩子属植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与海拔和人为干扰显着相关,且人为干的相关系数比海拔大,表明在这叁个影响因子中,人为干扰是影响悬钩子群落丰富度的最主要因子,海拔次之,坡向影响不显着。人为适度干扰群落的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干扰过强的群落: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通过模糊等价聚类法,阈值λ=10时,悬钩子属植物群落进可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第一类:常绿阔叶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m范围内,土壤为紫色土和山地黄壤,分布的悬钩子属植物种类最多,伴生植物最丰富,主要种类有宜昌悬钩子(R.ichangensis)、川莓(R.setchuenensis)、光滑高粱泡(R.lambertianus Var.glaber)、栽秧泡(R.ellipticus Var.obcordatus)等。第二类:落叶阔叶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200m范围内,土壤为黄棕壤,悬钩子种类较常绿阔叶林类型少,主要种类有峨眉悬钩子(R.faberi)、紫红悬钩子(R.subinopertus)等:第叁类:针阔混交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2800m范围内,土壤为暗棕壤,分布的种类较少,主要有羽萼悬钩子(R.pinnatisepalus)、喜阴悬钩子(R.malifolius)等。第四类:亚高山针叶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3500m范围内,土壤为灰化土,分布的种类较少,群落也较单一,主要有菰帽悬钩子(R.pileatus)、白叶莓(R.innominatus)。(4)峨眉山悬钩子群落东、西坡样地土壤有机质(t=0.393<t_(0.05(6))2.447)、水解氮(t=0.889<t_(0.05(6))2.447)、速效K(t=1.305<t_(0.05(6))2.447)和pH(|t|=1.511<t_(0.05(6))2.447)值均不存在显着差异,而有效P差异显着(t=2.57>t_(0.05(6))2.447)。宜昌悬钩子(r=-0.6564~*)和光滑高粱泡(r=-0.7771~(**))与速效K存在显着负相关,表明这两种植物能在速效K含量偏低的土壤上正常生长:峨眉悬钩子(r=0.6475~*)则与土壤速效P存在显着正相关,表明峨眉悬钩子主要分布在富P土壤上。(5)改进层次分析法表明,适宜作为药用植物开发的为插田泡,插田泡是古代覆盆子的主要来源,建议加以利用。适宜作为食用开发的有叁种,光滑高粱泡属于优良的加工种。山莓和大红泡是开发夏初时令鲜果的优良种。适宜作为园林地被植物开发的有两种,寒莓可作为城市林地下层的地被物。宜昌悬钩子可作为城市园林中攀援地被物。适宜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的有4种,光滑高粱泡、川莓、大乌泡、宜昌悬钩子都具适应性广、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耐瘠薄等特点,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唐邦权[9](2004)在《雷公山地区野生兰属植物群落形态特征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兰科是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有不少种可供观赏和药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大多数为珍稀濒危植物,是当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收集到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的雷公山地区的野生兰属植物17种和3变种;对每种在分布区域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形态特征的差异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期刊2004-09-01)

械属植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积累景宁木兰和黄山木兰植物资料库,更好的保护这两种珍稀植物,本研究结合两种树种实际生长环境,按500、750、950、1 100 m 4个海拔,采集了白云山景宁木兰0~20 cm的表层土壤,分0~20、20~40 cm两个剖面,采集了武夷山海拔1 800 m处的黄山木兰群落土壤。上述两类生境条件下土壤的理化、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土壤p H在4.5~5.72间,均为弱酸性,两类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相对丰富,速效磷含量相对缺乏,其中景宁木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8.51~35.03 g/kg,碱解氮含量218.50~275.97 mg/kg,速效磷含量0.47~2.41 mg/kg,平均值分别为黄山木兰土壤中对应指标含量的1.29倍,1.46倍和2.54倍。土壤脲酶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景宁木兰和黄山木兰生境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械属植物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游美玲.梵净山冷杉属植物群落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D].贵州师范大学.2018

[2].姚琎,丁园.两种珍稀木兰属植物群落土壤分析与比较[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秦坤蓉.重庆白马山杜鹃属植物群落学环境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7

[4].何舒怀,马永征,费永俊.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特点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

[5].吴丽丽,王彦波.滇中地区风景林地中松属植物群落造景模式[J].南方农业.2013

[6].谭勇,潘伯荣,段士民,徐刚.准噶尔盆地4种沙拐枣属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及土壤环境解释[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

[7].朱圣潮,林郑宁.浙江省石荠苎属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

[8].向丽.峨眉山悬钩子属植物群落特征及资源利用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7

[9].唐邦权.雷公山地区野生兰属植物群落形态特征差异性分析[C].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2004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械属植物群落论文_游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